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唐朝工科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鲨鱼禅师

    外头小菊儿进来之后,倒也见怪不怪,凑到榻前,跟张德轻声道:郎君,马相公就在前厅,正候着呢。

    马周?

    老张眼睛猛地一瞪,立刻坐了起来,精赤的上身暴露在空气,被毯一卷,一旁小兰儿整个人娇喘一声,整个人蜷缩起来,把自己抱的严严实实,实在是一丝不挂,有些羞恼。

    这正经人上门准没正经事!

    骂归骂,老张还是起了床,双手一伸:更衣。

    是。

    小菊儿瞪了一眼面红耳赤的兰二姐,拿了张德的衣袍,赶紧给他穿上。

    好一会儿,略作洗漱的张德掀开门帘先看了看还在熟睡的李丽质,这才出门前往前厅。

    廊下卫士见到张德过来,立刻道:宗长,马相公是昨夜就到的。

    被提醒了一下,张德更是点点头:操恁娘的,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啊。




第九十三章 口感炸裂
    宾王,吃了没?

    嗯?

    老张打了个招呼,马周愣了一下,一套说辞都被吃了没给摁了回去,下意识地摇摇头。

    啪。

    拍着手搓了搓,老张笑道:既然没吃,一起。

    这

    马相公有点小为难,他现在心里揣着事情,可老上司都这么说了,回绝也不太好。而且马周很清楚,他要是说不用,那张德绝对做得出自己吃东西别人看着这种事情。

    十几年如一日,老领导就是这么任性。

    一众幕僚面面相觑,也没想到江汉观察使还真他妈住隆庆宫!更没想到的是,看上去很好客嘛。

    官舍也不是没有早点,可这光景赶得急,连个黄馍馍都没塞上,空着肚子就跟着过来。

    老张一招呼,就去了餐厅,大长桌上早就摆好了碗筷盘子。

    带着马周坐下,众人看到桌上的早餐,顿时咽了一口口水。

    且不说茶鸡蛋火腿片油煎香肠和鲜肉馒头,只说糕点就有七八种,有点红枣的有不点的,有打了枣泥瞧着黑里带红红里带紫的,有洒了桂花或是不洒的,米粉做的面粉做的,林林总总颜色各样,便是个绿豆糕,还带着点薄荷的味道。

    只是这些东西,老张便也不吃,他早上胃口极好,上来就是一盘蟹黄炒饭。这时节,正是螃蟹肥美的光景,蟹黄满满当当拿来炒饭,卖相极好还香气四溢。

    配蟹黄炒饭的汤倒是简单,紫菜蛋汤,只是小菜就有点过分,码放整整齐齐的蟹腿肉和竹笋交叠,一筷子夹起来,鲜脆咸香交叠在一起,裹着炒饭,那口感简直炸裂。

    马相公作为当朝宰辅,还是弘文阁大学士,吃的东西肯定不差。

    但像张德这么一大早就吃的无比瓷实,也是没见过。

    大早上吃炒饭不怕撑得慌?

    老张表示老子把铁锅弄出来,可不是给你们当头盔用的!

    都随意,吃,只管吃。

    这餐厅其实是卫士们用餐的地方,隔了一条走廊,是宫婢和仆役的食堂。除了张德,李丽质和伺候她的人,从未踏足过这里。

    不过老张在这种细枝末节上,不怎么讲究。真讲究起来,这不是反复打非法穿越之前的脸么?

    其中心思,张德也没兴趣跟人分说,不过马周跟他打了多少年交道,当年督建文宣王庙,马宾王比别人心中有数。

    当下也没有客气,摆什么相公架子,反而自顾自拿了一碗豆腐脑,自行加了各种料头,最终狠狠地一勺白糖。

    张德眼皮抖了一下,最见不得这个。你说你一个山东人,吃这么重口味,对得起山东父老乡亲吗?

    老世族家中多有规矩,食不言寝不语那是必须的。

    但是时代在变化,公门中业务繁忙,时间十分紧张,吃饭时间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摆放逼格。边吃边谈,边吃边说,成为了官场常态。

    甚至连酒宴,也逐渐演变成进一步的研讨场所。

    张公,老夫此来只为一事。

    马周喝了两口豆腐脑,手中攥着一根一尺来长的油条,那架势大概就是张德不答应,就会抄起油条打过来。

    扒拉着蟹黄炒饭,老张嘬了一口紫菜蛋汤,左手汤勺右手筷子,悬在半空看着马周:进奏院那个案子?

    不错。

    马周点点头,公议已经定了,只是这如何操作,却成了难处。

    收保护费最好是别人主动来给,可大多数保护费,还是得小弟在缴费最后一天去催收。

    用人成本高啊。

    马周手头并非没有人,可现在到处都在用人。薛大鼎那里还要修路,巡抚辽东是轻松的事情?不要用人?徐孝德在湖南修路,摆平湖南地头蛇是轻松的事情?不要用人?安北都护府要修路,维护乌堡据点是轻松的事情?不要用人?

    要是把薛大鼎尉迟恭徐孝德封王,那倒是不用管,由得他们自己搞定。毫无疑问这是痴人做梦,吃什么饭当什么心。

    还是缺人。

    马周一句话说的有点扎心,历朝历代,就怕官吏太多,偏偏贞观朝居然出现官吏不够用的情况。

    莫名其妙嘛。

    此事其实简单。

    老张又扒拉了一口炒饭,狼吞虎咽吃了个爽,又喝了口汤,这才看着马周还有一众马周的幕僚:钦定征税司那里其实有不少东西,只不过钱谷这个废物一窍不通,空守宝山去挨饿。

    此话怎讲?

    马周来了精神,幕僚们则是赶紧往嘴里塞鲜肉馒头,这他妈真好吃!

    扬子江两岸不拘扬子江,黄河两岸也是如此,还有渤海东海,乃至朝鲜道扶桑岭南南海如今票证极多。只说这凭票,如今还在流通。因宣纸缘故,如今民间借贷,也多用纸条来写个借据甚么。

    听张德这么一说,马周顿时隐隐感觉抓住了什么。

    之前杜二郎在扬子江溜了一圈,别人手中攥着多少条子?

    张德说着,又道,要是杜相公之子赖账,他们又能如何?可要是有人作保,给做个中人呢?这中人,可不是甚么房二公子或是甚么魏大公子。便是要让攥着欠条的人,都服服帖帖的。

    张公是说,让朝廷作保?

    他们给点钱,朝廷就给他们条子上盖个章,将来这条子,便是王子公孙又如何?总不能扇朝廷的脸吧?

    江湖上票证极多,老夫是知道的,但多到能贴补国库?

    马相公,你知道天下诸道,仅仅是大盐商之间拆借,就是个甚么规模?粮食换产本那光景,一个襄州来的盐商,换个身份去东海,从华润号走账,就要十万贯。而这等盐商,在杜二郎面前,连个屁都不是。

    张德伸出小手指,比划了一下,看得马周一愣。

    这种人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可要要说朝廷给他手里的小纸片盖个章,然后问他拿个千分之一的好处,他必定毫不犹豫地掏钱。

    说着,张德又喝了口汤,慢条斯理道,十万贯混个一百贯,听着是不多,天下诸道诸州诸港口,一天交易何止是十万贯?累加起来,凑个岁入绰绰有余。

    告辞。

    攥着个油条,马周起身就走,一众幕僚还在埋头狂吃,一看老大居然起身就走,情急之下,好几个幕僚连吃带拿,攥着鲜肉馒头就往嘴里塞,一边塞一边追着跑。

    老张倒也淡定,继续扒拉着蟹黄炒饭,筷子夹起笋丝和蟹腿肉,入口咀嚼,口感再度炸裂,整个人的心情都好了不少。



第九十四章 恩·威
    对金融手段金融工具,老张基本就是个白痴,但时代不会因为某条土狗的无知就停滞不前。当交易大量存在,当票证高频出现,自然而然地,就会有这样那样的工具诞生。

    追逐利润的商人,哪怕双方是亲兄弟,也很难建立牢不可破的信任。但硬要挑拣一个让双方认可的第三方仲裁者,那毫无疑问,横推天下三十年的大唐帝国,就是最合格的选择。

    且是唯一选择。

    马周并不知道,朝廷只要一枚小小的印章,哪怕只是在卖方收据上盖个戳,商人就会很高兴把钱掏出来。

    聊表心意嘛。

    老张固然是无知的,但底下有什么样的强烈需求,却是知道的。

    似维瑟尔这等胡商,巴结唐朝权贵的成本极其昂贵。现在给他们一个机会,去巴结唐朝政府,他们可以说是毫不犹豫。

    固然顶级权贵依然无法无天,但那些不那么顶级的权贵,就要考虑如何跟政府周旋,这其中的成本,自然是大大地降低了不少权贵们四处讹诈的几率。

    张德并不在意马周回去之后到底要刻多少个章,和马周忙个不停的身影比起来,他更在意这个老实人比当年还要瘦削的形貌。

    一副气血不足的鬼样子,哪天传来消息马周死在办公桌前,张德都不会觉得有什么奇怪的。

    知遇之恩啊。

    有点小感慨,心说自己特么的也算是对马周知遇之恩啊,怎么没见他给自己送好处?吃了老子的就跑倒是比谁都快。

    啊哬

    正坐在中厅发呆消食,一旁门帘掀起,李丽质打着呵欠过来,挺着大肚子揉着眼睛问道:听小菊儿说,马宾王来过了?

    连夜来的长安,这个劳碌命的。

    吐了个槽,李丽质笑道:他是宰辅,又是弘文阁大学士,阿耶对他有知遇之恩,岂会不忠心任事?

    甚么狗屁不通的大学士,他就是个秘书监的大秘书。

    摇摇头,老张一脸的不屑。

    哈,想来马宾王是在你这里捡了便宜就跑,如若不是,阿郎才不会这般冒酸。简直就是房相公家的夫人

    嘿

    被表妹打趣,老张还真无话可说。

    要说没点小怨念,那还真是假的。不过老张也可以理解马周,以他的出身,能够混到贞观朝的宰辅,还要让他跟杜如晦房玄龄有一样的心态,很难。

    寒门冒他这么一个人出来,还被李皇帝竖立成了当朝榜样,固然千几百年后房谋杜断一定和萧规曹随一样属于一个朝代的标杆,但马周也会有一席之地。

    至于皇帝会不会努努力,让他在史书中多搞几页,以彰显贞观,那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个山东小土鳖,陡然登上了帝国的最大舞台,灯光照耀其上,还要让他跟其它的台柱子一样跟戏班老板作对,不存在的事情

    且不说怕砸了饭碗这种比较低级的理由,人性上来讲,马周当真是吃什么饭当什么心。不管是修建文宣王庙还是给李承乾这个暖男布局,可以说是一丝不苟面面俱到,职业经理人中,职业操守似他的,贞观朝不多。

    饶是魏徵,其大部分人设,也跟山东士族有关。

    至于房谋杜断长孙无忌是真可以跟李皇帝唱反调的帝国巨头。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之中,要是没有某条土狗的乱入,长孙无忌这位国舅大老爷,早就踩着一帮废柴在中枢呼风唤雨。而如今都已经沦落为无业游民,也没有被起用,从马周的角度来看,皇帝对他真的是相当够意思。

    见张德还有点出神的模样,李丽质摇了摇他的肩膀:莫要再去想恁多,予问你,那送来的螃蟹,怎地都不见了?适才问小菊儿,她便说是不知道。

    噢,可能是水土不服,都憋死了。老夫怕腥气重,让人剁碎了去喂鸡。

    李丽质一脸狐疑地看着张德,这光景的蟹肉带甜,她在武汉时,极爱吃这个,蟹黄更是美味,和豆腐一起做了,很是合口。

    那螃蟹还能憋死?

    扬子江到长安,多远啊。人都会水土不服,何况是螃蟹?

    言罢,老张安慰道,少吃几只也是无妨的,待你生产之后,老夫一定让你吃个够。莫说这等河蟹,便是海蟹,只要你想吃,老夫便让人去流鬼国抓来给你。

    海蟹肉多,予却不爱吃。还是河蟹肉甜。

    固执,非常的固执!李氏女郎的特点简直是如出一辙的。

    河蟹肉质胜过海蟹是不假,可肉甜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得投食肉类饲料才能增加肉质甜度。野生的螃蟹,反而未必好吃,如今能够送来长安的螃蟹,是江阴人捕捞亚成年的野生螃蟹之后,再投食养殖培育而成。

    也不是没有尝试过从蟹苗开始培育,成功率为零。

    待生产了,予便要去江阴。

    不行!

    嗯?

    要等孩子大一些,再出行比较好。

    予要吃蟹肉炒饭。

    李丽质瞄了他一眼,很平静的样子。

    老夫这就让人去准备,兴许春明楼还有螃蟹卖,想来也是好东西。

    言罢,张德连忙起身,向外走去。

    李丽质眉头一挑,面带微笑,坐在椅子上看着左右:去,剥几个石榴来。

    是,殿下。

    不一会儿,兰二姐就端着盘子出来,上面摆放着兴福寺才有的大石榴,便是表皮就有三色,黄的如蜡,红的似火,紫色更是油亮如宝石。抄起小小的划刀,不多时,手法熟练的兰二姐就剥了一颗出来。

    李丽质一边吃一边道:这几日阿郎伺候的还好?

    将手中的物事放下,兰二姐便对长乐公主殿下道:前几日还好,龙精虎猛;昨夜便有些力不从心,草草了事,早上起来,还有些恍惚,把奴婢认作了小菊儿。

    嗯。

1...648649650651652...82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