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在大唐窃国的日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无刀子

    突然袭击简单,等别人知道贵国的意图之后就会吞掉那些“飞”出去的军队,通过消耗人口消耗国力,秦晋崤之战秦国不只会晋国直接去打郑国,仗是打赢了,回来就被晋国给全歼了,要借道必须先说好,内战周天子是不会参与的,然而要是大家一起打外族,比如韩国要去打楼烦,他可以“上书”周天子让他下诏让赵国借道,为了华夏族的民族大义赵国必须借,如果赵国不借韩国可以组建起联军来攻打赵国,韩国是很明显的不安好心,如何破坏他们的诡计就是国君要思考的,韩赵魏三家分晋的时候魏国分到的土地最肥沃,是晋国最先被开垦的土地,赵国没有分到最肥沃的土地,但是他有好几个盆地,易守难攻,只有韩国不仅土地产量不行,没有地理优势,连面积也是最小的,内无国士外无明君,魏国还有个魏文侯,赵国有赵武灵王,韩国一个拿得出手的国君都没有,而且不像其他国家一样实行变法,即便韩国的弩是整个战国时代最先进的,一样是个小国、弱国。

    天下强弓劲弩皆出韩国,韩国实行精兵制,精兵配劲弩杀伤力是巨大的,在申不害改革后韩国被称为劲韩,不过少量精兵在面对压倒性的人数优势时还是没有任何作用,秦始皇灭六国第一个灭的就是韩国,为的就是韩国庞大的武库。

    手无寸铁的兵打不了仗,满地的武器没人拿起来也是个摆设,只有人拿起武器之后才有作战能力,而养兵和制造武器都是要花钱的,偏偏重农抑商的秦国没有钱只有粮食,要攻打由劲弩防卫的城池就要用人命去堆了。

    上兵伐谋、次之伐交,其下攻城,韩国派了郑国去秦国修水渠,他的目的就是要搞垮秦国人的财政,他的目的也被人发现了,但是为了更长远的目标赢政还是让他继续修,疲秦之计没有成功,韩国的计谋已经用歹毒来形容了,韩国和魏国不同,是谁强他就倒向谁,六国对他没什么好印象,而且秦王政攻击韩国的时候第一个攻击的城市就是南阳,秦人东扩是必然的,不过在东征战略之初,秦军本来是不急于在军事上和赵国直接交锋的,赵武灵王帮助赢稷登基,这个面子还是要给的,之所以会变成直接交锋全是因为上党那块飞地。

    合纵连横的时代结束后,秦国要打到齐去就要通过蚕食周边国家一步步与陶邑连接,孟尝君曾经当过秦国国相,五月被称为恶月,礼记月令篇有云仲夏阴阳交,死生分,君子斋戒,止声色,节嗜欲。在河个月毒气、毒虫经常出现,要挂艾草驱邪,身怀六甲的妇人在生了孩子之后要坐月子,生产时要密不透风,炎热的夏季会让孕妇和婴儿因产褥中暑而死,所以这个月出生的孩子通常被认为命硬,克父母、妻克夫、夫克妻,孟尝君就是那个月出生的孩子。

    田婴是齐威王的幺儿,他有四十多个儿子,那么多儿子少一个他不少,五月出生的儿子他觉得会克自己,就不打算养活他,田文的娘就舍弃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一个人单独带着他在乡下拉扯大。

    小的时候他就是个放牛娃,在齐国要读书识字很容易,老师遍地都是,到处都是私学、官学,前提是忙于生计的庶民有时间去学习,等田文长大母亲就把他引荐给田婴,田婴看到田文就大声责骂,他没打算让这个孩子活下来,她怎么把他养活大了田文不等母亲回答,将她揽在自己身后,独自面对父亲。

    文:“你不让五月出生的孩子长大是什么缘故”

    婴:“五月出生的孩子会长得跟门户一样高,会害死父母。”

    文:“人的命运是上天授予的,还是由门户授予的”

    婴不知如何回答,沉默不语。

    文:“如果是上天授予的,您何必考虑呢如果是门户授予的,那么只要加高门户就可以了,谁还能长到那么高呢”

    田婴无言以对,斥责到“你不要说了!”

    过了一段时间,田文问他的父亲:“儿子的儿子交什么”

    “孙子。”

    “孙子的孙子叫什么”

    “玄孙。”

    “玄孙的孙叫什么”

    “我不知道。”

    “您掌握大权担任齐国宰相,到如今已经三代君王了,可是齐国的领土没有增广,您的私家却越来越多了,门下也看不到一位贤能之士,我听说将军的门庭必出将军,宰相的门庭也必出宰相,你的姬妾可以践踏林洛绸缎,而贤士穿不上粗布短衣,你的男女仆人有剩余的肉羹,而贤士却连糠菜都吃不饱,你还一个劲得储存财富给连称呼都叫不上的人,却忘记国家在诸侯中一天天失势,你这样不觉得奇怪吗”

    最后田婴让田文继承了自己的家业,那个败家儿子散尽了家财养了几千个门客,穷到真的吃糠吃菜了,连他收留的食客都嫌弃那饭菜实在难吃,觉得自己被慢待了,打算要离开,田文就把自己的饭菜端给他看,那个门客羞得无地自容,最后刎颈谢罪了。

    秦昭襄王听说田文贤能,就派了泾阳君当质子将田文换了过来,给他和他的门客很好的生活,并且高官厚禄,那都是孟尝君在齐国没有享受到的,权力、金钱、女人,孟尝君后两者不爱,面对权力的诱惑有几个人能受的了不过前提是让孟尝君叛国。

    士为知己者死,苏秦那个朝秦暮楚的谋士正在燕昭王谋划疲齐之计,苏秦是周人,一点都没为天子着想,却为同样是亡国之君的燕昭王出谋划策。

    在权力和爱国之间孟尝君选择了后者,他利用鸡鸣狗盗之辈逃回了齐国,并说服韩魏二国一起攻打秦国。

    秦昭襄王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楚怀王在武关会面,楚怀王不听屈原等臣子的劝告,最终赴会,被秦国扣留,他要求楚怀王割地,楚怀王依旧不肯,扣留期间立太子为王,这时秦昭襄王听说三国联军沉重国内空虚攻打函谷




第七百五十四章 作室门之变(八十三)
    樗里疾绰号智囊,幕府的幕僚就是自己的智囊团,秦昭襄王在燕国当质子那段期间也没闲着,燕赵地区出豪侠,他招揽了三千剑客守卫自己的皇宫,武王举鼎的时候还有别的力士陪他,这些智士、武士、力士都是士。

    吕不韦也曾经是商人,他编撰的吕氏春秋就是门客写的,士大夫不为五斗米折腰,士又不是大夫,再加上吕不韦有奇货可居,相马伯乐的眼光,投身到他门下的食客就多了,即便他没跟春申君一样让他们各个都锦衣玉食也是在养士,吕不韦还是完成了从商人到贵族的转换。

    在秦国人立国之前,周天子住的镐京与犬戎很近,烽火戏诸侯是幽王不对,不过他还是在天子守国门,贵族要承担责任,住的地方不可能很舒适,忠诚、浪漫、风度、荣誉经过春秋兼并,无土地、无财产的破落贵族在社会上流动,文字本来就是抽象的,各个国家写法不同,自己的姓氏写在旌旗上就可以当战旗,看起来就跟画一样,西周的青铜器上有少数象征着本族的特殊标志,它们都是从姓氏演变而来,有人将它称为“家纹”,一般是金文写成,陈这个姓一边是旌旗一边是战车,代表的轩辕黄帝一个分支部落陈丰氏的家纹,王这个字就是一个斧头,李是九黎族的,最早的家纹由老虎、木、子三部分组成,张是由一个人拿着一把弓,为了书写方便才简化了。

    姓表血缘,氏表属地,男称氏女称姓,吕不韦吕氏是他的氏,他姓姜,战国中期大家开始以氏为姓,逐渐开始姓氏不分,到战国后期,姓氏就不再作严格区分,讲究的人才去研究战旗上的家纹代表的是来自哪个家族,商鞅在魏国时叫公孙鞅,公孙就是他的身份,到了秦国之后叫卫鞅,因为他不是秦国的公孙,卫是他的籍贯,秦国的卫人毕竟还是少数,一说卫鞅谁都知道是他,再后来被称为商鞅,商是他的封地,他那个旗要是根据他的氏来区分谁能记得住,随着阴阳家学说胜,认为任何一个王朝和邦国都有一种上天赋予的德行,黄帝政权是土德,就崇尚黄色,旗帜服饰皆为土黄。夏王朝是木德,崇尚青色。殷商王朝为金德,其兴起时有白银溢出大山的吉兆,是以崇尚白色。周王朝为火德,先祖得赤乌之符,自然便崇尚红色,魏国从晋国而出,自认继承了晋国正统,而晋国是王族诸侯,当然是周之火德,魏国便继承火德,旗帜服饰皆尚红色。韩国也出于晋国,但为表示自己有特立独行的德性,便推演出木德,旗帜服饰皆为绿色。赵国奕出于晋国,却推演出更加特殊的“火德为主,木德为辅,木助火性,火德愈烈”的火木德,旗帜也就成了七分红色三分蓝色,齐国较为微妙,论发端的姜齐乃是尊崇周王的,以天子德性为德性,自然是红色。但到了田齐时代,战国争雄,齐国即不能没有自己的天赋德性,又不能从传承的意义上接受火德,于是齐国推演出“火德为主,金德为辅,金炼于火,王器恒久”的火金德,旗帜服饰变成了紫色,紫色本来是贱色,因为难以提取而昂贵,满满的都是钱的气味。楚国最霸道,想怎么穿就怎么穿,五色而服饰皆杂,被中原诸侯嘲笑“乱穿乱戴乱德性”。进入战国,楚国便推演出“炎帝后裔,与黄帝同德”的土德,旗帜服饰变成了一色土黄,燕国是正宗周王族诸侯,继承火德顺理成章天下没有非议,然燕国独立之心萌生已久,于是推演出“燕临北海,天赋水德”,于是燕国的旗帜服饰就选定了蓝色。商鞅变法之后那些花哨的旗帜全部收起来,旗帜服饰皆为黑色,因为混战开始后,各部曲要看着自己军官的旗帜移动。众军官又要随时留意中军的旗号变更,接受命令,旗帜一旦被夺兵荒马乱中这一部曲就很容易陷入混乱,所以夺旗和斩将是同样的功劳,认将旗是给当兵的看,战场上那么多军旗能不把敌军的旗看成是自己的军旗就不错了,秦国黑压压一片绝对不会认错,就算跑到不认识的军官那里也不会有人把那个倒霉士兵的头给砍下来当军功,区分军官和普通士兵的是发型,找不到北了跟着那个戴冠的走就行了。

    文信侯门下有食客三千,家僮万人,从他开始养士之日起就不能将他称为商人了,再加上他还写了杂家著作吕氏春秋他已经晋升为贵族。当时天下儒墨皆是显学,其他诸子百家都被二家的光芒所掩盖,法家在秦国得势,杂家就更不受重视了,吕不韦在书成后将之刊布在城门上,悬赏千斤邀请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能删减一字就奖赏,但是最后没有一个人做到,杂家的东西本来就杂,而且很多内容与方术有关,在刘安的淮南子问世之前吕氏春秋就是杂家的代表书籍。

    杂家可以是只知道些皮毛就到处炫耀的无术之徒,也可以是全才,因为吕不韦商人身份而鄙视他的人很多,但吕氏春秋确实是本很不错的书,采儒墨之善,兼收并蓄,还搜集了其他家的言论,吕不韦被秦王政重用不仅是因为他帮助自己登基,最重要的是吕不韦走南闯北见识广博,也比秦王政更会做人,各国宾客使者都很喜欢他。

    社交还是要跟有趣的人在一才好玩,秦国人太无趣了,这种差距就跟一个充满魅力、善于人情世故、长袖善舞的中年商人,和少年有成、却严肃呆板的武士,吕不韦多活了那么多年吃的盐比秦王政吃的米还多,阅历和天赋同样能让人光芒四射,活在和平之中的成蛟不是在经历了长平之战后愁云惨淡的邯郸长大的赵政的对手,在同龄人中赵政是绝对拔尖的,可是吕不韦在闯天下的时候赵政还不知道在哪儿呢,赵政需要时间成长,他拜吕不韦为仲父是真心诚意请教,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一声仲父是秦王政真心叫的,父亲是儿子的榜样,孩子的天性中就有被父母夸奖的渴望,渐渐的就会形成崇拜,甚至开始模仿。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四匹马拉车的是公卿,是身份的象征,商人买四匹马是肯定有这个财力的,不过自己出行只能用一匹马拉车,要成为吕不韦那样的商人有多难商人自己知道,富不代表贵,形式上和贵族一样内里还是跟贵族不一样,在衣食住行方面贵族都是有礼法规定的,如果商人强行要穿贵族的服饰就是无礼,假扮贵族往往是希望别人的尊重,无礼之人该被尊重么吕不韦很会处事之道,善于揣摩人的心思,子楚第一次见华阳夫人穿的就是楚服,这是吕不韦安排的,华阳夫人就是楚国人,虽然都是交领深衣,秦国尚黑,秦服看起来沉着稳重,楚国颜色艳丽花纹繁多,华阳夫人一看到子楚就觉得见着了家乡人。去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在豪华的宴会上穿布衣看起来不礼貌,同样在到处都是布衣的场合穿丝绸一样不礼貌,不做惹人厌恶的事就不会成为公敌,吕不韦仆从过万却没有人觉得他骄奢,朝廷上也没人像诋毁楚国四贵一样诋毁这位相帮,这种一切看起来很平静。

    但是这种好日子在秦王政九年的四月被打破了。

    有人告发,嫪毐和赵太后私通,并产有二子,嫪毐密谋王死后立其子为帝。

    多荒唐,秦国那么多宗室怎么可能会轮到两个杂种来即位,赢政派人去查,结果确实属实,两个儿子就是铁证。秦王政八年,因告发成蛟叛乱,嫪毐被封为长信侯,管理雍县行宫,赵太后卜卦后说要迁到雍的行宫时秦王政也没在意,现在才知道他们二人居然是去偷情去了。

    如果说登基是因为他凭着仲父的帮助,这一次危机就是靠血洗来解决的,借着去雍城行冠礼的机会,嫪毐偷窃了太后的印信,发动雍城累的侍卫、官骑、戎狄首领攻打蕲年宫,他让楚国出身的昌平君和昌文君率领咸阳士卒镇压叛乱,嫪毐兵败而逃,在将嫪毐的死党就地处决后,他找到了自己母亲,也看到了自己同母异父的弟弟,一个一岁一个还在襁褓之中,他自己还没有儿子呢,娘就替他生了。

    秦王政有激情、思维迅捷、容易接受新事物,但他也容易犯年轻人都有的毛病,易怒冲动,贵族的生活混乱很多人都知道,普通平民却被要求一夫一妻制,他将平民对夫妻关系的忠诚套用在了吃饱了没事干的贵族女人身上,这是何苦来哉。

    贵族就觉得自己对国有功,应该享受特权,赢驷当太子那阵,他的师傅有两个,一个是关内侯赢虔,另一个是公孙贾,赢虔就是他老赢家的,当时新法在民间实行了整一年,被人管了当然觉得很不方便了,三兄弟只有一个媳妇,以前大家分享,法家规定只许一妻一妾,另外两人就没老婆了,老百姓就到咸阳来看看大王是不是也跟着他们一样遵纪守法的,正巧太子犯事了,要是权贵不受法律制裁那他们就不遵守了。赢驷犯了事不能在他脸上黥字,也不会在赢虔的脸上刺字咯,这是普通人的观点,事实上受刑的就是赢虔,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也是天命所授予,面相与运程有关,黥刑会在脸上留下一道不可洗掉的痕迹,原本的面相就毁了。

    要玩游戏就必须遵守游戏的规则,谁都不会将围棋棋子放在象棋棋盘上,不遵守规矩游戏就玩不下去,有些人却偏偏觉得自己可以在法外逍遥,再好的制度都经不起这些钻空子的人糟蹋。

    嫪毐和赵姬的事情本来很隐秘,是嫪毐自己喝大了,跟人在宫里赌钱的时候一时没管住自己的嘴“吾乃皇帝假父也,窭子何感乃与我亢!”

    春秋时期的诸侯王必须要定期去朝见天子,郑国却不去,郑庄公在齐桓公的前面,是春秋第一个称霸主,郑庄公利用周平王的名义兼并了许国等周边小国,周天子就以大不敬的旗帜率领天下诸侯伐郑,结果联军居然输给了郑国,从此之后天下诸侯不听天子的命令,互相兼并内斗,为了维持和平郑庄公和周天子互换太子,周郑交质后开创了延续了整个春秋战国时期的质子外交。

    联军没打赢郑庄公让所有人都不爽,虽然给了他一个春秋小霸的名头大家还是没真心服他,郑庄公多宠子,他好几个儿子都很得他的宠爱,结果在他死后为了争夺继承权而发生内乱,大家跟看笑话似的看着郑国自取灭亡。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第一个吃螃蟹的是个勇士,不过死螃蟹是有毒的,郑国亡了,秦国会不会步上他们的后尘要是亡了大家又有笑话可说了。

    &n



第七百五十五章 作室门之变(八十四)
    如果跟一个人交往很多年,有时候他犯了点糊涂,有一两点没做好是可以原谅的。

    要是这个人平时每一点都做的面面俱到,跟他交往的时候一定要设定好底线,因为往往是这些人犯的错能掏人心窝。

    吕不韦犯的错就掏了赢政的心窝,禅让制结束后王位就是靠血缘进行流转的,他要是没因为一时糊涂跟赵姬旧情复燃跟她恪守礼仪也不会惹来杀身之祸。

    芈月跟义渠王也生了两个儿子,这两个孩子在义渠王死后被芈月亲手给杀了,少主年弱,没有保护母亲的力量,为了迷惑义渠王芈月生下了他们,是宣太后利用了义渠君,赵姬所生的那两个孩子,是她被人利用了,亲者痛,仇者快,骂得多了就不想再骂了,情用尽了之后是心如死灰的冷漠,当成外人的话是不会说废话的。

    秦王政开始变得残暴之后国力围绕着军工发展,尉缭子入秦之后将军队的旗帜进行了规范统一,多国联军看起来就是花里胡哨一大片杂七杂八的颜色,秦国的军队越来越正规,相比之下其他国家还是跟乌合之众一样,秦军一扫只是时间问题。

    美名胜过大财,吕不韦是什么都精明,唯独在赵姬的事上犯糊涂,什么年轻漂亮的女人不挑偏选皇帝的娘。他老于人情世故,即便被罢相了还是有很多人给他求情,在六国之中除了死硬派还有求和派,这些人是打算请吕不韦出面说服秦王政不要动武的,秦王政却认为吕不韦是打算伙同那些人叛乱,于是就写了一封信给他。

    “你对秦国有什么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跟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你与家属全部迁到蜀地居住!”

    真正的处事高手不是圆滑世故,而是想让每个人都体面,给人留有余地,吕不韦很懂事,正是因为他懂事才明白自己犯了错将会面临怎样的惩罚。

    当秦王政出生时是赵姬照顾了他,给了他奶水喝,长平之战后赵国人要杀子楚泄愤,赵姬带着他在邯郸东躲西藏,即便她曾经当过商人的妾母亲在儿子眼里依然是伟大圣洁的。

    男孩成长为男人就是父亲作为偶像坍塌的时候,父亲的人生和处事方式不一定适合自己,他希望能跟父亲在母亲的面前平起平坐,共同面对家庭的未来。
1...249250251252253...33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