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官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幸运的苏拉
13.香消两仪殿
然而李适还是执意要来见贵妃。
“臣妾形容枯槁,不堪入目,惊吓到了陛下。”屏风后的榻上,王贵妃勉力着坐起,脸色和嘴唇都是灰白色的,带着满面的愧疚。
“你和朕之间,还说这些见外的话做什么”虽然李适继位后,并没有册立王氏为皇后,可实际上王贵妃就是六宫的女主人。
接着皇帝坐在榻边,执住了王贵妃的手,又看看绕着榻边哀哭的诸公主,便当众说“马上朕就找当直的翰林学士来,下立皇后的册文。”
这代表着皇帝对贵妃最终的认可和尊敬。
这时王贵妃十分吃力地对陛下说:“臣妾将亡之人,何德何能,劳烦陛下如此只想问陛下,边地的将士们都可有粮吃有衣衫穿”
“朕已全部办妥了,短少的部分,朕用大盈琼林两库的钱帛补上。”
“京畿先前遭遇蝗灾的百姓,都得到救济了没有”
“救济了,救济了,朕从兴元府、泾原、宣润、山南东都和籴了大批粮食来,军民如今饮食无缺。”
“陛下,臣妾还有点不放心的地方,宰执、大臣间有些有仇隙的,希望陛下身为人主,能化解隔阂,居中仲裁,这样便不致于猜忌丛生,国家和朝廷也就安泰了。”王贵妃紧紧握住皇帝的手,忍着莫大的痛苦强颜欢笑,并请求皇帝说,“唐安、义阳、德阳都是我的女儿,她们在十王宅那边,这些年虽然没嫁出去,可总算是没有什么失德蒙垢之举,我走了以后,还望陛下能多多照顾她们些,不要让她们过分骄纵了,能嫁人的嫁人,不能嫁人的施舍些道观寺庙给她们,为我唐祈求福运也好。”
“嗯,嗯,朕答应你。”李适说到这里时,也不由得哽咽激动起来。
“还有......最不放心的,还是太子啊......陛下可否让少阳院使放太子等家人出院,进这两仪殿来,臣妾,臣妾临死前,还想见太子一面。”王贵妃痛苦地喘息着,向皇帝提出最后的请求。
“好,好,可......遣宣徽北使第五守义,速去召太子入两仪殿来!”皇帝挥袖吩咐说。
夜晚时分,少阳院前车马鼎沸,对面银台门的翰林学士院内,当直的学士郑絪和吴通玄,坐在蒲席之上,都是心神不宁。
贵妃玉体大渐,是足以撼动整个朝堂的大事。
忽然,学士院通往大明宫禁内的门阍处,铃铛响动,郑絪和吴通玄赶紧整顿衣冠,走出轩廊,立在门板后。
门板转动,宣徽院北使第五守义立在那里,“吴学士,请入两仪殿。”
顿了一顿后,第五守义补充说:“吴学士怕是要准备撰写哀册了。”
吴通玄迅即唱诺,接着便随第五守义出门,往禁内去了。
留下郑絪一人,在冬末寒寂的月下。
他思考着:贵妃娘娘肯定在临终前要见太子殿下,而太子妃为萧氏,必然也要去,萧氏则是延光公主的女儿,延光公主的亡夫又是当朝中书侍郎萧复的堂兄弟。
而翰林学士吴通玄、吴通微,始终是萧复所倚重的人物。
所以陛下要选吴通玄为哀册的撰写人。
这时少阳院通往两仪殿的道路上,太子及其家人的车驾,是火把一片,急速地赶着路,刚出院门,忧母心切的太子就在车中大哭起来,而后少阳院使王忠言也哭起来,最后太子府内所有闻讯赶到的官员、女官、宦官们都一面哭,一面出院赶路。
院门边,太子詹事萧鼎,对太子宫门郎萧万匆匆使了个眼色。
下半夜,得到传讯的普王也赶到了两仪殿,普王知道贵妃(养母)已然病困时,哭得是披头散发,在两仪殿的台阶上登一步,便跪下叩首大哭一次。
殿内,幽微的烛火下,已是回天乏术的王贵妃,在帷帐内单独见了太子、太子妃,及太
14.姜公辅进谏
王贵妃死的当日,被册立为皇后。
次日,皇帝身穿素衣,为皇后服丧临朝。
整个宣政殿正衙内,满朝文武大臣,也都为皇后披麻戴孝,三日后方可去除。
“神策京西右大营右军大将军邢君牙,于泾州苟头原大破西蕃贼,送露布捷报至!”殿下朝堂处,归京的中官霍忠唐、俱文珍,在得闻皇后逝去的消息后,急忙换上白麻衣衫,接着让兵部的官员用长竿挑着报捷的露布,步入大明宫城门。
“陛下,如今正是皇后新丧,商定谥号的时候,不宜宣读露布。”正衙殿上,宰相张延赏出列劝告到。
红着眼圈的皇帝却说:“正是因皇后新逝,西蕃又犯我疆土,朕要举国上下成哀兵必胜之势,此露布不可不读!”
很快露布送至,皇帝下令让中书侍郎萧复于香案前展开,当众朗读:
“冠军大将军、检校工部尚书、神策大将军、奉天经略使判京西禁军大营右军事、赐紫金鱼袋、柱国勋臣(邢)君牙破西蕃贼露布事。”
露布起首说道:“臣闻背施怒邻,恶贯满盈者,天诛之;行庆布泽,德政纳顺者,人从之。况乎蕃背其邻,有贯盈之罪;王师服叛,举德政之役。彼曲我直,何可敌哉”将这场战争的正义性开门见山地表述出来。
而后便是怒斥西蕃贼的罪行:“卵而翼之,犬长吠主,西蕃本为我唐之甥,不思效顺,反越陇砥之界,掠我子民牛羊,围我连云之堡,践我西陲禾麦。”于是我唐王师出阵讨伐,“我皇帝怒之,密发中诏,趁其不虞,臣统禁军之帅,拥六军之师,奉圣略,凭天威,引高牙而出”,当然是以神策军为主力,凤翔、兴元、泾原等军为翼从,“当贼四路而出,三路神机,遂合围贼酋尚结赞于青石岭”,随即开战时,“诸将皆果于勇绝,进不顾身,蹑其烽燧,高揭旌旗,气雄雷霆,声若风雨”,一鼓作气打破了西蕃位于青石岭的防线,逼迫尚结赞遁逃,同时我神策大将军邢君牙早有韬略,于下青石岭的必经之路,苟头原、孙丘谷设下伏兵,当真是天罗地网啊,兴元白草军使高岳、凤翔兵马使张敬则,邀击尚结赞,是“左右横集,而兵气初锐,马逸不止。弓矢三注而连发,长剑四按而无前!”打得西蕃小贼四分五裂,奔逃不已,其大论尚结赞侥幸身免,印信、文册、伞盖、衣衫皆为我军所得,蕃贼银铜告身者被斩四人,虎豹皮骁将授首二十六人,尸骸在山满山,在谷满谷,自为京观,共计得首级两千,俘囚三百人,虏牛羊马近三万头。
此外,段秀实太尉自领一路,“轻骑飙进,横跳千里”,又屠西蕃陇右的清水等城,救得唐人遗民两千余来归。
所以此战足以壮天国之威,臣请“再进万里,光复河陇”,甚至要“陷小蕃逻些青地(拉萨),斩赞普之头,献于甘泉,悬在北阙”。
旁侧还有份别纸,是高岳附上去的,里面十分详细地说邢君牙大将军是如何统筹全局,大破尚结赞,并占潘原,进逼平凉的,军中各人立下什么功勋,战场态势如何,也都一一列举明晰。
“这露布怕又是高三安排的手笔!故意把功勋让给神策军。”可即便如此,皇帝心中当然非常满意,当即就对满朝大臣表态:
“西蕃不过如此尔尔,朕要备齐十二万石粮食,及三十万贯的赏设钱,立即送至泾州犒赏西边诸军儿郎,朕定下来,绝对要在平凉筑城成功,以宣我唐威仪。”
“陛下神谋之断,臣等自当奉行。”这时满朝大臣无一异议。
谁想露布刚刚宣读完毕,大明宫外邠宁、渭北等方镇的进奏院有快马而至,称北方有严重的敌情要报。
“什么,盐州城失陷!西蕃破城后大肆屠
15.转忽左庶子
因皇帝的盛怒,整个宣政殿正衙上,数百名常参的文武官员都惊骇得耸起肩膀,伏下脑袋,密密麻麻象牙白色笏板擎在每个角落当中。
没人再敢说话,谁也没有想到皇帝今日的火气会如此得大!
姜公辅的脸部肌肉都拧住了,嘴唇和胡须都在抖动,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他的心中充满着惊愕、愤懑、不解和矛盾,当真是五味杂陈。
他是直接从翰林学士的位子上提拔上来的。
圣主播迁奉天城,他受制文出学士院,便得谏议大夫的官位,随后一年内职官、散官连迁数次,最后白麻宣下得以三品官衔同平章事,以远在爰州的出身(今越南清化)进入这个帝国的政务中枢,皇恩不可谓不浩荡。
然而姜公辅错不在抗颜进谏,而在于选择了个错误的时机,并没能认清自己的定位:
国家大事,翰林学士看得多、写得多,可实际操作得却很少。
这也注定他们往往能提意见,却找不出个务实的办法解决。
遇到清平盛世,皇帝一般不会和谏官、学士系统出来的过不去,因为需要妆点门面;然而政治局面一旦危殆波谲的话,单凭一管毫笔的翰林学士们,绝大部分人是很难掌好自己的舵的。
“臣......直言触犯天颜,请罪。”姜公辅将笏板搁在地板上,想要说些什么,却半个字都吐不出来,只能对御座上的陛下顿首,可他毕竟还保持了尊严,并没承认自己的言论是错的,随后退回到班次当中。
毕竟我只是将心中的想法吐露出来罢了。
宣政殿正衙里,君臣在一起坐而论道,臣子就有说话的义务和权力,岂可卷舌来保荣华富贵乎
“此日朝会,至此而罢。”皇帝并没有进一步处治姜公辅的表示,而是宣布退朝。
接着皇帝让门阁使开了牓子,宣萧复、张延赏、严震、刘从一、李勉五位宰相入延英殿问对。
另外又宣霍忠唐、俱文珍这俩巡视过西陲的中官入阁问对。
独独没有姜公辅,这位正凄惨地立在含元殿前的朝堂当中待罪。
延英殿内,刘从一和李勉极力为姜公辅求情。
而张延赏却默不作声。
因皇帝公开说,要贬斥姜公辅为漳州别驾,三年内不可量移。
“陛下如此处治太重,会堵塞言路的。”
“反正朕不愿再见他!”李适怒犹未消。
“可于京内择一闲职安置。”刘从一建议说。
“那你们说,如何让姜公辅在京内,又不让朕看到他”
“可罢免宰相,为太子左庶子。”
“行行行,反正别让朕再在政事堂见到他。”
听到皇帝的处置,萧复脸上即可有按捺不住的得色。
接下来,皇帝就最关心的泾原和朔方的战事,开始询问诸位宰相的意见。
还没等其他人说什么,张延赏便出列,慷慨激昂,“盐州之败,虽使我唐失却北塞屏障,但并未至无法挽救的程度。臣请陛下下诏责令康日知、韩潭、论惟明各自坚守城池,牵制西蕃军势,臣再与崔造督促度支司拨给钱粮,发给邠宁、渭北、河中诸军资装费,使其出界,扼马重英锋线于庆州,随后下诏让河东马燧、振武张光晟渡河,一击白于山南,一击白于山北。如此可反手困马重英大军于盐州旱海,待到春至,蕃兵人马必然水土不服,我军会齐掩击
16.七镇宣慰使
被贬为太子左庶子,总算还留在京城当中,然姜公辅的心却如死灰般:臣子的荣辱际会,真的全在人主的一己好恶间,得势时扶摇直上,逆风时折翼名灭。
他颤巍巍地起身,头脑里不由得想起他在建中元年,皇帝刚刚登基时即开设“极言直谏”的制科,他去参加时的情景。
那时皇帝亲口问:“朕闻古之善为国者,未尝不求正士,博采直言,勤而行之,辅成教化者也。朕临御日浅,政理多阙,每期忠义,切投药石。”又说“周昌比汉高于桀纣,刘毅方晋武于桓灵,但见含容,两无猜怒,故君不失圣,臣不失忠。”
姜公辅如此对道,或者说也是对皇帝陛下殷切的期望:“伏见陛下以道生成,以德复载,赏以春夏,刑以秋冬,捐金玉于江湖,反珍奇于薮泽,委符瑞为草莽,用忠良为灵庆,临群下以正德,惠兆人以厚生,诚太平之道也,刑措之渐也,臣不胜其忭。愿陛下俯仰必于是,寤寐必于是。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抑臣以为知终终之可以存义者,其惟圣人乎?伏惟陛下终之,臣不胜葵藿倾心之至!”
当时李适阅览到姜公辅的问策时,是欣然大喜,称姜公辅乃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即日选拔入翰林学士院,自此恩宠非常。
可现在想来,一切都是那么的讽刺。
“好一个‘但见含容,两无猜怒,故君不失圣,臣不失忠。’”姜公辅苦笑着,而后将制文接过,而后转身缓步而沉重地走下了台阶。
大唐的宰相班子,如今只剩五人。
三日后,兴庆宫勤政楼下,三百名归国的唐人老者,在楼宇轩中见到登高向他们招手致意的天子时,无不感动地大哭起来,叩拜口呼:“河陇陷没三十年,总算见到我圣唐天子啦!”
接着又有不少人摸着身上白色的麻衣,喊到能为皇后服丧,就真的代表我们是大唐的子民啦,陛下万岁,大唐万岁万岁!
看着这群白发苍苍的义民,李适嗓子一阵艰涩,也流下泪来,对身旁霍忠唐说,“义民不易,马上每人赐彩缯三匹,细麻袍一袭,含元殿设大筵,朕亲自款待。在泾州安置的,每户的授田都要充裕,并减免赋税三年,明白吗”
霍忠唐急忙承命。
此刻,望着黑压压的义民,皇帝将手扶在轩上,豪情阵阵涌起,当即就表态说:“朕,不光要收留安置你等,将来还要从西戎手中夺回陇右、河西,将你等送回世代所居的桑梓之地,何如”
“圣主啊,没想到能在有生之年见到如此雄略圣主,太平盛世指日可待啊!”义民们激动得纷纷伏下......
李适说到做到,他一面在精心治理皇后的丧事,让翰林学士吴通玄撰写哀册,又让宰相萧复、张延赏负责制皇后的陵墓和乐章,并和心腹大臣商定皇后的谥号;另外一面,李适也决心向西蕃展示自己的獠牙,他出乎意料地接受建议:以宰相萧复宣慰朔方、振武、河东、邠宁、渭北、河中、夏绥银七镇军政,拥有调兵遣将的处置权力,全权负责对马重英、诸羌的战事。
这种大权的下放,对李适而言可是破天荒的。
此外皇帝于紫宸殿会议上拍板:你们别怕兵力不足,同华、陈许、金商、陕虢等地的军力朕都不需要用,朕马上就让吴献甫、张万福、令狐建、哥舒曜、尉迟胜、李景略六将统北衙、殿后神威军共三万精锐,出屯京北的中渭桥,为萧复的后援,如事不济,朕亲自出征督战——区区丑蕃和小羌,朕还怕了他们不成
过去一听说西蕃逼近京师,长安的官僚、贵人乃至普通的坊民都吓得要命,有门路的早就趁机溜了。
&nb
17.大宁坊密会
邠宁节度使韩游瑰之子韩钦绪,是轻裘肥马,在数名便服的押官、邸官簇拥下,自进奏院当中取得许多钱帛财礼,公然不避嫌地前往崇仁坊资圣寺边中书侍郎萧复的住宅。
门前数排行马处,萧宅的门吏毕恭毕敬地立在前头,侍奉韩钦绪下了马,接着热情地将其引入到前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