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风之清扬
但司马懿所谋划的分进合击的计划却是遭受到了失败,接下来的战斗,也将会成为司马懿率领的这支军队与曹亮的队伍的大决战。
不可再分兵前进了,或许曹亮的军队还继续地等着司马懿犯错,所以,司马懿支会司马师,不可轻兵冒进,让他在石门关等候司马军的后续部队与之会合之后,再行进军。
司马懿目光敏锐,陈泰和胡遵的失败,就意味着司马师如果轻兵冒进的话,很可能会遭到一样的下场,所以他就必须要改变策略才行。
司马师本来正集结军队,准备向高都进军,但司马懿的命令却让他不得不停顿时来,等候与司马懿大军的会师,然后再继续地向高都推进。
本来司马师还对司马懿的决定不甚理解,但随后得知了陈泰和胡遵这两路人马的惨败之后,自然是无话可说,同时也深陷震惊之中。
司马师对曹亮,一直是很不服气的,正因为彼此交恶,这次进军上党,自然让司马师有一种和曹亮直接面对面较量的冲动,在司马师看来,攻破石门关进入上党之后,他的这个愿望便会正式地实现了。
但东西两路兵败的消息
第773章 破阵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等同于连续地敲了司马懿两记闷棍,让司马懿品尝到了久违的苦涩。
现在司马懿不得不重新审视这场战役,是自己所用非人吗显然并不是这个原因,无论陈泰还是胡遵,在领军能力上,都不失为大将之才,之所以遭遇惨败,只能说强中更有强中手。
曹亮所使用的战术,说白了,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这完全就是照搬了孙子兵法的战术,但孙子兵法所谓的集中优势兵力,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十则围之,五则攻之,也就是说,想打歼灭战,至少得有五倍十倍的兵力才行。
并州军有那么多的兵马吗
根据斥侯探明的结果,曹亮在上党集结的兵力,也就是五万多人,这五万多人,想打歼灭战,首先得分兵阻援,真正投入到歼灭战中的,并没有多少的兵力,就算略高于陈泰的两万人、胡遵的三万人,但也高得有限。
没有足够的兵力,曹亮有什么底气来打歼灭战
除非是曹亮拥有着高出一筹的战力,在同等数量的军队对战之中,拥有着碾压对手的实力。
根据陈泰和胡奋反馈回来的信息,这次击败他们的,正是并州军的骑兵。
并州骑兵的骁骑营,是魏军骑兵中的跷跷者,而与其战力不相上下的,是北军五校的越骑营和屯骑营。
在长期与匈奴鲜卑的人较量之中,并州骑兵的战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从此并州骑兵就真得可以纵横天下了吗,司马懿并不认同,他认为并州骑兵的战力虽强,但并非拥有着绝对的战力,步兵依然可以有抗衡之力。
可事实是并州骑兵用实力来打脸司马懿,在碗子城和白水川之战中,曹亮利用骑兵,完胜陈泰和胡遵,也刷新了司马懿的认知。
在这之前,司马懿绝对想不到骑兵还可以这样来打,三天两战,战绩斐然,看来是该重新审视此番的进攻计划了。
拿下石门关,意味着司马军已经有机会进军上党,十万大军进入上党,也将彻底地改变上党的形势。
但司马懿所谋划的分进合击的计划却是遭受到了失败,接下来的战斗,也将会成为司马懿率领的这支军队与曹亮的队伍的大决战。
不可再分兵前进了,或许曹亮的军队还继续地等着司马懿犯错,所以,司马懿支会司马师,不可轻兵冒进,让他在石门关等候司马军的后续部队与之会合之后,再行进军。
司马懿目光敏锐,陈泰和胡遵的失败,就意味着司马师如果轻兵冒进的话,很可能会遭到一样的下场,所以他就必须要改变策略才行。
司马师本来正集结军队,准备向高都进军,但司马懿的命令却让他不得不停顿时来,等候与司马懿大军的会师,然后再继续地向高都推进。
本来司马师还对司马懿的决定不甚理解,但随后得知了陈泰和胡遵这两路人马的惨败之后,自然是无话可说,同时也深陷震惊之中。
司马师对曹亮,一直是很不服气的,正因为彼此交恶,这次进军上党,自然让司马师有一种和曹亮直接面对面较量的冲动,在司马师看来,攻破石门关进入上党之后,他的这个愿望便会正式地实现了。
但东西两路兵败的消息传
第774章 虎峪口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斥侯探明的情报,壶关并没有多少并州军在把守,显然曹亮把壶关和高都一样,也视为了弃子,司马懿对拿下壶关毫不怀疑,但拿下之后,并不会对局势有任何改变,反而司马军还得派人驻守,分散了兵力,得不偿失。
现在司马懿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寻找曹亮的并州军主力,只有打垮了并州军的主力部队或者是擒杀了曹亮之后,才能彻底地扭转现在被动局面。
至于多占少占一两座城池,对司马懿而言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可想要找到曹亮和并州主力的去向,这群山茫茫的,又谈何容易
现在突然听闻到曹亮和桓范的下落,让司马懿顿时精神大振,曹亮现身壶关,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啊,如果能够一举擒杀曹亮,必可以彻底地改变战局形势。
司马懿立即召集诸将,以司马师为先锋,司马懿统率中军,王观来断后,集结起大军,连夜出发,即刻北上,直取壶关。
┄┄┄┄┄┄┄┄┄┄┄┄┄┄┄┄┄┄┄┄┄┄┄┄┄┄┄┄┄┄
曹亮出现在壶关,其实是故意地显露出行藏,让司马军的斥侯所看到,否则司马懿就算是派出一万个斥侯来找上一年,也未必能找得到曹亮的下落。
放弃高都只不过是为了暂避司马军的锋芒,并不意味着曹亮就彻底地放弃了和司马军交手,毕竟和司马懿的十万大军来硬碰硬,是最不明智的选择,想要与敌周旋,就必须继续地采用各个击破的手段。
但司马懿吃一堑长一智,损失了东西两路人马之后,司马懿自然也学聪明了,他集中兵力,屯兵于丹河,自成一营,根本就不给曹亮各个击破的机会。
在打仗方面,司马懿还是极为有耐心的,在没有进军机会的情况下,他能守得住寂寞,在丹河河畔一呆就是二个多月,不分兵,不冒进,稳如狗。
从这一点上,还真没有人能比得了司马懿,当年在雍凉,面对诸葛亮咄咄逼人的攻势,他就用一招深壕高垒高挂免战牌,硬生生地把诸葛亮给拖死了,此次进攻上党,在已经吃了两个大亏的情况下,司马懿当然不会再重蹈覆辙,给曹亮以可乘之机,别说是耗上两个月,就算是耗上两年,司马懿恐怕都不会皱半下眉毛。
曹亮等了两个月,一直也没有什么机会,自然也就不能再这么等下去了,既然没机会,那就自己去创造机会,所以曹亮故意地现身壶关,吸引司马军斥侯的注意。
曹亮知道,司马懿这两个月来要一直没闲着,侦骑四出,斥侯遍布,不为别的,就为寻找自己的下落,寻长与并州军决战的机会,想要诱敌深入,自己不露面肯定是不成的。
所以曹亮在壶关现身,相信过不了多久,司马军的斥侯就会将这个消息传到丹河司马军大营那儿,曹亮相信,司马懿肯定不会无动于衷的,因为他等这个机会已经等了两个多月,所以司马懿一定会北上攻打壶关的。
事实上,曹亮在现身壶关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战略布署,计划在半路上伏击司马军。
当然,一口将司马懿的十万大军
第775章 截击
一秒记住【69书吧 】,更新快,,免费读!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斥侯探明的情报,壶关并没有多少并州军在把守,显然曹亮把壶关和高都一样,也视为了弃子,司马懿对拿下壶关毫不怀疑,但拿下之后,并不会对局势有任何改变,反而司马军还得派人驻守,分散了兵力,得不偿失。
现在司马懿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寻找曹亮的并州军主力,只有打垮了并州军的主力部队或者是擒杀了曹亮之后,才能彻底地扭转现在被动局面。
至于多占少占一两座城池,对司马懿而言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可想要找到曹亮和并州主力的去向,这群山茫茫的,又谈何容易
现在突然听闻到曹亮和桓范的下落,让司马懿顿时精神大振,曹亮现身壶关,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啊,如果能够一举擒杀曹亮,必可以彻底地改变战局形势。
司马懿立即召集诸将,以司马师为先锋,司马懿统率中军,王观来断后,集结起大军,连夜出发,即刻北上,直取壶关。
┄┄┄┄┄┄┄┄┄┄┄┄┄┄┄┄┄┄┄┄┄┄┄┄┄┄┄┄┄┄
曹亮出现在壶关,其实是故意地显露出行藏,让司马军的斥侯所看到,否则司马懿就算是派出一万个斥侯来找上一年,也未必能找得到曹亮的下落。
放弃高都只不过是为了暂避司马军的锋芒,并不意味着曹亮就彻底地放弃了和司马军交手,毕竟和司马懿的十万大军来硬碰硬,是最不明智的选择,想要与敌周旋,就必须继续地采用各个击破的手段。
但司马懿吃一堑长一智,损失了东西两路人马之后,司马懿自然也学聪明了,他集中兵力,屯兵于丹河,自成一营,根本就不给曹亮各个击破的机会。
在打仗方面,司马懿还是极为有耐心的,在没有进军机会的情况下,他能守得住寂寞,在丹河河畔一呆就是二个多月,不分兵,不冒进,稳如狗。
从这一点上,还真没有人能比得了司马懿,当年在雍凉,面对诸葛亮咄咄逼人的攻势,他就用一招深壕高垒高挂免战牌,硬生生地把诸葛亮给拖死了,此次进攻上党,在已经吃了两个大亏的情况下,司马懿当然不会再重蹈覆辙,给曹亮以可乘之机,别说是耗上两个月,就算是耗上两年,司马懿恐怕都不会皱半下眉毛。
曹亮等了两个月,一直也没有什么机会,自然也就不能再这么等下去了,既然没机会,那就自己去创造机会,所以曹亮故意地现身壶关,吸引司马军斥侯的注意。
曹亮知道,司马懿这两个月来要一直没闲着,侦骑四出,斥侯遍布,不为别的,就为寻找自己的下落,寻长与并州军决战的机会,想要诱敌深入,自己不露面肯定是不成的。
所以曹亮在壶关现身,相信过不了多久,司马军的斥侯就会将这个消息传到丹河司马军大营那儿,曹亮相信,司马懿肯定不会无动于衷的,因为他等这个机会已经等了两个多月,所以司马懿一定会北上攻打壶关的。
事实上,曹亮在现身壶关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战略布署,计划在半路上伏击司马军。
&
第776章 计中计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丝毫不敢攒其锋,但见田豫的旗号,避之惟恐不及。
而现在,他确实已经是老了,面对势如野火般滋生的匈奴叛乱,田豫不得不能禁止,而且还节节败退,几乎丢光了晋阳城之外的所有城池,如此糟糕的战绩,可谓是他平生的奇耻大辱。
现在已经不再是田豫沉缅过去丰功伟绩的时候了,摆在他面前的,是能不能保住晚节的关键时刻,如果晋阳城也失守的话,田豫不仅晚节不保,恐怕就连寿终正寝也做不到。
所以面对匈奴人咄咄逼人的攻势,田豫也只能是采取守势,将所有的力量都收缩到晋阳来,做最后的防守。
而此刻从榆次渡汾河进击晋阳的刘猛,却是意气纷发,踌躇满志,他此番对两样东西是志在必得,其一是晋阳城,其二是单于之位。
攻下晋阳城在刘猛看来,已经是毫无悬念了,由于周边几乎所有县城郡城的陷落,晋阳早已成为了一座孤城,孤城不可守,这是最起码的军事常识,刘猛丝毫不会怀疑他们拿不下晋阳城来。
但最为关键的,却不是这个,根据匈奴四部的约定,先入晋阳城中,为匈奴单于。
刘猛觎觑单于之位,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上一任的单于呼厨泉去世之后,魏国朝廷为了达到长久分裂匈驻各部的目的,不再册封新的单于,以至于匈奴单于之位长期空缺。
朝廷不册封,并不代表着匈奴人不想坐这个位子,此次的匈奴叛乱,无疑给了那些一直垂涎单于位子的人一个绝好的机会。
单于之位例来是匈奴人自己世袭罔替的,何时轮得上汉人指手划脚,这一次匈奴人攻占并州之后,就要产生新的单于来一统匈奴各部,光复曾经辉煌过的匈奴王朝。
刘猛的右部匈奴是五部之中实力最为强劲的之一,刘猛以此番叛乱发起人的身份,成为新单于的有力竞争者。
正常来说,五部部帅都有晋升单于的希望,但是由于各部这些年来发展并不平衡,逐渐形成了左右两部雄起,其他三部沦为陪衬的格局,所以单于之位的竞争,其实也就是刘猛和刘豹之间的竞争。
为了争夺匈奴各部的控制权,刘猛和刘豹长期的明争暗斗,早已是势同水火,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纠纷,刘猛主动地提出来先入晋阳者为单于,可以号令匈奴诸部。
晋阳城是并州的州城,城垣高大,防御坚固,想要拿下来肯定并非易事,刘猛的右部匈奴实力强劲,自然是攻城的一大主力,刘猛之所以敢这么约定,那么他至少也有六成以上的把握。
唯一的变数就是刘豹了,匈奴左部的实力与右部不相上下,论攻坚能力也不次于右部,究竟谁先攻破晋阳城还真不好说,这也是刘豹爽快地答应这个约定的理由。
但人算不如天算,这一次还真是刘豹失算了,就在其他各部紧锣密鼓地向晋阳进军的时候,刘豹却得到了魏军援兵向兹氏进军的消息。
老巢不能丢,所以刘豹不得不引军南退,去解兹氏之围,他的这一走,也就等于是退出了单于之位的竞争。
这对刘猛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利好消息,最大的竞争对手走了,剩下其他各部,压根儿就不是刘猛的对手,看来这次多年的美梦就要成真了,直让刘猛是兴奋无比。
&n
第777章 血战虎峪口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丝毫不敢攒其锋,但见田豫的旗号,避之惟恐不及。
而现在,他确实已经是老了,面对势如野火般滋生的匈奴叛乱,田豫不得不能禁止,而且还节节败退,几乎丢光了晋阳城之外的所有城池,如此糟糕的战绩,可谓是他平生的奇耻大辱。
现在已经不再是田豫沉缅过去丰功伟绩的时候了,摆在他面前的,是能不能保住晚节的关键时刻,如果晋阳城也失守的话,田豫不仅晚节不保,恐怕就连寿终正寝也做不到。
所以面对匈奴人咄咄逼人的攻势,田豫也只能是采取守势,将所有的力量都收缩到晋阳来,做最后的防守。
而此刻从榆次渡汾河进击晋阳的刘猛,却是意气纷发,踌躇满志,他此番对两样东西是志在必得,其一是晋阳城,其二是单于之位。
攻下晋阳城在刘猛看来,已经是毫无悬念了,由于周边几乎所有县城郡城的陷落,晋阳早已成为了一座孤城,孤城不可守,这是最起码的军事常识,刘猛丝毫不会怀疑他们拿不下晋阳城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