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宋锦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十年残梦
阻拦,极大扩张,最终总共投资数额可能高达2500万贯,可是北宋北方可是比灵州,甚至是西北四路庞大的多。
可是灵州和西北四路,最少可以获得1800万,甚至以后,伴随着牛马生意的高涨,这笔钱,随时都有可能增加,这就非常可怕了。
钱不是万能,可是有钱的前提下,再加上权势,最少25万的人力,5万头左右的牲口,动用超过3万辆各种的车辆,还有各种出色的金属工具,这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将会
第三百九十九章 兑现奖励
奖赏,前所未有的奖赏,在取得了西北这个惊天之战的胜利之后,本应该进行犒赏,这也是为将者基础。
军队是搏杀之地,在冷兵器时代,战场搏杀,死亡者众,冷兵器造成的破坏力,远不是后世所能够想象,再加上救护和清理伤口方面的问题,大部分的情况之下,一旦感染,在这个时代就死定了。
伤兵六七成的死亡,一场战争之下,减员众多,这还是打赢的状态下,一旦打输了,损失会更大。
犒赏也是为了鼓舞士气的办法,否则的话,士气低落,甚至是因为死伤造成的戾气无法发泄出来,最终的结果是非常可怕的。
不过这一次西北之战,是个例外,哪怕战果巨大,可是投入还真的不算多。
韩琦入主西北,带来的,只是30万贯,还有从西北本地筹备的一些物资,这些东西,也就是军械之类的,消耗不大。
当然了,最大的投入是军队,一个军的2500人,按照一个人100贯的总投入来说,可能靡费就是几十万贯,西北最少20个军的兵力,单纯的军械上面的投入,最少也接近千万贯。
这是军方投入最大的地方,当这么几万的精锐部队投入到战斗之中,不代表他就会损失,只有彻底的消耗了之后,才会产生损失。
可是整个西北之战,消耗真的是微乎其微的。
拿下灵州的战争,就不说了,在辽国攻击西夏,西夏退守兴庆府的档口,宋军的攻击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也就是西平府这样的,稍稍激烈一点,可是那只是普通的城市,远没有兴庆府那么完备的防御体系,也就是死几十上百。
这个损失,在有些地方或许很大的损失,对于带甲数万的西北军而言,这是微不足道的损失,兴庆府城下,干脆就没损失,一个都没有。
没错,真的是一个没有,这么一场灭国之战,一场决定整个西部局势的战争,宋军的损失,几乎是零。
只有十几个弓手,因为用力过度而受伤,这个伤最多就是肌肉筋骨的扭挫伤,不存在什么伤口,更不存在什么感染的问题,只要正骨之后,歇一歇就好了。
没错,就是这么的神奇的,北宋的攻城,前面的几天,全部都是仰攻,说白了,装出一副攻城的样子,只是躲在远处用长弓攻击,换成普通的步弓,在这样的佯攻之中,都不会损失多少,长弓就更是如此,超过普通弓箭2倍以上的射程,西夏连毛都碰不到,当然也不会有损失了。
后面一次,就是用炸药,把城墙给炸掉了,这种攻击,也没事,只要不是点炸药的人,被炸死在洞中,一个人都不会死的,然后,在最有可能造成死伤的的攻城战之中,辽国强行的拉过去了,北宋的战功和缴获没有了,可是人也没死。
获得最大利益的两个战争,都没有较大的损失,真正损失的,其实就是跟铁鹞子的一战,4万宋军,在埋伏的时候,对付三万铁鹞子,虽然是全胜,可是铁鹞子作为西夏最为精锐的,哪怕是失去了士气,哪怕是被长弓不断的攻击,可是他们也不是真一点都不抵抗。
最后阻挡接近2万的铁鹞子逃走的时候,5000重骑兵,哪怕在各方面的防护都比铁鹞子更高,士气什么也很高涨,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下来,还是伤亡了了近500人,几乎占据了总数的一成,其中有100多人是直接死亡,救都救不回,剩下的400人之中,也有100多个陆续的死亡。
北宋在医学上面的发达,加上韩琦在赵信的提点下,把烈酒和干净的包扎引入战争之中,可是在骑兵作战之中,要么就是直接身死,要么就是重伤,哪怕防护严密,这种冲撞造成的硬伤,也不是简单为止的,最终,有100多人伤残,最终成功痊愈的,也不过是200人左右。
也就是说,整个战争之中,损失最多的,也就是最后的这500人,真正伤亡的,也只是300人左右。
一场几乎是灭国之战的战争,拿下了灵州,获得了众多资源,最终付出的是不到500人的死伤,这样的比例,别说是边境战争,就算是小规模的平叛,是损失这么多的。
保州兵变也是如此,保州兵变,有赵信的帮助,损失小了很多,可是平叛之后的,负责平叛的禁军,损失了差不多小两千,单纯抚恤这些人,就出了大大批血。
按照宋制的标准,对于伤亡者,首先要收拢遗骸,然后会建祠立庙,然后对于直系亲属进行优待,主要包括免除劳役,给予妻子或者未成年子女米粮,几乎按照本身的标准,同时,还会一次性的经济补偿,一般的兵丁,多在10贯到15贯之间。
这是最大的支出地方,也是每每胜利之后重点,以保州兵变,最终损失3000人左右的标准,单纯抚恤和犒赏,就高达15万贯,几乎比得上韩琦到西北拿走的一半了。
因为种种的方法,这笔钱实际上还不止这么多,关键是后续,有些甚至会持续10年20年,只不过,会分摊到整个财
第四百章 不同际遇
同样的一万人工作,全心全意,跟三心二意,完全是两码事,之前,在上面的命令之下,这些人努力干活,现在,却是为了军工而努力干活,哪怕是同样的人,使用同样设备,效率上面,就要差上两三成。在庞大的工程量面前,两三成,已经相当的可观了。
整个灵州,是外松内紧,整个西北禁军,除了少部分驻扎在外侧,那些棱堡之中,防备辽国可能会有的攻击之外,其他的都已经投入到了整个工作之中,西北调动了差不多25万人,还有15万的奴隶,近二十万的头大型牲口,这些力量加在一起,足以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按照之前计划,开垦出的500万亩以上农田,这些将会成为未来灵州立足的基础,到了秋天,哪怕一亩地产量在2石,整个灵州,也会多了千万石的粮食,就算是按照在汴梁价格,也高达700万贯,如果是按照的目前西北的粮食价格,更是高达5000万贯。
1000万石粮食,能够干嘛,能够干的事情多了,韩琦这一次大规模的工程,重点就在粮食上面。
韩琦知道,伴随着灵州逐步落幕,加上他这一次和议的完成,他留在灵州的时间不多了。
北宋对于文官,限制较少,也不会因为一个文官掌握大权,而针对他做些什么,曹刿作为枢密副使,已经入主大名府超过10年了,也没有见挪地方。
可是那时针对大名府,大名府跟枢密副使这个职务是相合的,西北这边太过贫瘠,同时西北四路的权柄也太大了,就军事上面,西北四路相当于河北东路河北西路还有三关加起来,全部的军事力量结合在一起。
在战争时代,面对着西夏的威胁的时候,这不算什么,可以给予较高的权柄,可是现在西夏都没有了,不限制怎么可能,难不成,在冒出来一个西夏。
韩琦当然没有自立为王,或者当什么土皇帝的想法,一生的抱负就是执掌北宋的权柄,那么离开西北,主政其他地方,那就是必要的选择和磨勘。
他的功劳越大,他的动静越大,离开的时间也就越早,正因为如此,韩琦心中有了明确的认识,在有限的时间之中,他会用最快的速度,给灵州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
之前他考虑再三,最终还是把根基放在畜牧和农业上面,畜牧是没有办法,2000多万头的牲口,如果不妥善的处理,那可都是钱啊,这笔钱是北宋从辽国手中分润出来利润,甚至辽国在西夏的收入,未必有北宋多。
那么农业,就是一个根基之中的根基,畜牧业,或许能够致富,可是真正能够奠定根基的,还是要看农业。
建设大量的池塘,修建庞大的沟壑,让被这些水利工程笼罩的地方,从原来的荒地,旱地逐步的变成水浇地,就是韩琦目前的一个核心的选择。
水浇地,代表着什么,旱地的收成很低,一般能够保证一石多的收成,已经不错了,再多,很难,甚至不容易抵抗灾害,一旦遭遇到水旱蝗三种灾害的时候,几乎必然,会出现问题,轻则减产,重则绝收。
依托着黄河和黄河的众多支流,哪怕在干旱少雨的季节,也不担心水量不足的问题,而只要有充足的水,在辛勤的农民的努力之下,达到一定的收成还是可以的。
一般的旱地,一亩地收成都是少于1石的,水浇地,哪怕是最初级的水浇地,只要在需要水的时候,给一点点浇灌,就足以让粮食产量超过2石,一些精耕细作,甚至有经验的,甚至可以达到三四石。
韩琦当然不可能奢望,在灵州这边,都是有经验的老农民,可是哪怕普通标准的3石,也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量。
以昨天看到的施工进度,目前的进度很顺利,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是绝大部分,特别是水渠和农田的开垦,进行的非常好。
灵州的农田,是在水渠之上,更重要的,只不过相对于水渠来说,难度不大,25万人,20万头牛马,马或许在持续作用之下,远不及耕牛,力量也不够大,可是速度快啊,一头牛一天最多2亩,可是两匹马一天轮换,却可以耕田20亩。
只不过,西北没有专门的马拉犁,虽然已经向大名府预定了,可是什么时候到,还不好说。
就算是用牛,一天2亩,20万头,全部放在耕地上面,一天就是40万亩,500万亩,只不过是10天而已,韩琦丝毫不怀疑,开垦计划,将会获得
圆满的成功。
500万亩的耕地有保证,沟壑也有保证,可以把这些新开垦的土地,尽数的变成水浇地,那就意味着,500万亩的耕地,最少在增产上面,能够增产1000多万石,按照一个人一年6石的标准配备,5 00万亩的土地,就是,有了这些,灵州最少可以支撑150万左右的人口,其中甚至可以包括5万以上的驻军,
西北为什么承受能力这么小,就是
第四百零一章 湖泊和铁器
灵州繁闹的工地上面,已经全面铺开了,本身,在韩琦没有抵达之前,还是按照原来的计划,以10个施工断面为基础,开启了庞大的工程,差不多断断续续30天左右。
当然了,不是全力开启的,一个庞大的,涉及到25万人,20万头牲口的工程,不是说大撒把,说上就可以上的,其中牵扯到的东西众多。
哪怕韩琦这样的高官,再拥有一大批的属员,都未必能在短时间,协调好。
渭州大会相对于这个工程来说,更加的重要,灵州的设想在怎么的大,没有足够的资金,也只能够小打小闹而已,人力在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下,就是一个噩梦。
韩琦只是留下了两三个负责人,剩下的,全部都给调到了渭州,不过在渭州大会的第一天,收益锁定之后,他就逐步的把人给派回来了,不过少了他的亲自支持,整个工程效率并不是很高。
到了韩琦到达之后,整个工程才算真正的进入到了快车道,在雄厚的资金的支持下,30多个断面,最少250个大小部分,全面的开启,整个灵州大地,充满了挥舞铁锹的声音。
在距离西平府最近的一个断面上,这实际上是连接黄河的一条重要的主干渠道。
在西平府西北地方,有十多个大小湖泊,沼泽构成的庞大区域,这里本身,是一片禁区,是草原上面的禁地,就只要从这里经过,稍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陷入其中,别说是人了,就连动物也是如此。
这个总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的庞大区域,此时,却成为了整个工程的核心。
最深超过12米,大部分的地方,都有挖掘和扩大的可能,只要把十几个湖泊滩涂,变成一个,这个计划之中,深度超过10米的湖泊,将会容纳1亿立方米,也就是0.1立方公里的庞大需水量。
听起来不多,可是实际上,这对于周围改变巨大,庞大的水量,直接的补充地下水,同时,可以为周围提供足够的水源。
按照一亩地需要补充200方的供水量来说,仅仅这一个庞大的湖泊,可以支撑50万亩土地,从普通旱地,变成水浇地。
灵州的发展,也不可能如同面粉一样,面面俱到的撒到,西平府未来作为灵州制所,必须要提到很重要的位置,以这么一个庞大的湖泊为基础,可以给西平府的未来奠定基础。
这么一个首要的工程,连韩琦也相当的重视,在用了三天的时间,处理完了整个遗留的事物之后,就首先到了工地上视差。
作为整个灵州,最为庞大,也是土方量最大工程,这么一个工程使用的人员最多,1亿立方米的需水量,如果是一个平地上,直接挖掘这么庞大的湖泊的话,加上上面堤坝要空下来,最少也是在一亿以上。
不过个低洼地方,加上这些湖泊,节约了差不多5成,这里实际上,可能在几百年,甚至千年之前,本就是一个湖泊的,只不过因为时间的关系,地理的变迁,这个湖泊消失了。
可是在降水量较少的草原地带,依然可以保持着小规模的湖泊,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灵州的做法就是,在这个湖泊的基础上面,疏浚,让水深进一步的增长,并且增加需水量。
湖泊需要足够深,才能够在枯水的季节,容纳足够多的水,要修建的相对较高,才能够在蓄满水的前提下,向周围的水渠注水。
在电力和抽水机没有大量出现之前,调动水就非常的困难,传统的水渠,也就是依靠着自然的高低和重力来工作的,这中间,对于位置,还有走向,要求的非常高。
这是第一个重点工程,最少1万多的西夏俘虏,正在军队的监控之下,干着体力活,同时,还有最少三四千其他人员,他们密集的分布在周围。
人上一万,浩浩荡荡,在高处看下去,一万多人如同蚂蚁一样,这些俘虏,他们的工作相当的简单,就是挖土。
挖土是一个技术活么,显然不是,说白了,这就是一个简单的重复劳动,几个人在画好的部分,开挖土地,然后把土放在牛车上面,然后拉走,会运送到不同位置的盐碱地上,对于土地进行处理,这也算是一个土地的综合性的运用。
哪怕是从来都没有从事过这样的工作,只要鞭子和伙食,还是让他们很容易的服从,他们能够投降,当然想要活下去。
不少壮年的西夏人,曾经是西夏军队的一部分,他们对于北宋来说,看法是复杂的。
西夏一共才多少人,几百万人而已,可是几次攻击北宋,动用的都是几十万大军,抛开女人,老人,还有孩子,基本上成年的西夏人,都曾经有过侵略北宋的经历。
这也是把他们当做奴隶,没有引起任何的问题的根本原因,这些都是敌人,不把他们弄死就好了,还要什么待遇,就算是在迂腐的大臣也不会这么做,更别说灵活和心狠手辣的韩琦。
当然了,韩琦也不会涸泽而渔,在赵信那里知道了人力的重要性之后,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西北的
第四百零二章 统筹体系
让军械司来打造农具,那是很奢侈的行为,效率也不高,用军方使用的铁,或许不会的很差,却会相对比较浪费,因为这些不是专注于农具的,更别说,什么表面掺碳和组合钢铁的技术了。
术业有专攻,有时候,不是说钢就不如铁好了,在同样资金的前提下,合适的使用,不但成本会下降,效果也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大名府的铁的产量,已经相当的可怕了,别说是的二三十万各种的工具,就算是几百上千万,也不过是一段时间,就可以生产出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