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在大唐窃国的日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无刀子

    齐宣王之后齐闵王即位,是田齐第六任国君,与秦昭王并称为东西二帝,此二人意在兼并其他诸侯国,等最后再一决雌雄,因此结盟互不侵扰。

    鬼谷子的弟子苏秦在老师宣布“你可以出师了”之后出谷游历了,他出游数载,一无所成,搞得“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要靠佣书为生,那句“美人卖笑千金易,壮士穷途一饭难”就是他说的,但即便家里穷成这样他还是没有去经商,反而继续苦读,在阅读太公阴符经时因为晦涩难懂困乏欲睡,就用老婆纳鞋底的锥子自刺其大腿。

    读了书没见着能挣大钱、当大官,这书可真是白读了,齐宣王七年,在攻打了燕国之后齐宣王又攻打魏国,楚国攻打韩国的雍氏,秦国在丹阳打败楚将屈丐,苏秦不锥刺股了,他溜达到楚国求见大臣陈轸。

    首次亮相是非常重要的,不鸣则已,一鸣必须惊人,陈轸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不傻,要把自己的东西推销出去必须要找到识货的买家,不然拿着真正的和氏璧给不识货的买主他还以为拿了块玉原石给他。战国时期的舌战可不是为了让小娘子心甘情愿得解开衣结,又或者是骗她高价买掺水的精油,能驱使纵横家为国君游说的必然是大利,这帮人死的能说成活的,而且根本没有忠诚可言,陈轸的成名战就是为齐退楚,画蛇添足这个成语就是他编出来的,齐楚接壤,同时又都挨着魏国,大将军昭阳率楚军攻打了魏国,杀了魏将,接着又想打齐国,陈轸出使,见面就问“按照楚国的制度,灭敌杀将能封什么官爵”,昭阳回答“官至上柱国,爵为上执。”陈轸接着问“还有更尊贵的吗”昭阳说“那只有令尹了。”陈轸接着说“令尹是最显贵的,但楚王不可能设立两个令尹,如今将军辅佐楚王攻打魏国,破师杀敌夺八城,凭这些将军已经可以扬名立万了,如果战无不胜又不懂得适可而止只会招致杀身之祸,该得的官爵将不为将军所得,正如画蛇添足一样。”结果昭阳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就撤兵回国了。

    作为纵横家最重要的是得到国君的赏识,没有权力就跟苏秦一样要喝西北风,但是这帮人不是光有赏识就卖命的,还要看老板的铺子有没有实力,齐国的官学是黄老之学,治国用的却是管仲的霸术,即是以重商来增强国家实力以谋霸业,秦国用的则是王天下,也就是争一统,采用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不图通商,唯图领土,虎狼之秦有吞天之心,连西戎都跑了,同样是儒学,管仲的霸术就被逐渐淘汰,只有发源地齐国还有残余。

    先进代替落后,成名之后陈轸就甩了齐威王跑秦国去抱惠王的大腿去了,在那里他遇上了同样来投靠秦国的张仪,抢饭碗的来了,张仪当然要排挤阵轸,正巧那时候他用金牛把蜀国给秦惠王给弄过来了,秦惠王就听他的,张仪就说那个新来的陈轸想跳槽到楚国,秦惠王大怒,找来信陈轸问是怎么回事,陈轸不但不否认,还直接说“我就是有这个打算,其实不只是张仪知道,路人都知道。”秦惠王懵了,正常人都会说“我冤枉啊”,陈轸怎么承认了呢就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陈轸说“当年吴楚争霸,伍子胥忠于吴国人人皆知,所以天下人人都想要伍子胥这样的臣子,如果我陈轸不忠于秦国楚国怎么会想要得到我我这样忠于大王的人都要被您怀疑,就只好投奔楚国了。”

    伍子胥是因为家里被楚王灭了门所以才投奔的吴国,他要是不抱紧了吴王阖闾的大腿他不仅要死还会死得很惨,秦惠王灭了陈轸的门吗没有嘛,但是陈轸表忠心秦惠王是听到了的,伍子胥是大忠臣,有能力的人如不为我所用就是自己将来的对手,大王都喜欢搜集人才,于是陈轸就继续留在了秦国。

    陈轸因此怀恨张仪了么谁家要是养了两条狗就知道了,吃饭的时候是绝对谁都不让谁,主人来了该怎么摇尾巴怎么摇尾巴,偶尔还会闹着玩一样互相咬一咬,今天张仪陷害了陈轸,明日陈轸陷害张仪,玩得不亦乐乎,不过张仪到底有巴蜀并且连横有功在,陈轸败走楚国,张仪拜相了,陈轸在楚国依然是个客卿,很是郁郁不得志。

    张仪完成连横之势后如何破他的局重新恢复合纵是合纵派共同的难题,苏秦身上分文没有,一个无名小卒怎么敲响名士的门让他来见自己

    答曰:“晚辈有事拜见陈客卿,成了对楚国有大利,他要是不来见我我就站在门口不走了。”

    求人要有诚意,要是有谁家里有人得了不治之症在医生家门口跪三天三夜不论是碍于颜面还是舆论他最终都要出来见一面的,不要脸的苏秦就登堂入室了。

    韩魏都在四战之地,魏国比韩国还惨,韩国只跟秦、楚、魏接壤,魏国是跟秦、齐、楚、赵、韩接壤,三天两头就挨打,它哪天不挨打才不正常,张仪是苏秦的前辈,苏秦出来玩转天下的时候张仪已经死了,魏和韩国都是秦国拉拢的对象,魏王就对韩国的使节韩冯说“煮枣将要失陷,齐军又来进犯,你们二国要是来救寡人还能抵挡,你们不来寡人就无能为力了。”言下之意就是另外两国不帮自己他就转成合纵派了。

    苏秦的办法就是“如果秦国、韩国的军队不向东救魏国,魏国就会转变策略,这样连横就失败了,拱手侍奉合纵的齐楚,这样一来就是您成事的机会了。”

    陈轸连忙问:“怎么才能让秦、韩不向东进呢”

    苏秦说“韩冯救魏必定不会对韩王说‘我是为了魏国’,而是说‘我要用秦、韩的军队向东打退齐、宋,我将聚合三国的军队趁屈丐战败后的疲惫向南要求楚国割地,名义上是为了保存将亡的国家,实际上是攻伐三川之后将韩国被楚国夺走的土地收回来’,您对楚王说让土地给韩国,秦国发兵东进会怎么说呢‘如果秦国、韩国想得到楚国让出的土地却按兵不动不救魏国,那么魏国为了不失去和楚国、齐国的关系就会转变对秦、韩的态度’,如果魏国转变了秦国和韩国的态度争着侍奉齐国和出国,楚国正好想要魏国侍奉,倘若秦、韩不动用军队就能得到土地,当秦韩两王因为韩冯的威胁出兵,您就能可以带着胜券去责问秦韩,这样一来合纵的事就成功了。”

    要是楚怀王不是个二百五能听得进去人话凭着此计是完全可能扭转当时楚国不利局势的,不过莽夫头脑简单又贪婪成性,他哪里转得过这个弯来,纵约长误信张仪之计毁掉了齐楚盟约,秦国说是要给六百里地只得六里地,狂怒之中根本不听什么劝告,又听说屈丐打了败仗,直接发兵伐秦,在蓝田吃了个大败仗,楚国走向了没落。

    跟着这种老板混不下去,苏秦拍拍屁股走了,这一次他去的是燕国。

    十二年前齐国趁着燕国王位更替时突然袭击,燕国几乎被亡国了不过没彻底亡,不过燕易王一直没有投降,燕昭王即位后想复国,求才若渴,听说苏秦来了直接到郊外迎接,无业游民从江南流浪到北方苦寒之地,很明显的没钱用了,怀才不遇比怀孕还难受,苏秦刚出谷的时候被燕昭王的爹,燕易王收留过,介绍他去见赵武灵王、楚威王面谈合纵,燕国要复国就需要收回齐宣王抢走的土地,燕易王在位期间苏秦只是个无名之辈,哪怕是个亡国之君他也没资格见,何况等着被人赏识的才子那么多,他在燕国等了一年才等到见燕易王的机会,这一次来燕国比上一次还惨,没饿过肚子的人肯定不知道为了吃一口饭什么都肯做是个啥滋味,说客和女闾其实是一样的,除了一张嘴以外没有别的谋生手段,同样是靠嘴吃饭,商人为了区区一点小利搬弄口舌之力实非大丈夫所为,烂事就是越在意它它越他妈就越烂,让你跟着它一起烂,永远陷在里面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苏秦到了燕国就当了食客,就跟孟尝君的鸡鸣狗盗之辈一样,不仅有吃喝还有专门的住宅。养士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普遍存在的风气,魏晋南北朝之后养食客的人越来越少了养妓女养得多,人才就是这么流失的。

    一个人饿极了什么都会吃,不过如果那点食物鸟一口就吃掉的话有的人再饿也不会跟鸟抢的。

    古人说饮鸩止渴,但如果吃到肚子里的真的是毒药,也有人渴死也不喝,因为楚怀王贪心不足,齐楚联盟破裂,那个时候钟离春还没出现,齐宣王政治内忧外患之际,苏秦就吓唬他“大王,你觉得齐国有称霸天下的时机到了吗”

    齐国很富有、有稷下学宫、有动听的音乐舞蹈和文化、有遍布全国的轨路,唯独缺乏强秦一样野蛮又守军纪的军队,和随时可以听从命令移民的百姓。

    富国不一定出强兵,强兵未必出富国,面对苏秦的问题齐宣王摇了摇头。

    “如果您的实力还没到,称霸天下的野心又被人知道了,这难道会有好结果吗秦国刚把他的公主嫁给燕王,而你却差点灭了燕国的国,燕国想着复仇,秦国又岂会坐视不管呢得罪两个大国难道不是吞下了毒药吗”

    齐宣王反问怎么办

    苏秦说“如果一个人发现吃到肚子里的让自己不舒服了,就不如把它给吐出来。”

    就这样,苏秦带着十座城市回到了燕国。

    一言十城只是为了得到一个容身之地,要是齐宣王不买账的话苏秦还要继续流浪,满腹经纶身无立锥之地、在到处都是人的城市里饿死的滋味岂是吃饱饭跳舞唱歌的人能懂的。

    生存还是死亡,这才是大争之世的主旋律,要复国不容易,尤其是齐宣王本身不是特别糊涂的情况下,他跟楚怀王不一样,能听进去人话,苏秦在燕国的名声不好,上次燕易王让他去合纵就失败了,骂纵横家不忠就跟骂屎它很臭一样毫无用处,然而带着十座城回去的苏秦居然没地方住了。

    一个不讲信用的人能当官吗苏秦认为政治和道德无关。

    有道德讲信用的人没将十座城市要回来,苏秦做到了。张仪用拉金子的牛哄骗蜀王开金牛道是很缺德,谁叫蜀王先动贪念呢。

    钓鱼没有饵料,学当姜子牙愿者上钩啊贪吃的鱼下场都惨,商家卖东西也差不多,精油明说掺水了没人会买,卖东西的要把好处说给客人听,让客人心动了他就成功了,只是这种陷阱很伪劣,理性的人一看就破了,一条狗那里值得两万贯,问题是有人上当,上了当还替骗辩护,这是纯种獒犬,就是这个价,穷鬼懂个屁。

    嫉妒是人人都有的,为了个人利益弃国家利益




第七百五十一章 作室门之变(八十)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男人学了一身的本事不就是为了在女人面前显摆么,自然界里公的都比母的花哨,公鸳鸯就比母的要漂亮的多,不过鸳鸯那鸟跟孔雀一样傻,而且都很花,不如鸿雁朴实专情。以貌取人、以财取人会错过很多不一样风情的人,这世上多的是披着羊皮的狼,东郭先生就遇上了一条,将女人当成货品一样买卖的人不值得同情,一个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的田舍汉是很可怜,家里三个兄弟四十了都没人愿意嫁给他们,为了传宗接代爹娘省吃俭用给他们买了个媳妇,那个女子是被人拐骗去的,外出的路上遇到山贼路霸,整船的人都死了,她被掳掠上山后山贼又把她卖给那户人家,这种女子遇上了就该解救。然而那一个村的人蛮不讲理,一听说有人要带走别人三个兄弟的媳妇顿时就全村人集体出动了围追堵截,对这些人郎君用文明的办法是说服不通的。

    被人团团围住了,先别急着动手,先问他们三个问题。

    你们自己娶媳妇花了多少钱

    三兄弟家花了多少钱

    ァ新ヤ81中文網 <首发、域名、请记住

    那么便宜娶一个媳妇有可能吗

    一般来说是娶不起才买媳妇,买房子和租房子的花销肯定不一样,那女子是租给他们家用的,现在孩子生了,女子要回家去租给别的人,要想续租可以,再继续交租金,拿不出钱就滚。

    淳朴的村民就问“城里还有租媳妇啊”

    解救女子的少侠露出一口白牙,笑嘻嘻得说“有啊,把妻子租给别人挣钱的人叫五奴,你要是缺钱花也可以把自己的老婆租给别人。”

    穷乡僻壤缺的是发财的门路,郎君是来指财路给他们的,教他们按照姿色给自己的老婆可以标价多少,泼辣的女人肯定不干了,她会揪着自己老公的耳朵离开那个是非之地,至于其他留下的人已经在心里种下了老婆是可以租借的概念,被拐骗的女子长得漂亮,垂涎她的人多了,有人就问可不可以自己出钱租,随便报一个天文数字给他,那些村夫俗子总有去过妓院的,那个价格是市价,三兄弟一听还有那么多人打自己媳妇的主意,少侠要是心肠歹毒就问被救的女子,她生的孩子是不是三兄弟的,一般来说遇到那场面女人都是懵的,她不说话就有好戏看了,买个女人回去是为了留后,结果三兄弟却替别人养儿子,有些人爱占别人的便宜嘛,刚才问话的是首要怀疑目标,他们自己内讧打起来了公子和娘子就能全身而退了。

    法律在那狗日的地方没用,在村民眼中那个女子是三兄弟家的财产,公子将人贸然带走是夺人钱财,保护自己财产的时候那些大字不识的人绝对同仇敌忾。然而骗子往往在那些地方大行其道,话术就是行文诡辩,依“心”而生,注重控场,需要自己气场足够强大才能控制住那种混乱的场面,纵横之道除了打动别人之外还要分化别人,不懂法的人跟他说犯法的后果没用,骗、诈、编故事、讲典故,只要能达成自己的目的什么都敢说,那些朝秦暮楚的谋士其实就是一群赌徒,纵横术就是空手套白狼的骗术,玩的是一言十城的大局,为了几个钱他们懒得开尊口,在发迹之前往往混得比较惨,发际之后就腾云驾雾,以三寸不烂之舌纵横于战国时代的舞台,将国君玩弄于股掌之中。

    在多国接壤的地方,法律就是个摆设,乙国人在甲国犯了法,他是按照甲国还是乙国的法律判刑呢混乱就是投机客的天堂,不伤人一样能夺其地,那种感觉很脏,就跟说被拐女子是被租走的一样挑战人的道德底线,可是只要能逮住老鼠管它是猫是狗,郎君的目的是救人,给她讨回公道不是一个文弱书生能做的。

    赵武灵王是实干家,他推行的胡服骑射对于当时的赵国乃至以后的中国都产生了影响,经过改革之后赵国的战斗力大大提升,终于灭掉了心腹大患中山国,然而国外太平了,国内又不肃静了,其中最大的阻力就是国内公子成为首的保守派。

    秦国与戎狄相邻,在胡服骑射之前就与戎狄同俗,当赵武灵王开始改革的时候秦国已经进行了商鞅变法,赵国已经被秦国抛在后面了。

    不奋起直追就会被越抛越远,战国末年儒墨同为显学,然而墨家主要分布在齐、楚、秦,赵国去得比较少,因此儒家在赵国大行其道。

    儒家讲究礼节,行胡俗是绝大多数人反对,只有赵武灵王一个人还在坚持,过去秦国是乱婚,就是一個女人兄弟父子一起上,女人不分你我共享,所以才会有禁止成年父子兄弟同室居住这条法令,春秋时期列国皆称秦国为蛮夷,却没说同样跟匈奴交战的赵国为蛮夷,主要还是因为赵国跟东方列国一样重伦理道德,秦国变法之前那种伦理是真,通过变法秦国反过来反超赵国了,事实胜于雄辩,不想接受也只能接受。

    将车兵改为骑兵不难,衣服也容易做,难的是让赵人穿上那些胡服,思想上的阻力太大了,中原地区经过夏商周几代的发展文明程度相对周边胡人要高很多,让习惯了宽袍大袖以谦谦君子自居的贵族穿上没有教化的胡人衣服就像,这个难度就跟管女人怎么穿衣服一样,她一句“要你管”所有口舌之力都别费了,衣服是身份的象征,与顽固不化的贵族相比普通士兵和百姓容易接受得多,干活的时候确实方便嘛,大家都穿胡服了自己一个人穿华夏族的交领深衣感觉很别扭,尤其是男子,女人她想穿什么就穿什么,那种走到哪儿都被人指指点点的感觉需要勇气。

    赵武灵王的叔叔公子成要求赵武灵王改过来,赵武灵王没理他,直接当着保守派的面用箭将门楼上的横木射穿,并警告所有人“谁敢阻扰变法我的箭就穿过他的胸膛。”

    就这样,所有公卿都穿上了胡服上朝,不过公子成却称病不上朝,赵武灵王亲自到他家拜访,陈述改变穿着的利害关系,不发奋图强随时会被人家灭了,要发奋图强就要好好进行一番改革,经过他不厌其烦的反复劝说,最终公子成也穿上了胡服上朝了。

    改革最先遇到的麻烦往往来自上层,秦惠王当太子的时候也曾经触犯过禁条,当时正值有人反对新法,商鞅说“国有法度,必须从太子开始,所有王子与庶民同罪,即便太子不能受墨刑,太子的师傅也必须处罚。”从那时开始秦国的变革才真的开始顺风顺水。

    商鞅变法是真的让秦国日新月异,燕国被齐国打得奄奄一息已经不足以对赵国成为威胁,但是秦国却不得不防。

    一开始的合纵是南北方向分布的弱国联合以抗强国,后来渐渐变成了东方六国联合起来抗击秦国,赵国本来算是强国,当苏秦来游说赵武灵王加入合纵联盟的时候他才反应过来,赵国在纵横家的眼中已经被划入弱国的行列了。

    春秋时期大家都是不称王,到了战国各个诸侯国就开始称王,赵武灵王也称王了一段时间,后来他又换回了自己的名字,虚名有碍实政,不要算了。

    在重农抑商的国度,要派间谍很困难,春秋伊始西戎非常猖獗彪悍,秦国早期就是靠着与西戎的抗争一步步强大起来的,秦国历代国君都有灭亡西戎、开疆扩土的愿望,秦穆公时期当东出之路被晋国阻挡之后向西发展的战略越发紧迫,而在此时西戎的戎王也派遣大臣由余前来秦国,给秦穆公千载难逢的机会。

    女人是男人奋斗的目标,同时也能让男人沉迷酒色意志薄弱,秦穆公就送给了戎王十六位绝色佳丽,并千方百计将由余留在秦国不让他回去。

    间谍就算她本身没法探听情报,光是她存在就能让明君变昏君了,最终戎王沉迷女色荒废政事,等由余从秦国回来的时候已经过了一年多,女人的闲言碎语能动摇君臣之间的信任。在对忠君思想不重的战国时期不被重用的由余罪中被秦穆公招揽,然后由余就将西戎的军队部署、国内关系、山川地貌等告诉了秦穆公,凭着这些情报秦穆公一举灭了十二国,扩地千里,最终成就霸业。
1...247248249250251...33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