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帝国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督金卫
    “依范相之言,寡人应该同意与咸国共同进退”晋王挑着眉毛,似乎为蝇头小利极为不满。



    “大王,眼下别无他法,如今晋、咸两国贸易紧密相连唇齿相依,咸国若重伤,我晋国定也难逃厄运。这是一根绳上的两个蚂蚱,咸国完了,不久将波及我晋国。



    而且眼下短斤缺两金银尚未大举入侵我晋国,但绝不会超过半年,就会通过贸易流入我国最终进入国库,到那时损失将更大。”



    “可寡人怎寻思着,此事咸国占了大便宜呢”



    “是,大王所言极是,留足舍缺若获成功,咸国是受益匪浅,但我晋国总好过什么都没有的强。”



    “不行!”晋王不满,拂袖来回踱着快步,怒气冲冲又说:“眼看咸王国力日盛,日后越难以束缚,哪日其若反咬一口,寡人怎向先王交代。能否有个两全其美之法,令咸国陷入彀中。”



    “这怕是不太容易,臣需仔细想想。”



    晋王不满小小咸国大口吃肉,他姒钧就只能喝汤的局面。少时范涛灵光一闪计上心头,忙上前说道:



    “大王,臣有一计,既能让我国免受巨额损失,同时也让百里燕捞不到半点好处。”



    “快说,是何良策。”



    “西寰殿下心中猜测此事是卫国所为,臣看不无可能。”



    “那又如何”



    “大王您想,咸国此举必然是对卫国的釜底抽薪,卫国岂能坐视损失反噬卫国,必然要对咸国用兵。



    卫国若对咸国用兵,我晋国得了好处却袖手旁观,且不说西寰殿下日思夜想坐等咸国王后,绝不会坐看咸国就此衰败,大王届时若不出兵,怕是无法交代。



    退一步说,晋咸两国姻盟,此番不同以往咸国使诈,大王有理兴师问罪,而今大王是得了好处却见死不救,中原诸国面前也说不过去。所以臣以为,若是能令长孙与卫国对峙,或许可将咸国拖入其中。”



    “令长孙与卫国对峙,咸国如何能拖入其中。”



    王砺不解问,晋王赞同道:



    “王将军所言极是,长孙与咸国交恶,咸国如何能帮长孙,况且倘若长孙与卫国交战,寡人焉能独善其身。”



    “那大王可曾想过,志、咸、晋、宋四国联兵共御卫国。”



    “志、咸、晋、宋四国共御卫国,长孙为何不在其中”晋王问。



    “倘若志、咸、晋、宋按兵不动,而且也只会按兵不动,届时卫国必然攻打长孙。那时大王可将北军一部人马以防御为名,调往甘府郡思水江边,以江为屏障,水军为依托,那卫国战船远不如我中原,其断然不敢在水面决战,故而定会向北突破。



    这老太太吃柿子,先捡软的捏。长孙国步军极为不堪,而南面又是志国,战力凶悍,东面有思水江相隔,卫国难以强攻,北上攻打长孙是必然之举。



    而甘府以北的清田、桑南房岭等五郡如今山匪林立至今未灭,倘若长孙要大王从甘府出兵策应,大王便以山匪阻隔为由拖在甘府郡,此时长孙便只能向咸国求援,从咸西郡出兵。”



    “倘若咸国就见死不救不出兵如何”晋王追问。



    “断然不会。”



    “这是为何”王砺问。



    范涛取来中原山川地形图,将之摊在地面,手指梁国说道:



    “大王,大司马且看,卫国如今与梁国相邻,梁国南面、东南被卫国包围,卫国若不能东进,北进长孙将夺取土地必是第二选择。由此从长孙西南攻入,不仅可将梁国彻底纳入卫国环抱,同时卫国可打通长孙国西岸北海出海口。



    届时梁国未遭卫国入侵,却胜过卫国入侵十倍,此时的梁国已成羊入虎口之势,明说反对请诸侯勤王,梁国心知诸侯顾及卫国的报复,定然不会冒着与卫国开战风险,千里迢迢去救梁国。



    梁国若是不说,卫国趁机将其纳入威慑之下,稍有微词便予以颜色。长孙若败,卫国同时还将获得北海出海口,咸国通往西海诸国海陆就此将被切断,因此不仅长孙会向咸国求援,梁国定也不会坐视卫国将其环伺其中,故咸国必然会出兵。



    如此可让咸国陷入久战之中自顾不暇,推咸国与卫国交战,大王可坐收渔翁之利。大王以为如何”



    “此计甚合寡人心意,那就依范相之计行事,寡人即刻回信王妹,让她好好坐稳咸国王后,呵哈哈……”



    晋王龙颜大悦,王砺心中却是五味杂陈心情复杂。



    兄妹之情骨肉相连,而今沦为尔虞我诈的筹码和工具,利益面前或许是对的,然血浓于水的感情是无法割舍与释怀的。身为臣子,王砺无法评断晋王对或是错,但抛开政客价值理念,回归寻常人的生活,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



    数日后,百里燕、穆尼、公良修一行人抵达妙天山下,百里燕请穆尼上山观星。



    春秋两季是一年中观星最佳时节,夏天和冬天受到气流和云层影响,常规结构的光学望远镜视野受到极大影响,效果不佳,只有春秋两季云层稀疏风和日丽,夜间晴空万里适合观察星象。



    这些年间百里燕从未放弃寻找任何可能的一丝线索,然而至今毫无所获。星辰大海间始终无法确认任何一组的星座,即便前世司空见惯的北斗星如今也不复存在,其实也不可能存在。



    妙天山是一座不常见的“二阶山”,其从下至上三分之二处的山腰是个偌大的平地,平地往上三分之一是山顶。山腰间平地有四亩之多,此前都是低矮灌木,咸国早年在此辟出行宫用以夏季避暑,后来因水汽弥漫,易患风湿后又废弃。



    山顶之上早年规模不大,经历代咸王开拓,约有两亩山地,经过平整,修成祭天台,但凡开春和秋收都要祭天。



    黑巾叛乱后,山上被夷为平地,之后陆续重修祭天台,咸王年事见长后,改由太子每两年登山代为祭天。从三年前开始,百里燕着手重新平




第838章 拜访月神(1)
    “戮莽”是当世开天辟地的传说之源,与盘古开天辟地有的一拼。



    天文台建立后,基本揭穿了日月是块饼的传说,而且经过观察,两颗月球的自转与地球无法同步,这意味着月球并没有被星球引力所捕获,背面并非始终不被看见,由此月球正面每天做自转变化可被清楚观察并做记录。



    通过对月球表变自转的变化,确立了月亮是球体的事实,同时结合其他相关的观察手段,推出人们所处的星球也是圆的。



    就此一事,已被砡工派和司天鉴所承认,还做了星球仪,保存在永兴大学堂。



    公良修数年间多次往返咸国,早知百里燕修建天文台,他一直未当回事,百里燕相信即便是现在,公良修仍不把天体观测当成正儿八经的事,毕竟这种既无经济利益,也没有政治利益的投资,可有可无。



    说话之际,穆尼与随行金雪狄人发生了争执,起因是上山与不上山,显然一睹“月神丑态”并不在此次行程之中,负责监视的随行祭司并不赞同。



    争执足有一刻时间,百里燕着实看不下去,立身前去:



    “穆尼阁下,上山没这么大困难吧。”



    “这与你无关!”



    穆尼置之不理,继续与祭司争执。百里燕打断他们说话,继续道:



    “不看也罢,那就走吧。”



    这时古达帕沮丧道:



    “唉……真可惜。”



    “没什么可惜的。”百里燕接过话说,然后又道:“人活于世,有所为有所不为,穆尼阁下如何做想,自有他的道理,我们走吧。”



    百里燕转身要走,穆尼大声将其喊住:



    “慢着!我要你答应我一个条件。”



    “就为上山看一眼月亮,你要本侯答应你一个条件,未免不合适吧。不过看在两国通商的份上,阁下先说来听听。”



    “山上有两台最大的远目镜,你要将其中的一台给我们带回去。”



    穆尼一言既出百里燕愣是吓了一跳,变色顿时变了不少,脱口说道:



    “阁下知不知道山上两台远目镜值多少钱。”



    穆尼猛给问住,忙问道:



    “多少”



    “不计钱粮,仅一台所需耗费八个月时间才能制成,三年间只造两台,阁下张嘴就是一台,当真我咸国货多人傻呢。”



    山上两台一百倍大口径望远镜加工极为不易,受制于玻璃加工工艺制约,直径越大尺寸越厚,单纯的传统模具铸造已无法满足玻璃品质。



    前后共计加工凹凸透镜共计四十五副,因为变形、受热、受力不均、应力和气泡、杂质等原因报废的多达五十二块。



    为满足透明度,仍需要后期使用火山石人工研磨镜面,使之通透如水,工期极长。



    最后合格下线的仅有四副,其中一副在运往山顶之后日夜温差过大,过厚的镜片应力开裂报废。另外一副凹透镜意外脱落损坏,只两副成功装上山顶投入使用。



    合计模具、人工、损耗和加工,前后花费达六十余万新币,折合到两台望远镜上,每台单价三十余万,其中一半以上还是百里燕自己掏的腰包。



    而今穆尼张嘴就是一台,且不说他掏不掏钱,能完好无损搬下山顶就老天保佑了,哪里能千里迢迢运回南方。



    “穆尼阁下,非是本侯诈你,这一台成本便要三十多万新币,我可不保你能完好无损的运回南方,这钱你舍得吗。”



    “你既不答应,那就走吧!”



    穆尼黑着老脸,心里其实并不相信百里燕的鬼话。于是转身便是要走,这时百里燕话锋一转又是说道:



    “不过嘛,山上还有略小的望远镜,同样也能看月亮,本侯倒是可以考虑送几副给阁下。怎样,阁下要不考虑考虑”



    “略小有多小”穆尼警惕问道。



    “贵国当年缴获的是四倍望远镜,本侯可以做主给阁下二十倍望远镜。”



    “但山上最大的不是一百倍吗!”



    “呵呵,你倒是知道的清楚。不过别以为一百倍、二十倍只是数字之差,其生产之法有天壤之别,奉劝阁下不要太贪心了。”



    “就没有更大的吗”



    “没有。一百倍之下就二十倍镜,要不要随你。”



    穆尼犹豫不决,其身旁祭司絮絮叨叨说个不停。公良修上前将百里燕拉到一旁:



    “你有二十倍镜不售,现在却返送给他们,不怕日后祸害中原吗”



    “放心公良兄,卖给他国那才是祸害中原,送给金雪狄人,他们别无用处。”



    “这是为何”公良修不解。



    “秘密,不可说也,呵哈哈……”



    目前咸国对外出售的望远镜仅有四倍和八倍镜,十二倍、十六倍受到管制,二十倍镜禁绝出口。



    战争中,视野决定了战略决策和情报信息,谁的视野更广,谁能获得更多主动权。



    望远镜出现之前,中原诸侯对阵规模充其量只二十余万人对阵,两方各率十万人至十二三万人,再多,受到视野和消息传递的制约,无法临战有效调动部署。



    望远镜出现后,各国双方对阵总兵力陡增至三十万至三十万五万,南境作战最多时,联军同时调动近四十万人在一个战场集中作战,利用视野优势,集中兵力以多攻少。



    &nbs



第839章 拜访月神(2)
    此时日头正值西陲,百里燕引众人去往西侧天文台,为便于观察太阳,所有望远镜都加装黑色镜片过滤强光,每人每天观察不得超过半个时辰,由司天监和砡工派共同管理。



    负责西侧天文台的是砡工派左门楚莫非大师,一个四十不到的中年男子,是当年左门最早一批接受先进数学教育的新晋大师,此前工于天文历法,永兴城造出十二倍望远镜后,开始专注于天体研究。



    见百里燕而至,楚莫非上前行礼:



    “见过永兴侯。”



    “楚大师免礼。今日有金雪狄使团观月,楚大师应该知道了吧。”



    “日前已得消息,数台望远镜随时可用。”



    “嗯。去将最近三月内的观察记录取来我看,其他事情一切照旧。”



    “诺。”



    与楚莫非说话之际,古达帕、菲戈斯翁婿二人引穆尼使用二十倍望远镜透过黑色镜片观察太阳,可见穆尼表情惊秫一脸茫然无措,但很快被他找到了某种“破绽”。



    “为什么要把镜片涂黑呢,上面是不是有东西。”



    “对着太阳看久了眼睛会给刺瞎的,装上黑色镜片,可以看的更久,但也不能很长。”



    古达帕解释道,穆尼将信将疑,他仍然固执的认为加装有黑色镜片的望远镜是为了做手脚。



    少时楚莫非取来最近三月的观察记录,厚厚一摞写的极尽详细。百里燕边翻着内容边问楚莫非:



    “最近可有发现流星”



    “半月前发现有流行从西偏南三十五度划过,好像还很大。”



    “西偏南三十五度……”百里燕蹙眉若有所思,努力勾勒着中原的版图,少时说道:“照此算来应该会经过桑南、清田、甘府、德康、昌尹、合泷诸郡上空应该都能观察到。”



    “是的,但最后落在哪里就难说了。”



1...340341342343344...3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