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鲨鱼禅师
带着熊孩子们吃鸟,江堤上,入春就开始发动民夫的江阴县令张大安正在指挥江堤工程。石料堆砌也是个技术活儿,更何况春耕时节,想要调动民夫,一般的县令只会被弹劾。
但江阴虽说是一个县,张大安发动民夫,还真不需要从农夫中挑。
城市人口、手工业者的数量相当丰富,各大工坊停工也没有说不情不愿,因为县里可以免税若干,两相比较,其实还略有浮盈,对工场主来说,这就很不错了。
而且苏州常州跟沔州鄂州一样,发动民夫并不是只有民夫,还有民妇。
&nbs
第四十章 略作安排
因为要离开江阴,在此之前,就要先敲定李葭和李月肚子里孩子的名字。宗谱上的名字其实跟真名没什么关系,按照宗谱序列,张德严格地讲,应该叫张大德。
只是宗谱是宗谱,本人是本人,两回事。
族老死的七七八八,还剩下的几个,都是唯张公义马首是瞻的老弟兄。还有几个张德祖父庶出儿子,如今也是协理张氏。本宗只论枝叶,也比其它分支要强得多。
且不说张德,就是张贤、张智两个弟佬,在虞昶那里只要有需求,混个主薄当当没有任何问题。
只是因为张德的缘故,他们没必要这么做,旁生枝节,反而会给大哥添乱。
“阿德,伊要是儿子,叫啥名字”
“张常。”
“常州的常”
“对。”
“噫,倒是好记。”
执笔的叔叔用红笔记下,后面又加了一句注释:倘使女儿,便叫“芙蓉”。
不远处李葭依旧黑着脸,她是才女,结果子女名字就是个地名,要说放宽心,那根本就是假的。
翻开《楚辞》《诗经》会死么
但一想到长乐公主也没高到哪里去,多少又有些平衡,至少自己生的,还是姓张不是
“伊也是儿子,叫张苏”
“对。”
叔叔都会抢答了啊,了不起,举一反三,有智慧。
老张接着又道:“倘使女儿,也叫张苏。”
“……”
“……”
执笔的老手哆嗦了一下,差点没拿住。一起哆嗦的还有另外一个才女李月,这光景满脸通红,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一旁李葭的心情顿时好了不少,和大侄女比起来,好歹自己生的选择性比较多。
“生男生女都一样。”
老张轻轻地拍了拍李月的手,话是好话,听着就别扭。
可见人不是好人。
吹干墨迹,叔叔把谱本合好,然后感慨道:“一晃二十年,阿德再有几年,也要抱孙子哉。”
“……”
猛地一个激灵,老张顿时反应过来,是啊,自己儿子玩小娘的年龄也到了。武汉那地界,鱼龙混杂,想要送女郎给张沧暖被窝的不知道有多少。
“老叔阿要去武汉看看”
“弗去。”
叔叔摇摇头,“忒远,怕死在外面。旧年去长安的弟兄,还弗到关中,就死了几个。现在虽说条件好,老子一把老骨头,还弗要寻死了。弗好比何坦之,那老棺材手段高,命硬。”
“坦叔在武汉也想你们的。”
“伊想个屁想。”
“……”
坦叔在这帮老叔叔们的眼里,也是相当复杂的一个人。要是没有坦叔,这帮老叔叔们的日子要好过的多。横竖族内家当,捞起来不怕嘛。
偏偏张公义死了之后,坦叔镇压张氏,老张又是个精怪,族老们只要服服帖帖,整个江水张氏,可以说是安安稳稳地过渡。
正因为安安稳稳,反倒是让有些心思复杂的,觉得憋屈。
凡事就怕比较,张氏周围也不是没有寒门人家,那些个族老们,日子好过的很。有的小支还能反杀本宗上位,有的族老欺凌孤儿寡母……家族铁板一块然后做大做强的,实在是屈指可数。
张氏本宗乡下,当年跟何坦之相熟的,大多笑骂一声“老棺材”,并非是恶毒的攻讦。而是饱含酸甜苦麻辣,怨忿有一点,感激也有一点,杂七杂八的各种情绪都绕了进去。
人么,本就是复杂的。
宗谱的事情料理干净,李葭挺着个大肚子,走路像只被打瘸腿的鸭子,撑腰抚肚,一脸幸福又是一脸痛苦。
“待生产时,阿郎可要回转家里的”
这娘们儿心机相当多,当年撞破老张和李芷儿奸情,当机立断就跟“姐夫”勾搭上。几经琢磨,终于带着大侄女跳出“火坑”。
不但换来自由身,还捞了一大笔
第四十一章 存续发展
“那厮返转武汉了”
吴县虎丘山,社会闲散人员长孙无忌在“德明学堂”的校长办公室喝着茶,苏州本地的茶叶种类极多,但因为传统吃茶的惯性,长孙无忌总喜欢在茶汤里加点料头。
这几年最喜欢加的就是益母果,也就是柠檬。
不管是蜜饯柠檬还是晒干的柠檬片,长孙无忌都喜欢加一点,调味之后让人觉得相当惬意精神。
“从君山走的,不知道会不会去扬州看看。”
“嗯。”
听完回报,长孙无忌不置可否,张德来了又走,看似就是见一面送一程自己的老师。但结果显然不仅仅如此,陆氏子弟“分崩离析”,十八学士之一遗存的“恩德”,大抵上也是烟消云散。
只不过,在长孙无忌看来,与其说是分裂陆氏,倒不如说是陆氏嫡系轻装上阵,把大量的负资产给抛弃了。
一个大型家族,成千上万人围绕着一个“图腾”吃饭,其中有多少混吃等死败坏门庭的寄生虫,他长孙无忌感受尤为深刻。
要不是皇亲国戚,他也想把长孙氏的寄生虫们全部打包送走。
可惜,还没轮到他死呢。
更可惜的是,他死的时候,说不定皇帝已经死了,到那时,打包送走的,搞不好是长孙氏全族,打包的人还是他的外甥皇帝。
甭管是哪个外甥当皇帝。
“公爷,今年苏州新增八县,倘使争夺工商贸,岂不是乱套”
“你当此类营生,是谁都能争的么”
长孙无忌不答反问,其实这是个相当幼稚的问题。别说现在,就是前隋,诸郡施政,也是有计划进行的。郡内诸县要是看中一样产业就一窝蜂上去,隋朝死得更快。
当年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各为黜置大使,巡查天下的时候,地方州县安排,大多都是分好了档口各做各的买卖。
到如今,武汉又成扬子江表率,“地上魔都”从来不是靠一窝蜂就能成事的。
比如设置上海县,没有昆山、华亭二县为基础,没有整饬松江为根基,没有东海海上的繁忙贸易,这个上海县设置了干什么为了好看吗
“新增八县,首重农事。河道清淤,开荒开渠,口粮产量上去了,再去琢磨其它。倘若新县官吏连这个都看不懂,还做什么官”
短什么不能短了一口吃的。
苏州固然能够进口粮食,但作为“地广人稀”的天下雄州,尽可能地把人口爆上去,才是正道。
“公爷所言甚是,只是,倘若无有德高望重之人坐镇,怕是诸县县令也不会理会。”
“所以老夫来了啊。”
长孙无忌得意地说道。
“……”
几个跟班一时无语,虽然道理很对,总觉得自家老板好像画风有点变了。
此时的长孙无忌多少有些无奈,为了避免死全家,他可以说已经很努力了。妹妹靠不住,妹夫靠不住,为数不多靠得住的儿子,还在万里之外,而且能不能活着回来,还是个未知数。
如果李世民没死之前,长孙冲能够返回唐朝还则罢了。要是李世民死了,长孙冲还没有回来,新皇登基最多两三年又会继续用兵。
理由多得是,但更多的,还是为了掌控军队。
到那时候,又是一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竞赛,长孙冲躲了一回两回,作为老子,长孙无忌心中着实没有底气认为儿子能够一直运气这么好。
跟张德合作这么多年,捞了不少好处的同时,长孙无忌也没少挖坑,只可惜张德没有在国朝的体制中挣扎,这种挖坑,也就没有太大意义。
至于说“遮风避雨”,从来都是各取所需,长
第四十二章 东南形胜
对贞观二十四年的人来说,扬子江上的舟船已经是相当的多,航道也极其繁忙。忙碌到朝廷不得不调派专门的调度舟船来维持航道秩序,这对隋唐交替时代的人而言,堪称改天换地。
只是这幅的忙碌景象,在张德眼中,几经“萧索”和“寂寥”。
千几百条破船来来往往,这数量,在第一工业大国的时代,不过是一个沿江城市的规模,还是县级市……
“宗长,刀鱼好了。”
“好。”
清蒸刀鱼,几辈子都吃不腻。和鲥鱼比起来,老张还是喜欢刀鱼,虽然鲥鱼的价钱更贵。
这次东行的付出和收获都极大,甚至有点拿刚刚过世的陆老头做文章的意思。扬子江城市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颇有点“东南互保”的意思。
武汉第一次在官方渠道正式地输出制度、技术,尽管谈不上全盘接受,但能够加以影响,本就是一种大进步。
不管怎么说,朝着小霸王学习机的方向,算是小小地又挪了一点身位。
返程的船队依旧装满了货物,除了丝绸之外,还有大量的漆器、锡器、家具、手工艺品、肉类制品以及奴隶和粮食。
其中倭女的价值是最高的,因为不是生倭,而是熟倭。
这些“熟倭”都是工厂中的老手熟练工,现在的行情都是一百五十贯往上走,而实际上一个“熟倭”一年的产出,就不止一百五十贯。
属于相当不错的理财产品,保本之余,后续都是净利润。
最重要的是,“熟倭”不会闹事,她们很清楚自己只有被使用才有价值,加上因为国朝体制不允许蓄奴,脱籍这件事情是可以预期的。
尽管大部分倭女其实很难熬到那个时候,但往往也会有良心发现的工场主会予以自由。
至于予以自由之后的事情,工场主是不会去管的。
有可能会被塞回上海镇,然后登上前往故乡的船;也有可能被圈禁在某个区域生存,做些普通的劳动,毕竟,想要拿到唐朝户籍,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运气好才会遇上愿意脱她们裤子的男人,人生就发生了剧变,身份得到了极大的转换。从一介奴隶黑户,转化成了唐人。当然她们可能是以侍妾、婢女的身份示人,“贱籍”与否,要看对象。
但总的来说,一个有良心的工场主,一个愿意给她们自由的工场主,往往在她们眼中是最没有良心的。
她们很愿意做奴工,很愿意被人驱策。因为一旦工场主给她们自由,等于就是让她们去死去下地狱。
至于工场主的良心价值,大概是因为倭女的投入产出不成比例……也即某些倭女可能到了“年老色衰”“不能劳作”的地步。
不受镇压的商人阶层,节操是彻底没有的……
“使君,苏州诸县修筑铁路里程不小,以下走之见,少则五年,多则十年,常驻人口总量,定会超越武汉。”
陪同张德吃鱼的幕僚们对苏州的印象极为深刻,先天条件太好了。水陆交通全方位的优势,又有很好的管理传统,加上水利设施的加强,耕地数量每年都在增加,而海贸发达又不用担心劳动力的缺失。
如今又完善了人才培养,还有中央大佬把控政策,常驻人口总量从今年开始,就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
武汉和苏州比起来,先天条件着实有些不足,仅从可耕地面积上来说,江汉平原大概就是太湖平原的一个零头。
按照现有的生产力,略微提高一下土地产出,太湖平原的耕地养活整个大唐帝国的人口都没有任何问题。
制约这一切的,依旧只是劳动力总量。
伴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夭折率大大降低之后,又有鼓励生育的政策配套,总人口数量的增加速度是相当可观的。
至于从周边地区吸收就业人口或者说劳动力,或许原本难度很大,但因为陆氏解体以及长孙无忌坐镇,这一切都不是问题。
&nbs
第四十三章 照猫画虎
“使君,前方就是丹徒。”
“上个月好像换了丹徒令”
在江阴的时候,记得有这么一回事。开春之前换县令,一般都是有由头的。好坏都可能,毕竟,大过年的换县令,想想也不会觉得是个简单的事情。
“丹徒乃是运河门户,历年各地牙行番子都在这里聚集。好些江湖上厮混的人渣,都在这里兼职人贩子……”
知道行情的幕僚回话之后,对张德一脸肃容,“原本只是勾了一些良家妇女,倒也不算甚么。去年连续发生大案,听说江淮甚多士族之家,也有被勾了子女的。李扬州上疏之后,朝廷便派了京中精干之辈前来做事。”
“来敬业乃是勋贵之后,少年时就给长安令做过卧底便衣。老夫去了武汉之后,听说两京不良总帅都跟他有交情,是个比他老子还要江湖气的汉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