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推理悬疑

死在火星上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天瑞说符

    麦冬调整培养箱的光照,如果麦冬离开了联合空间站,那么她就会关闭一切不必要的机构,降低生命维持系统的功率,尽可能地保证植物们的生存。

    “我可能要离开你们了,阿长,山海经,还有猹。”女孩隔着玻璃,对箱子内的西红柿轻声说,“你们要好好的。”

    麦冬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成功着陆,但她离开空间站,一去必然是永别。

    老猫曾经说彗星的撞击百分之百会毁灭空间站,麦冬只能祈祷空间站可以逃过一劫,至少坚持到可以让番茄莴苣们正常死亡。

    “昆仑站抗震防灾指南……”唐跃皱眉,看着手中的清单,“你写的”

    “当然是我写的。”老猫盯着显示器,抄着胳膊翘着二郎腿。

    “按照这个来,我们就能保住昆仑站”唐跃上下扫视,单子上非常详细地列出了上百条行动措施,他不知道这是老猫什么时候完成的,最近几天后者明明一门心思扑在猎户座二号飞船的着陆上。

    一心多用是老猫的基本功,它能用前爪做数学后爪写历史,反正它是猫,没人规定猫的后爪不能握笔。

    “按照这个来,我们能保住昆仑站的概率最大。”老猫说,“唐跃,你没见过直径三十公里的彗星撞击地表是什么样吧”

    “说的好像你见过似的。”

    “我也没见过,准确地来说,地球生物都从来没有见过,最后一批目睹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那些幸运儿所见的玩意,在我们此刻要对付的庞然大物面前只是个弟弟。”老猫摇头,“但我们有




第二百八十二日(4)如何保住昆仑站
    拆!

    踹!

    砸!

    拍!

    老猫的方法永远都这么干脆利落,直击人心。

    唐跃阅读手中的《昆仑站抗震防灾指南》,第一条赫然就是拆卸昆仑站。

    “完整的昆仑站扛不过地震,我们无法保证舱壁材料的气密性,一旦它们被撕裂,那么修补起来是很麻烦的。”老猫指了指头顶上的穹顶,“如果昆仑站失去了气密性,很难说我们还能再坚持多长时间。”

    “我觉得会被撕裂的不仅是昆仑站,还有我们。”

    唐跃无法想象里氏十七级地震究竟是怎样的灾难,他这辈子也没听说过里氏震级还能攀上十七级,这么强烈的地震如果发生在地球上,怕是能直接撕裂亚欧大陆板块了,阿拉伯半岛都能沉到海底去。

    里氏震级每提升两级,能量增大一千倍,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最强地震是1960年的智利瓦尔维迪亚大地震,里氏9.5级,这场灾难导致两百万人无家可归,剧烈的地质变化甚至隆起了三座全新的火山,地震波跨越整个太平洋,在西岸的日本和菲律宾群岛引起了巨大海啸。

    tomcat-tang-mai彗星撞击火星引起的地震震级如果超过里氏十七级,释放的能量将会是智利大地震的1000000000000倍。

    唐跃很怀疑自己是否能在这种天崩地裂般的灾难中幸存下来,他着实被这个十七级地震吓住了。

    “发什么呆”老猫看唐跃愣愣地发怔,在他眼前挥了挥爪子,“想什么呢”

    “我在想十七级地震究竟是个什么概念……如果发生在地球上,会不会炸沉亚欧大陆。”

    “没那么夸张,里氏十七级只是个粗略算法,实际上真正的地震烈度肯定会比这个小,因为地震的能量是外来的,而非来自地壳自身内部。”老猫说,“彗星撞击地表时,它本身就已经被火星的引力撕碎了,在大概率上它不会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很有可能碎裂成好几块——当它内部的引力无法抵抗潮汐力时,这颗彗星就会四分五裂。”

    “当撞击发生时,彗星所携带的能量会以多种方式释放出来,一部分是高温热能,它能把方圆几百公里的沙漠全部熔成玻璃,还有相当一部分能量会被抛飞上高空乃至轨道的物质带走——这一撞之后火星就有光环了,剩下才会沿着地壳传播,引起强震。”老猫接着说,“我估计实际发生的地震震级,大概在里氏十五级至十七级之间。”

    “十五级与十七级之间相差一千倍。”唐跃问,“你就不能估计得精准一点吗”

    “不好意思,这个真没法精准估计。”老猫一摊手,“现在我们连它会落在哪儿都不知道呢,不同的地质情况会导致不同的后果,有些地方是坚硬致密的大块玄武岩,有些地方土质柔软疏松多孔,你一脚踹在钢板和海绵上痛感还不一样呢。”

    “严格地来说,这玩意是无法精准预测的,因为我们脚下的地层不是均匀的,昆仑站的计算机没有这个模拟能力,除非你搬一台五角大楼那么大的超算来,我还能勉强试试……但就我目前的观察来看,如果它落在沙巴高地,我估摸着震级应该能有16级,如果它落在阿拉伯高地,那么震级大概会是15.5级,如果它落在大瑟提斯高原……那就不用估计了。”

    “为什么”

    “那样我们就死定了。”

    大瑟提斯高原就在伊希地平原的家门口,如果彗星落在这儿,那么整个伊希地平原都会被那颗妖星从地图上暴力抹掉。

    tomcat-tang-mai彗星彗核的主要物质是冰和二氧化碳,它们会在碰撞中迅速蒸发,留下一个巨大的撞击坑。

    这会是火星在本世纪新增的最大陨石坑。

    “你不必管震级,反正我们也没有高层建筑,再大的地震,只要它不大到直接把地壳掀翻,我们就不用畏惧它。”老猫忽然流露出一种“咱们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流氓气质来,“我们往地上一躺,就当躺蹦床上了,它强任它强,清风拂山岗,它横由它横,明月照大江。”

    唐跃在脑中想象那样的场面:一人一猫躺在沙地上二鸟朝天,摊开手脚呈大字型,在剧烈的地震中上下颠簸。

    确实有点流氓。

    “昆仑站呢昆仑站怎么办”

     



第二百八十二日(5)弃母山传说
    按照老猫的说法,为了扛过席卷整个火星北半球的强烈地震,唐跃必须要把昆仑站拆掉,化整为零,以柔克刚,避其锋芒,等到地震过去之后再重新搭建昆仑站。

    唐跃从来没有试过拆卸昆仑站,这顶大帐篷固然是模块化设计不假,当年的设计师们肯定是绞尽脑汁减轻了昆仑站主体结构的重量,并大幅度降低了复杂程度,否则在第七次登陆任务时乘员们未必可以仅靠人手就能把它拼装起来。

    但地球上的工程师们未必考虑过拆除的问题。

    昆仑站是永久基地,它一旦建立就会一直屹立到完全废弃的那一刻,从未有人料到它还会有拆除的那一天。

    唐跃套上明光铠出门,绕着昆仑站行走,主站的周长超过五十米,两米多高的垂直外墙,印着巨大的蓝色字母“kunlun station”,再往上就是锅盖似倒扣下来的穹顶,它们的主要材质是玻璃纤维增强的peek工程塑料,摸上去光滑而又坚实,根据维护手册上的说法,昆仑站外壁的强度是钢材四至六倍,但质量却是后者的十分之一。

    这层外壁是昆仑站的主体结构,它们很薄,只有几毫米的厚度,但唐跃能幸存下来百分之八十要归功于这堵薄如纸的墙壁,外壁保证了昆仑站的气密性,隔绝了大部分强辐射,把火星上的恶劣环境全部挡在外头,和内部的铝合金框架一起撑起了科考站。

    外壁内部就是泡沫塑料隔热层与气密层,如果要拆,那么这些全部都要拆掉。

    “蓄电池,ogs机柜,还有水箱,这几个东西是最要命的。”唐跃远远地站在沙地上,头顶着璀璨的星空,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他们今天模拟测试了一整天,时间在一次又一次失败中过得飞快,“我们怎么才能保证它们不出问题”

    老猫蹲坐在椅子上,“蓄电池和ogs机柜比较好解决,断电关机了层层包裹起来扔进车库里安置起来就行……水箱么,最好得提前拆下来放在外头冻上,冻成一大块冰就不怕漏水了。”

    “不会把水箱冻裂了吧”

    “水箱里有相当大的多余空间,裂不了。”老猫说,“以往昆仑站在任务间隙期关闭,水箱中多余的水也是冻结状态。”

    “那我养的西红柿们多半是保不住了。”

    “我也很遗憾。”老猫说,“但我们自身难保,委实是找不到什么方法来保护它们,植物太脆弱了,一旦离开昆仑站的保护必定死亡,你只能让它们死得更有价值。”

    “切碎了发酵作为肥料吧,为新生的种子们提供营养,我认为它们会同意的。”

    “老无所依啊。”老猫说,“你听说过弃母山的传说吗”

    “那是什么”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日本信州的某个深山村庄里,由于过于贫困,养不活太多人,所以每一个年龄超过七十岁的老人,都会被家人带到山上丢弃。”老猫解释,“老母亲们会在下着大雪的冬天,被自己的孩子背上山,然后留在深山中默默等待死亡的来临,所以那座山被称作弃母山。”

    “还有这种事”唐跃吃了一惊,心想这要是发生在推崇孝道的中国那还不得千夫所指。

    “在生存资源极度缺乏的情况下,有组织地舍弃老弱个体,是生物群体为了延续下去所采取的必要措施。”老猫说,“你想没想过,在弃母山传说中,绝大部分高龄老人,或许都是自愿上山的,他们要把资源留给新生的孩子——而等孩子们老去了,也会自愿上山,为下一代的降生腾出位置。”

    唐跃沉默了几秒钟。

    “真是个悲伤的故事。”

    他不知道这究竟是极冷酷还是极温情,是极理性还是极感性。

    “这一批番茄死去了,下一批番茄会诞生。”老猫低声说,“每一个生命都重若千钧,只有生命才能托举起生命啊。”

    唐跃一屁股坐下来,眺望远方黑色的



第二百八十三日(1)一万米
    翌日。

    第二十次模拟测试。

    “猫先生,唐跃,我已经就位。”麦冬套着舱外宇航服,重新坐上鹰号登陆器的指令长座椅,绑好安全带,登陆器舷窗保护盖已经全部合上。

    “这里是昆仑站,收到。”唐跃回复,“注意保持联络畅通。”

    “猎户座二号系统电脑脱机。”

    “大气模型建模完毕,登陆器气动参数建模完毕,导航误差修正。”

    “计算机进入edl模式,gnc系统正常,制导控制程序装订,进入大气前三分钟进行gnc数据更新,径向高度125千米,火心距3522公里处设定为gnc时序指令edl零时刻。”

    “大气进入段通信频段切换正常,uhf频段信号良好,x波段信号良好。”

    老猫坐在桌子对面,身边摆着一圈显示器与键盘,它四肢并用——确实是四肢并用,老猫歪着屁股坐着,在面前的椅子上摆上键盘,给自己的脚趾头用。只见老猫一套二趾禅**,在按键上行云流水跳动如飞。

    “imu正常,进入前五分钟触发消旋指令。”

    “质量配平,航迹角调整,负11度,攻角调整,负5度。”

    老猫和唐跃的声音在昆仑站内此起彼伏。

    用老猫的话来说,本次测试十拿九稳,它花了很长时间修正猎户座二号的控制程序,彻夜不眠全天无休,力求每一个细节都万无一失。实物测试他们缺乏条件,只能在虚拟软件中进行模拟,老猫设置了最苛刻的测试环境,只为了能给真正的猎户座留出尽可能大的转圜余地。

    老猫是拼尽全力了,如果这次再失败,它也不知道该怎么解决了。

    一人一猫都坚信,既然理论上可行,那么就一定存在成功的可能性,无论这个概率有多低,万分之一也好,十万分之一也好,只要它存在,那么谁都不能阻止他们通过反复的试错与修正来逼近这个极限。

    概率再低都是有限的。

    但人的主观能动性永无止境。

    这是马克思说的。

    老猫评价说老爷子只说对了一半。

    因为猫的主观能动性也是永无止境的。

    “惯性坐标系建立完毕,昆仑站正常,猎户座飞船各部门正常,raptor-01,03,05,07,09正常,准备倒计时,各部门注意——”

    唐跃抬起头,越过显示器望向老猫。

    老猫正埋头在电脑显示器之间,它注意到唐跃的目光,缓缓地点头。

    “麦冬小姐。”

    “嗯。”女孩点点头。

    老猫和唐跃分别站在桌子两边,盯着显示器的屏幕,唐跃扬起四根手指头,进行无声的倒计时,四!

    老猫伸出三根趾头。

    三!

    唐跃把食指与中指高举过头顶,在内心深处大吼出声。

    二!

    老猫竖起大拇指,一!

    发动机点火!

    745秒倒计时开始!

    猎户座二号地火转移飞船,第二十次再入大气层!

    五台猛禽发动机同时点火,灼热的喷流在漆黑长空划出剑刃般的痕迹,剧烈的震动沿着燃料贮箱与金属桁架传递,猎户座二号庞大的机身开始减速,沿着预先设定好的飞行轨迹下落,巨大的过载一层接一层地压在飞船的主体结构上,好在计算机的控制足够精确,飞船的中轴没有偏离预定角。

    重力与发动机的推力纵向压缩飞船,这对猎户座的结构强度而言是个挑战,飞船这样细长的结构,在重力场中非常脆弱,一折就断,所以老猫必须让所有的力都沿着纵轴作用,只能受到压力而不能受到剪力。

    猎户座二号的计算机开始急促地报警。

    飞船各处的传感器都在汇报受力情况——在模拟测试中这些数据是昆仑站的工作站给予的,老猫在尽可能地仿真,真正降落时也会是这个情况。

    用唐跃的话来说,此刻的猎户座千钧一发,它不能受到任何扰动,任何人都不能碰,否则那根悬挂着千钧重物的头发丝就会断裂。

    “海拔高度118774.6米,每秒4727米!”

    “海拔高度115054.9米,每秒4591米!”

    “海拔106932.2米,每秒4378米!”
1...4950515253...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