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粮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风和知了

    “丫丫等爹爹回来。”看着丫丫爹一脸不舍的又回来说话,丫丫心里一暖,乖巧的应道。

    “中了,腻歪什么,快去主屋看看,一会你娘该急了。北苑她大姑也在,你快去说个话,一会还得上工,我一会也过去主屋做个饭,大姐今天留这吃饭。”

    “那我过去了。“

    丫丫爹到主屋的时候,赵老太太和北苑大姑正在聊丫丫小叔来文的婚事,英姐一个人坐在炕稍,磕这瓜子,小心的翻着一本破旧的书本,“这来文和街里老宋家的三闺女订婚也有些日子了,老姨是不是打算今年收秋之后就把来文的婚事给办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赵老太太一说起这小儿子,眉眼之间就全是笑意,“来文也老大不小的了,现在在街上帮着做工,把他们俩的事情办了之后,也就让来文在街里住下了,不用三天两头的还往家里跑。”

    “这来文有了着落,老姨你也就能彻底享清福了,”北苑大姑拉着赵老太太的手,继续说,“在去小甸子之前我去集上,还见到过这宋家三姑娘。性子是个良善的,也会说话,知道我是您亲外甥女,这一口一个姐叫的那个甜呀。是个乖人儿,这来文有福气的呀。”

    “我也见过几次,也打听了一些,性子是个好的,也能持家干活




第六章:小叔要退亲
    下午的时候,丫丫娘去西山锄地,丫丫爹去上工,丫丫没事做,就出来走走。

    这个身体恢复的差不多了,头也不嗡嗡的叫,少有的记忆也浮现出来了。

    赵家老爷子和老太太一共生了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老大是丫丫大姑,嫁到马家村一个地主家里,日子过的殷实。下来是赵家的长子赵来德,刚穿越来听说的那个接生的大嫂,就是赵来德家的,也就是丫丫的大娘。

    下来的长幼就是丫丫爹的二姐,和丫丫爹。这姐弟俩都是命苦的,古语说是,中间的孩子不受宠,说的就是他们姐弟俩个。上头有大哥大姐,下面有弟弟妹妹,所以丫丫爹和他二姐从小帮着干活,哄大弟弟妹妹,是一刻都没得闲。现在丫丫二姑嫁的远,一年也回不了一次家,丫丫记忆里有一次丫丫爹和丫丫娘说,丫丫二姑日子过的艰难,在婆家受苦受累的。

    最受赵老太太宠的就是丫丫的小姑和小叔,丫丫的小姑嫁到同村,离的近,经常回来。丫丫的小叔在县城有一份工,小的时候,赵老爷子让个落魄的教书先生教了他几个字,所以算是个识字的人。

    赵老爷子前两年生了病去了,丫丫那时候还没出生,所以赵老爷子没见过丫丫。

    这个村子大多数人家都是姓赵,也叫赵家村,这赵家村被两条沟又划成了大概四个地方,也就是东苑、西苑、南苑、北苑。北苑大姑,就是在北苑那边。丫丫家在东苑。

    丫丫爷有四个兄弟两个姐妹,两个姐妹嫁的都远,据说有一个出了边,现在在北方。一个出了县城,在另一个县城,也是好多年没有走动。四个兄弟中,丫丫爷是老大,和老二也就是丫丫的二爷爷留在了赵家村。丫丫三爷爷当初在县城做生意,娶了县城张家铺子的闺女,后来张家铺子开到府城,丫丫三爷爷也就搬到了府城。丫丫三爷爷在府城给丫丫四爷爷也说了一门亲,就这样丫丫三爷爷和四爷爷子府城。丫丫从来没见过,只偶尔听说那么一两句。

    丫丫二爷爷去年也去了,丫丫二奶奶家就在丫丫家隔壁,一个大姑早已出嫁,三个叔叔也都在东苑安了家。今年初的时候丫丫二奶奶家分了家,丫丫大叔家在丫丫家前院盖了小土房,丫丫二佰是在上面的一块空地上盖的,丫丫二奶奶和丫丫老叔在一起住。丫丫老叔去年底也成了亲。

    这东苑也有几户外姓人家,不过大多数都是姓赵。

    有个和丫丫差不多大的老林家的丫蛋,两个虽说年龄都还小,不过确实玩的开,只要丫丫没有活计,就会去找丫蛋玩,丫蛋也经常的来找她。

    丫蛋上面有三个哥哥,只一个小姑娘,在家是受宠的,不和丫丫似的,需要干活。虽说丫丫比丫蛋要大上几个月,可是丫蛋白白胖胖的,和丫丫一比,丫蛋要大上丫丫好几个月。

    赵老太太去西院和丫丫二奶奶唠嗑去了,丫丫刚在院子里闲逛了一会,就看到丫丫大爷大娘一家还有丫丫的小叔回来了。

    “这么大的事情,你也不和娘商量商量,自己怎么就做了主!!”丫丫大爷一边走着路,一边数落着丫丫小叔。

    “我本来就不同意,这是咱爹定下的,这几年给爹守孝,我也就没说。现在咱爹的三周年已经过了,年前我就和咱娘说了,这门亲,我不同意。可是咱娘还是要我秋后把家给成了。“

    “咱娘不同意退亲,你也



第七章:小叔
    此时赵老太太并不知道丫丫小叔回来是因为退亲,见到自己的小儿子,赵老太太立马眉开眼笑,“哎呀,这还没到日子,怎么回来了呀”说着还拍了拍丫丫小叔的身子板,“还是县城的水土养人,白白净净的。”

    “娘~”赵来文和赵老太太撒着娇。

    “好啦好啦,娘不说了。”赵老太太也乐呵呵的。

    “吃过了吗娘一会给你做好吃的,正好北苑你大姑从小甸子回来,小甸子给了好多山里的野味,娘就等着你回来,好炖了吃。”赵老太太一边说着,一边和丫丫小叔进了主屋。

    娟姐看着没有她什么事,就慢悠悠的走到丫丫跟前,“丫丫,我听我娘说你发烧了,现在好了吗”娟姐看着丫丫,关心的问道。

    “娟姐,我已经好了,不烧了。”丫丫知道娟姐是关心她,还回了她一个微笑,让她放心。

    “今儿个怎么回来了这不是还没到回来的日子吗”赵老太太一边看着赵来文,一边说着,“娟子那丫头叫我回拉,说是你和你大哥他们一起回来的。你大哥大嫂人呢”

    “大哥大嫂先回后屋,一会就过来。”丫丫小叔回着赵老太太的话,并没有说是因为要退亲才回来。

    “肯定是你大嫂娘家带回来了东西,放后屋去了。”赵老太太一边念叨着,“你说你大哥也是,那么大个人,也当不了家。”

    “我这也老了,这一个个的儿媳妇都有了主见,唉!”丫丫大娘娘家条件不错,小的时候念了几天书,后来做了接生的活计,每年这村那村的都跑跑,也是有些体面。

    而且丫丫大爷和大娘在后屋,虽说没分家,可是这么多年赵老太太对老大一家是越来越说不上话,管不了那院的事。丫丫大娘人前会来事,让人还挑不出毛病。

    “这十里八村的谁不知道娘是有福气的,我这几个哥哥姐姐嫂子姐夫的哪个不是孝顺的,别人都羡慕你呢娘。”丫丫小叔哄着赵老太太说道。

    话说到一半,丫丫大爷和大娘就来了,“娘,我从娘家带了一些糕点,是我家那小兄弟从府城带回来的,让我特意带给您,孝敬您老的。”丫丫大娘还没到正屋,就大嗓门的在外面说着。

    听说是府城的东西,赵老太太也是高兴,“你那小兄弟还记得我,这哪里敢当呀。”丫丫大娘的小兄弟前年中了秀才,现在府城书院读书,准备会试。

    因为这个赵老太太对丫丫大娘也是礼让三分。

    “我那小兄弟特意给您挑的,说是这个糕点入口即化,特别适合娘您。”

    “你那兄弟好好跟着先生读书就好了,还记得我这老太婆。”赵老太太一边说着,一边接过丫丫大娘递过来的糕点。并没有打开看看,而是小心翼翼的放在柜子里。

    “宝哥呢”赵老太太没看到自己的小孙子,问丫丫大娘姜氏。

    “宝哥坐车颠簸的太累,困倦了,在后屋先睡了,我让娟姐回去看着。等醒了,我再抱过来给娘问安。”

    “哎呦,咱庄稼人问什么安,让他好好睡,小小的孩子这一路是够折腾的。”

    “娘。”丫丫大爷从进门就没说话,这时候低声叫了一声娘。“来文和你说了吗”

    “说啥!”赵老太太有些奇怪。又转头看自己的小儿子,自己的小儿子低着头,闷闷的。

    &nb



第八章:丫丫大姑
    丫丫大姑名唤做赵来芳,嫁的远,路上需要花些时间,所以赵老太太就提前吩咐把丫丫爹叫回来,好今天下午趁早出发。这样子明日上午就能把丫丫大姑接回来。

    丫丫大姑嫁的是马家屯的地主马向善,只可惜丫丫大姑父是个福分浅的,在丫丫大姑嫁过去几年之后就去世了。留下丫丫大姑还有丫丫的两个表哥,马家之后的十多年都是丫丫大姑张罗,独自带着两个孩子长大,还管着马家的家业。

    现在丫丫大表哥唤作马德的,一直跟着丫丫大姑管理家里的土地和一些铺子,前两年已经成亲,今年初生了个小姑娘,很是讨人喜欢。丫丫二表哥小时候念了些书,丫丫大姑几年前就让丫丫二表哥去府城读书,希望能考取功名,好光耀马家。

    虽说这些年过得不容易,可是也练就了丫丫大姑干练的性格。自从赵老爷子去了之后,赵老太太没了主心骨,家里遇到啥大事,都会把丫丫大姑接回来,让丫丫大姑帮着拿个主意。

    丫丫小叔退亲这事,还是得丫丫大姑回来帮着想办法。马家世代殷实,不但在马家屯有威望,在县城也算有些小名声,再说这马家和老宋家也是有点远亲,话能说上。

    丫丫爹被火急火燎的唤回来,还没到屋里歇个脚,赵老太太就让套上家里的那个小毛驴车,去马家屯把他大姐给接回来。

    “娘,我现在套车去,半夜到我大姐家,在她家住上一宿,明天一早就接着我大姐回来。”赵老二知道这事急,要是老宋家闹起来,伤了两家的脸面对谁都不好。

    “和你大姐把这事说说,看她有啥办法。”赵老太太很是心急,“马家和老宋家有些亲故,要不让你姐看在马家亲戚里要,找个人去老宋家先说说,然后再慢慢想办法。”

    “行的娘。”赵老二套好了车。

    “先和你大姐说说,让她心里有个底。”赵老太太说完就让赵老二出门去了马家屯。

    看着赵老二走远,赵老太太又很生气的打了丫丫小叔两下子。“唉,你这个不懂事,都是我给你惯的。”

    丫丫娘从地里回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回来之后又是做饭又是喂猪。等吃过晚饭之后,丫丫娘在炕上做针线,再给于氏未出生的孩子做衣服和尿戒子。丫丫在一旁玩糖纸,丫丫爹买回来的点心吃剩下的糖纸。

    “丫丫你爹套车去马家屯,从工地上回来,在家吃口饭吗”丫丫娘听说了丫丫小叔的事情,知道丫丫爹去马家屯接大姑子回来。

    “没有,”丫丫奶声奶气的说,“爹回来,奶就让套车出门了。”

    “唉,这到了马家屯也是黑天半夜的,你爹那性子,在你大姑家肯定是不会张口要顿饭的。”然后又加了一句,“估计这一晚上,是要饿着了。”

    丫丫来了这两日也算看明白了这两口子,两人都是心善老实本分的,所以家里的活计大大小小都是两人在做,挣的钱估计也是全给了丫丫奶。一来丫丫感慨自己穿越遇到这样的父母,二来也为丫丫父母这样的性子担心,这以后若是不分家肯定是受些苦的,看来分家单过是肯定要的。

    丫丫爹是快晌午的时候才回来的。丫丫大姑赶了自己的大马车,丫丫大表哥也跟着过来了。

    “娘,你别心急担心的,”丫丫大姑刚下车就安慰赵老太太,“这事来子和我说了些,来文话都说出口了,这亲是结不下了。现在想想和气的把这亲给退了。以后再给来文说一门亲,这事也



第九章:家常
    “娘说大姐今天回来,我这忙的才抽出空来,大姐不怪我现在才来看你吧。”

    赵家小姑和老叔最是年小,赵家大姑大出他们十多岁的年纪,赵家大姑出嫁那会,赵家小叔也才几个月,虽说出了嫁离得远,可赵家大姑对这最小的弟弟妹妹是相当疼爱的。

    “就你嘴会讨巧。”赵家大姑看着最小的姐妹也已经成了家有了孩子,心里感慨时间过的真快,“这是青姐和严哥吧,这一晃你这孩子都这么大了。”

    “这日子是不禁混的呀大姐。”赵家老姑说着,又对着青姐和严哥说,“快过来,不是昨天听我说你大姨要过来,这一个劲的念叨要见大姨见大姨的。现在你大姨来了,这两个小怂货倒是躲起来了。”

    “哈哈哈,这孩子怕生,你这个做娘的怎么说他们是小怂货了。”赵家老姑的性格直爽,为人说话做事都不计较,很是凑趣,也讨人喜欢。

    “你这性子还是没变,这都嫁人这么多年了,孩子都这么大了,还是这样子。”赵家大姑看着最小的妹妹性子还是这般直爽,想来日子过得不错,妹夫是个有手艺还重情的人,对自己妹子一直都挺好,又嫁的近,没受思家的苦,一家人帮帮扶扶的过日子,想来日子过的美的。

    不像她嫁过去倒是过了几年的好日子,自从自家男人去了之后,她是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又要守住家业。娘家离得又远,没个依靠。这些年倒是受了些苦,心里却更苦。

    赵家大姑想起自己来,不由得有些心酸,这些话和谁都不好诉说,只能自己扛着。赵家大姑摇了摇头,不再想这些事情。

    “这次来的匆忙,也没准备什么东西给这几个晚辈的。刚给了娟姐丫丫还有小宝一些糖果,也给青姐和严哥留了些。”说着赵家大姑唤儿子马德,“德哥,你去把剩下的糖果拿出来给青姐和严哥分分。”

    青姐和严哥得了糖果,赵家大姑也把他们打发出来,让他们和院子里的娟姐丫丫他们玩,不让他们乱跑。大人们留在屋子里说着话。

    “德哥家的闺女有半生日了吧,德哥娶的媳妇倒是性子好的,大姐你是有福气,都当奶奶了。”

    说起自己当了奶奶,赵家大姑顿时眉眼笑意更浓了,“是呀,我这也当了奶了,小孙女正是淘气的时候,身边离不开人,德哥媳妇看着,我这几年闲下来了,帮着带带,也算有个事情做。”

    “大姐这苦了半辈子,以后享福着呢。”赵家老姑拉着自家姐姐的手,说着话。

    “你们姐俩慢慢唠嗑,我去让老大家的和老二家的先去做饭,你们这都折腾了一个上午,好好吃顿饭休息休息,下午好尽快把来文的事情办了,我也就放了心。”

    “娘,你让大嫂和二嫂陪我大姐唠嗑,我去下地帮你做饭。”赵家老姑说着下地就要帮着做饭。

    “老妹子,你快做炕上,这哪里用的着小姑子下地干活的。”嫁出去的姑娘回了娘家,那可是贵客,比那一般的外客还要金贵,“有你大嫂子我还有你二嫂子,哪有让小姑子下地干活的道理。这要是让别人家听去了,还不得笑话我们赵家不懂礼数。”丫丫大娘说着,就把赵家小姑挪上了炕。

    “娘,你和大姐还有大妹子你们娘三好好说些体己的话,我们去做个饭。”赵家大娘说。

    丫丫爹和丫丫娘都不是场面人,不会说话,口笨的。

    丫丫大娘不同,见识的人多些,会说话,也会说场面话。

    “那就辛苦大嫂二嫂了,我们这当妹子的,还让做嫂子的伺候,我们也就厚着脸皮等着吃现成的了



第十章:串门
    “娘,要不咱去县城买些好酒,再买些好的汉烟,加上这些糕点礼品也就差不多了。”

    “烟酒是要买些的,宋老爷子爱抽个烟喝个小酒,一会就让老大去县上,挑好的买上。”

    “让德哥跟着他大舅一起去,德哥和县上的刘家熟,他跟着去能买到好的。”赵家大姑说着就让自家兄弟和儿子去了县上,嘱咐尽快回来。

12345...1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