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最后的三国2:兴魏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风之清扬

    司马师暗暗心惊,他也是通晓地理之人,以虎峪口的地势,确实是一个最佳的伏击地点,为了避免中埋伏,司马军就应当彻底地搜索虎峪口两侧的高地,以杜绝敌军埋伏的可能性,只有这样,才能平安通过虎峪口。

    不过看着那连绵不断的密林,司马师亦是




第785章
    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司马师出现在了前部人马之中,他依然担任的是先锋,只不过这次没给他配备副将,原本一直担任前军副将的陈骞此次并没有随军前往,司马师的身边,只剩下了长史钟会。

    其实这大热的天,是不适于行军的,顶着这么一个毒日头而长途行军,堪称是最苦的差事了,甚至有的士兵都出现了中暑的现象,走着走着,便倒在了烈日之下。

    偶尔的减员并不会动摇司马师前进的决心,当他得知曹亮出现在壶关的时候,就宛如打了一针强心剂,司马师恨不得肋生双翅,转瞬间就飞到壶关去,与曹亮来一番生死大决战。

    只不过,这只能是司马师想想而已,高都距离壶关有三四百里的距离,就算单纯是骑兵,那至少也得一昼夜时间才行。

    而现在司马军又不可能是单一兵种,步兵肯定会严重地拖累骑兵的速度,那怕司马师再急,路也必须要一步一步地走。

    离开丹河大营是晚上,经过了一夜和一个上午的急行军之后,司马军略显的有些疲惫,但司马师并没有下令停止行动,按原计划,他们将会在今晚的时候抵达长子,稍做休整之后,便会直接奔袭壶关。

    根据最新的情报,曹亮和桓范同时出现在了壶关,对于志在取曹亮性命的司马师来讲,这绝对是一个比较利好的消息。

    然而曹亮终归是一个大活人,来去自如,他到壶关来,肯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的,短时间内应该是不会完结,所以司马师长驰直入,其实也是带着一种赌博的成分在里面。

    所以司马师这是在赌曹亮不会短时间地离开,只要给他两到三天的时间,司马师必定能赶到壶关城下,继而擒杀曹亮。

    这两个月来,司马师驻守在丹河大营,早就是憋闷不己,多次向司马懿请战,司马懿却是不许,司马师亦是无可奈何,只得遵从将令。

    打仗的时候,不同于在家里,司马师还有些偷机的机会,在这里,军令如山,法不容情,司马懿拥有着绝对的权威,司马师丁点儿挑战的念头也没有,所有的军事行动,都必须要遵从司马懿的号令。

    此番司马懿得到曹亮在壶关的消息之后,便没有再犹豫,而是直接下令全军全体出击,孤注一掷。

    这让司马师不禁是兴奋不已,一路率军匆匆赶路,甚至是顶着烈阳前行,只为及早赶到壶关城。

    大军抵达到了虎峪口,不过司马师依然没有任何停顿的意思,指挥军队继续沿着大路向前。

    倒是钟会打量了一下虎峪口地形,暗暗地皱了皱眉头,对司马师道:“大公子,你瞧瞧这里,地形甚是险恶,须得小心提防并州人偷袭才是。”

    司马师这才有机会打量了虎峪口,说来也奇怪,原本是炎热无比的环境,可到达虎峪口之后,却感受到一股肃杀之气扑面而来,令人不由自主地冷汗涔涔。

    司马师暗暗心惊,他也是通晓地理之人,以虎峪口的地势,确实是一个最佳的伏击地点,为了避免中埋伏,司马军就应当彻底地搜索虎峪口两侧的高地,以杜绝敌军埋伏的可能性,只有这样,才能平安通过虎峪口。

    不过看着那连绵不断的密林,司马师亦是大



第784章 突袭晋阳的计划
    翌日,司马懿召诸将到中军帐中,司马师瞧见司马懿眼睛有些红肿,神色萎靡,便知司马懿定然是一宿未眠,不禁很是担心他的身体,毕竟司马懿年事已高,寻常人家的古稀老者,这个时候恐怕是早已闲赋在家,含饴弄孙,像司马懿这样的年纪,还在征战疆场,这放眼天下,也绝无几人。

    司马师不禁是深深自责,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的能力不够啊,如果自己能代父出征,平定并州,又何须老父亲拖着风烛残躯千里奔波,为司马家的大业操碎了心。

    “父亲,平定并州非一朝一夕之事,切不可过度操劳伤了身体,保重身体要紧。”

    随后进来的诸将也纷纷地道:“司马太傅保重身体要紧。”

    司马懿笑了笑,轻轻地挥了挥手,示意众将归位,其实司马懿内心之中何尝不想歇一歇,人老了,无论是体力还是精力,都无法同壮年之时相比了,但是形势所迫,却又让他不得不为之。

    曹亮这么一个难缠的对手,已经给他制造了无穷的麻烦,直到现在,司马懿也拿不出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来,也难怪他会殚精竭虑,辗转无眠。

    高平陵兵变之后,司马家已经是踏上了不归路,如果不能排除异己势力,顺利地将曹魏的江山社稷给夺下来,司马懿只能是做一个权臣,而他比谁都清楚,历朝历代,当权臣的,没有一个好下场。

    不管是为了自己死后不被人从棺材里挖出来鞭尸,还是为了司马家这么多的子子孙孙免遭灭门之祸,司马都必须要咬牙坚持。

    看到众将俱至,司马懿环视了一圈,平静地道:“如今的形势诸位已经然清楚,我军深处困境之中,想要改变目前的局面,就需要诸位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不知诸位有何妙计,不妨畅所欲言。”

    众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个个皆是无言以对,谁都知道司马懿可是久经善战的军事大家,一生戎马倥偬,身经百战,如果连他都搞不定的事,别人又如何能有什么好的招数。

    今天在场的,可以说除了王观之外,都是后生晚辈,年纪也都和司马师差不多,司马懿之所以重用提拨这帮子年轻人,最主要的还是为了给司马家培养得力的肱股之臣,自己已经老了,那些曾经追随自己的部下也渐渐老去,难堪大用,将来司马师接过权柄之后,身边必须要有忠心耿耿且能力卓著的人来辅佐,所以司马懿此次出征,除了胡遵和王观两位老将之外,一水的全是新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此次出征,除了平定并州的敌对势力之外,也是司马懿考察新人,为司马师网罗班底的一次机会,哪些人是能臣,哪些人是勇将,哪些人可堪大用,哪些人值得栽培,这些都在司马懿的考察范围之内。

    不过新人,就意味着经验的欠缺,从此前诸将的表现来看,司马懿也确实难用满意二字来形容,此番问计于诸将,也有考验他们智谋的想法。

    众将一个个支支唔唔,倒不是说他们完全没有计策,只不过有些想法恐怕不太成熟,拿出来难免会贻笑大方。

    再说了,在司马懿的面前卖弄,那不是班门弄斧吗

    到是钟会思虑了半天,拱手道:“卑职倒有一计,只是不知可行与否”

    &



第785章 最担心的事
    想要突袭晋阳,有两个绕不过去的难题就是第一补给的问题,大军行动,后勤补给粮草辎重最为关键,人不可一日无粮,马不可一日无草,如此规模庞大的军队,每日的粮草军需消耗就已经是一个最为关注的因素。

    钟会的计划比较长,他在各个方面的阐述都比较详实,不过司马懿显然关注的并不是他的全部计划,而是对某两点比较感兴趣。

    第一点当然就是后勤补给的问题,任何的军事行动,绕不开的先决问题,就是粮草补给的问题,解决不好这个问题,其他的一切都免谈。

    其次就是分兵的问题,想要突袭晋阳,自然不可能十万大军一窝蜂地前往,肯定是要分兵的,而一旦分兵,便给了曹亮各个击破的机会,先前陈泰和胡遵的两次失败早已给司马懿敲响了警钟,对于最擅长于各个击破的曹亮,司马军必须采用集中兵力的方法,避免被并州军分而食之。

    这显然是司马懿最为关心的核心问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这个计划就是一个鸡肋,没有实行的价值。

    显然钟会在这方面也是做过深思熟虑的,所以突袭晋阳的军队,兵力上绝不会少,钟会采用一分为二的办法,将目前司马军剩余的九万多军队分为两个部分,五万人前往晋阳,而剩下的四万五千余人则担负起后勤保障的事务来。

    以目前并州军的状况,一口气吃掉两三万人没有多大的问题,陈泰和胡遵便是前车之鉴,所以在分兵上,钟会不敢将兵力分得过于分散,五万人是最低的配置,而曹亮想要一口吞掉五万人,他还没那么大的胃口。

    一半的军队担任突袭任务,而另一半的军队担任后勤保障任务,如此一来,便可以同时解决司马懿最为关心的两个难题。

    目前并州军的主力全部集中于上党,晋阳那边的防御力量相对而言薄弱的多,钟会用五万人去突袭晋阳,从兵力上来讲,是足够的。

    而用近五万人来担任后勤保障,估计也只有钟会敢这么想吧,不过这显然也是有着极大的好处的,无形之中补强了后勤部队的实力,避免了出现粮草被截的情况,并州军真要想从四万五千人的队伍之中抢夺粮草,无异于虎口拨牙。

    司马懿轻轻地颔首,显然他比较认可钟会的计划,司马师当即上前道:“父亲,孩儿愿率这一支军马前去突袭晋阳。”

    司马懿看了看了司马师,又看了看钟会,显然钟会的这一计划,事先是和司马师商量过的,钟会提出计划,司马师请求执行,两个人倒是相辅相成。

    不过司马懿并没有轻易的点头,毕竟这么大的军事行动,至少还得再斟酌斟酌,开弓便没有回头箭,就算做不到完美,那也必须要做到完善。

    虽然司马懿也觉得钟会的计划没有什么大的疏漏,但曹亮如何来应对则是一个谜,如果司马军长途奔袭晋阳,结果也像高都壶关那样是一座空城,那司马军将何以应对

    做为并州的州治,司马懿虽然不认为曹亮会轻易地放弃,但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毕竟曹亮打仗,每每常有出人意料之举,让司马懿不得不防。

    如果晋阳真得还是一座空城的话,那就意味着司马军又扑了空,这样的话,拿下晋阳也



第786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想要突袭晋阳,有两个绕不过去的难题就是第一补给的问题,大军行动,后勤补给粮草辎重最为关键,人不可一日无粮,马不可一日无草,如此规模庞大的军队,每日的粮草军需消耗就已经是一个最为关注的因素。

    钟会的计划比较长,他在各个方面的阐述都比较详实,不过司马懿显然关注的并不是他的全部计划,而是对某两点比较感兴趣。

    第一点当然就是后勤补给的问题,任何的军事行动,绕不开的先决问题,就是粮草补给的问题,解决不好这个问题,其他的一切都免谈。

    其次就是分兵的问题,想要突袭晋阳,自然不可能十万大军一窝蜂地前往,肯定是要分兵的,而一旦分兵,便给了曹亮各个击破的机会,先前陈泰和胡遵的两次失败早已给司马懿敲响了警钟,对于最擅长于各个击破的曹亮,司马军必须采用集中兵力的方法,避免被并州军分而食之。

    这显然是司马懿最为关心的核心问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这个计划就是一个鸡肋,没有实行的价值。

    显然钟会在这方面也是做过深思熟虑的,所以突袭晋阳的军队,兵力上绝不会少,钟会采用一分为二的办法,将目前司马军剩余的九万多军队分为两个部分,五万人前往晋阳,而剩下的四万五千余人则担负起后勤保障的事务来。

    以目前并州军的状况,一口气吃掉两三万人没有多大的问题,陈泰和胡遵便是前车之鉴,所以在分兵上,钟会不敢将兵力分得过于分散,五万人是最低的配置,而曹亮想要一口吞掉五万人,他还没那么大的胃口。

    一半的军队担任突袭任务,而另一半的军队担任后勤保障任务,如此一来,便可以同时解决司马懿最为关心的两个难题。

    目前并州军的主力全部集中于上党,晋阳那边的防御力量相对而言薄弱的多,钟会用五万人去突袭晋阳,从兵力上来讲,是足够的。

    而用近五万人来担任后勤保障,估计也只有钟会敢这么想吧,不过这显然也是有着极大的好处的,无形之中补强了后勤部队的实力,避免了出现粮草被截的情况,并州军真要想从四万五千人的队伍之中抢夺粮草,无异于虎口拨牙。

    司马懿轻轻地颔首,显然他比较认可钟会的计划,司马师当即上前道:“父亲,孩儿愿率这一支军马前去突袭晋阳。”

    司马懿看了看了司马师,又看了看钟会,显然钟会的这一计划,事先是和司马师商量过的,钟会提出计划,司马师请求执行,两个人倒是相辅相成。

    不过司马懿并没有轻易的点头,毕竟这么大的军事行动,至少还得再斟酌斟酌,开弓便没有回头箭,就算做不到完美,那也必须要做到完善。

    虽然司马懿也觉得钟会的计划没有什么大的疏漏,但曹亮如何来应对则是一个谜,如果司马军长途奔袭晋阳,结果也像高都壶关那样是一座空城,那司马军将何以应对

    做为并州的州治,司马懿虽然不认为曹亮会轻易地放弃,但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毕竟曹亮打仗,每每常有出人意料之举,让司马懿不得不防。

    如果晋阳真得还是一座空城的话,那就意味着司马军又扑了空,这样的话,拿下晋阳也就没有什么



第787章
    ps:章节防盗,稍后更正……

    想要突袭晋阳,有两个绕不过去的难题就是第一补给的问题,大军行动,后勤补给粮草辎重最为关键,人不可一日无粮,马不可一日无草,如此规模庞大的军队,每日的粮草军需消耗就已经是一个最为关注的因素。

    钟会的计划比较长,他在各个方面的阐述都比较详实,不过司马懿显然关注的并不是他的全部计划,而是对某两点比较感兴趣。

    第一点当然就是后勤补给的问题,任何的军事行动,绕不开的先决问题,就是粮草补给的问题,解决不好这个问题,其他的一切都免谈。

    其次就是分兵的问题,想要突袭晋阳,自然不可能十万大军一窝蜂地前往,肯定是要分兵的,而一旦分兵,便给了曹亮各个击破的机会,先前陈泰和胡遵的两次失败早已给司马懿敲响了警钟,对于最擅长于各个击破的曹亮,司马军必须采用集中兵力的方法,避免被并州军分而食之。

    这显然是司马懿最为关心的核心问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这个计划就是一个鸡肋,没有实行的价值。

    显然钟会在这方面也是做过深思熟虑的,所以突袭晋阳的军队,兵力上绝不会少,钟会采用一分为二的办法,将目前司马军剩余的九万多军队分为两个部分,五万人前往晋阳,而剩下的四万五千余人则担负起后勤保障的事务来。

    以目前并州军的状况,一口气吃掉两三万人没有多大的问题,陈泰和胡遵便是前车之鉴,所以在分兵上,钟会不敢将兵力分得过于分散,五万人是最低的配置,而曹亮想要一口吞掉五万人,他还没那么大的胃口。

    一半的军队担任突袭任务,而另一半的军队担任后勤保障任务,如此一来,便可以同时解决司马懿最为关心的两个难题。

    目前并州军的主力全部集中于上党,晋阳那边的防御力量相对而言薄弱的多,钟会用五万人去突袭晋阳,从兵力上来讲,是足够的。

    而用近五万人来担任后勤保障,估计也只有钟会敢这么想吧,不过这显然也是有着极大的好处的,无形之中补强了后勤部队的实力,避免了出现粮草被截的情况,并州军真要想从四万五千人的队伍之中抢夺粮草,无异于虎口拨牙。

    司马懿轻轻地颔首,显然他比较认可钟会的计划,司马师当即上前道:“父亲,孩儿愿率这一支军马前去突袭晋阳。”

    司马懿看了看了司马师,又看了看钟会,显然钟会的这一计划,事先是和司马师商量过的,钟会提出计划,司马师请求执行,两个人倒是相辅相成。
1...166167168169170...2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