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请长缨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齐橙
临一机要造这种重轴机床,人工费比德国公司要低得多,超额利润方面自然是要赚的,但毕竟不会那么黑,所以最终的价格将会比德国机床低出一大截。
听到这个价格,康治超的心放下来了。中国一年要造几百万载重吨的船,曲轴的需求是很大的,所以曲轴机床也不会只采购一台。如果后续的机床只需要4000万一台,还是比较好接受的。
“那好,我一会就去打报告,先给你们拨4000万预付款。不过,唐厂长,咱们丑话说在前头,这4000万拨过去,你们如果在明年之内交不出合格的曲轴机床,我可不会善罢干休的。”康治超咬牙切齿地说。
“放心吧,老康,我唐子风啥时候掉过链子?”唐子风大言不惭。
看着唐子风那光溜溜的下巴,想着“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古训,康治超还真放不下心来。
“还有,现在曲轴机床我已经给你落实了,你们船舶公司是不是也该落实承诺,把各下属企业的机床订单给我们了?实不相瞒,我们机二零的很多企业,今年日子也是不太好过的,就等着你们给几个项目,好买米下锅呢。”唐子风继续说。
“这个……我尽力去协调吧。”康治超的声音里透着凄凉。他记得自己与唐子风打的赌,当时他说的是如果唐子风能够造出曲轴机床,他会努力促成下属企业优先采购国产机床。现在机床的事情还是八字没有一撇,唐子风就找他要机床订单,这算不算耍赖呢?
可人家就耍赖了,他能怎么办?
“老康啊,咱们是合作伙伴嘛。”唐子风得意洋洋地说,对康治超的称呼也悄悄地改了,“开发曲轴机床,需要好几家机床厂同心协力。可你要让人家同心协力,总得给点物质刺激吧?就算赶驴,你也得在驴鼻子前面拴根胡萝卜不是?”
“得了得了,唐厂长,我服你了。”康治超高举免战牌,“我是个搞技术的,没有你的嘴皮子溜。这样吧,咱们把曲轴机床的合同签了,然后你派个业务员来,派一伙也行。我亲自带着他们到各家船厂去拉订单,你看行不?”
第二百四十九章 传说中的绝密资料
不提唐子风如何欺负康治超这个老实人,让我们把目光转向明溪省常宁市。
在大韩东垣机床公司的小会议室里,气氛十分压抑。生产总监王迎松和技术总监何继安坐在会议桌的一桌,低着头一声不吭。坐在他们对面的是公司董事长李太宇,他的脸色如机床上的烤漆一样湛蓝,两只眼睛则是红通通的,配色很是讲究。
与一年前相比,李太宇瘦了一大圈,原来飘逸的一头秀发,如今也没了神采,耷拉在头上,被灯光一照,似乎还能看到几根银丝。他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大,骂人也越来越频繁。唯一有进步的,就是他的汉语比过去流利多了,骂街的时候即便不夹杂韩语的脏话,也能连骂10分钟不会重复,配个捧哏,他就可以回韩国演汉语相声去了。
“告诉我,这都是因为什么!”
李太宇拍打着手上的一叠资料,愤怒地吼叫着。
这叠资料,是何继安刚刚交给他的,全都是销售部门收到的客户要求取消订单的传真。客户要求取消订单的事情,以往也是有的。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合同许可的条件,客户的确可以要求取消订单,东垣公司也不能拒绝。
可进入10月份之后,要求取消订单的客户越来越多。一开始负责销售的何继安还没太注意,等到属下告诉他已经有20多份订单被取消的时候,他才惊了。而没等他反应过来,取消订单的申请便如雪片般飞来了,砸得他晕头转向。
他收拢了一堆传真件,匆匆来向李太宇汇报。李太宇先是劈头盖脸地训了他一通,接着便喊来了生产总监王迎松,要求王迎松和何继安对此事做出一个解释。
“我打电话问过几家客户,他们反映,说我们的机床质量太差,达不到产品资料上承诺的精度和耐用性,他们拒绝接受。”何继安用很小的声音说道。
“他们凭什么说我们的机床质量差?我们还没发货,他们是从根据什么来判断的?”李太宇问。
何继安说不出来了,他也是刚刚了解到这个情况,打电话向几位老客户询问,人家支支吾吾,不肯给一句准话,所以他也弄不清事情的原委。
“王总监,你说说看,咱们的产品质量有没有问题?”李太宇又把目光转向了王迎松。
王迎松原本就是在公司里负责生产的,后来东垣公司把产品外包给了几家乡镇企业,王迎松便自告奋勇去当了监工,在各家企业来回跑,一个月里倒有20天是在外面。说来也怪,就这样的工作强度,王迎松居然像吹气球一样地胖起来了。其中的奥妙,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听到李太宇的询问,王迎松挤出一个笑容,说道:“李总,你放心,各家外包企业的生产,都是严格按照咱们提出的工艺规范做的,绝对没有一点偷工减料的事情。机床运回来之后,何总监也是抽查检测过的,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那么,客户说咱们的机床质量差,就是毫无根据的罗?”李太宇继续问道。
“这个嘛……”
何继安和王迎松两人下意识地碰了一个眼神,随即又迅速地把脸各自扭开了。这二位现在基本上是水火不容,而且没有一点调和的余地。李太宇知道这一点,却并不试图去调解他们的关系。在李太宇看来,公司的两位高管之间有矛盾,对他是有好处的。有矛盾就会互相找茬,这就相当于互相监督,比串通起来蒙骗他要好得多。
“何总监,你说说看,咱们的机床质量是不是有问题?”李太宇点名了。
何继安苦着脸,说:“李总,咱们的机床都是包给乡镇企业去生产的,如果这些企业都严格遵照工艺规范做,机床的质量是没问题的。不过,咱们的工艺规范,本身的要求有点低,所以咱们卖出去的机床,头两年性能不错,用过两年以后,精度就会大幅度下降,客户说咱们的产品质量差,也是有道理的。”
听到这话,李太宇的气焰降下去了几分。他虽然不懂技术,但自家的事情,自家还是知道的。他请人设计的这几款机床,为了达到物美价廉的要求,在使用的材料和加工工艺方面,是打了不少折扣的,这一点设计公司曾经向他说明了,何继安也凭着当过十几年工艺科副科长的经验,向他指出了这一点。
机床质量的问题,会出在机件发生磨损之后。如果使用的材料更好一些,机件的磨损速度会比较慢,一台机床用上十年八年,也不见得会有明显的磨损。但东垣的机床使用的材料档次比较低,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也就是一两年时间就会有明显磨损,这就是机床的缺陷。
此外,同样是由于选材的问题,东垣机床的床身刚度达不到自己声称的水平,在加工超重、超硬工件时,会出现床身变形的情况,李太宇对此也是有所了解的。
“就算是这样……”李太宇硬着头皮说道,“咱们的机床要出现明显磨损,也得是一两年后的事情,这些客户怎么就会知道了呢?”
王迎松嘴唇动了一下,却又没说话,似乎是有什么难言之隐。李太宇眼睛很尖,一下子就注意到了王迎松的表情,不由生气地说道:“王总监,你想说什么就说吧!”
王迎松假笑了一声,说道:“李总,关于这件事,我有一点不太确切的消息,也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呸,如果不当讲,你提出来干什么?
何继安在一旁唾了一口,在王迎松的节操评分又扣了五分,由负100变成了负105。
李太宇深吸了一口气,忍下骂人的冲动,摆摆手说:“你说吧,让我和何总监听听是怎么回事。”
王迎松这才伸手到怀里一摸,掏出来一本折叠着的小册子,展开之后递到李太宇的面前,同时说道:“李总,我从一个企业的朋友那里,弄到了一本这个……,你看看就知道了。”
“这个?难道是传说中的……”
李太宇的心脏不争气地猛跳了一下,不过等他把目光对准那本小册子时,翻涌的荷尔蒙便一下子全部退潮了。那并不是他想象中的不可描述的手抄本,而是一本冷冰冰的技术资料,封面上的标题赫然写着:
《国内市场常见机床质量评价报告(1997年9月)》。
“这是什么东西?”
李太宇伸手拿起小册子,又看了看封面。封面上除了上述的标题之外,下面有一个落款,写的是“机二零秘书处”。左上角则画了一个方框,里面写着“绝密资料,禁止外传”八个字。
“这是绝密资料?”李太宇不解地看着王迎松,问道,“你是怎么弄到的?”
“那个……”王迎松支吾了一下,才含含糊糊地说,“都传开了,好多人都有。”
“都传开了,这还叫绝密资料吗?”李太宇只觉得天雷滚滚,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啊。
王迎松笑而不语,人家就愿意这样写,你李太宇管得着吗?中国民间向来都喜欢传各种内部信息,越是写着“绝密”二字的东西,大家越喜欢传看。君不见街头那些油腻大爷们,光着膀子,手里拿把大蒲扇,可一说起国家大事,个个都显得神秘兮兮的,好像年轻时候都在“海里”给领导拎过包的样子。
王迎松不说话,李太宇也不便再深究。他翻开册子,里面果然是对市场上各品牌型号机床的点评。每种机床的名字下面还画着一排五角星,五角星有的是实心的,有的是空心的,还有半实半空的。李太宇琢磨了一下就明白了,这五角星分明就是编撰者对各种机床的打分。满分是五分,也就是五个实心的五角星。至于零分,那自然就是五个空心的五角星了。
看明白了体例,李太宇便开始查找东垣公司的名字。倒也没费他多少工夫,他便找到了自己生产的那几款机床,细细一看底下的内容,只觉得一口老血涌到嗓子眼,差一点就要吐出来了。
“这都是谁给评的,跟我们公司有多大的仇啊!”李太宇大声地骂道。
何继安原本是坐在会议桌对面的,这会也赶紧绕过来,凑到李太宇身边,那份册子。只见在东垣公司一款磨床的名称下面,写着一堆测试数据,看上去还颇为专业的样子。在列完测试数据之后,内容就变成了大白话:
“毫无疑问,这是一款垃圾级的机床。其品质只相当于小型乡镇机床企业制造的低档机床,而价格却达到了国内有一定实力的中型机床企业生产的中档机床的水平,性价比在所有评比的机床中排名倒数第五。”
再至于用来评分的那五个五角星,其中有四个是全空心的,余下一个勉强有一半是实心的,也就是说,评价者给这款机床打出了0.5的低分。
“这是红果果的诽谤!这是恶意败坏我们的声誉!李总,我们一定要控告他们!”
何继安愤怒地拍着桌子,嚷得比李太宇的声音还大。
第二百五十章 资料从哪来的
“这个机二零秘书处,是个什么机构?”李太宇看着何继安问道。
“这是机床行业里一个新成立的协会,我们常机也是会员之一。”何继安答道。他说的常机就是指他原来的单位常宁机床厂,尽管他已经跳槽出来,提起常机的时候,还是会不自觉地带上“我们”二字。
李太宇当然不会介意何继安的措辞,他皱了皱眉头,问道:“这个协会,很有实力吗?”
“是的,参加这个协会的,都是中国国内最有实力的机床企业。”何继安说。
“那我们能不能申请加入?”李太宇脑洞大开。在他想来,机二零给东垣机床打低分,自然是出于行业保护的需要。如果自己也是机二零的成员,大不了多交一点会员费,对方是不是就会给自己评个高分了呢?对了,这好像是某个mba案例里讲过的。
何继安苦笑道:“李总,这个可能不太现实。机二零的会员只有20家,全部是国内排名在前30位的大型机床企业,咱们东垣公司嘛,……还有一点差距。”
“原来是这样。”李太宇嘟哝了一声,随即便换上了一副气愤的嘴脸,说道:“它们是大型企业就了不起吗?这样明目张胆地败坏我们的名誉,我们必须给它们发律师函,要求它们收回这些资料,公开道歉!对了,还要赔偿我们的损失!何总监,你现在就给我爸爸的同学打电话,让他过来一趟。”
李太宇说的他爸爸的同学,是常宁市一家名叫西贾的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名叫劳思通。他其实是在一个在韩国举办的短期法律研讨班上与李太宇的父亲李东元见过。闲聊的时候,劳思通听说李东元的儿子李太宇在常宁开公司,便死乞白赖地表示愿意给李太宇的公司当法律顾问,而且声称一切免费。
李东元自己就是当律师的,但在中国并没有什么人脉关系,劳思通主动提出要帮忙,李东元当然不会拒绝。就这样,劳思通就成了东垣公司的法律顾问,偶尔帮东垣公司审审合同啥的,干得倒也算是专业。
劳思通愿意免费给东垣公司当法律顾问,当然不是什么国际主义精神附体,而是看中了东垣公司的外资背景。如今西贾律师事务所的宣传资料上,第一行就是“为数十家中外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其中的“外”字对应的只有一家企业,那就是东垣公司。
这就有点像后世卖假药的网店,首页上一张斗大的照片,必定是满脸大胡子的洋老头,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退役老西医那种。有闲人专门考证过,至少有30家网店用的是同一张照片,身份介绍里从英国皇家医学院首席医生到某世界五百强医药企业创始人不等,最终追溯到照片的出处,发现原来是德州的一个农民,连自己生病都只懂得放血疗法。
劳思通接到何继安的电话就匆匆赶来了,李太宇黑着脸把事情的经过向劳思通说了一遍,接着便提出了自己的诉求,对方必须道歉,撤回不实宣传,赔偿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
“李总,这个恐怕有些困难啊。”劳思通苦恼地说。他倒也不是一个草包,多少还是懂点法律的,一上手就知道这事挺麻烦的。
“劳律师,这不是很明显的诽谤行为吗?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韩国,是肯定要赔偿的,赔偿10亿韩元都不算多。”李太宇言之凿凿地说。
劳思通问道:“李总,我不懂机床,我想请教一下,这份册子里的这些数据,是不是假的?”
“最起码,不那么准确……”李太宇的声调明显地低了。
劳思通便明白了,合着人家没说错啊,想告人家诽谤,无从下手啊。
“劳律师,这份册子上说我们的机床是垃圾级,这个总可以算是诽谤吧?”
一旁的何继安看出了劳思通的想法,出言提示道。
劳思通说:“这个就看你们如何理解垃圾级这个定义了。国际评级机构,也有使用垃圾级这种提法的,只是一个分级标准罢了,不能算是侮辱性语言。”
“可是,垃圾这个词,在老百姓看来,就是骂人啊。”
“人家可以说,这也不是给老百姓看的文件啊。”
“但它误导了我们的用户,造成了我们的实际损失,难道我们也不能索赔吗?”
劳思通思索了一下,问道:“李总,何总监,我想问一句,这份材料,你们是从什么渠道获得的?”
“是他拿来的。”李太宇用手指了指坐在墙角练功的王迎松,说道。
“嗯嗯,说我呢?”王迎松抬起头来,看着众人,目光里带着疑问:“李总,啥事?”
李太宇把五千毫升二氧化碳强压回自己的丹田,恶狠狠地瞪了王迎松一眼,说道:“王总监,劳律师想知道,你是从什么渠道弄到这本小册子的。”
“哦,这事啊。”王迎松很轻松,“我是从合岭的一家机械厂弄到的,他们厂长拿着这本小册子,问我东垣的磨床是不是这样,我就从他手上把这本册子要过来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