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唐朝工科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鲨鱼禅师
    王后一听,也哭了起来:大王和我一心同体,怎能相弃。如今正当共同进退,应付难关。你我一起想想办法,总能有个出路。

    还能有什么出路,那‘天使’已经到了熊津江,再有一日,就能到金城,要是不去金城,只怕直接就来‘釜山’,眼见着遍地反贼,他岂能绕了我们?

    既然如此,不若就不做反贼,做个忠臣,归顺了便是。

    国主一听,顿时愣住了:这如何说话?

    那些个新罗人,拿我们做了庇护,做了挡箭牌。此时大祸临头,死新罗人总比死我们要好。不若拿下这些新罗人,直接去归降‘天使’,定能算个功劳。把那些个领头的杀了,也是死无对证,想来寻常新罗人,也问不出个道理来。

    国主听了,眼前一亮,心想这其中的道理也是简单。只是他也怕这样诓骗天使,到时候反而落个死无全尸,当下忧愁道:‘天使’是甚么差事,多是上国英杰才能担当,只怕骗不过去。

    听‘华润号’的把式说过,所谓‘死马当活马医’,如今还能有甚么办法?

    听王后这么一说,国主顿时一咬牙,便道:如今新罗人盘踞国内,倘要动手,必要一网打尽。

    好说,大王便去邀请新罗贵种,就说王后准备亲自舞蹈以来助兴

    国主当时就眼眶湿润,紧紧地握住王后的手,正色道,倘使将来有甚富贵,必不忘王后付出!

    一日后,苌山国王后要亲自跳舞在宴会上助兴一事,在国内传遍,不少新罗贵种原本也不愿意去理会,只是听说土王后居然有此雅兴,顿时带着浓烈的猎奇意味,都准备前往围观一番




第七十四章 土王不土
    当年新罗被大唐摆了一道,新罗国制骨品神权随之瓦解,带给周围附属国的冲击不可谓不大。

    首先就是称呼上,原本苌山国等土邦,国主多自称臣智,但自从世仇新罗人流窜到苌山国之后,让土著们得到了开化。才知道原来外面的大国大邦,国主都是称王。

    于是第一次,苌山国国主自立为王,而他的妻子,就成了王后。

    其次就是居所行走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原本和大多数的土邦一样,苌山国是以部落的形式散布在山海之间,没有中心城市,更谈不上城墙之类。即便是和他国进行交易的地方,也不过是个开辟出来的山谷,约定成俗在某个月亮特别圆的时候,就一起过去交易。

    新罗人的到来,首先带来的是更加科学合理的历法,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房屋建设以及等级观念。

    苌山国在世仇的帮助下,有了王宫,虽说王宫扔幽州,顶天就是个低配四合院。可对苌山国的土著们而言,自家的首领,有了威严。

    最后就是体制上的迅速进化,苌山国在几年前,还有公产,但是短短数年时间,不但消灭了公产,还进行了初步的户籍统计。

    只是这种户籍统计,还是在新罗人的帮助下做到的。实际上新罗没有被大唐摆一道之前,其本身还是大唐的民部高手帮着做了统计。

    苌山国并不统计户,而是统计家。也就是一对夫妇,就是一家。倘使祖孙三代同堂,放中国,便是一户,更有兄弟不分家的,也还是一户。而在苌山国,统计户很难,反而一对一对的统计,极为方便,只需要在石壁上划线即可。

    整个苌山国,共有家一万一千,也就是说,保底人口在两万出头。放朝鲜道全境而言,也的的确确算得上大国。

    又因为苌山国是多重体制混合,这就导致其军事上,还是全民皆兵的状态。甭管装备如何,有的士兵甚至连把石斧都没有,但总兵力一万,在朝鲜道行军总管眼中,这也是有四个军,相当可观。

    正因为苌山国是大国,新罗人流散之后的选择,其中之一就是前往连连征伐的苌山国。其它有门路有条件的,早早跟着靺鞨人室韦人的商队,前往幽州找了关系,混到了绿卡。

    至于有些靠倒卖新罗婢出身的,更是如鱼得水。唐人对新罗婢的概念并不深,并不知道新罗国内其实也是邦国林立,于是人口贩子往往会流窜在相对原始的土邦之间,通过交易,把女子带出朝鲜道,赚取惊人的利润。

    可以说,在朝鲜道这个相当动荡的年代,简直就是国内外投机者冒险者的乐园。只是在冒险者投机者眼中的愚钝土王,何尝不是卖傻获利,一听说有上国天使前往金城,他连两辈子的苦胆水都被吓了出来。

    说来那‘土王’之妻,也着实姿容上等,若非年岁大了些,卖去山东,叫卖五百贯,也未可知啊。

    哈哈哈哈去年我在‘莫卢国’,随从杀了‘莫卢国’的‘邑借’,其有一女,天生异瞳,虽说模样丑了一些,却有洛阳豪商出了这个数买了去。

    身穿宽袍的新罗商人竖起一根手指,很是得意地跟同伴们炫耀。

    一千贯?

    不错!

    得到肯定的答案之后,同伴们都是倒吸一口凉气。

    那洛阳豪商,也是不简单吧。

    这是自然,扬州‘螺娘’,半数都在他手中。区区一千贯,对他而言,不过是九牛之一毛。只可惜当时我太过小心,若是略作打听,定能卖个高价。

    机不可失啊。不过无妨,此间‘土王’蠢笨,略作收买便是猖狂无度。我等只要再逗留一些时日,此间‘苌山国’人,一个女子叫卖一百贯,一万女子就是一百万贯啊!

    说到这里,一群亡国的新罗商人都是目光灼灼,这真是前所未有的大手笔。和贿赂给土王的那点财货比起来,一百万贯,足够他们在唐朝的京城都能过上好日子了。而且他们还想好了,到时候变卖了苌山国女子之后,他们在改头换面,以朝鲜道小邦之主的身份去朝贡,到时候洗白身份,以归顺内府之臣的身份,顺利拿到唐人身份,简直是完美!

    那土王当真是愚蠢,都到了亡国的时候,还想着宴会,呵!

    小国之主,统御麾下,倘使不展现财货深厚,如何能震慑蠢蠢欲动之辈?

    说的也是,此间道理,与我们何干,只看他有何等下场便是。

    走吧,莫要误了‘王后’献舞的好时候。

    一众新罗人,带着护卫,前往苌山国的王宫。只是这一回和以往有点不同,来的土著不少,男女老少都有,而且都很喜庆的样子。

    更有不服苌山国之主的长帅,也是一脸淫笑地前来,大概是想要看看王后跳舞,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站在王宫的台阶上,苌山国国主一如既往还是那副挥霍无度的模样,只是余光看到廊柱梁上的勇士,他才微微地松了口气。

    王宫内燃烧着鲸油,是新罗人带来的,将整个王宫都彻底照亮。

    来过的人都很熟悉,也没见查验身份,拿下兵器,都是陆续在王宫大殿中入座。

    今夜只管尽兴,本王把所有的美酒,都拿了出来!

    说着,苌山国国主拍拍手,顿时有力士将一坛坛新罗人带来的酒水拜访在了王宫的大殿中央。

    那些个新罗人见了,心中都是讥讽,这等烈酒,也就是没见过世面的,还当个宝。

    多谢王上

    然而他们还是略微行礼,表示致谢,入内之后,穿着极为暴露的宫女捧着陶制酒壶,陆续给客人们倒酒。在王座上手持金杯笑呵呵喝酒的苌山国国主又一次拍拍手,却见无数的花瓣洒落之时,一个身体成熟风韵十足的女子,身上仅仅是裹了一条兽皮,便出来跳着野性非常的舞蹈。

    伴随着激烈的石鼓鼓点,加上特殊的苌山国乐器,这女子的曼妙身体,着实吸引着宾客的目光。

    这土王之妻,果然不错

    一个新罗商人喝了一点酒,摸了摸胡须,微微点头。

    又一次花瓣被伴舞的女郎们撒了出来,漫天飞花,却听得熟悉的拍手声,王座上的土王面带微笑,石鼓声声激烈,廊下梁上,陡然跳出来不少身形矫健的勇士,手起刀落,不知道多少人头滚落在了大殿的地板上。

    有的宾客还在那里拍手喝彩,眯眼的花瓣到处都是;有的宾客贪杯狂饮,猛地摸了一把脸,却又觉得似乎有一种熟悉的腥味传来,低头看去,那本就浑浊的酒液,一下子变得更加浑浊。

    似乎是有什么猩红的液体,混入了其中。



第七十五章 “灭国”
    朝鲜道平壤宫外,辽东巡抚使的仪仗摆开,新修的朱雀大街左右,不论高低贵贱,都是敬畏于唐朝的威仪,退避到了道旁,老老实实地行礼。

    入驻朝鲜道黜置大使的临时行署,几十个官吏陆续跟着薛大鼎到了即将要忙碌开来的单位。

    略作休憩,开了一个会,实务出身的薛大鼎没有扯很久,稍微叮嘱了一番,随即就签发了外派人员的文书。

    除办公人员之外,还有前往各地担当护卫任务的府兵。

    为了节省人力,很多时候都是招募一定比例的民间武装力量。域外不比中国,大部分时候,官方都允许民间武装力量的存在。而因为唐朝威仪确实好用,江湖人士也鲜有要跟朝廷作对来显示自己本事的,自从王祖贤成立第一个镖局以来,走镖行也算是进入了唐朝人民的生活。

    使君,张三郎是江阴人,这渤辽水土,能不能适应?

    前头张利带着人马不停蹄就本府朝鲜道南,这种爽快作风,很受薛大鼎欣赏。便是巡抚衙门中的官吏,也是有些惊讶南人北来居然会如此快刀斩乱麻。

    他若是无甚把握,岂会这般?你们莫要忘了,来了辽东,他便招了帮手过来。那黑齿秀原本是倭地先锋,上过战场,岂是寻常俗流?

    然后薛大鼎又道,你们都道这朝鲜道是一鼓作气拿下,却不知道旧年平灭高句丽之前,早有‘突厥马贼’在此间作乱。诸君以为突厥人如何能翻山越岭渡江跨海,千里迢迢到了这里,只为抢点米面粮油?

    众幕僚一听,顿时反应过来,感情朝廷算计这里,那都是十好几年之前的事情了?

    唐朝在谍报用间上十分类似汉朝,硬要说有所不同的话,就是早先不服帖唐朝的土鳖要多一些。而突厥马贼的妙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啊。

    至于河北义商华润号,薛书记提也没有提。

    如今回想起来,朝廷布局,可谓深远

    地方官吏对于帝国高层的战略方向,这年头能够有直观概念的不多。但凡能揣摩出朝廷大战略的,无一例外,都是英才。

    说到底,当帝国的皇帝把大战略昭告天下的时候,差不多已经就是要动手,而且把握很足了。

    比如上一个朝代,有个皇帝就说了一衣带水然后就真是一衣带水。

    全天下都知道一衣带水的时候,基本就是大局已定,没有什么花头,也不会给对手留下太多的准备时间。

    好了,莫要去想张三郎,‘冬比忽城’的库房物料,眼下准备的如何?

    所谓冬比忽城,其实是百济旧称。原本倒也不算什么,但最近几年海上贸易越来越发达,这地界位置卡的极好。不但有一片河口平原,而且还临海,最重要的是,离汉州很近。

    如果顺风,从文登县出发,精通航海的船长,能够一天之内稳稳当当抵达冬比忽城的临时码头。

    物料都是齐备了,如今就准备动工。

    入冬之前,翻修‘冬比忽城’至汉州北的官道。

    使君放心,各分段已经安排妥帖,‘河南’有些分段,已经开始动工。

    嗯,很好。

    薛大鼎很满意,域外动工,都是挑拣这种气候恶劣的时候,可以大量消耗蛮夷青壮。其减员的效率,比战争还要恐怖。

    但这种数字,只会反应在账面上,人的实际感受,却是大相径庭的。

    尤其是,唐朝政府会供应足够的粮食,明面上征发民夫是不假,而且青壮服役也确实拿到了粮食,不但拿到粮食,还能养活不少人。这对于朝鲜道辽东诸地的底层而言,是非常惊人的飞跃。

    要知道,高句丽时期,或者说百济新罗比较活跃的时期,底层几近奴隶,是真·水深火热之中。

    哪怕每天都有工友重病去世,但整体而言,对唐朝官府,土著底层还是感恩戴德。他们没有能力,也没有那个见识去知晓唐朝在这个政策上的狡诈歹毒。

    ‘冬比忽城’这个百济故城,须早早改了。老夫记得,早就下派了公文前去实地勘察,怎么到如今还不见合用的名称?

    文书上已经用了,只是还没有递到府内。

    噢?看来下面的人办事还是勤力。

    之所以薛大鼎这么说,那是因为实地勘察很费时间,暂定的名称就是立马就用的,但正式递交,还需要人员返回才行。现在暂定的名称已经用了,但人还没有回来,说明办事的人还在忙。

    这也不是中国富庶之地,在外瞎浪的风险极高,搞不好就是要小命玩完,为了划水这么拼,是不存在的事情。

    私底下都叫‘冬比忽城’甚么名字?

    开城。

    幕僚言罢,又道,文书上用的是‘开岳’。

    想来是有大山在此?

    山水皆有,大概是在山里行走的太多,便用了‘开岳’。

    就叫‘开岳县’吧,叫开城,还是有些小气了些。

    定下了名字,幕僚们顿时忙着起草奏疏,命名这个事情,约定成俗之后,还是要拿到官方指定认证。

    薛大鼎要是大剌剌的无所谓,被人参一本,也是无话可说。

    平壤城内休息了几天,薛大鼎正准备巡视一下平壤城周围郊县的情况,却见南方来了捷报。

    甚么?!张利居然如此了得,‘苌山国’请求内附!

    那也是两万人的大国,居然就这么降了?

    不但降了,还把国内的新罗人,男子杀的杀囚的囚,尽数送到了张利跟前。这可是‘灭国’大功啊。

    就是‘苌山国’不上台面了一些,否则,当真是大功。

    朝鲜道黜置大使临时衙署内,各种消息满天飞,人们议论起来,有羡慕的,有惊讶的,有佩服的

    毕竟,张利才带着几个人南下?结果就灭了一个两万人的大国,这效率,实在是高的有点离谱啊。




第七十六章 人不可貌相
    朝鲜弓氏乞降

    翻着手中的苌山国乞降书,薛大鼎也有些错愕。早先牛进达留着这些废物,也是为了免得新罗人到处流窜,稳住倭地局面之后,就是偏师一支随便扫荡的事情。
1...639640641642643...82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