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反转修真时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零点Q

    五行中任一要素,即是克它之源,又是被克之物。

    每一要素都有“阴”“阳”两个属性,于是在相克中,便产生了阴阳相错的相克形式。

    其相克关系不是在一个固定的平面上循环,而循环一周后便进入另一层次,上升到更高一层,呈螺旋上升的状态。

    这就是相辅相成和互相制约的关系,是世间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

    而信息中的功夫,都先在于练之以改变人之精神气质,而后再登阶而之,以求长生。

    其意即练功行拳之目的,在干祛病,健身,自卫,延年和长生,不徒做打斗技艺之末也,欲求长生,必先祛病健身,欲祛病健身,必先会调理阴阳,欲能调理阴阳,必先涵养道德,欲要涵养道德,必先返乎信,然后才能返本还元。

    什么叫“信”

    “忱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信就是人的本性,又叫天地之心,叫做“中”,也叫做“一气”,也就是浑然一体的“太极之气”。

    人秉天地阴阳五行之气而生,故身中自有此阴阳五行之气。

    生身之初,体内具有精气神性情五种气质,纯属先天。

    一为元精,在五行属壬水,在五脏为肾。

    三为元性在五行属甲木,在五脏为肝。

    五为元气,在五行属戊土,在五脏为脾。

    七为元神,在五行属丙火,在五脏为心。

    九为元情,在五行属庚金,在五脏为肺。

    元精、元性、元气、元神、元情,叫做“五元”。五元的外在表现叫做五德,即仁、义、礼、智、信。

    仁乃柔慈之谓,与元性相应,义乃刚烈之意,与元神相应,礼乃圆通之意,与元情相应,智乃纯粹之意,与元精相应,信乃纯一之体,与元气相应。

    “五元”就是五行之气,而“五德”可称五行之性。

    人在生身之先,混混沌沌,五气集干一处,称做太极一气,五气、五性,即寓于太极一气之中。

    生身之后,婴儿孩提之时,凡事皆出于无心,能浑然一气,无有损伤,能保持其太极一气流行之象。

    待到长成,先天气足,阳极而阴生,识神用事,人欲大起,五元五德,渐次剥削,元神变为识神,属二丁火,元情变为鬼魄,属四辛金,元精变为浊精,属六癸水;元性变为游魂,属八乙木;元气变为妄意,即外欲,属十己土。

    识神、鬼魄、浊精、游魂、妄意,叫做“五物”,由五物而产生了喜、怒、哀、乐、欲,称之五贼。

    五贼相找则意乱心迷,精神体魄便日渐衰退,日复一日,趋于死亡。




第383章 起手
    不过这五行功的起手,却是叫做“鹰捉”。

    因为有一种劲叫“翻浪劲”,而翻浪劲的得来,是由于练习了“起落钻翻横竖”的基本功夫,而“鹰捉”则是练起落钻翻的主要手段,是解开五行功之奥秘的一把钥匙。

    有“出手横拳,把把鹰捉”,又有“出势虎扑,起手鹰捉”之语。

    常乐先由三体式站桩开始,左手边向下向回捋边握拳,右手亦同时握拳,两拳心均翻至向上,置于肚脐两旁,前臂靠紧腹侧。

    他左拳经胸前由下颌处向前上方钻出,高与口平,拳心斜向外上方,小指朝上,肘尖下垂,肩向前松。

    而他的右拳不动,眼看左拳,与左拳钻出的同时,左脚向前垫半步,脚尖外撇,膝微屈,重心移向左腿,右腿向后蹬劲,同时吸气一口,吸气尽而式成。

    “轰!”

    常乐右拳经胸前自口前钻出,经左臂脉窝,即由拳变掌,掌心朝前下方以五指之力向前下方划去,高与肩平,五指分开,虎口撑圆,掌心内涵,五指如钩,其肩向下沉,肘向下坠,左掌亦同时变掌,掌心朝下往回挤至小腹左侧停住,拇指贴紧小腹。

    “咣!”

    地上出现一个坑。

    这是右手向前翻掌击出的同时,右脚向前蹬出一大步,左脚跟进半步而造成的。

    “哈!”

    常乐顶头,竖项,下颚无形向前用力,身势正,肩沉,肘垂,舌顶,齿叩,眼前视,两脚十趾抓地,两手如抓物,虎口撑圆,四指稍张开,掌心要内涵,此之谓“虎爪”。

    常乐出手起落,两手护心,两肘护肋,手足上下相顾,齐起齐落。

    他前拳向上一钻时,为吸气,同时提肛缩肾,自中焦领起肺气,直出中府云门。

    “哈!”

    他手向下一翻一落,同时呼气,其气自云门沿臂内侧而下,直贯于少商,充于五个指尖。

    他发力时,随着掌之翻落,双腿微屈,臀尾向下垂劲,前掌指向下一划,后掌向回持,如同向下钩物一般。

    常乐上身放松,胸中空洞洞,气向厂沉,腹内充实,自觉沉甸甸,气沉丹田。

    常乐进步换式,既紧凑,又自然,大有“打拳如走路”之姿。

    虽自然,但不松散,上下协调一致,内外完整一气,意动则气动,气动则形随,意、劲、神同。

    常乐操练了半天,算是弄明白了,这手一动就是起,由动而上而自口出之谓之钻,钻之后,小臂内旋使腕稍扭谓之横,由扭而虎日朝上时谓之翻,扭至完全朝上则成为竖,至此而近于落,再以手前去而逼之,则叫做顺,手翻至掌心朝下而向前下方塌劲,则谓之落。

    钻而起,翻而落,其中又藏有横竖之变化,落时有顺,又有“落顺不见顺”之妙用。

    而手起气也起,手落气也落,一起一落,一升一降,一松一紧,一蓄一放,鼓荡澎湃,如水之翻浪,出手能打出起落钻翻横竖的变化,才能打出“翻浪劲”来。

    而无论是站桩练气,还是练五行功法,都须做到气沉丹田,这是要点之一,不能气沉丹田,便打不出真意来。

    气沉丹田在生理上是采用以膈肌上下运动为主的腹式呼吸,吸气时服肌向下运动,肺体尽量间下膨胀,肋骨微微向外开,下边提肛缩肾将腹内脏器托住。

    在呼气时,膈肌上升,两肋向内向下合,腹内脏器自然下垂,真气沿任脉下行,注入丹田,形成心肾相交以补命门之火,胸背双肩和腹部以上始终是放松的,而腹部则甚为充实,呼吸也比较深长匀缓。

    这就是“先天之气宜稳,后天之气宜顺”的意思。

    气沉丹田,沉则顺其自然而因势利导,有松静之意,而练拳是动功,其势有开有合,有蓄有发,呼吸也必然随之,有人有出。

    而其气也要有升有降,有紧有松,不能总在丹田僵死不动,要鼓荡开合,纵横飞腾。



第384章 第三百三四 起钻落劈
    劈拳高举出云门,起钻落翻气畅伸。

    少商指引意中气,通经理肺效如神。

    “五行功法!”

    常乐深吸一口气时,左手边握拳边向下向回捋带,到肚脐时翻至拳心朝上,随即经胸前从下颇处向前上方钻出,高与口平。

    而他的右手亦握拳置于肚脐右侧,拳心朝上,小指和小鱼际紧靠腹部,与左拳上钻的同时,左脚向前垫半步,脚尖外撇,两脚成错八字步,双膝均微屈,重心落于左腿。

    “哈!”

    呼气时,常乐右拳经胸前自下颌向前钻出,并迅速经左臂脉窝散拳变掌,作推势向前劈出。

    于此同时,常乐右脚向前进一大步,左脚跟步,左手亦同时变掌,翻至掌心朝下,往回持带至脐左边停住,拇指紧靠腹部,眼看右手中食二指。

    常乐左脚先回半步,再向前垫一大步,脚尖不外撇,右手向前钻劈时不散拳变掌而仍握拳,以前臂尺骨为刃而向前下方劈出,右脚仍要同时膛进一大步,左脚跟步。

    然后常乐先将左脚尖极力向同勾,与右脚成倒八字形,将左手向下向回捋,至脐之左边停住,然后身向右转至面向起式处,同时将右足提起向前垫出半步,落地时脚尖外撇,与垫步的同时,右手即握拳经胸前自下钻出,然后即进左脚,跟右脚,同时左手向前劈出。闪舞

    常乐头向上顶,下颚于无形中向前用力。两脚抓地,后脚用力蹬,前脚用力跳,五指分开,虎口撑圆,手心空涵,身势正而尾中大筋直,齿叩舌抵,眼向前看。

    他出手起落两肘护肋,两手护心,手起脚也起,手落脚也落,手到脚到,完整一气,起钻落翻如水之翻浪,前拳上钻时为吸气,同时提肛、缩肾,自中焦领起肺气,直出中府、云门两穴,后手向前劈出时翻落,同时呼气,内气自云门沿胳膊内侧直贯人少商,充于五指。

    在发力时,随着掌之翻落,常乐双腿向下微蹲,前掌向前一搓,后掌向下一按,肘向下坠,肩向前松,胸背空空洞洞,小腹内充盈沉实。

    气发而为声,声随气出,手随声落,内气鼓荡澎湃,自有一种威势。

    这劈拳所发的劲力,从外表上看,只是一个斜向前下方的力,其实其中暗含着向下、向前、向前上方不种劲道。

    向下的是“劈劲”,故而必须沉肩坠肘,向上的力来自命门和臀尾,故尾中大筋要直,尾间宜向前兜,肩要沉要铸,向前之力主要靠后腿的蹬劲和肩向前松之力,二力混合在一起,寓于一劈之中。

    信息中言明此拳打的是一气之起落,故应特别注意呼吸与起落钻翻的有机配合。

    起钻落劈,两手皆从中府云门而出,此两穴乃是肺经的主要穴位,落时虎口圆撑,肺气直贯大指端之少商,转人食指端大肠经之商阳穴:中府是肺经之募穴,又是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之会合处,对肺经的肺气至关重要。

    少商是肺经的井穴,关系到对呼吸系统一切疾病的治疗。

    眼为心之使,眼到心即到,心到神到而意、气随之,故目视虎口则肺气畅通,两手起钻落翻,带动了肋间肌,肋下肌的运动,使肋骨上提下拉,增大了呼吸时胸腔的扩张和收缩,使肺通气量增大,也起到养肺的作用。

    常乐左手向左前画一个圆弧,并翻至手心朝上,回到原来位置,同时左脚向前垫进半步,脚尖外撇,使两脚成错综八字,并吸气一口,右手握拳,拳心朝下,虎口紧靠腹部,眼看左手。

    常乐在呼气时,右拳经胸前向前上方连拧带翻顺左臂脉窝钻将出去,拳心朝上,高与口平,同时右脚向前膛出一步,脚尖朝前方,左脚跟步。

    他右拳与右脚上下相照,左掌亦同时扣掌自右肘下捋回,握拳停于脐下,拳心朝下,虎口紧贴小



第385章 第三百三五 进步崩
    肩松肘坠顶头悬,腰为轴心运丹田。

    常乐双手握拳,小臂外旋,翻至拳心朝上,左脚向前垫半步,脚尖外撇,右脚向后蹬劲,左拳向前顶劲,眼看左拳,同时吸气一口。

    “嘶……啦!”

    他这一口气,似乎要将所有空气全都吸尽似的。

    紧接着常乐右脚向前蹬一大步,左脚跟进半步,右拳向前平直打出,左拳亦同时拉回至左肋下。

    然后常乐再垫右足,顶右拳,打左拳,进左步,打出左式,动作与打右式相同,惟左右相反。

    如此反复打出之后,常乐左手拳眼朝上,右手拳眼朝右;,右脚稍向左脚移步,同时吸气一口,左脚随即向左前方蹚一大步,右拳平直打出,与左脚上下相顾,左拳抽回置左肋厂,右脚稍稍跟步。

    “呼!”

    常乐呼气而出,右脚再经左脚踝处,向右前方进步,同时左拳平直打出,与右脚上下相顾,右拳抽回置右肋下,如此一左一右,一步一拳的练习。

    “轰!”“轰!”……

    常乐两手握拳,左拳前伸,拳心朝右。右拳置右肋下,拳心朝上,同时右脚进至右脚右后方踏实。

    他将右拳扭至拳心朝左,向前平直打出,高与心口平,而左拳收回置于左肋下,拳心朝下,与右拳击出的同时,左脚向前蹬出一步,脚尖朝下前方,右脚跟进,落于左脚后方踏实。

    常乐再进步仍蹚出左脚,右脚跟步,左拳平直击出,右拳收回置右肋下。

    如此这般,常乐左右两拳轮番出击,一步一拳,势如连珠,进步总是先进左脚,右脚跟步左脚始终在前,右脚始终在后,行如槐虫。

    “哈!”

    常乐一拳崩出,稍停,右脚尖向里扣,重心移到右脚,身向左转,左脚抬起稍稍离开地面,随转身之势,脚尖极力外摆,落于左后方,继续向左转身,同时右脚内扣落至左脚旁边,左脚随提起,靠于右脚内踝处,两腿靠紧,停住。

    然后他进左脚,打右拳,进右脚,打左拳。

    “哈!”

    常乐又一次转身打出右拳后,散掌向回捋至腹前,随即经胸前向前上方钻出,进右脚再进左脚左手经胸前向前劈出,右手撤回,置右小腹下。

    他在打出左拳后,左脚尖极力向回扣,将左拳收回到小腹处,拳心向下,身向右转,右拳自脐口往前上方钻出,右腿与右乎同时起至右膝与右肘相距,脚尖极力朝外扭朝上仰,与右拳上下相顾。闪舞

    紧接着常乐右脚向前踏下,落下时脚尖外撇,在右脚落地之同时,左手如劈拳向前劈出,右手拉回至右小腹旁,两腿则相交成剪子股式。

    “哈!”

    常乐先打出右拳,再先向回撤右足,再往后撤左足,两腿仍如剪子股式,同时左拳平直向前打出,右拳拉回至右肋下停住,左膝要紧靠右腿里屈弯内,两胯两肩抽劲,顶头提肛,沉沉稳住,这叫做“青龙出水”。

    这崩拳之特点是向前直打,左右轮换,势如连珠,所以出拳快直猛,拳之出人,步之进退起落,气之呼吸开合,处处整齐协调,周身完整一家。

    常乐头顶,项直,腰塌,胯合,两手出入,肘要下垂,肩要下沉,前松,握拳要紧,稍节紧而根节松两肘不离肋,两拳不离心。

    在进步时,常乐后脚用力蹬劲,其劲起于脚前掌内半个脚,前脚向前膛,步度大,抬脚不高,脚掌离地约半寸许,脚掌与地面平行。落脚时,脚跟先着地,然后全脚着地,后脚跟步时,不可在地上拖,要提起来。

    常乐在打右拳时,右肩右胯向前顺,左胯略向后收,身体斜向左前方。

    而在打左拳时,身休半向右斜,但左肩不太向前伸,两胯均略向后缩劲,出拳出脚协调一致,拳到脚落。

1...110111112113114...1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