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帝国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督金卫

    见赵安陵反应平平,公良义不在提家族一事,转而直奔正题:



    “赵先生,此来不知永兴侯所为何事呀”



    “不瞒公良大帅,永兴侯希望借贵军水军一用,不知大帅意下如何。”



    “嘶……”公良义吃了一惊,忙问:“你咸军要借我水军做什么,莫非是……”



    “不错,我军此时已经拿下杏城,准备渡江攻占德康叛军粮仓。”



    “什么,攻占德康。你们放着甘府、上关不取,过江去攻德康,难道不怕被叛军切断了后路有去无回。”



    “公良大帅也该知道,叛军东线粮仓尽在德康郡,只要攻占了德康,东线叛军三两月之内不战自败。”



    “你们是想先占了德康,断叛军的粮,而后再取甘府、上关、万川。真是好大的胃口,永兴侯也不怕撑死!本帅若是不借呢。”



    “公良大帅一定是笃定我军过不了江吧。”



    “你咸国水军要想入昌尹郡,只能走我志国境内,我若不让咸军战船西去,你们便无船可渡思水江,如何能取德康。”



    “这就不劳公良大帅操心了,叛军水军大都督黄彻已弃暗投明归顺我军,此时此刻永兴侯正在前往德康途中,想必数日后便能登陆。”



    “你们……”公良义大惊失色,他并未料到咸军会舍近求远,冒巨大风险跨江先取德康。



    气氛沉寂片刻,公良义心神未定之际,公良修接过话问:



    “黄彻既已降你军,为何还要向我军借水军。”



    “黄彻虽降,然叛军在思水江上下游仍有水军战船三百余艘,对黄彻威胁甚大。黄彻虽是水匪出身熟稔水战,但能力却是平庸,难与叛军水师匹敌,故而需借贵国水军壮大我军声势。



    如此一可震慑叛军水师令其不敢妄动,二来嘛,方便你我两军江上往来运兵。一旦阻断叛军粮草,快则两月,慢则三四月,东线从此再无大患,对贵军亦是极为有利。”



    “你们占了五郡,就不怕长孙、卫国日后群起攻你!”



    “公良大夫此言差矣,我军断叛军粮道,对长孙国亦有大利,其若攻我,便是狼心狗肺恩将仇报。三十五万叛军可将其杀得丢盔弃甲,我咸军数十万大军焉不能令他闻风丧胆。



    至于卫国,四王并驾,焉知卫王不会坐山观虎斗,谁胜谁负这还不一目了然吗。”



    “哼,你倒是掐算的精准。可我军借你水军,又有何好处呢,总不能白白借你等去与叛军厮杀吧,我公良氏总要向我王有个说的过去的交代。”



    “这好办,据我军所获消息,德康郡有军粮约六百万石,民仓七五十余万石,可供应三百万人一年之需,或一千万人四月赈灾急用。我军若是尽取德康全军,便分两百万石粮给贵军,若不能,则分所得粮草之两成,二位意下如何。”



    “咸军取了德康,那思水江以西及南北十余郡上千万百姓吃什么,日后发生饥荒,咸国就不怕被千夫所指为天下唾弃。”公良修义正言辞,全然将数日前密谋烧毁德康粮草一事抛之脑后。



    赵安陵却不以为然,平静说道:



    “如若叛军降我咸国,我王一定不会介意再多纳数郡,哪怕再多几百万张嘴,我王也一定想方设法养活饥民,这不劳二位费心。”



    公良义闻讯,神色故作不满:



    “听赵先生意思,咸王的胃口不止想吞五郡!”



    “圣意何想,我等臣子不便揣测。但志王想必不止想吞四郡吧,如果我军拿下了德康,千岁、龙渊两军粮草减半,势必西退过江,届时志军可顺利南下,挥师西进,再夺数郡并非难事。



    但如若拿不下德康,战事短则相持一年,长则两三年。届时咸军可拿下甘府、上关,而志军充其量拿下四郡。到那时,各国诸侯与叛军粮草耗尽,便只能罢战再等数年,甚至十年,如此反反复复久拖不决,哪日黑巾趁机离间诸侯投靠他国来攻你我,届时会是什么情形,二位应该知道。”



    “赵先生所言虽句句在理,但兹事体大,还请容本帅细细想来。这几日就请赵先生在瑶曲小住几日,待本帅与诸将商议之后,再做决断,赵先生意下如何。”



    “如此也好,但愿公良大帅早做决断,以免误了战机,在下告辞了。”



    “那就请赵先生先东厢暂歇,来人,引赵先生去东厢。”



    “诺!”



    待护兵引赵安陵等人离去,公良义沉下了脸面不快说道:



    “这赵安陵绝非等闲




第747章 德康之战
    橡树当下与红木、楠木一样,都是作为制造精良家具摆设的上好木料,其主要生长在气候温润略干燥,地下积炭较多的土地上。



    整个中原地区卫国、志国、晋国中南部都产橡树,但只有孙国的橡树半数以上长在海拔一千五百米,至两千米的丘陵和大平原上。其中杏城、照城两地橡树尚未开发,大片的橡树林具有极高的造船价值。



    受制于当下工业和造船技术制约,造船仍以变形容易,保型较好的杉树、松数、柏树、樟木,甚至更贵的楠木为主,相反韧性极好硬度较高的柚木、橡树,受制技术能力限制,加工船板和船梁龙骨时保型困难,加工大型龙骨需要大型铁质构建的长期的加力弯曲,因而当下并无橡树和柚木建造的船舶。



    万川郡有柚木,而照城、杏城有橡树,极为适合打造大型坚固的木质战船。



    此外照城南翼的山里发现的铂矿,对炮钢的冶炼至关重要,另辟蹊径寻找铂矿,无疑耗时费力,最终不见得能有结果。



    公良修并不相信百里燕的鬼话,橡树也许只是个幌子,其真正另有目的,但他实在想不出,也不会想到照城、杏城对咸国能有什么意义。



    思考片刻后,他说道:



    “此事关系郡属之地,本大夫无权决断,不如留待日后再行商议如何”



    “既如此,那昌尹北郡也留待日后再做归还,公良大夫意下如何”



    “哼哼…”公良修冷哼道:“我就知百里燕定是有诈,否则焉能以半郡两城换取两地。你说,百里燕要照城、杏城倒底作何用!”



    赵安陵不慌不忙,继续喝着酒吃着肉,就是不说,公良修脸色渐变,隐有猜测:



    “莫不是你们在照城发现了金矿!”



    “金矿是没有,但是发现了毒矿。黑巾军在此经营数十年发现了毒矿,炼了之后是要死人的,里面既没有金子,也没有银子。”



    “既然有毒,那你们要此地做什么。”



    “实不相瞒,侯爷此毒矿之中发现了新式金属,煤炭无法将之熔化,故而需以另外手段将其炼取,用以制造火炮所需铁材,仅此而已。”



    “你们用此造炮!”



    “不完全如此,具体情形在下也不甚明了。但侯爷说,得此金属,可制威力巨大火炮。而当下各国皆无法炼制,唯有永兴城能炼,因而被你等占了去并无任何好处,只有归入咸国,才能发挥效能。”



    “既如此,照城更不能轻易给你们,否则我王岂不亏大!”



    “没用的,侯爷已获得此矿样品,只需前往各地寻找即可获得,至多耗费一两年光景便能寻得,侯爷这是不想多花这两年时间罢了。而且此矿开采具有毒性,且稍有不慎落入水中或是农田,时常日久能致人死命,你等采了只会适得其反。”



    “你不是诈我!”公良修半信半疑。



    “诈你作何,为长远计,将照城、杏城让于我咸国,对公良大夫最为有利。北阙和糯香土地肥沃,水利丰沛,地大物博桑植蓬勃,得此两地,可多养两三万军旅。



    相反开挖照城毒矿,成本代价高昂,还有性命之忧,你志国无此熔炼之法,得此地也无用。届时侯爷在咸国寻得此矿,有照城无照城都一样。”



    “那你之前为何不说,反瞒的如此之深,莫不是欺我不知。”



    “此事说与不说都无妨,志国占得毒矿毫无用处,公良大夫知此秘密同样无何奈何。怎样,将两地换于咸国如何。”



    “别说本大夫做不了主,即便做得了主,造出如此厉害火炮,我公良氏又有何好处。只四成的粮草,百里燕这个黑心的奸商,多卖些火炮手榴弹便能轻松赚得,我公良氏岂不是要亏得老本精光。不行,此事另议。”



    “那在下也没办法了,昌尹北郡只能暂缓归还。”



    “哼,百里燕真是好盘算,当初怎就没看出来他是个奸商呢!”



    公良修心中不快,初还以为百里燕为人正派,转眼几年不见,竟也成了锱铢必较的黑心商人。



    其实他早该看出来,百里燕是个彻头彻尾的奸商,和讹诈穆尼、古达帕的嘴脸是如出一辙。



    只不过那时公良修年纪还轻,只以为敲诈勒索金雪狄人是天经地义的,如今落到自己头上的时候,被讹诈的滋味显然并不好受。



    这顿饭最终不欢而散,公良修匆忙回到治所详细告之公良义,公良义半信半疑:



    “赵安陵真这么说的”



    “是的父亲,赵安陵十分肯定,百里燕要以此毒矿炼取新式金属造炮。听话音,所造新炮威力恐怕不小,很可能要比孙国六十三斤天威大将军炮还远,若是如此,那可至少是十里地,这还了得。”



    公良义闻讯愁眉不展,负手在后来回踱着步子,过了许久说道:



    “那赵安陵将此秘密说出,你就不觉奇怪”



    “是孩儿再三逼问之下,赵安陵才说的。”



    “嘶…赵安陵如此精诈,他随便找一借口也便是了,缘何要将如此机密之事告知你我。若没有百里燕授意,赵安陵绝不会松口,这其中怎觉得另有端倪呢。”



    “父亲以为百里燕还另有图谋,还是说此事有假”



    “有假应该不像,他此前已是透露新炮消息,但他有何必要今时今日说的如此详细,着实令人想不通。”



    “那要不此事暂且作罢,留待日后再定。先看看百里燕究竟作何打算。”



    “嗯,可以。暂且先答应借他水军,把粮草弄回再说,但不能明着将粮草拉回。将其一分为二,大头在我,你可明白。”



    “孩儿明白。”



    父子二人商定计策,第二日未急着与赵安陵达成协议,而是拖了一日琢磨百里燕用意。



    而与此同时,远在贡城养病的神通气色仍不见好转,黄彻逾期未到磐城的消息不期而至。



    “黄彻未去磐城运粮”



    “回天王,来人是怎么说的。”宋何如实道。



    神通扶着座塌勉强坐直了身体,将山川地形图摊在桌上找到磐城,又看向杏城,他问:



    “杏城近日可有消息”



    “没有,杏城陆路被完全切断,只能经由水陆传递消息,已有七八天未有消息传来。”



    “那百里燕呢,百里燕在何处”



    “据说是在林台。”



    “不对!”神通否定道:“照城已下,杏城取或不取,都不重要。但若不取,我军必从杏城攻照城,百里燕必取之。如若他此时已经取了照城,而黄彻又未去磐城运粮,这说明什么!”



    看向宋何,见那阴冷绝望目光,宋何心惊肉跳:



    “难道是,黄彻反了!”



    “定是了!”神通沮丧,如泄气的皮球,又一次瘫坐在榻上,目无神采尽是绝望。



    “天王,咱们是否应该即刻加强甘府郡防御,以防咸军从背后上岸南北夹击我军。”



    “晚啦…晚啦……日防夜防,我怎就未曾提防黄彻这个小人呢。”神通前所未有的绝望,他已是想到百里燕绝不会贸然招降黄彻,定是要用黄彻的战船在德康登陆去烧粮草。



    “天王,不过就是个黄彻,不必如此担忧吧。”



    “呵呵……”神通冷笑着,几多自嘲几多绝望:“黄彻是不足为虑,百里燕又哪能白白招降黄彻,其定是以黄彻舟船,出奇兵去攻德康,将粮草烧毁,以断我东线数十万大军粮草军需,我军焉能不败呀!”



    “这……这怎办,德康可是堆着一千多万石的粮草啊!”



    “此时此刻只怕是百里燕已是在去往德康途中,再想拦他,已是毫无可能。为今之计,



第748章 少年
    雷霆步军十余万人三月秘密调往蜀田郡,四月刚打过一仗,五月间紧急调回穗长、房岭两郡还没几天,刚部署到位,再次调动南下反扑咸军,战略和后勤调动十分仓促,根本来不及。



    如今不似当年偷袭北海郡,利用陔陵兵变,咸军混乱之际,雷霆准备十分充分,走的是都郡西郡四通八达的驰道,从永兴河前往北海只需七八日可到。



    而房岭郡以丘陵地貌为主,道路九转十八弯,沿途路狭,森林密布,行军十分不便,更没有水路可走。



    且房岭、长穗两郡土地都是南北长,而东西短,北海郡、都郡则是东西长而南北短,仅路程要比咸国多出多一倍。



    咸军攻占德康事发突然,消息传递并不通畅,待雷霆完成全部调防再南下,根本来不及。



    即便退一万步,雷霆以驮马充当脚力,两人骑一马转运步军,那充其量也只有两三万人,有碧清河挡住印天王,雷霆两三万南下兵力,根本不足为惧。



    而志国西征,从全国征调战船、官船、商船、民船大小船只上万艘,用以保障公良军西征,理论总运力达三百万石,其中半数以上都是五百、三百石的快船。



    考虑到轮岗、空载和转运,实际跑在水上的运力充其量四分之分之一,八十万至九十万石间,搬走太勤仓全部两百万石粮食需要三至四趟,一月内其他船只陆续赶到,甚至二十天内搬走两百万石粮草都绰绰有余。


1...302303304305306...3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