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唐朝工科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鲨鱼禅师

    作为新晋的巨头,孔颖达一把年纪却老而弥辣,不但上位成功,更是和隆庆宫之主“结盟”,手中不但有钱,还有大量的空缺职位,贞观二十五年的当口,孔总理是为数不多一路爆火的热灶台。

    只是一帮人到了孔宅时候,孔颖达正捧着《论语》在教授孙子们,来者即便想要说话,却也不敢打断孔颖达传授“圣人之言”。

    然而孔总理“子曰”了不知道多少回,从白天说到晚上,就没有停歇的意思。到这个程度,访客如何还不知道孔颖达的心思

    孔颖达摆明了就不想搭理他们,但老孔是个斯文人,他不像马周那样把人轰走。反而大门打开,你们进来好了,进来陪孙子们一起听课。

    你们听不下去了,起身走人,是你们的事情,也说明你们对圣人的敬仰,还不够纯净……比怀远郡王李思摩,差了不知道多少。

    哒哒哒哒……

    长安来得马车,缓缓地进入了洛阳,跨越洛水之后,进入了皇城。

    洛阳宫虽然修了东宫,李承乾却一共也没有住上几天,往往睡上一晚上,可能就要走人。

    三十多岁的李承乾须髯收拾的很干净,两条美髯垂下,形貌跟李世民类似,甚至因为常年勤于农事,风吹日晒之下,看上去极为健硕。

    皮肤黝黑的李承乾,和白白胖胖的李泰,根本是两个画风。

    远远地和李泰颔首示意,李泰还了一礼,表情相当的复杂。

    “太子,请。”

    康德这时候背皮发麻,日子过得越久,也就越佩服已经过世的史大忠。他是太佩服了,真是不知道史大忠怎么在皇宫之中过得这么滋润的。

    要知道,史大忠伺候的,还是年富力强的贞观皇帝,而康德接班的时候,李皇帝已经逐渐身体不行,精力心神大不如前,带给人的威势,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有劳大监。”

    康德微微颔首,示意李承乾进去。

    “呼……”

    吐了口气,李承乾迈步进入,殿内香气浮动,很是好闻。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都在,李承乾进去之后,老老实实地行了大礼,在地上喊道:“臣,李承乾,拜见陛下。”

    “起来吧。”

     




第九十六章 平稳
    “东海道大行台尚书令……”

    琅琊公主府,张公谨正坐在摇篮前,那张老帅脸回忆起不少事情来。

    “作甚念叨这个”

    “当年天子亦做过大行台尚书令,不过是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

    大行台就是大行省,李世民因为做过尚书令,后来就没有了尚书令,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实际就是说尚书左仆射和尚书右仆射。

    品级上一样,但实际权力却是天差地别。

    当然这个实际权力区别,因时而异,不同时间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只不过此时此刻,在张公谨眼中,那个什么东海道黜置大使,就是个荣誉。唯有东海道大行台尚书令,还有点意思。

    但不管如何,张公谨也是松了口气:“太子稳了。”

    “噢”

    李蔻放下手中的甜汤,瓷碗中还有莲子、红枣、银耳沉着,只是她不爱吃,就还喝点甜汤。

    “说到底,眼下皇帝身体不好,这几年又多是皇后帮忙梳理朝政。内外人事,多敬皇后。再者,皇后掌控财权,便是她愿意交权,不拘内廷外朝,都是不愿,也不敢。”

    很多人承担不起这种权力变动,太多的人需要靠着长孙皇后吃饭。所以哪怕明知道这江山是姓李的,也得让长孙皇后慢慢地交权,而不是皇帝一死立刻做太后去享福。

    不管长孙皇后有没有这个意愿,底下的人必须要有一个缓冲期,哪怕只有两三年,也是好的。

    至于皇帝的死活,谁来当皇帝,和他们无关。

    其实太子李承乾的问题,是个无解的死循环。如果想要太子接班容易,那就要培养班底。可问题来了,强势老子雄才大略,你当儿子的培养班底不是上眼药稍微风吹草动,就是万劫不复。

    可如果不培养班底,又没有办法在权力交接的时候,迅速接过权柄。

    李承乾既没有自己的陈阿娇,也没有自己的卫子夫,更没有自己的卫青,连情绪复杂的窦太皇太后都没有。

    如果没有张德这条突然乱入,他的日子相当的不好过。

    现在皇帝让李承乾去做东海道大行台尚书令,职权如果比照当年,那李承乾只要不是太傻,在东海道养些文臣武将不成问题。就算没有狠角色,能帮忙吆喝两声知道要钱要官贪污受贿,也比什么都没有要强。

    有了班底,将来接班也就不成问题。

    甚至哪怕再忍几年,让太后老娘继续垂帘,自己在外也可以用东海道诸夷不服来糊弄过去。

    而太后老娘想要废立储君,在这个时侯,就基本没戏。

    东海道再矬,现在也有牛进达、王万岁、杜构、单道真……还有辽州集团和徐州集团,新老贵族地方世族豪强都在其中,作为一地不管是名义还是实际上的老大,李承乾天然有优势。

    更何况,帝国的储君外出,这是前所未有的投资好时机。

    “二郎当真铁石心肠,承乾已经三十有五,平素也就在水池中扑腾两下,让他漂洋过海,不怕到了‘扶桑地’就水土不服当场去世”

    “……”

    张公谨一脸无语,“这话你在家中说说就算了,怎地还这般大声嚷嚷”

    “怎地他还能拍出羽林卫杀了我们夫妻”

    李蔻一脸的不爽,“还有张德!比二郎还要歹毒!”

    “……”

    张叔叔寻思着是不是产后忧郁症来了,所以也没跟老婆争辩,反而道,“这竖子确实歹毒了些,好歹大哥也是儿子,虎毒尚且不食子……”

    “你不能学他!”

    “这是自然!”

    张叔叔就差对天发誓,当场斩钉截铁地说道。

    “不过小娘嫁妆,你须现在积攒起来,承乾东渡一事,想来也是先去朝鲜,再走鲸海。有甚利市,且盯着些。”

    “……”

    “怎地”

    “不是说不能学操之么”

    “别人坏的你不学,好的你也不学张公谨,你是不是趁我怀孕生产,在外面养了人”

    “没有!”

    张叔叔一个激灵,连忙对老婆说道,“恁多年下来,老夫在外有没有养人,别人不知道……你还不知道吗”

    说着,张叔叔上前摸着老婆的手,轻轻地拍道:“我张公谨只爱你一个。”

    “嗯。”李蔻满意点点头,“你身上煞气重,出去吧。莫要惊着小娘。”

    “……”

    驯夫如驯狗么

    张公谨脸皮抖了抖,小心翼翼地走出了房门,到了外间,天气也有了些凉意。到了外间,多年的亲随过来问道:“郎君,翼国公邀着吃酒,可要前



回家了,三更到月底。努力。
先乘普快到鹰潭,然后打的到高铁站,然后高铁站到上海虹桥,然后虹桥乘大巴回张家港……尼玛,血条一直在掉,还好全程闺女不闹腾,唯一的dian缀。

    多谢春节以来诸多兄弟姐妹的海涵,断断续续的更新,阅读



第一章 挫伤
    能够抛头露面的感觉,其实还不错,尤其是对安平长公主殿下来说,简直有一种重见天日的感觉。

    “现在,还觉得自己文韬武略当世无匹么”

    坐在马车内,看着窗外街景,李芷儿开口问着自己的儿子。

    张沧一言不发,虽然连续遭受心理上的挫伤,但最多就是颓丧几天,不至于一蹶不振。

    “你以为你阿耶是那么好对付的”

    也没有理会张沧是不是答复她,李芷儿自顾自说道,“真要是那么好对付,为娘那个二兄二嫂,早就把他收为驸马。”

    “若是同场角逐,我不必他差!”

    “呵……幼稚,愚昧。”

    失望地摇摇头,“他为什么要和你角逐你配吗为娘的二兄二嫂使出浑身解数,恁多诱惑,你阿耶怎么干的肉馒头照吃,就范是万万不能的。甚么高官厚禄,于你阿耶有甚用场财帛美人,你阿耶想要什么样的女郎没有想要多少钱没有”

    “……”

    张沧终于叹了口气,“我心中自有不平气!”

    “你想说英雄气吧。”

    冷笑一声的李芷儿面带嘲讽,“论弓马娴熟,你跟尉迟恭比跟秦琼比苏定方三百骑就冲阵,还能打破突厥可汗牙帐。追杀沙钵罗,连战连捷,五千胜七万,一万胜十八万。程处弼连破西域七大国,大小征战二百余次,灭国过百,杀敌数十万,开疆拓土五千里。你拿什么比自命不凡自以为是。”

    有理想是好事,有目标也是好事,可惜,看清时代的英雄才是真英雄。

    看不清的,早死早超生。

    “若非你是老娘的儿子,你已经死了。”

    “……”

    张沧一言不发,他憋屈的很,被周围人捧着哄着长大,江湖上行走也的确展现出了惊人的能力,在名利场中也能游刃有余。

    偏偏到头来一身本领,根本就是个屁。

    他想着只要不在自家老子的地盘里,那么就是一遇风云化作龙……

    想法很美好,可惜也只是很美好。

    他老子的存在,就是无孔不入随处可见。

    “阿娘何以教我”

    认怂的张沧掩埋了不切实际的野心,即便有了族人的支持,即便江水张氏的人可能都要让他上位,但张德就是一座山,挡在了他的跟前。李承乾可能有万分之一的机会掀翻他老子,但张沧一丁点机会都没有。

    那些个从苍头黔首中走出来的年轻人,其中有大量跟着功名利禄去了。但只要万里挑一,一万个人里出一个愿意为自己的根脚出身奋斗的,那张德就是不愁为他义无反顾毫无保留的生力军。

    张德从来没有标榜过要为苍头黔首搏一个出路,但苍头黔首,实实在在地在这崇山峻岭之间,开辟了一条羊肠小道。

    而那些行走期间的苍头黔首们,在武汉在京西在河套在不知道哪个旮旯读书识字,受着张德的影响,潜移默化,他们自然而然地会明白道理。

    诚然其中有人背叛了自己的出身,为了功名利禄,愿意踩着其他的苍头黔首继续前进,但同样的,也有咬牙豁出去的猛士,毫不犹豫地为张德战天斗地。

    如果儿子不喜欢玩小霸王学习机,那就不带他玩好了,总能找到合适的小伙伴,一起热热闹闹的地打游戏,一起通关,一起找秘籍,一起踩bug,一起刷boss。

    “且去读书。”

    李芷儿懒得搭理这个儿子,翻了个白眼,如是说道。

    “……”

    张沧更加的憋屈,却又点点头,“是。”

    车马徐徐前进,到了苏宅,已经有了不少马车。停车场出入口热闹无比,不时地还有争抢好车位的车把式,在那里吆喝着我是哪家公爷的,你是哪家侯爷的。

    只是当安平长公主殿下的马车到了之后,周围都是安静了下来,仿佛这些个吵嚷都是不曾发生过一般。

    李芷儿仪仗并不豪华,马车也谈不上多么堂皇,只是马车上面挂着江阴张氏的家纹幡子,已经足够鬼神退散。

    “夫人,到了。”

    外间亲随话音刚落,



第二章 响应号召
    京城新旧权贵对安平是相当欢迎的,至于李芷儿在皇家内部有什么勾当有什么龃龉,他们是半点想法都没有,连看热闹的心思都欠奉。

    实在是内廷和外朝已经有了决议,准备在“东瀛州”修建“宁波宫”,兵部最少到年底就要投资七十万贯,年底也就几个月时间,这笔钱是抠搜出来的。

    但七十万贯并不够,因为按照国朝体制,但凡设置了“宫”,那就是一个超级单位。更何况还是太子的行宫所在,更是东海道大行台的衙署。

    加上本身就有朝鲜道行军总管府的府兵在,“东瀛州”要新增军府,这笔钱就是听个响。

    国内七十万贯确实是七十万贯,但在“东瀛州”,七十万贯最多就相当于国内的一半,可能还不到点。

    “扶桑地”支付工资可以用银元啊,银元多得要死,可用不了又有什么用一应物资短缺,连吃口好肉都要从朝鲜道调拨。朝鲜道的优级物资还是从辽州、沧州、登州、莱州运过来的,价钱自然抬得极高。

    局部地区通货膨胀这个概念唐朝人有,局部地区通货紧缩这个概念,唐朝人也有。

    所以说兵部投资七十万贯在“东瀛州”,朝中大佬不会真个当七十万贯来说,而是用硬通货。

    比如说钢铁、水泥、人工、丝绸、日用品等等,反正不是什么挖出来的银锭子。

    前几年唐军用兵朝鲜道的时候,“扶桑地”走私最高的东西是什么呢

    开元通宝。

    其次才是丝绸、漆器、陶瓷等等高价值商品。

    “扶桑地”的人也不傻啊,白银黄金固然是“多”,可一个中小贵族一个月吃白米饭就要用一枚金片可还行

    开元通宝成为“扶桑地”的一般等价物,是有现实原因的。
1...787788789790791...82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