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官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幸运的苏拉

    可硝石和硫磺一混合在一起用火点燃的话,就像阴阳男女交汇般,会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也就是爆燃,如今宅男喜欢说“x爆了”,也就是这个道理吧。

    这点很早炼丹师们就知道,毕竟被炸了不晓得多少次。

    于是为了炼丹的安全着想,前代的炼师们摸索出一套“伏火法”来。

    其实伏火的意思有很多种,还有消除药丸毒性,压住药丸品性的意思,但最直观的其实就是控制住硫磺和硝石的易爆性,不让炉鼎炸膛喽。

    而吴彩鸾采取的便是《诸家神品丹法》里的伏火法:把行囊里阴药和阳药摆出来,然后混在一起,用杵在钵里捣成细末,接着倾倒入陶罐里,在地上掘出个坑,四面用土填实,接着找出一个锅来,把阴阳药物粉末搁在锅中,再把锅安在坑里,用铁钳蹑起烧燃的皂角子,夹到锅口,使阴阳药物燃烧起来,同时皂角子也能起到“存性”作用,即不让硫磺和硝石爆燃。等到烧完三个皂角子后,再将三斤的熟炭摆在锅口上,让其“簇服”,即缓缓煅烧的意思,等到炭消了三分之一,便可扒开土坑,取出锅来,得到烧好的丹药。

    可如是进行三两次后,吴彩鸾总觉得不行,这火是能伏住不假,但燃烧起来却很不充分,哪怕是扔皂角子,扔熟炭助燃,最后扒拉出来的丹药都觉得只有七八分到位,远达不到精纯的十分程




20.合营并省兵
    听到这话,高岳急忙跪膝半起身躯,和萧乂的脑袋凑在一起:

    “这道甲乙判,关乎天下不假,但还没到生死攸关的地步。”

    “逸崧如今节镇一方,握万千兵马大权,自然不用生死攸关。”萧乂自然也是个精明货色,顿时明白高岳的意思。

    “但恰逢其会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决定我和静之兄以后的所得。”高岳不动声色。

    “逸崧只管规划这湖海天下,区区货殖,愚兄一手经办,无需费心。”萧乂拱手说到。

    接着两人又相视大笑。

    “浸强白草军!”高岳振臂喊到。

    “浸强兴元府!”萧乂立刻应和。

    夏五月,兴元府各县都在艳阳高照下,冬麦的收割时节到了,趁着如此的好天气,兴元尹高岳火速下了文牒,用竹纸墨印,由各县的游奕骑着快马,于各乡各村头立起木扎,张贴其上,告诫农夫千万不要耽误割麦的日子,若是割得迟了,雨水到来,麦谷不及收仓而被淋烂,那一年的辛劳就得化为“酸苦”了。

    于是乎,先是山河堰、赤崖关的军屯兵卒们带头,接着全府的百姓也都动员起来,人们在田间提着镰刀、麦绰,兄弟姊妹,翁婿妯娌都并肩列队而行,满布北堰南岗间,背着灼热的阳光,迎着麦浪的清风香味,把一片片高田里的“黄云麦海”,逐个刈割干净,堆积在各自屯门或家门外,孩子和寡妇们也能跟在运麦的竹筐或犊车后,拾取零碎掉落的麦粒,回去弄顿香喷喷的炊饼吃。

    军屯里的士卒,都争着挑麦子,互相比较着谁的力气更大。

    最后胜出的自然是蔡逢元,这位超过所有的军将到士卒,是当之无愧的大力士。

    败得最不甘心的,当然是始终在和蔡逢元较劲的郭再贞,他在众人围观喝彩里,用扁担挑着麦捆,前后各五斗重,合起来恰好一石重(唐朝一石为现在的53千克,100斤上下),不换肩膀,一口气走了五里,到了赤崖仓——但蔡逢元,却能挑一石三斗!

    郭再贞惜败。

    回去后,宇文碎金见丈夫肩膀和脖子都肿变形,心疼的要命,去到高岳宅第里向云韶、云和姊妹讨了草药来敷。

    其后郭再贞虽然痊愈,但脖子却有点后遗症,歪了半分。

    兴元府的麦子收割入仓后,果然如高岳所担心的,北面自褒斜道和骆谷道那里,飘来乌云,下了几场急雨,但兴元的麦子没有半分损失,百姓和军卒们都感叹说,大尹果然料事如神,不愧是昭德皇后托梦的人物。

    雨后,白水漠漠的各堰塘下,水硙转动不休,护国寺的各道场收取碾课钱,给军民的麦子提供碾磨。寺庙的“碾课钱”比兴元富户家的便宜不少,最后闹得富户们也只能降价,来让水硙赚钱。

    又过了段时间,军民们合力,将种麦的高田给扒平,布设水车,掘出纵横的田垄沟渠,引入各处河川水灌溉,抢种起晚稻来。

    一切安当后,一来麦子丰稔,二来高岳主持兴元府,让刘德室制定了公平均衡的输租法、和籴法,三来明玄和尚的护国寺,也给孤儿寡母实在没有自救能力的贫户提供救济:所以兴元府乃至下辖各州,都是番欣欣景象,百姓军卒各个饱腹,酿酒割肉,水车龙骨挂在壁上,成群结队踏歌舞、筹社戏、醉太平。

    仲夏时节,赤崖关遍地的麦秆堆中,一阵激越的大鼓声中,兴元府军民“射粽”大戏开始。

    先前端午时分,府城下的汉川已举办了“竞渡”



1.卫公结队法
    曾家机上闻投杼,尹氏园中见掇蜂。

    但以恩情生隙罅,何人不解作江充。

    闇生魑魅蠹生虫,何异谗生疑阻中。

    但使武皇心似烛,江充不敢作江充。

    ————————————白居易《思子台有感》,很明显白居易认为巫蛊之祸,主要责任在于听信谗言的汉武帝。

    +++++++++++++++++++++++++++++++++++++++++++++++++

    “这新的营伍法,便叫卫公结队法!”

    其实说是革新,勿宁说是复古。

    高岳复的,正是唐朝开国初年李卫公李靖的营伍法,他称之为“卫公结队法”。

    为什么军制会有复古这种说法因高岳在研读前代的兵书,及李靖和唐太宗的问对后,觉得自商周时代起,直到唐朝时期,乃至就他所了解的宋明等后来的朝代,甚至近代的湘军等,虽然武器不断在革新变化,可军伍法则相对却是恒定的。

    古今的名将粗分起来不过两种,一种是天生性的,没办法这样的人就是为战争为生的,他所指挥的战争往往是艺术;也有种,则是缜密性的,他擅长的就是不断汲取、改进,这类人指挥的战争往往是科学。

    高岳毫无疑问属于后者,穿越前他出身文科,并未受过军事科班训练,穿越后他也是科举进士起家,属文臣集团。

    但文臣也有文臣的好处,那就是更善于学习和总结。

    兵书当中高岳很推崇诸葛武侯的模式,和对方所创制的“八阵图”。

    八阵图,并不是小说家言里那个神秘兮兮的“**阵”,它其实是诸葛亮一套苦心积累摸索出来的军制——诸葛亮把旧的左右前后中的“五军模式“,革新为八中阵一余奇的“九军模式”,按照李靖的说法,诸葛亮八阵的原理可以上溯到黄帝时代的“丘井之法”。

    所谓的“丘井之法”即是通常所说的井田制,它最早创设出来,不单单是一种田制,也是种军制。“井”这个字,恰好把土地割分为九块,而这九块土地对于军队而言便是“立阵”之所,其中前、后、左、右、中叫“阵地”,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角为“闲地”。最初的布阵之数覆盖了五处阵地,这即是五军模式,而包括诸葛亮在内的军事家,会用阵队将闲地占满,这便变化为“八军”(八阵)——而主帅则掌握余下的一军居中,此军名为“余奇”,这余奇即是后世通常所说的预备队,所以诸葛亮的八阵,其实加一起是九军。

    诸葛亮以八阵图训练蜀汉军队,教以正、奇之法,变化无穷(不少人认为诸葛亮八阵图,就是打仗把队伍列成八卦形状,其实这是误解,八阵涵盖行军、守御、进攻等各种作战形态)很快就将蜀军教习为“节制之兵”。何谓节制之兵,按李靖所言,平庸的将领统率节制之兵,也能取得胜利,纵使失利也不会大败;而优秀的将领统率无制之兵,也会回天乏术,并且一旦失利就是惨败的结局。

    后来李靖把诸葛亮的八阵图,改造为自己的“六花阵”,其实说白了就是诸葛亮严格按照“井”字形,把四正(阵地)和四角(闲地)全占满,而李靖则是让六个方阵同时占正、角之地,然后每个方阵取一部形成“余奇”归中央的主帅掌控,其中方阵李靖称其为“正”,而余奇李靖称其为“圆”,总体呈内圆外方,宛若花瓣,所以叫做“六花阵”,李靖曾把三万唐兵分为六大阵,每大阵五千人,每五千人又分为左右厢共六个小阵,六个大阵分别操练驻营、方、圆、曲、直、锐六种阵形,须臾便练为精锐之师。

    现在高岳所期望的,正是要把白草军教习为诸葛亮、李靖所认同的“节制之兵”。

    &nbs



17.彩鸾焚田舍
    接下来,高岳让云韶引着家中其他人,退到其后的院落里去,三面六曲屏风相围,他坐在茵席上,阿藏坐在下首。

    “姊夫,此番来,带的是王傅孟皞的书信来。”阿藏言毕,便解下幞头,在高耸的发髻间取出暗藏的蜡丸,接着拔下簪来,将其刺破剥开。

    高岳伸出手指,将内里露出的纸卷取出展开,孟皞的蝇头小楷密密麻麻数行,读完后高岳就利索地将其搁在旁边的烛火上。

    一团火焰拖曳着烟燃起,把屏风上的素丝染得黄亮了下,而后消逝不见。

    “原来普王傅是如此想的。”高岳扶住膝盖。

    阿藏一脸无辜而淳朴的平静,抬眼看着高岳。

    “那普王呢”

    “普王只是叫俺来送孟王傅的信,说俺扮成男子,假冒某官的名字,在骆谷道上方便行走。”

    高岳笑起来,说普王怎可能没有自己的想法。

    于是阿藏顿了顿,便告诉高岳,“临行前普王只是说,涉及到家事的,阿藏得好好问姊夫和阿姊。”

    “阿藏,普王府有何家事不决”

    听到这话,阿藏皱着眉头想了会儿,就摇摇头——普王平日里除去打马球、围猎、和妻妾宴饮欢乐外,根本就没别的所谓家计事。

    所以她始终认为普王的这句话只是客套罢了。

    可高岳却笑起来,用扇子柄端指着阿藏,而后沉声披露说:“你带来的普王傅这封信里,哪点不是帝王家事!”

    这话一说,阿藏才恍然大悟的模样,“姊夫,难道说普王明里叫俺来送王傅孟皞的信,实则暗里”

    “无错,孟皞的想法,其实不完全代表普王的想法。”

    普王啊普王,一方面你让孟皞写信来联络我,这说明其实你心中,还是有着那份渴求和野心的;

    但另外一方面,你让阿藏来问我的态度,这又说明你又带着谨慎畏惧。

    毕竟韬光养晦这么久,你也不希望在这诡谲的宫廷当中,走错哪怕是半步路。

    因为半步走错了,结局就是粉身碎骨。

    高岳摸着胡须,想了会儿,然后清清嗓子,对阿藏说:“你是羌族出身的儿女,不能理解个中委曲是自然的,所以有些事我就明白地对你说,你听下来记住就行,回京后重入普王府,只能告诉普王殿下一人,如王傅或王府内其他任何官员、侍妾问到你,你就只说把信送到兴元府就行,其他一概不能松口,知道吗。”

    “没问题姊夫,不过不能说太复杂,不然阿藏记不住。”

    “很简单,就两句话。”说完,高岳胡须下的嘴唇缓缓而清楚地动了数下,然后问:“明白了吗”

    “阿藏明白了。”

    密谈结束后,阿藏根本没在兴元府官舍里逗留,她把马匹喂养饱后,从阿措管理的厨院里取了一囊胡麻饼和蒸胡,系在马鞍下,然后怀里揣着兴元府颁给的传符牒文,继续一袭男装打扮,粘着假胡须,裹上幞头,便急忙告辞而去。

    官舍花架下,高岳迅速将云韶、云和唤来,密切地对她俩说:“马上京师可能会有大事发生!”

    姊妹俩都很吃惊,说还能有先前西蕃入侵来得大

    高岳只是说,这事确实要比每年防秋还来得大。

    “不会涉及到升平坊吧”姊妹俩同为衣冠家的女儿,对政治上的敏感度要比其他人强。

    “岳父那边,我已托人去提醒了,不会有事的。”高岳安慰这姊妹俩。

    可云和的眼圈明显有点红肿,因先前吴彩鸾炼师唱的那段变文,对她的惊吓和刺激太大,导致这些日子里她始终都沉陷于对“铜柱铁床地狱”的恐慌当中。

    高岳叹口气,见四下无人,便将姊妹俩一道揽入怀里,低声对她俩说:“不要信那些变文当中的话,在家好好照顾竟儿、达儿和蔚如,将来我定然把所有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nbs



18.太上真丹法
    清晨时分,心有余悸的高岳坐在官舍中堂里,对面的吴彩鸾已被云韶牵着去清洗好了,好不容易蓄长的秀发,烧毁了部分,只能用男子的幞头包裹起来,不过好在没受伤,就是脸面被喷了一脸的炭灰。

    接着彩鸾就哭哭啼啼,说起自己点了砂回堰田庄的经过。

    “我真傻......”吴彩鸾这时抬起双眼,缓缓说道,“我只晓得往丹炉里盖湿布就是没事的,可谁想到”

    “谁想到如何了”高岳便着急地询问。

    这会儿吴彩鸾好像想起什么似的,又呜呜呜哭起来,说我花了十贯钱买的宝典啊,现在全于火场化为飞灰了!

    云韶便关切地问什么宝典,居然值十贯钱。

    吴彩鸾答曰,叫《诸家神品丹法》。

    一听这名字高岳就掩面,起这种名字的书籍就没有靠谱过。

    但随即他猛然一惊。

    以前只晓得吴彩鸾是个道家的女炼师,去炼丹是再正常不过的,所以就随便给她所田庄安置丹炉,然后让吴彩鸾满兴元地去云游,采集阴阳丹药材料。

    可这时高岳却狠狠拍了下巴掌,大呼得来全不费工夫。

    他几乎要忘记了,这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就诞生在如今自己所处的中唐时代。

    而鬼使神差下,吴彩鸾这位女炼师,也要载入这个时代的史册了吗

    于是在高岳强烈要求下,吴彩鸾断断续续,还原了昨晚的事故现场景象:

    她花了两个月时间,在兴元的山中采集材料,所谓道家的炼丹所需,实则分为阴阳两种,所谓的“阴药”就是那些储藏于山阴、寒水边,色泽晦暗不清,品性好伏,不容易燃烧的东西,如硝石、水银和铅等;而所谓的“阳药”,则是那些颜色鲜艳如赤黄红绿,见水易飞,见火易燃,升华猛烈的东西,如硫磺、雄黄、丹砂、黄金等。

    道家认为,丹药的核心就是“一阴一阳”,也就是说要把阴药和阳药按照精心摸索的比例混起来烧炼,形成药丸,吃了后便能消除百病,长生不死,返老还童。

    再加上统治者喜好这个,故而贯穿整个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贵人们喜服食丹药,是长盛不衰,渐渐到了唐朝,“丹药学”也形成了门极度完善的“科学”门类,阴阳药物婚配的学问也越来越大,越来越精熟。
1...143144145146147...29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