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唐朝工科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鲨鱼禅师

    最重要的是,现在蛊惑着多子多福,地方补贴如果是实物,牲口绢布还有现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




第三十六章 追求数量
    十几年的积累,武汉地区的大部分丘陵都被初步改造,垒砌的梯田数量,从最开始的万把亩,扩张到现在的一百二十多万亩。先进组织配合先进工具的威力,可想而知。

    换做旧时代的地方州县操作,最少是一年发动三次民夫,每次都要两万役以上,然后手提肩抗五十年以上,才会达成现在的效果。

    而且,这还只是理想状态,因为一般情况下,似沔州鄂州这种地界,一年发动六万人次的力役,早就引起民变,闹不好就打下州城去了。

    武汉是为数不多非农人口远远超过农业人口的帝国大都会,工人天然地组织度要高,更何况,这还是受过特别加强的工人,在这个时代而言,绝对是先进的不能再先进。

    这十几年,增加的不仅仅是梯田,江夏汉阳等地兴修水利,增加的水田数量直接翻了十几倍。围圩造田和沿江大堤工程,更是保证了稻田的稳步高产,伴随着云梦泽的消失,历年优质田亩的增加,最少也是三万亩起。

    紧着点花,玩配给制的话,武汉粮食自给自足自产自销也是不成问题的。但实际上江夏米如今也算是一种招牌,是可以入贡的档次,品质上能够胜过它的,也只有鄱阳米太湖米还有朝鲜米。

    而朝鲜米因为种种原因,产量低不说,价格还相当的昂贵。所有上档次的优质大米,只有江夏米是绝对能够保证高产且稳定出口的。

    这也使得扬子江两岸,自从贞观十八年之后,每十条在扬子江上航行的稻米粮船,就有四条运输的是江夏米。

    出口最远的地方,能直抵南海周边地区,因为广州米交州米产量高但是口感不佳,广交会上南海地方豪强的重要大宗物资之一,就是江夏米。等于说就是岭南地区消费市场中的高端商品。

    广州米交州米同样销往北方中原乃至辽东,但大部分情况,都是补贴给新附军中低层军官的俸禄。固然达官贵人觉得口感不佳,但对新附军来说,他们以前在高句丽或者其它什么区域强权混饭的时候,稻米是绝对没可能吃到的。

    能够保证每天都能吃到麦饭,就已经非常不容易。

    贞观朝这种大江南北粮食高频贸易无比繁忙的状况,是历朝历代都没有过的事情。只冲这一点,贞观朝短期内想要看到某个地区大面积的灾荒出现饥民流民,那也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到皇帝巡狩辽东的时候,各地常平仓的重要工作,已经从实物调拨为主,改变成了政策调控为主。只要大唐朝廷的威权还在,这种调控的效率,短期内还是能够保证的。

    只要能保证粮食供给,那么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延伸出超越果腹的需求。以鼓励生产这个政策为例,工商巨头为了保证妇女能够顺利生产,给保证给予岗位保留,虽说没有发展出带薪休假,但在这个时代来说,简直是飞跃。

    尽管实际上不过是工商巨头在布局未来二十年甚至五十年,但包装这个福利的时候,往往伴随着各种良心道德,仿佛这世上的体面良知,都窝藏在了其中。

    受限于眼界知识,往往这种非常有欺骗性的小恩小惠,就能把一个工人拴在一线岗位最少五年。这是一个耐受度奇高的时代,换做某条土狗非法穿越之前,别说五年,五个小时都没可能

    而一个妇女生产过后,她的后代,想要改变自己的阶层,可能性不大,当然市面上固然有各种白手起家的故事在流传,也不是没有胡商维瑟尔如何如何的传奇,但这就是一个希望,千几百万人中,才难得出现了一个维瑟尔,才出现了一个安菩,才出现了一个沙欣。

    更大的可能,不过是这个孩子长大之后,跟他或者她的母亲一样,在工坊中谋求一份苦差事。虽说一旬的工钱也够吃喝,绝对不至于饿死街头,但是,想要活得像模像样体面起来,却是相当的艰难。

    长安洛阳让中小贵族都觉得居行大不易,但在武汉,工人想要置办个物业,何尝不是难度奇高?

    固然有工人出身的武汉人在本地置办了物业,但大多都是不大,而且之所以能够置办,兴许就是冒险做了生意,或者举债借贷,将来如何,不可预知。

    隆庆宫之主在长安城的动静,从来不会说只是影响一个都城一个街坊,聪明之辈看一眼,便是学了一个招式,依葫芦画瓢,坑蒙拐骗偷公主殿下大大的,商贾贱业小小的,大的吃肉,小的吃虾米。

    那些个要谋求公主门生帝国未来的,甘愿被隆庆宫之主宰一刀。而武汉或是淮扬苏杭等地,大大小小的工坊之间,便是一把又一把的虾米。

    商贾贱业多是胃口不大的小鱼儿,吃些虾米,也能温饱。

    面对这种状况,张德固然有所调控,但也效果有限,市场不但敏感,还滑不溜秋。

    甚至为了让孕妇产妇们在产后放心上班,民间自发形成的托儿所在武汉南北不敢说比比皆是,但大大小小加起来,也有二三百个。

    即便如此,还是供不应求,大的托儿所甚至出现了连锁,从汉阳到汊川,从江夏到武昌,从咸宁到蒲圻,托儿所也有了招牌,往往这些托儿所离婴幼儿父母上班的地方还很近,简直是贴心到了极点。

    托儿所的标准下限之低,老张固然有点看不下去,但却是市场所认可,并且婴幼儿父母们也不觉得哪里有问题。

    标准只有一个:不死。

    认真来说,老张想追求的,是扩大受教育的人口总量。但对市场,对工商局头,对地方权贵,甚至对旬日劳作的工人们而言,量就是唯一,多就是最好。

    其它的一切,都是排在数量之后的。



第三十七章 小行会
    使君,茶。

    放下。

    是。

    衙门里有类似生活秘书的岗位,别看就是端茶递水打扫卫生,却也是个机密人物。而且还是有编制的,属于流外官,尽管也就是个流外八等,可因为能够亲近府内官吏,这种人物随便听个消息,家里赚个千儿八百贯不成问题。

    比如说武汉马上就要开建新式医馆,吴王府牵头,朝廷太医署配合,加上同仁医学堂支持,地方国手参与,这个项目涉及的业务海了去了。只要生活秘书灵醒点,随便找个马甲,专门做药材生意或是接个新式医馆某些子项的单子,当时就发。

    新式医馆一直在进步,不管是管理上还是技术上,分科越来越细,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学者,往往都具备定量的思维。两百万人口必然对医疗卫生有其现实需求,也就反过来迫使医疗卫生技术和条件去提升。

    不过毫无疑问,这同样是自上而下,非是自下而上发生的。

    这个新成立的行会,是个甚么意思?

    扫了一份件,跟农林水产有关,老张喊了一声,就有幕僚进来跟着解释。

    前几年养鱼收效不大,无意中发现养‘田鸡’倒是收成不错,除了田鸡,还有黄鳝鳗鲡,尤其是鳗鲡,江边捕捞幼苗效果不错。虽说死的多,一亩也能出个七八百斤。

    养殖的事情,还是要放一放。这是真正的靠天吃饭,正所谓‘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当然了,‘田鸡’鳗鲡都不带毛,可也到底是畜生,这些个物事,只有等技术成熟了,我们再去给他们扶持,眼下的要紧的,还是先管住口粮。

    大唐现在市场种极多,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各种行会。专业行会的出现,并非只是为了自己市场内部搞小团体,朝廷推动票税,在物价上也要略微调控。贞观一二三年各大巨头哄抬粮价的事情历历在目,李皇帝当时被疯狂打脸,怎么可能不记仇?

    眼下当初搞事的地方巨头摁死了两三家,保不齐长孙皇后现在还要干几家玩玩,没有哪个行会会跳出来说老子这行当的价钱老子说了算找死也没有这么冲动的。

    朝廷除了要从行会了解市场行情之外,也鼓励行会加强技术,至于能不能在进奏院成立法,那都是看运气如何。

    大部分行当普遍都搞了一些行业技术标准出来,似造船业还推动了地方法律法规,比如说八年造不得出现在海外域外的造船厂。朝廷是给这个地方法规背书的,弘阁没有驳回进奏院的建议。

    毕竟,中央王朝不介意殖民地各种疯狂,但很介意殖民地疯狂地壮大。

    和那些技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当不同,养殖业经过一二十年的发展,真正有所总结的,只有大型牲口。牛马猪样此类养殖是混出头的,家禽养殖也是看天吃饭,固然有土霉素加成,但效果并不明显,该死的时候,也是成千上万的死。

    皇帝巡狩辽东的时候,沧州出现过规模极其庞大的鸡瘟。病鸡死鸡的确有被焚烧的,但更多的,都是制作成了咸鸡,然后喂到朝鲜道地方土著的嘴里

    高句丽百济新罗时代的朝鲜道土著,又有几个人吃过好东西?这玩意儿,当时就成了大皇帝陛下的一个功绩。

    对李世民感恩戴德的土著,没有一百万,五十万总归有的。

    有鉴于此,江汉观察使府是有清晰认知的,养殖业短期内没有太大的意思,只能是农业副产的补充。

    只是本地既然有人愿意跳出来组建行会,自然也是有点门道斤两。

    其中最具有特色的,就是田鸡养殖。

    开脑洞的养鸡强人是獠寨出身,算是龙昊的堂兄,原本是个种稻能手,但因为张德的缘故,汉阳江夏人看张德喜欢吃黄鳝泥鳅之类的杂鱼,一时间风气就跟着起来。

    后来江汉观察使府又流露出来一碗田鸡粥,田鸡也就跟着大火。当年一百多万人口,野外的田鸡哪里经得住这般糟蹋。乃至一度入夏之后,连听取蛙声一片都做不到。

    别说田鸡了,连水鸡都摸了个干净。最后搞得大量南昌田鸡出口到武汉,而武汉反过来出口瓦罐田鸡粥,一来二去,江西诸地的田鸡大概都是内心骂娘。

    张德初到沔州的时候,本地田鸡最大能超过一斤。

    从前年开始,野外能有半斤重的货色,就是上上极。

    眼见着田鸡市场一片蓝海,龙日天的堂兄就寻思着:为什么我不养一点田鸡呢?既能田间吃虫,还能卖它赚钱。

    连续试了几年,龙日天的堂兄为了田鸡,还养蛆养蚯蚓,手中掌握的连片稻田,从亩产五百斤田鸡,逐渐增加到现在的两千多斤。

    更神奇的是,大部分田鸡死亡,主要是因为有水蛇流窜作案。而为了对付水蛇,龙日天的堂兄日了几只刺猬和黄鼠狼,顺利培育出原本对付水蛇就很有门道的新一代刺猬和黄鼠狼

    到贞观二十二年的时候,不管是运气也好还是实力也罢,扬子江两岸沿江大中城市的田鸡市场,他占据了最大份额,基本上每一罐的田鸡粥中,都有他养的田鸡在里面泡着。

    只是这个吃货市场虽然大,养殖业的风险还是放在那里,张德手头的资源,不可能对它进行倾斜。说到底,还是养殖业风险不但大,对土地侵占也不小,还无法推而广之。

    讲白了,兴许武汉的环境适合养殖田鸡,但可能同样的方法,放在苏州就是全面嗝屁。

    这和造船炼钢是两回事。

    更何况,他玩小霸王学习机的时候,最多就是喝个汽水,谁喝田鸡粥的?

    不过老张大概没想到,龙日天的堂兄,大概是叫龙日鸡,就是跟田鸡干上了。

    只听幕僚道:使君,这个龙四郎的意思,就是给个牌子,剩下的事情,他自己去跑。资金也好,技术也罢,乃至田亩,都是行会自行料理。

    如此的话,倒是无妨。一个小小行会,也不会影响大局。

    帮忙立法为田鸡做点啥,老张是一点心思都没有的。兴许田鸡快被吃光的时候,给立了田鸡保护法。

    如今此类小行会甚多,但能成事的极少,使君,下走愚见,若是龙四郎此事能成,倒是能树个典型。

    养殖技术也是技术,涉及到的东西多了去了。仅仅是管理上,就得弄个几套书出来。至于育种培养消毒配种门类繁复,不比造一条船简单。

    只是重要性太矬,老张一直都是本着有枣没枣打两杆的心态在做,只要能保证大型牲口有产出就行了,剩下的,死了不可惜,赚了最好。

    不过幕僚的话,倒是提醒了张德,技术上的事情,光靠府内大力推动,还是欠缺了点。要是各行各业自发性地研究更多,甭管死多少行业,存活一个就是大赚。

    言之有理。

    张德微微点头,然后道,这样,此事你跟进一下,进奏院那里,可以提一下。

    是。



第三十八章 畅想
    嗤——

    永兴煤矿的一处作业区,白色的水蒸气宛若大雾,瞬间就把作业区晕染了一片。伴随着嘎啦嘎啦的绞盘转动声,锁链缓缓地收紧。坡道一处有不小的落差,但是一只特制的箱笼,就从低处被拖拽到了高处。

    成了!

    欢呼声逐渐响起,抹着汗的几个大工都是咧嘴笑:这物事果然是能成的,往后只要把‘巨灵神’造的再大力一些,一定能拖拽更重的物事。

    千几百年后,人们司空见惯的东西,在这个时代想要实现,相当的困难,成本也极其高昂。

    仅仅是特制的绞盘特制的锁链,就需要从搭建一个合格的钢铁厂从头做起,还要强化铆接技术。

    虽说就是个实验,但也论证这条路是对的。只是将来是不是还要用‘象机’或是‘巨灵神’,便不必去管。

    将来架桥,便当得多啊。

    之前内厂设计了一条新船,准备特制一只‘巨灵神’上船。也不知道比当年那个废物如何。

    路子肯定是对的。

    都知道是对的,只是想要实现,还不是要一次次的试。

    大工们身上都没有干净的地方。藤条做的安全帽也多是一些泥灰,这地界还有个水泥厂,离煤矿并不远。从永兴煤矿延伸出去的板轨,已经新修了一条比较特殊的,牵引力在实验蒸汽机而不是牲口。

    为了提高承载量,原先的木制板轨已经彻底不足以满足需要。路基改造轨道改型施工方法都是挑战。

    今年山区的索道铁索桥安装妥帖,就差不多了。让‘象机’正经上路,还早着呢。

    这两年精铁精钢用量实在是高,关键还有蛮子偷铁,这索道两头,现在都要设卡,多出来的津口大使都不知道有多少。

    废话,野地里的钢铁,不偷那还是人吗?

    众人在那里胡扯着,倒也不是说笑。这年头野地里的钢铁,不被惦记才是怪事。民间大量农户,能有一把铁器农具就很了不得了。一般农具,坏了不是扔了,而是修修补补又三年。

    老牛用个两三代人不稀奇,农具用个四五代人更不稀奇。好些水车磨盘风车,都是汉朝用到唐朝,保养的极好。

    民间大量的镰刀柴刀,往往劈个几下,刀身都弯了,用石块敲直了之后,才能继续用。
1...668669670671672...82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