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唐朝工科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鲨鱼禅师

    而且囊括的领域相当惊人,就老张自己所知道的,在“农政”一事上,看似老世族不怎么关注的农业技术闷雷,他们都有大量的经验积累,甚至在怎么利用天时气候、自然条件上,都有相当丰富的经验记载。

    比如说套种技术,比如说选育良种,比如说灌溉技术……

    每一样,基本上每个世家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但根本不会外传。

    要不是张德二十五年前入京误打误撞,根本不会掀开这么大的桌面。乃至到如今那些曾经的“独门绝技”,也就成了烂大街的手段。

    武汉一年输出的“围圩造田”工程量,抵得上各大豪门数百年的积累;武汉工程团队一年带队修葺的塘坝、梯田,抵得上各个世家、豪门、部落上千年的积累;武汉各大工坊生产的日用品,抵得上皇唐全域其他地区近一半的产量…




第九章 抓不住
    汉阳图书馆的消息传到京城,普通人还不觉得如何,士人圈子却是沸反盈天。这些年在京城中投机蹉跎的中低层读书人也并不少,马周、王中的这样的样板工程在,自然有愿意搏出位、出路的底层英才做一回“京漂”。

    类似说书匠这个职业,变成说书“先生”,那也是因为真的有做“先生”的读书人跑去说书。

    这些人在“下流”行当中成为“头面人物”,为那些说书匠们羡慕和吹捧,甚至还有“下里巴人”的专门拥戴。但他们本人,却是开心不起来,高兴不起来。原因很简单,操持贱业之后,权贵们的书库,就是对他们彻底关闭。

    说书“先生”这个称呼,本身就是来自以往友朋的嘲弄。

    但是现在,汉阳图书馆的诞生,却让一群“京漂”来了精神,秋天已到,明知道“东海道大行台尚书令”就要出发就任,但他们的心思,已经不在这个上面。

    都是拼一把搏一回,在哪里不是混

    “京漂”变成“汉漂”,根本不算个事儿。

    “当真有八万册这……这怎可能”

    “只多不少啊。光《代数》《几何》就有多少版本汉阳图书馆,和寻常家藏不一样,以往经典有是有,却非汉阳图书馆的重头戏。而且汉阳图书馆还有大量舆图,只是和朝廷规制不同,乃是武汉自有的法度。”

    “这不是形同谋反”

    “笑话……给你武汉地图,你能看懂”

    “这……”

    别说谈话的人看不懂,大多数内廷外朝的官吏,拿到武汉的地图也是一头雾水。反而西军出来的大头兵,倒是真能看懂。他们甚至还能像模像样地根据比例尺来计算脚程里程,简直就是当代传奇一般。

    “而且所有地图之中,海图尤为重要。虽说不是甚么精致物事,可有些事情,本就是一点就透,是也不是”

    “不错……”

    哪怕不服气,也得承认这一点。论近海航行,北地豪门基本都掌握这样的能力。辽东大豪甚至可以轻松地在渤海上往来运货,可要说远海……一筹莫展,只能靠经验,堆砌大量财力物力人力。

    但武汉这里,很明显远海航行的损失相当低。

    而且武汉系的官商集团,除了极少数极端情况,否则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超远洋贸易或者冒险。

    探险这个事情,有专门专业的队伍。至于民间冒险,张德给出了悬赏,至于结果如何,他也不在意。

    远洋贸易上,武汉系并不是直接从唐朝直接出发一路抵达远西地区,而是顺着海岸线不断打造据点,每一个据点都是海上驿站。

    而且随着有序合理的经营,海上驿站都是逐渐向南向西转移,最终和陆地上的丝路汇聚为一起。

    短期内的终点站,就是天竺。

    武汉系之外的官商集团,很难知道在武汉系内部,每一个结果,都是有序规划出来的,而不是碰运气求神拜佛。

    “广交会”、“苍龙道”、“高达国”……所有的布置、发展,都是有序规划,然后朝着目标不断努力的结果。

    其中付出的成本,自然是相当高昂的,即便是这般的规划,依然消耗了大量的人命、财产、时间。

    但相较碰运气,这种损失,连百分之一都没有。

    杜正伦能够成为“南海宣慰使”,前期武汉系官商集团累积的经验、技术成百上千,前后经营接近二十年,才有了这么一个看似轻飘飘的结果。

    否则,杜秀才南下途中,或许就“颠沛流离”死在路上,要不然就是“水土不服”得了瘴疠嗝屁,最不济也是寄生虫病爆发或者天时不对被台风卷死。

    汉阳图书馆中一张按照比例缩小的海图,对某些沿海巨头来说,可能就是推开一扇前所未有的大门。在武汉内部看来,这是属于“常识”的东西,却能够让沿海巨头瞬间蜕变。

    原来,往东二百里,就有这么一个大岛

    原来,顺流而上,沿途岛屿竟然是星罗密布

    原来,黑水直下,竟是鲸海

    这些以往需要腰缠万贯,也未必能够搞明白的宝贵经验,现在只需要一个汉阳或者江夏的户口,然后去办一张借阅证,就可以获得。

    一本书,一天一文钱或者两文钱,贵吗

    这是史上最便宜的获取知识的渠道。

    豪门震动,世家惊诧,士人如夏夜之蝉,不是没有原因的。

    常人觉得莫名其妙的东西,在他们眼中,简直就是一道洪流,冲刷着思想、内心,固然有着毁灭性的恐惧,可又不得不承认……香,真香啊。

    这是什么香这是书香。

    也只会是书香,别的,他们不承认。

    “这厮好大的手笔。”

    洛阳宫中,换上混棉袍服的李董抱着一只玻璃杯,杯中泡着枸杞、桂圆、大枣之类的物事,并非是因为养生,而是好看,而且甜。

    御医劝说过李董,别吃太甜,但李董表示朕就算是死,也是甜死的。

    历朝历代,只有他的贞观朝,让甜味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这是多大的功劳!

     



第十章 进一步
    一年一度的武汉秋季运动会相当热闹,青少年组大多都是贞观朝的一零后。和他们的祖辈父辈不同,武汉这里的一零后,明显身材匀称甚至可以说结实。

    身体素质,比一般“扶桑地”的成年男子还要好一些。

    甚至双职工家庭,往往子女的身高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就已经超越了父母,十五岁的时候,就能比父母高大半个头。若非脸庞依旧稚嫩,从背后看去,只会以为是成年人。

    武汉在工资收入第二次增加的时候,曾经出现过一波禽蛋类食品的剧烈消耗。最巅峰的一天之内,整个武汉消耗鸡蛋鸭蛋鹅蛋五十五万枚。度过那一拨剧烈消耗期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江西和湖南都很难吃到鸡蛋。

    尽管现在已经有了比较发达的物流通勤水平,但整个武汉依旧无法稳定有序地保证禽蛋类供应。

    大头消耗,依然是工坊。

    只是双职工家庭往往把食堂的富含高蛋白的菜式带回家给孩子吃,既能给孩子补充营养,也能省一笔开支。

    整个武汉所有的工厂区加起来,平均每天消耗禽蛋八万枚左右。听着很多,其实很少,跟某条工科狗非法穿越之前那个时代比起来,连九牛之一毛都不如。

    老张非法穿越之前,哪怕是在海上平台厮混,离他们最近的一个县级市,一天消耗鸡蛋也要三十多万枚。至于那些个大都会,一般都是几千万枚鸡蛋一天,还不包括其它蛋类。

    至于各种肉类,更不用多想。

    武汉现在的发展水平,遥遥无期。

    即便是吃鸡蛋,武汉的鸡蛋也是要靠物流仓储的配合,集中起来之后,才能保证每天工坊有着足够的鸡蛋供应。

    但即便如此,营养摄入的极大提高,还是让武汉普通青少年的发育水平,明显要甩开周边地区一大截距离。

    甚至附近的军府,一度想要通过关系,从武汉这里搞成“兵员基地”。

    “今年赛事规模更大了啊。”

    “回使君,项目新增不少。除田赛径赛之外,水上项目也多,看上去也热闹,也多爱进场来看。”

    “有搏击项目”

    “拳击、摔跤、相扑等等都有,馆子都是一早就准备好的,今年宣传得好,各地都有自己的相扑手、摔跤手,都是小有名气的。”

    “很好。”

    张德点点头,“看这热闹样子,扣除一应用度之外,应该又能赚不少。”

    “这是自然。”

    早先筹办赛事赚钱不多,但也是赚的。场馆大多都是武汉本地自有的建筑。比如相扑赛,原本就是棋馆、补习班。有馆内比赛就空出来,平时还是要用的。再有些馆子,可能就是物料场或者仓库,用的时候,根据赛事提前安排就能空出场地。

    调度管理上的事情,在武汉已经相当成熟,只要沟通得当,府内给钱也爽快,各取所需。

    至于盈利,赛事本身并不盈利,哪怕一些气氛好的比赛,比如说拳击、摔跤、相扑,入场券本身也赚不到多少钱。往往入场券也就是贴补给馆场的费用,真正的赚头,是在赛事之外。

    一般来说就是服务性行业的营收,比如住宿费,武汉这里已经有了组团包场包馆的业务。普通客舍在赛事期间,散客往往也是三五成群,两三间客房,不包早餐晚点的话,也能比平时多赚三四成。

    至于餐饮业更加厉害,每年秋季运动会,都要提前准备好一仓库的白糖。因为各种类型的糖水极为好卖,哪怕是凉茶,也多是加糖加到丧心病狂的程度。

    吃咸的东西,越吃越想喝水。然而吃甜的东西,同样也是越吃越想喝水。

    至于说炒米、肉串之类的寻常货,武汉这里卖了也有十多年,技术相当成熟。

    但这些收入,总量虽然大,但一点点一点点的,也不让人觉得如何震撼。真正让府内官吏年年都要念叨的,就是广告费用。

    尤其是各大热门项目的总决赛广告,各种海报、横幅一条龙,总决赛广告每年开年的正月里就开始拍卖,去年的成交价,单人艇总决赛广告费,十五万贯。是这几年最高的单次广告费用,比今年的八万贯,差不多高了一倍。

    但去年打广告的是个舟船用品商,本身就是承销武汉出品的舟船配件以及各种船上用品,诸如水桶、缆绳、帆布、罐头等等。有些今年开始下海冒险的中小型商会,在没有门路的情况下,就找上了这个舟船用品商。

    总订单价格早就超过了十五万贯这个数目。

    “今年运动会结束之前,本府就要入京,闭幕式要好好操办。每年来汉游客,也多有冲着舞台上那些跳胡旋舞的露肚皮胡姬去的。”

    老张就这么一说,幕僚佐官们都是一阵哄笑。

    别处想要看一堆穿着花里胡哨三点式的舞娘在那里各种又蹦又跳,也不是没有,至少长安、洛阳、扬州、苏州等等大城市肯定是有的。

    但成百上千个舞娘抖臀甩奶,这规模就不



第十一章 站队
    在张公谨为湖北总督之时,对于地方世族和官吏来说,并无太大的念想。毕竟国朝体制的特殊性,使得哪怕底层再怎么不得志的精英,也能够清晰地捕捉到时局变化的脉络。

    体制精英人人皆知张德会接张公谨的班,但知道是一回事,知道了怎么去做有什么反应又是另外一回事。

    至少荆襄土豪是见不得张德上位的,十多年交道打下来,张德这条江南土狗是什么狗脾气,别人不知道,他们还能不知道吗

    就是现在,荆襄世族自家的贞观一零后中,也出了不少“叛逆”少年,言必称武汉,仿佛武汉的月亮,似乎也要比荆襄的圆一点。

    动不动就提“先进”,动不动就讲“发展”,仿佛荆襄世族家中,就是腐朽的,就是陈旧的,是要被推倒重来的。

    面对这种状况,荆襄本地的豪门,既不敢掀桌跟张德正面开打,也不敢和中央政府那样,大摇大摆地高举“拿来主义”,武汉好用的制度,他们不敢用也不会用。至于武汉好的技术,他们也不敢用,即便用了,也是小心翼翼忐忐忑忑,仿佛着用的多了,便会身死族灭一般。

    张德在扬子江行走这么多年,别的不敢说,刺杀他的人里面,荆襄豪门绝对不在少数。

    至少萧氏肯定有巴不得他去死的老大贵族。

    若非留着这些老大贵族还有用处,老张早就把这数千上万的萧氏家族屠了个干净。

    “先进”和“发展”是对比出来的,没有荆襄老大世族的承托,怎么显示得出武汉权贵资本家们的“温柔”“多情”

    更何况,武汉的待遇多多少少,三五年都会提一提。而荆襄小农或者山民,别说三五年,三五代人也就那样。

    种豆一石,只得三成;种粮两亩,只收八分。

    这就是荆襄底层的现状……哦不,这还不是底层,比小农更底层的存在也是有的。一个地方豪强,按照两千人的家族计算,其中泰半都是农奴。

    那末,农奴就是最底层了吗

    不是。

    因为比农奴更低的,就是世世代代的奴隶。

    以荆州为例,治所江陵县固然也是天下雄州之地,但江陵以东有一片泽国县城叫作安兴县。此县在东北沼泽地和山区,有着数量不小的累世奴隶存在。这些奴隶的来源比较复杂,有本身就是逃奴的,有南北朝战乱时期的北方小农,也有山中杂居的野人。

    总数量有五六千,分别为江陵县、安兴县的豪门所有。

    他们的待遇,大约就是跟牲畜差不多,成年之后开始在主人的安排下交配,然后生产新一代的奴隶……如此循环下去。

    而且他们和一般的农奴不同,农奴还有翻身的希望,这些存在,没有主人他们是活不下去的。

    当年老张为沔州长史,老李为竟陵县令,对此事都是心知肚明,但这些奴隶,他们买的心思都欠奉。

    纯粹是机械的无意识人形牲口,讲白了,他们被主人洗的连脑子都不带,没有个人的主观意识。

    若非这只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情绪上很不爽的老张,可能就真的提起四十米的大刀砍死那帮荆襄老世族杂碎。
1...790791792793794...82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