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窃国的日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无刀子
女人是家庭亲情的纽带,即便她死了在母亲的墓前儿子和父亲也能继续和平共处,他们却将赢政心里最后的圣地给毁了。
他们无力伤害赢政的身体分毫,可是他们却将他的心给伤透了。当着母亲的面摔死两个婴儿,这行径多残忍,成年的儿子已经不是那个需要女人抱在怀里,只能靠四条腿爬行、需要她保护的弱者了。
这一对儿长辈没给晚辈留余地,做晚辈的也就对长辈不客气了。在惨烈的战争中出生,于别人的仇视、饥饿中成长、以残忍的方式加冠,赵政就是这么一步步走向帝位的,从出生之日起他就被鲜血浸泡,正常人该有的生活他没有,因此他患上了严重的精神洁癖。
有精神洁癖的人多疑、无法接受对方的私心、缺乏安全感,并且无法容忍那些“肮脏的人”。分封制最大的缺点就是以前忠诚于自己的诸侯王的子孙不一定还忠于天子,郡县制的官员可以是亲人、可以是外人,隔一段时间就可以换,燕国人就是姓姬的,但他们不帮周天子,血缘维系的亲情是单薄的,诸如王翦、蒙恬这些人都是纯臣,反倒是赵高、李斯这些人内心不是那么单纯了。
韩非有惊世之才,他认为一个在国内犯了法的犯人即便他贪污的钱不多,可是只要他造成的危害巨大,哪怕是付出百倍的代价也要把他追回接受惩罚。
有些罪可以通过罚款解决,有些问题是必须用命去偿。
法家关注的不只是刑名和刑罚,还有人性关系、人口、风俗习惯和时代特征。
战争时期人口是重要的资源,因此商鞅在法律中没有规定女子必须守贞,到了治世因为涉及财产纠葛,一个生不出孩子的男人可以将它给家族旁支,小人却利用旁门左道骗取男子的家产和爵位,看起来女人好像是弱者,可她要是在子嗣方面进行诈欺的话男方就更吃亏了。
提钱伤感情,不提钱一样伤感情,狡诈之徒就以女人喜欢他的地位和钱为借口骗女人的身子,这个时候贞洁观念就能保护女子不会因为冲动行事而吃亏,漂亮又有钱的寡妇总会被狂蜂浪蝶追逐,一个看起来老实巴交的乡下小子也有可能是来占便宜的,骗了寡妇的钱说是要去做生意就跑了。
守寡的日子苦,却能省不少事,那不是因为灭人欲,而是因为太清楚人性之中的黑暗才提倡贞洁的,秦朝的法律是女子守贞的同时男子也必须清白做人,做不到奸夫一起杀掉,人生三大恨,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弑子之痛,这三个仇必须要报,仇都不许报了何来开拓进取的勇士治安好了不代表天下安,反而是各种隐患和积弊在不断堆积。
李斯和韩非是同门师兄弟,不过李斯的地位是通过哄着秦王政对他言听计从得来的。
一个强权的君主不允许任何人忤逆他的意见,不顺着他的毛摸对着干就要跟咸阳宫城墙外上的那些干尸一样。
法家说,君子去泰去甚,身乃无害。
君子的行为处事要适可而止,不应过度,否则矫枉过正会危及己身。
因可势,求易道,根据可以成功的形势寻求易于成功的方法,而不是死磕。
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一定要让人明了,术一定不能让人察觉,法家内部也要分成法、术、势三家,法家还要处理法理、人情、自利本性、公序良俗以及君主统治权之间的关系。
如果一个判决结果下来,受害者觉得自己得到的赔偿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那他就不服判决,然而事实上一个巴掌拍不响,被害者也有问题,这就是人的自利本性,他希望法律和法官偏向自己,因为他在案件中遭到了损失,施加伤害方,比如斩马阻止马车失控狂奔的人实际上是维护了社会秩序,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在私利和公利之间小人只看到自己的利益,大人却看到了长远的民风民俗和社会道德,那些都是无形的,怎么让小人承认是自己御马不善造成的损失就考验一个人的教化能力,直接将他赶出大堂那小人还会到处说县令的坏话,韩非就摒弃了儒家长久以来人性本善的理论,以荀子人性本恶治国,施刑于民是禁奸于萌,这也是秦始皇和李斯的治国观点。
从人性本恶的观点去看待守寡就会发现它其实是对女子财产和生存权的保护,东方鲁国和齐国一弱一强,齐国是本着人性本恶,鲁国性本善来治国的,吕氏春秋中记载,如果鲁国之外遇到同胞被卖为奴隶,只要人愿意出钱把人赎回来国家就会给买家奖励和赔偿,后来孔子的弟子从国外赎回很多鲁人,但拒绝接受国家给的补偿和奖励,孔子知道后大骂子贡,认为子贡伤天害理,做慈善事业当然要收国家给的补贴,不收才是错的,鲁国富有的人少穷人多,原本大家执行这条法律的时候大家收钱不损害德行,子贡这么一搞他自己显得道德崇高了,别人再要钱就显得德行卑劣,做好事要亏钱就不再有人赎人了。大富豪赎了人回来,拿着国家给的补贴开手工作坊给那些人安身立命的地方,这种财该人家发,鲁国的国外赎奴法最后就是毁在了子贡手里,因为从他之后鲁国的道德标准提高了,越来越多的奴隶被卖到鲁国之外,鲁国人却视而不见,人口流失造成国力下降,同样是儒学,鲁国就没有齐国强,齐鲁都是外儒内法,原本法律规定做到“义”就可以了,子贡却将“义”和“利”联系了起来,即人们认为做“义举”是不能“有利可图”的,甚至还要倒贴钱进去,如果人们做了“义事”收钱不但不是善事反而是另有图谋,这样就没人会去做了,这也是一种人的自利本性,也就是说道德水平太高是不利于国家健康发展的。
稷下学宫讨论了那么多年不至于一点进步都没有,孟子是春秋时期的人,荀子是战国时期的人,守寡可以提倡,却不该树立贞洁牌坊,美名比大财还珍贵,它当然是一种利,原本的好事变成了坏事,全因为人给自己划的底线太高了,秦始皇给寡妇清修怀清台不可取,李斯没有提醒他,李斯的能力也就到这里了,不让赢政修他会不高兴,不高兴他就没好果子吃,这就是专政的坏处。
天下既定,乱世时要引导人的善念,治世时要遏制人的邪念,商鞅以严刑厚赏为宗的变法派,二十级军功制在那里摆着呢,申不害则认为人主要先辨明忠奸,通过妙算之后赏罚莫测切中要害,比如一个功臣查出来他有小贪行为,国君却不惩罚他,反而给他更多的钱,知耻之后功臣就不贪污了,他要是不知廉耻想继续贪污那么跟他继续混的人也是自找死路,他就不是忠臣而是奸臣,杀了也没人同情他,民心依然向着国君,讲的是术为法用。慎到则是兼势,所谓的势就是威权,要把人主的威权
第七百五十六章 作室门之变(八十五)
黄老之学是从道家分化出来的法家,讲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道家怎么和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管的法家扯上关系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一门学派在东周时期被称为名符,到了西汉称为名家,这个名不是有名的名,名起的名,出名的名,而是指的事物的名称、概念与意念,一块石头就要用“石”这个字表示,一块漂亮的石头就要用“玉”这个字来表示,我看到了海市蜃楼,可以用蜃景来表示,同时蜃也是一种动物,在礼记春宫篇里凡山川四方,用蜃,这到底是要用扇贝献祭,用贝壳当酒樽还是用山海经里的蜃来献祭呢古人对事物理解是混沌的,璧就是平圆形用来祭天的玉,琮就是祭祀地用祭地的圆筒形的玉,同时璧又是所有美玉的统称,和氏璧究竟长啥样只有少数人知道,刘邦那个穷乡僻壤来的流氓不可能见过,会咬人的狗不叫,沉默寡言的秦国人也是会骗人的。
名家不怎么出名,一个是社会政治原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就几乎不见了,再一个是脉承者的无能,以至于提起诸子百家的时候很多人都忽略它的存在,没将它当成国学。
名家擅长辩论,有名的就是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他喜欢将本来一些大家习以为常的问题引起众人的注视。
白色的马当然是马,这是人的常识所知,白是形容的颜色,马是指的马这个动物,战国末期秦国和赵国关系一触即发,为了限制马匹流入秦国赵国的城令规定“马匹一概不能出城”,公孙龙就对守门的士兵说“白马不是马,因为白马有两个特征,一是白色,二是有马的外形,规定只是不允许马出城,具有两个特征的白马怎么会是只具有一个特征的马呢所以白马根本不是马。”
人指的是人这个形状,一个脑袋两条胳膊两条腿,谁多长了都不是好事,男人、女人、小人、大人,如果女人不是人,男人也不是人了,他那是谬论,但那个时候这个观点是被人普遍接受的,因为大分裂时代必须要较真,赵国和秦国国君一个姓还不是杀得死去活来,在战场上士兵就没将其他国家的士兵当人,别国人的人头代表的是军功,即便大家都是华夏族的还是要分清楚到底是具体哪个国家甚至是氏族,混沌理论还没有成立,名学是根据人的意识形态而改变的,即便是同一后很长时间有人还自称是魏国人、楚国人,公孙龙是离坚穿白派,一块漂亮的石头看起来是白的,而感觉不到它的坚固,用手只能感觉其坚固,不能看到其白,因此坚和白是彼此分离孤立的属性,该学派还有一个合同异之辨,万物都有同和异之分,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天与地高,山与泽平,万物毕同于“一”,一切都包容在至大无外的“大一”之中,一切又都由至小无内的“小一”构成。一切被常人当作相异的事物,在他们看来都是相同的,男人和女人有区别,在这一派眼中都是人,秦国人也是人,赵国人也是人,算军功的时候是要把敌军的人头拿来算的,人和人都没有区别了怎么还区分赵国人、秦国人,合同异一说就是范爱万物,天地一体,这也是谬论,一切事物的差别﹑对立是相对的,就跟阴阳一样存在差别,男人跟女人一样不是笑话么,人际交往中,己就是小一,国就是大一,天地万物有自然规律,这个就是天法,由道而生,求道就是寻找老天制定的游戏规则,是天地万物的总规律,明白了怎么玩就能灵活运用,是与非以法断之,为了完成大我牺牲小我一定是对的吗明明是一个懒汉老子为什么要散尽家财帮他为了一己私利不顾大局一定是错的吗子贡没有要补偿金,结果鲁国的外赎法因他而崩溃,更多奴隶没有获得拯救,子贡自己也成了世人眼中为了虚名而罔顾道义的伪君子了。
大争之世该得的利就要去争,女人买衣服才能让织女有饭吃,适当消费是可以的,要禁止的是无度浪费,一屋子的衣服收拾起来不仅麻烦,而且直到丢掉那天都可能没穿过,旧衣服怎么就不能穿了节省下来的钱接济死了丈夫的姐妹,自己哪天一样也死老公了她说不得会上门帮忙。
有钱的大富豪可以学着吕不韦一样,养一群穷酸书生,让他们写书,书成之后冠上自己的名字,又或者是资助那些想证明大地是不是圆形的探险队,发现了新的土地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哥们一问,上次放假去哪儿玩了回答,我去夏威夷了,夏是夏朝的夏,威是威震四海的威,夷是蛮夷的夷,大夏威震四海,诸夷尽服,此地位于黔中道,有一个富商资助探险者去探秘苗人的巫术丧葬习俗,结果与当地人发生了冲突,朝廷派兵镇压,然后在这个地方设立郡县,有了夏威夷这个名字。
虚同为一,恒一而止,秦始皇用酷刑是让百姓在邪念刚升起的时候就断了那个念想,胡亥就是纯粹瞎整了,他是皇帝就为所欲为,黄老既不认为人性本善,也不认为人性本恶,而是人性之初无善恶,善恶的概念本来就非常抽象,执行法度之前要辨明是非。
有钱人为了美名而做善事没问题,“名”本来就是“实”所派生出来的东西,追求“名”而不去务实了才是问题,名誉有虚实之分,富豪捐了粮食给朝廷换取爵位,这就是名至实归,交税纳粮是富人的份内事,他多交了就该奖励,汉承秦制,汉朝初期使用的各种礼法都是叔孙通照搬秦国的礼法来的。贼你妈,上玄下朱的冕服都想得出来,怎么不搞身紫色的穿刘邦的身上算求。刘邦没啥文化,萧何忙着修未央宫去了,什么一步到位不让儿孙们还要继续建宫殿都是虚的,萧何也想要虚名,后来他果不其然被刘邦骂了,社鼠城狐到处在地下挖洞,争家产积极,攘夷的事全丢九霄云外了,不干自己本职捞过界,本来该少府卿的荣誉被萧何得了,实际上监工的人是萧何吗他屁事没干,可能一片瓦都没捡过,后人就知道未央宫是萧何修的。富商不纳税,偷税漏税得来的钱拿去走关系谋官职,得一虚名招摇过市,荣誉是被公众承认的,根据他贡献馈赠的,而不是伸手要来的。为了追求名誉不顾王法,玩命奋斗钻营,这种勤劳的小蚂蚁还是少一点,制度是游戏规则,都不安规矩出牌了游戏就玩不下去了。
守寡是一种义举,不是女子必须遵守的,就跟男人遇上拦路抢劫的了出手相救一样的,道德底线划高之后不守寡就是不义,不帮助拦路抢劫的就是不义,路上看到有个老头老太太摔倒,不去扶就是不义,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守寡、出手助人、扶老人。结果不想守寡的被逼守寡了,她就偷情,不想出手助人的怕有害自己的名声,绕道而走,扶老人的被摔断腿的老太太讹诈,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从此以后再也不扶老人了,将自己标榜太高,又达不到那个水平,向善而不能善,说的圣贤名言全成了空谈。
中山狼受伤了向书生求助,东郭先生救了它,狼却说自己要饿死了,要恩将仇报吃掉东郭先生,路上遇到摔倒的老人,将他扶起来后他说是扶人的那个好心人撞的自己,要好心人赔自己医药费,这种情况好心人就是东郭先生,那个倒在地上的老人就是狼,所以伸手救援之前要分辨清楚,地上躺着的那个是人还是非人。
活得久不见得见识广博,东郭先生遇到了杏树,杏树说果农二十年来吃它都果实,享受够了财利就要卖到木匠铺里,东郭先生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了东郭先生。
后来又遇到了一头老牛,老牛说自己被老农用一把刀换回来,他用牛帮套犁田,养活了全家人,如今它老了,老农却要杀它吃肉,东郭先生对狼的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了东郭先生。
最后来了一位杵着藜杖的老人,东郭先生忙让老人为自己主持公道,老人说“你不知道虎狼也讲父子之情吗为什么还要背叛对你有恩的人”狼狡辩说“是他用绳子捆绑我的手脚,用诗书压住我的身体,分明是想将我闷死在里面,我为什么不能吃掉这个人呢”老人说“你们各说各有理,我难以裁决,如果你能再钻进口袋里一次,证明东郭先生却是有谋害的事实,这样你就有吃他的理由了。”中山狼果然听从了老人的劝说,然而等待他的却是老人和东郭先生的制裁,东郭先生是墨家人,他将“兼爱”施加于恶狼的身上,一路上他都在找“非人”给自己评理,木头没有眼睛,它那里知道人生有多少个二十年,树可以活几千岁,它怎么知道要砍它的还是以前种它的那个人。
ァ新ヤ81中文網 <首发、域名、请记住
动物都有生老病死,人杀了牛吃它的肉是一种无奈,不吃肉人也要死,农村人看待老牛就跟看自己的亲人一样,牛还要分地呢,女人都没它分得多。最后帮助东郭先生的还是人,是同类帮助了同类,非人就不用去管他,人都是能分辨是非的,连感恩之心都没有,有些人活了八十岁也没修成人道。
被人骂成是个不通人性的白眼狼感觉肯定难受了,不过恩将仇报更伤人,人越活越高级,就越需要明辨是非的能力,要分清是与非、忠与奸是很难,可是不学会分辨好坏有朝一日就会碰到那种看到有人倒地不起该不该帮助的情况,那就是上天安排的试炼,被测试的人品德真的有自己想得那么崇高吗而且躺在地上的人确实需要帮助,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见死不救日后良心会不会不安。
名不副实、名至实归,名家还要研究名气与人事物业的关系,战国末期墨家对名家离坚白进行了补充,认为坚白不是分开,是相盈关系,之前名家过于注重感官,而墨家认为坚白是石头的本质,是通过思维达到认识的。
因为胡亥的暴政,墨家不再支持大秦了,改而支持项羽,不过楚墨和齐墨还在观察,最终他们效忠了刘邦,由于墨家巨子的背叛刘邦给了墨皇的虚名,三家为了这个头衔明争暗斗,等反应过来的时候方仙道在中原成了显学,节葬的事早被丢到脑后了,搞大墓修大冢,修墓的工匠被关进墓里人殉,美其名曰保守秘密,秦始皇都没他们这帮人残暴,汉朝的皇帝美其名曰禁止人殉,实际上还在偷偷人殉,汉武帝刘彻还搞了个两万人的殉葬坑,墨家人是要经常下墓盗宝的,秘密以为带进墓里就没人察觉了么,墨家和刘汉彻底决裂。抗击匈奴的时候应该是刺探情报后精准打击,卫青霍去病却用大迂回战术,这就跟蹴鞠不
第七百五十七章 作室门之变(八十六)
随侯珠和氏璧并称为春秋二宝,此物事随国的君主随侯在出游途中所得,有一条大蛇受了伤,随侯救了它,为了表达恩情它将自己的龙珠送给了随侯。
龙珠对龙很重要,可是为了报答恩情龙王之子还是将它给了随侯,保家仙很多都是因为祖上救了那个畜生,仙家和人一样,甚至比人更和蔼可亲,都说老马识途,小主人战死沙场,老马就驮着它回家,动物通了人性比有些人还像人,长了个人形的不一定有人性,有人性的不一定是人。狐狸是种很聪明、机灵的动物,中原战乱有人为了躲避兵灾漂洋过海去东海找蓬莱仙境,其中有户人家就带着保佑自家的胡仙去了倭国。
伏见稻荷大社供奉的就是只狐仙,“仙人”是分不清善恶的,它只会保一方平安、风调雨顺,没法让足下神官发财,人供奉狐仙时的贪欲一多,仙就会变成妖,它本质还是那只修仙的小狐狸,只是它学的是全是人的邪念,渐渐的就从人供奉的仙人变成了驱逐的妖怪了。
人性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不能永远停留在“人之初,性本善”,孝顺就是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一个人如果目无法纪、不知廉耻、不懂感恩,但他却很有能力,这种人该用吗在秦惠王的时代张仪就是这种人,他就是可以用的,苏秦知道感恩燕昭王,齐闵王用了他是个什么下场
虎狼之秦有的是一颗虎狼之心,因为君主够强能镇压群畜,当君主不够强大的时候就要用教化让畜牲变成人,人性是随着社会制度和历史环境而改变的,李唐反击突厥只用了三年,西汉反击匈奴却等了六十年,主要是国内的事情太多了。
儒家非嚷着分封,刘邦真的封了他家亲戚做诸侯,最终导致七国之乱,以前关中地区那么多马,到刘邦那里皇家马厩里都只有百匹,给刘邦拉车的马都难凑成同色的,那六十年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养马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