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请长缨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齐橙
当然了,她主要也是担心自己专注于搞设计,会冷落了唐子风,从而给男友的脆弱心灵造成创伤。这也是室友们对她的告诫,作为一名女博士,不注意这个问题,后果会是很严重的。自从知道这个理论之后,肖文珺就不断提醒自己要经常和唐子风搭讪搭讪,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一画起图来就心无旁骛。
“就叫雕床吧。”唐子风在另一台电脑前与来自于四个不同文明的敌人进行着激战,头也不回地答道。
其实女博士们想多了,稳住男友的最好办法是给他一台能够玩游戏的电脑,并且在他玩游戏的时候保持沉默。对于一个正在玩游戏的男人来说,再没有比女友的话痨更让人崩溃的事情了。
“可是我现在这个设计,还要保留一定的铣削功能,不是纯粹的雕刻。”
“那就叫雕铣床。”
“我觉得这个名字会让人误以为这就是一种铣床,那个雕字容易被人忽略。”
“那就叫数控雕铣一体复合型多功能高性价比质量可靠实行三包模具加工专用精密机床。”
“有本事你重新说一遍,看看会不会说串了。”
“多说几遍就不会串了,名字长点显得酷,比如波多……呃,波多五十六。”
“这人是干嘛的?”
“一个日本海军大将。”
“我觉得还是叫雕铣机吧,你觉得呢?”
“这个名字好,媳妇你真是取名字的高手,以后咱们娃的名字就归你取了。”
“唐子风,你真给文科生丢人!”
何日请长缨 第三百二十二章 居然是拼起来的
仅仅在20年前,井南省合岭市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当然,那时候它也不叫合岭市,而是叫做合岭地区。
可能是由于地处东南沿海,在备战备荒的年代里属于前线,国家不敢在这里布局太多的工业项目,整个合岭地区加起来只有不到100家工业企业,而且绝大多数都是仅有几十人甚至十几人的小厂子,做点副食加工或者农机修配的业务,在全国的工业体系中属于可以忽略不计的部分。
由于人多地少,合岭的农业其实也并不发达。当地的稻米出产不足以养活全地区的农民,农民们一年中有大半年要靠红薯度日,而且也仅够果腹而已。
在井南省有一个段子,说合岭人如果到省会渔源去办事,用不着做自我介绍,人家只要一看他们那副黄皮寡瘦的形象,便能猜出他们的原籍,基本是八九不离十的。
穷则思变,这是永恒的道理。即便在国家限制私营经济发展的年代里,合岭人也照样偷偷摸摸地做着各种小生意,例如走村串户,用一些自家做的麦芽糖换取别人家的鸡毛等废品,再转手卖给国营的废品收购站,赚取其中那一点微薄的差价。
因为做这种生意而被以“投机倒把”的罪名抓过的人,在合岭能凑出几个团,以至于在几十年后,合岭本地的私人老板们凑在一起喝酒,聊起往事来,一桌子上就找不出几个不曾去筛过沙子的。
80年代初,国家开始对民营经济松绑,合岭人在长期做小生意中锻炼出来的商业天才得到了一个施展的机会。短短几年时间,合岭就出现了数千家小型工业企业,这些企业一开始都披着“村办企业”、“社办企业”的外衣,慢慢就露出了原形,清一色都是农民自家或者合伙创办的私营企业。
到90年代末,合岭已经成为一个全国闻名的金属制品制造基地,有几百种产品的产量达到全球的一半以上。全市几乎每个村都有若干家企业,有的村甚至每家每户都是企业主。大片的农田被占用,建起了厂房。一些零星地块也只是用于种植蔬菜,没人再有兴趣种粮。
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对机床的庞大需求。在合岭市区,随处可见各种机床销售点和维修点,有些门面只经营某个品牌的机床,有些则是经营某一类型的机床。正因为机床销售点和维修点数量众多,所以当有一家名叫“胖子机床”的维修店在合岭市区开张的时候,除了左邻右舍的店家凑过来看了看热闹,就没有其他人觉得有啥新奇了。
宁默和工友赖涛涛合开的这家机床维修店,使用“胖子机床”这个名字,主要是为了增加识别度。别家店用的都是什么“鑫”、什么“隆”之类的招牌,孤立地听起来觉得颇为吉利,但当同一条街上有十几个什么“鑫”的时候,客户就难免会产生出审美疲劳了。有些回头客走错店门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这就显出招牌缺乏识别度的缺陷了。
胖子机床是一家双重夫妻店,宁默的老婆张蓓蓓在店里做会计,赖涛涛的老婆刘晓静在店里做行政,宁默和赖涛涛二人则是店里的维修工。
宁默选择到合岭来创业,是因为他此前曾被厂子派到合岭来与赵兴根、赵兴旺兄弟的龙湖机械厂合作过。通过赵家兄弟,宁默认识了不少合岭本地的私营企业老板,并与他们在酒桌上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宁默这些年在厂里得到过名师指点,钳工技术比很多四五十岁的老师傅还要精湛,加之为人正直豪爽,一些私企老板都向他承诺,只要他到合岭来开店,自己厂里的机床如果出了故障,肯定优先找他帮忙维修。
胖子机床店开业之后,这些私企老板倒也没有食言,给了他们不少维修订单,在价格上也没太过挑剔。几个月下来,胖子机床的净利润已经超过了10万,张蓓蓓每天数钱数得手抽筋,脸上24小时都带着白痴般的笑容,话说,她的肚子也越来越大了,胖子快要当爹了。
这天,胖子机床店来了一群不速之客,连宁默和赖涛涛也特地推掉了几个客户的订单,留在店里接待这些人。不过,负责接待工作的,却不是他们这两位店主,而是临一机前任销售部长韩伟昌。
“叶总,你来看,这就是我们临一机和滕机联合推出的新型模具机床,我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雕铣机。它的特点是以雕代铣,最适合做精密模具的加工。”
韩伟昌指着摆在店堂中间的一台模样平常的机器,向新塔模具公司董事长叶永发介绍道。说罢,他又向跟在叶永发身后的一干人等也分别打了招呼,那些人也都是井南一些制造业企业的老板,只是企业规模没有新塔模具公司那么大,在叶永发在场,韩伟昌没有与他们单独打招呼,也算不上是失礼。
把木雕机床改造为模具机床的想法,源自于肖文珺。由于有木雕机床的设计经验在前,苍龙研究院一干工程师通力协作,花了不长的时间,就把专门用于金属精细雕刻的雕铣机设计出来了。
尽管雕铣机是专门为滕机设计的拳头产品,唐子风却没有马上把产品交给滕机去制造,而是安排临一机先进行了试制。临一机制造的样机迭代了五个版本,最终得以定型,也就是现在摆放在胖子机床店堂里的这一款。
一台雕铣机将近一吨重,韩伟昌要在井南推荐这种雕铣机,自然没法背着这么一个铁疙瘩到处跑。他知道宁默在合岭开了这家机床维修店,便与宁默商量,把雕铣床放在胖子机床店里,遇上有客户对机床感兴趣的时候,他就把人带过来,进行现场演示。
当然,使用胖子机床店的场地,也是需要付费的。韩伟昌把这桩生意交给胖子机床店,多少也有些照顾宁默的意图,因为老韩知道,宁默与唐子风的关系,那可不是一般的亲近。
“以雕代铣,这有什么好处吗?”叶永发打量着这台其貌不扬的机床,淡淡地问道。
“叶总,你看看,这是我们雕出来的样品。”
韩伟昌从宁默手里接过来一个银光闪闪的工件,递到了叶永发的手上。
“嗯,还不错,表面光洁度挺高的,这弧线也挺光滑。不过,用我们现在用的加工中心,也能加工出这个效果,你这个机床,个子也太小了一点,要加工一些大件就做不了吧?”
叶永发在手上摆弄着这个工件,评论道。
“叶总高明!我们这种雕铣机,目前主要就是针对小工件,也就是的样子。”
韩伟昌先恭维了叶永发一句,然后神秘地笑笑,问道:“不过,叶总,你就没发现这个工件有什么特别吗?”
“特别?”叶永发一愣,他认真地看了看,摇摇头说,“没什么特别的,不就是一个方块吗,面上切了几刀而已。”
韩伟昌用手指了指,说道:“叶总,你认真看看这个地方。”
叶永发瞪圆眼睛又看了看,还是摇着头说:“我没看出什么特别的。”
韩伟昌伸手接过那个工件,在自己刚才指的那个地方稍稍用力一按,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那个地方居然沉了下去,整个工件一下子就变成了两片。
“这居然是拼起来的!”
不单是叶永发,其他人也都震惊了。他们刚才虽然没上手,但离着不远,这工件的状况他们也是看得清清楚楚的。在韩伟昌动手之前,这工件分明就是一个整块,无论如何都看不出上面有什么缝隙。
而现在,被韩伟昌用手一按,工件就分开了。这哪里一整块工件,分明是两片拼装起来的,上面那片有几个孔洞,下面那片带着几个凸起的圆柱,圆柱套在孔洞里,严丝合缝,看着就像是一个整体一般。
这是多高的加工精度啊!
使用精密铣床,当然也能够加工出这样高精度的工件,但一般只限于一个特定平面的加工。这种又是孔洞、又是圆柱体的精密加工,如果要在精密铣床上实现,足以让一名优秀铣工崩溃。
“这就是这台雕铣床加工出来的?”叶永发按捺着内心的激动,指着雕铣床向韩伟昌问道。
“正是。”
“难吗?”
“不难。”
“能现场给我们演示一下吗?”
“完全可以。”
韩伟昌说着,向一旁的赖涛涛比划了一下。赖涛涛不知从哪拿出一块表面做过粗加工的毛坯,走到雕铣床跟前,动作娴熟地打开机床的保护罩,把毛坯夹装到了工作台上,再关上保护罩。接着,他又在控制面板上按了一堆按键,机床嗞嗞地响着,保护罩里的雕刻头开始在工件上切削起来。
大家都凑上前来,隔着透明的机床保护罩,观察着里面的加工过程。这些人都是干机械出身的,虽然没见过这种雕铣机,但打眼一看,也明白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雕铣机其实就是铣床,只是采用了小刀头,突出了精细加工。由于功能单一,它的加工精度便可以有效地提高,操作难度也有所下降,这就是它相对于普通加工中心的优势了。
:。:
何日请长缨 第三百二十三章 给你指条路
加工工件的图纸是事先就已经输入到雕铣机里去的,要完成这样一个工件的雕刻,需要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大家自然不会围着这台机器傻看着。韩伟昌引导着众人来到旁边,向他们展示了一批雕铣机生产出来的工件样品。
“这花纹,太细密了,普通加工中心可做不出来。”
“这个头像也是雕出来的吗?这刀头也太灵活了吧?”
“咦,这么小的字,而且……这是行楷字体吧,这是怎么弄出来的?”
一开始,大家都还想着要装得从容淡定一点,不能让韩伟昌看出自己对这种机床的兴趣。可看到那些美仑美奂的样品,大家就装不下去了。大家都是搞精密加工的,在金属表面上加工出这些图案有多难,每个人都非常清楚。
有许多模具都需要在工件上刻字,哪怕是一个标准宋体字,要转化为数据文件也是一件极其麻烦的事情。可韩伟昌向他们出示的样品,居然还能刻出行楷来,这是何等奢侈的行为啊。
“韩总,这些图案的数据,肯定不是人工写进去的吧?”
芮岗福美厨房用品公司董事长李永福试探着问道。
“当然不是。”韩伟昌牛烘烘地说,“我们有专门的程序,只要拿扫描仪对着图案一扫,就能够自动生成数据文件,非常方便。”
“这东西,我好像见过。”一位名叫谢守国的小老板说,“韩总,你们这个方法,是不是和街上那些搞木器雕花的是一样的?”
“谢总高见!”韩伟昌笑道,“我们可不就是照着雕花机床的设计开发的吗?大家应该知道吧,现在国内最好的雕花机床,就是我们临一机开发的。”
“对对,我有印象,我有一个亲戚就是买了你们临一机的雕花机床,现在开了个雕花店呢。”另一位小老板附和道。
“这种雕铣机,倒是挺对我们的路子。”叶永发开口了。明人不说暗话,韩伟昌此前已经向他说过,临一机开发这种雕铣机,就是冲着新塔公司这样的模具企业来的。他粗略地看过来,发现雕铣机的确符合他的需要,他如果还装出不屑的样子,就未免太小瞧韩伟昌的智商了。
“韩总,这样一台机器,你们的报价是多少?”叶永发直言不讳地问道。
“如果叶总想要,我们可以做到35万一台。”韩伟昌说。
听到韩伟昌的报价,在场的小老板们一下子就全哑了,一个个在心里琢磨着这个价格。叶永发沉了沉,摇摇头说:“这个价太高了。滕机的数控铣床,一台也就是不到50万,能加工一米五的模具。你们这种小机床,也就是80公分的加工范围,而且只能做少量的铣削,比数控铣床的功能少得多。这样一台机床报35万,太高了。”
“没错没错,价钱太高了,就这么一个小玩艺而已。”其他小老板也纷纷说道。
机床的价格,当然不是按照体积来计算的。有些进口的小机床,体积甚至比这台雕铣机还小,报价100多万元人民币,大家也得捏着鼻子认。机床虽小,里面数控系统、导轨丝杠、电主轴、刀库、对刀仪等一样也不会少,甚至由于体积小,这些部件的精密度要求更高,价钱反而会比大机床还贵。
可那毕竟是进口机床不是?国产机床卖到35万,大家就觉得贵了。如果加点钱,就能够买到一台国产加工中心,粗活细活都能干,何必买这样一台只能做雕刻的小机床呢?
当然,大家说归说,这种雕铣机的优点,大家也是看在眼里的。加工中心理论上说也能做这种精细雕刻,但要保证精度,效率就会受到影响,而要提高效率,又无法兼顾精度,哪有雕铣机这样好用。
韩伟昌是惯于与这些小老板们打交道的,当然能够听得出大家话里的意思。他没有向众人解释,而是对叶永发说道:“叶总,我报的这个价,还是针对新塔公司来的。因为只有新塔公司,才能保证一个基本的批量。如果是单台生产,35万只怕是连成本都不够呢。”
“我们新塔也要不了太多。”叶永发说,“如果机器的性能可以达到你跟我说的水平,使用寿命也没问题,我们可以考虑进几台试试,不过最多也超不过10台。”
“我敢保证,叶总用过这种雕铣机之后,肯定会再追加订货的,起码是50台以上。”韩伟昌笑呵呵地说道。
“那也就是极限了。”叶永发没有否认,而是顺着韩伟昌的话说道。他内心的真实打算,也是采购50台左右。他还想到,有了50台雕铣机,他就能够接更多的精密模具订单,就算一台雕铣机的价格是35万,他要把设备投入赚回来,也不算是太难的事情。
韩伟昌说:“50台,勉强可以算是一个批量了,不过,光是这样的销量,要把成本降下来,还是太难了。你们不知道,这种雕铣机里面用的部件,都是专用的,有些在市场上都买不到,我们必须自己配套。就为了开发雕铣机里用的高速电主轴,我们临一机前期就投入了几千万,你们算算,我们得卖多少台机床,才能把这些投入赚回来。”
在工业上,产量越高,成本越低,这是常识了。
一套高速电主轴的价格近2万元,其中一半是固定成本的分摊。为了开发这种电主轴,厂家需要投入设计费用、试制费用,还要设计专用的模具、夹具等,各种投入高达几千万元。这些前期的投入,是要分摊到每一件产品中去的。
如果厂家最终生产了几千套电主轴,则每一套分摊的固定成本就是1万元。而如果厂家能够生产几万套电主轴,则每一套的分摊就下降到了1千元。这其中的差距非常可观。
临一机开发的这种雕铣机,主要的目标客户是各类模具企业,按照韩伟昌的估计,每年的销量大约能有1000多台的样子,这样算下来,一台机床卖到30万左右,利润是比较可观的。如果价格再低,就有些鸡肋了。
30万一台的设备,如果一年能够卖出1000台,则相当于3亿元的产值,足够让滕机这样的企业打一个翻身仗了。当然,雕铣机一旦问世,肯定会有其他厂商跟进仿造,滕机也不可能完全垄断这个市场,能够凭着先发优势,占有一半市场,也是很不错的。
叶永发等人自然也知道价格和批量之间的关系,而且也知道韩伟昌的报价里肯定还有余地。他报出35万的价格,估计就是存着以30万成交的心思的。如果是30万一台,叶永发倒也可以接受,不过,作为买家,谁又不想多压一压价呢?
“韩总,你们这种雕铣机,一年打算卖多少台?”叶永发问道。
韩伟昌说:“这个还真不好估计。按照我们临一机生产处算的成本,如果一年卖不到2000台,那就是净亏本了。可要想一年卖出2000台,我还真有点没把握呢。”
他这话就是打马虎眼了,因为他实际的打算,只是一年卖出1000台而已。模具企业虽多,也不是哪家企业都急于更新设备的,而且一台雕铣床也能够用上好几年,人家今年买了,明年还会再买吗?要想一年卖出2000台,韩伟昌实在是没有信心。
叶永发笑了,他问道:“这么说,韩总报的这个价钱,就是照着一年2000台的销售算的?”
“是啊。”韩伟昌装出苦恼的样子说,“其实35万一台已经是亏本赚吆喝了,如果不是叶总,而是换成其他人,我起码得报40万的价。”
“如果你们一年能卖2万台,你觉得价钱能降到多少?”叶永发突然问道。
“2万台!”韩伟昌蹦了起来,“叶总,你别诓我。你叶总这么大的生意,也只能买50台而已,一年2万台,你让我卖到非洲去吗?”
“不用卖到非洲去。”叶永发笑着说,“你先告诉我,如果你们一年能卖2万台,你的价钱能够降到多少?”
“30万!”韩伟昌毫不犹豫地说。
“那就算了。”叶永发耸耸肩膀,显出一副懒得和傻瓜费口舌的样子。
“28……,20万!”韩伟昌牙一咬,报出了一个极端的低价。
按照一年1000台的产量,韩伟昌能够接受的最低价格,也就是25万左右,这差不多就是赚个辛苦钱的意思了。如果要报到20万,就真的是赔本买卖了。但如果一年能够达到2万台的产量,韩伟昌即便以20万一台销售,也依然有可观的利润,因为各种固定成本会被摊薄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可一年2万台,这不是开玩笑吗?
但是,叶永发报出这样一个数字,仅仅是为了跟他韩伟昌开玩笑吗?韩伟昌可真是不信。人家叶永发也是一分钟能赚上百块钱的大企业家,没事跟他逗咳嗽玩?
“韩总,我给你指条路,成与不成,我就不敢保证了。不过,如果成了,你们这种雕铣机一年卖出2万台,应该是不在话下的。”叶永发说道。
“真的!”韩伟昌只觉得浑身的血都在向上涌,他盯着叶永发说道:“叶总,如果真能做成这么大的销量,你们新塔公司要的50台机床,我连20万一台都不要,直接给你算成15万!”
何日请长缨 第三百二十四章 营销成本
南方,鹏城市。
嘉川电子公司总经理温国辉坐在自己的真皮大转椅上,手里握着一个高倍放大镜,全神贯注地察看着另一只手上拿着的一块金属片。那金属片只有一寸多的大小,表面加工极其精致,温国辉正在端详的,是金属片上刻着的几行小字。
“这就是你说的雕铣机刻出来的?”
好一会,温国辉才抬起头,看着老板桌对面站着的一人,那人正是韩伟昌。
临一机开发雕铣机,是为了满足精密模具加工的需要。但模具行业对于雕铣机的需求,其实并不大,一年1000多台的销量,对应着3亿多元的销售额,即便完全被滕机拿下,也就够滕机混个温饱,要想借此重振辉煌,是远远不够的。
叶永发给韩伟昌指出了另一条道路,告诉他除了模具行业之外,电子行业对于这种雕铣机床的需求,可能是更值得关注的。叶永发说,他的模具公司曾经接到过许多家电子厂的订单,这些电子厂生产各种小型电器,比如随身听、寻呼机、手机等。
这些小电器体积很小,价格却很高,而且带有奢侈品的属性。作为奢侈品,消费者对于外观的要求是非常挑剔的,而且也愿意为精致的外观支付一笔不菲的溢价。电子厂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一直在绞尽脑汁试图做出更加精美的外壳。
叶永发的新塔模具公司,很大的一块业务就是给这些电子厂做电器外壳的模具。电器外壳不外乎两类材质,一类是塑料,另一类是金属。
塑料外壳是采用注塑工艺成型的,新塔公司为电子厂提供的是注塑模具。时下的工艺已经能够在塑料外壳上形成分辨率非常高的花纹,但由于塑料的材质偏软,这种花纹在使用中很容易被磨损,所以一些塑料外壳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就没法看了。
要让外壳保持精美的外观,就只有使用金属材质。金属材质的外壳是用冲压成型的,大的纹路可以冲压出来,一些图案、文字等就很难直接冲压出来了。目前,各家电子厂采用的方法,就是先冲压出一个金属外壳,然后再用加工中心在外壳上雕刻出图案或文字,这与模具厂制造模具的工艺颇为相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