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鲨鱼禅师
“为何”
“虽说为娘不知道张德那人渣到底是个甚么意思,但不出意外,张沧这个儿子死了,也就是死了。只是,张德是张德,江水张氏是江水张氏,那些个族中长辈,定是要盯着长孙死活的。人寿有天数,张德还能不死他死了之后,张氏怎么办总有人要寻出路。”
听到母亲的话,温柔顿时眼睛一亮。
“再者,‘亲上加亲’,那些个族中长辈,只会更加欢喜。皇族血脉加身,纵使张德是个目无君上的渣滓,可我便不信,这江阴人全都是渣滓。总有正常人。”
“……”
千金公主她不懂张德需要什么,也不懂张德这个人,但她懂贞观朝天南海北的普世价值……还有那么一丢丢人性。
皇宫之中的人性,和寻常百姓人家的人性,有个屁的区别
“再教你一招,那杜三娘……是杜二娘还是杜三娘”
&n
第六章 露面
南市南的冰室,入秋之后就不再卖绿豆冰、红豆冰等避暑物事。凉粉、米粉、水面的铺子,在改卖月饼之后,就开了张。
早先文诺言的店面也改了东主,进出都是龙姓小郎,往来都是江阴车马,那些个文氏族人,大多就是和以往一样,仍旧帮忙做事。
至于千金公主的母舅亲眷,大多都是在家中养伤,毕竟伤筋动骨一百天,躺在床上养个三五月,是很正常的事情。
“阿公,外间来了个人,说是七娘子的闺房丫头,有要事寻阿公说话。”
“嗯”
躲起来不见人的何坦之一脸狐疑,“这怎么会寻到老夫这里”
“那就轰走”
“叫进来吧。”
“哎。”
换了秋装长袖,一身青布衣裳的龙家小哥走了出去,对外间的丫鬟道:“姑娘,里边请。”
“有劳小郎。”
“请。”
那丫鬟进去之后,略微地打量了一番店面布置,只觉得心惊肉跳,南市的门面,居然盘下来临街两边十几个,好大的手笔!
这边还算清净,是个吃住一体的馆子。楼下吃喝,楼上住人,那街对过就不一样了,就是个棋牌室,却也不说是赌场。盖因其中搏戏,也多是“小来来”,台面上都是筹码,不见几个铜钱银元。
至于街道上,时不时看到跑堂小厮端着个盘子往来穿梭。或许一块腊汁肉夹馍,或许一碗大排面,乃至炒饭、羹汤、包子、馒头……一应俱全。
甚至还有油炸的果子配小米粥,里头还能看到芡实,点缀几颗泡开的葡萄干,一看就很美味。
作为温氏的奴婢,姑娘的闺房丫鬟自然是买来的,乃是温氏的私有财产。当然对奴婢们而言,她们生是温氏的人,死是温氏的鬼,给她们自由,她们也是万万不要的。与其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还不如跟着姑娘嫁个好汉,生个一男半女,这人生便也满足。
至于其他,又不是什么痴男怨女,哪里有那许多的追求。
“见过阿翁。”
进来之后,飞快地瞄了一眼端正坐着的何坦之,丫鬟连忙行礼喊道。
何坦之微微点头:“你家姑娘让你过来,是个甚么意思”
“姑娘让奴婢送信来着,甚么都没跟奴婢说。”
说罢,丫鬟拿出一封信,还是加了红印的。
递交到了何坦之的手中,何坦之瞄了一眼,拆开了一看,便见纸上有一行娟秀小字,是一句贺喜的话:今闻江汉观察使老大人福禄双至、三代同堂,特来恭贺。
“嗯”
何坦之翻来覆去看了看,有些奇怪,“这是个甚么意……嗯!”
脸皮一抖,何坦之眼睛圆瞪:“你家姑娘,多久未曾出来走动了”
“姑娘这阵子乏力,一直在家中养着,好些日子不曾出来。”
听到丫鬟的话,何坦之老脸一黑,掐指一算,叹了口气,对丫鬟道:“你去回复你家姑娘,就是老夫知道了。”
“哦,那奴婢告退,阿翁留步。”
丫鬟走了之后,何坦之又是一声叹气:“唉,看来也不得不去见一见安平公主了。”
而此时,李芷儿还在犹豫要不要去旌善坊见一见温挺夫妇,她想着温挺既然敢这样诽谤自家的亲闺女,想必也是有些缘由的。就算儿子没搞大温七娘的肚子,定然也是有不清不楚的关系。
张沧也认账了这一点,那说不定真有这回事。
只是张公谨却认为温二不过是胡乱攀扯,想要让温氏在接下来的“东海道”大业中分一杯羹。
没了温彦博,温氏根本没有扛鼎人物可以跟玄武门功臣抗衡。伴随着两大崔氏的衰退,整个河南河北,都是军头大贵族们的瓜分盛宴。
当然了,吃得最欢的,就是李皇帝自己。
在张叔叔看来,就温挺那不要脸的模样,必定就是为了逼迫张沧这边就范。你都搞大温七娘肚子了,再怎么说也该娶了吧。
就算因为“近亲”回绝,这总得表示表示吧。
太皇陛下卖闺女是四十万贯,温氏不敢自比太皇,打五折总好了吧。
不过让李芷儿掏二十万贯给温氏,怕不是不用打五折,把张沧打骨折一了百了。
“你有没有把人肚子搞大,你居然一点数都没有”
“阿娘,你又不是不知道,离京之后这数月,根本没机会回转。这京中发生了甚么,我一无所知。原本这几日得空,要去旌善坊看看。偏偏遇上皇帝召太子入京,现在又是这等大事,我哪里能去旌善坊”
“唔……你不去见那小娘,那小娘也会来见你。她既然没有来,怕不是真的怀有身孕不行。老娘要去十八娘那里看看!”
说走就走,李芷儿打定主意要刨根问题,她固然猜测千金公主是在等她上门,但事关重大,张沧这个笨蛋儿子还在犯浑,可要是张沧有了个儿子,给她和张德添了一个孙子,此事就好说了。
废物儿子由着他去,三十年之后,她和张德也不过六十五岁,孙子而立之年,那光景的天下,定是大不相同。那时候
第七章 亲姊妹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姊妹之间还能有多大的仇怨
安平长公主殿下毕竟和千金长公主殿下是亲姊妹,虽然不是一个妈生的,但有一个共同的爹啊。
“此事……温二不知”
“不知。”
千金公主摇摇头,低眉顺目,丝毫没有要挟的意思,“他本来想的,也只是攀扯一下,就这点主意。”
“唔……”
见十八妹这么坦荡,李芷儿自己反而不好以势压人。要是十八妹各种无理要求,反而容易一些。
“予不会亏待七娘。”
顿了顿,李芷儿又道,“那死鬼有一个好,那就是待人公正。我便是不出面,他若是知晓,也不会亏待了七娘。”
言罢,李芷儿用商量的语气问千金公主:“比照雪娘,自是不太可能。便是后来几个女儿,也没有雪娘那般的待遇。”
“自是不敢多想。”
千金公主微微颔首,倒是很体谅李芷儿。张德所有的女儿中,唯有张洛水是捡了“天大的便宜”,这是比公主更像公主的野种。不知道多少王子公孙想要娶她为妻,若非诸王跟张德关系融洽,怕不是也想换了老婆,请张洛水上位。
“七娘腹中的,毕竟是张氏长孙,大哥又是长子。有一事,我也不瞒着妹妹。旁人以为大哥是野种,却不知道在是录入张氏宗谱中的。不拘大哥,那死鬼的几个儿子,都是嫡子身份。”
“啊!”
原本还淡定的千金公主吓了一跳,眼珠子瞪圆了,“这……这……这不怕乱了……”
“不怕,反正那死鬼根本不怕。”
李芷儿言罢,语气森然,“这也是我最厌恶的。”
只是话头到这,便打住了,李芷儿又道:“我也不讳言大哥的亲事,妻族必然是两朝重臣。房谋杜断、长孙尉迟……其余,不作考量。”
“……”
听得李芷儿说得这么霸气,千金公主心中一叹,唯有羡慕。
其实最好的选择是杜构的女儿,但杜构的小女儿才两岁……怎么凑活也得等上十多年。
哪怕张沧愿意,李芷儿也不情愿。
长孙无忌那里倒是女儿多多,可惜这不是最好的选择,或许张德别的儿子,可能去娶了长孙无忌的女儿,但李芷儿不会让张沧这么干。
何坦之也不会支持。
真要是娶了长孙无忌的女儿,那真是麻烦事一大堆。
至于辈分上的事情……辈分根本不是问题。
“如此看来,杜楚客之女,倒是合适。”
“不错。”
李芷儿点了点头,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然后对千金公主道,“我知此事七娘出力甚多,家中长辈又言七娘是个‘痴情女子’,便更加不会亏待她。不管生男生女,这个孙儿,都是嫡系。”
听得李芷儿的话,千金公主眼睛一亮,心中暗道:温家列祖列宗保佑,一定要是个男丁,千万是个小郎啊。
原本刚才还觉得张德那乱搞的方式简直是不可理喻,现在一听自己女儿肚子里的野种也会是嫡子,顿时大喜过望。
将来张德李芷儿去世之后,有了嫡长孙,还愁个什么
至于女儿温柔是不是正牌大老婆,也就不打紧了。
对贵族们而言,正妻主要是保证经济和社会地位。那么,既然经济和社会地位都有了,形式上也就不重要了。
至于外人的冷嘲热讽……京兆韦氏当年也是被人冷嘲热讽的对象,可她那个皇帝兄长强掳韦昭容干了个爽,有谁说什么了吗
还不是羡慕嫉妒恨,当年打下洛阳,求着李世民去自己家里看女郎姿色的不知道有多少。
“至于七娘这里,过几日,自有华润号的账房带着文书过来。年底之前,便立了会社,为七娘所有。不拘‘东海道’百工百业,我都会给予
第八章 狂欢和震惊
汉阳新开的一家图书馆规模极大,最重要的是,它不是私藏书屋,而是公共图书馆。凡是汉阳、江夏两地在籍居民,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身份证”前来借阅。
当然了,借阅的时候,要有坊里长者或者街市文员的签字文书。
整个汉阳图书馆的藏书量极为惊人,各种孤本加上张德这十多年的积累,还有惯例的经典,总藏书量以“册”为单位,有八万册。以“卷”为单位,有四十万卷。
其中尤为被追捧的,是各类“图志”,没有武汉本地规范化的教育,根本无法看懂这些地理图。
比如说等高线,哪怕被人借出去,唐朝三千万人,看得懂的只有武汉临漳山出来的那么一丢丢人。
只是,汉阳图书馆的意义重大,对大多数“寒门”而言,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整个武汉,尤其是汉阳县和江夏县,一度出现了“代借”的行业。外地的读书人,为了求知,不得不委托两县普通百姓,前往图书馆借阅他们想要看的经典、手册、工具书等等。
当然了“代借”之外,还有“代抄”,很多汉阳图书馆中的印刷本,是根本买不到的。算是行市里的“孤本”,尽管在江汉观察使的某些专业部门中,这可能是见怪不怪的工具书,但在市面上,想要一窥全貌都很难。
尤其是工程领域,比如双龙桥,看上去就是江汉观察使修了个桥,但实际上整合了太多的部门,涉及到的工业门类比较“复杂”,那就没办法靠经验去推算。
逆向工程这个事情,首先你得有齐全的工业门类,还要有一应技术的应用工程师,还得有统筹整合的管理人员……
靠脑补,什么都逆向不了,那么所有的材料、技术、图纸、加工工艺、管理流程全部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摆放在你的面前,你也只能干瞪眼,你什么都做不了。
武汉下辖三县,汉阳、江夏、武昌,这一回独独武昌县捡不到这个福利,好些武昌官僚们就跑来汉阳“讲理”。好在府内早有定夺,跟他们说这是“试运行”,这便把武昌人打发走了。
倒也不是说府内歧视武昌县,实在是贞观朝的武昌离得有点远,借阅图书是有时效的,与其增加后续的管理成本,不如先“试运行”一段时间看看。
如果一切都还可以,府内是打算直接在武昌县建个分馆。这个图书馆分馆的作用,也不仅仅是给武昌县福利,周边永兴县,甚至江对岸的黄州,都是一种极大的吸引力。
知识,从来都是有价难求的。
汉阳图书馆的正门有题字,不过并非是“汉阳图书馆”五个大字,而是一百多岁的曹夫子写的八个字。
维天有汉,鉴亦有光!
八个字之外,再无其他偶像,诸如天后、圣人、先哲之类,都是没有的。不是没有人想要塞个孔夫子在跟前,然后他失业了。
江汉观察使府,有比较成熟的图书管理体系,如今筹办的汉阳图书馆,以及将来要兴建的各种分馆或者地方图书馆,不过是原本府内图书管理团队的进一步扩充,锻炼新的队伍。
本身这年头能够从事图书管理的人员,都是相当顶尖的人物,把他们扔到任何一个调度岗位上,都能迅速上手,极快适应。
比如“汉安线”铁路“汊川段”的调度管理司官吏,就是临时从江汉观察使府的档案室调用过去的。大部分都是流外官,但张德也给了承诺,今年从京城回来,就正式让他们转正为官。
整个公共图书馆就是纯投入,府内也没有想要从中赚取什么利润,但其影响力非常特殊。
甚至可以这么说,当世哪个世族想要继续在“教化”“礼仪”“道德”上攻讦武汉是“地上魔都”,哪个世族就是在自抽耳光。
私藏、孤本、敝帚自珍,才是各大世族的常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