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御炎
张飞于是胡乱穿戴一下,赶快跑出了府。
到了皇宫之后,张飞见到了关平。
关平告诉张飞,他已经成了众矢之的,很多人跟着赵云一起上表弹劾他。
张飞又怕又怒。
之前他还有些疑惑,怀疑自己和赵云并没有什么过节,不知道赵云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现在则是非常确定赵运是要把自己搞死。
怎么会呢?
“我和赵子龙相识三十年!他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
张飞气的跺脚。
关平对这样的事情有自己看法,但是他却不想多说,他觉得有些事情就算告诉张飞也是白搭。
“父亲已经去宫里向陛下求情,益德叔,现在我父亲也和你一样危险了。”
张飞眨了眨眼睛,伸手握住了关平的手。
“坦之,到头来,还是只有你父亲真心待我!”
这样说着,张飞忙不迭的请求面见郭瑾,要求向皇帝解释自己的所作所为。
只是这似乎有些晚,当他见到皇帝的时候,皇帝冷着脸,好像不是很想见他的时候。
“张将军,这不是你与孤第一次见面,孤还未做皇帝之时,与你有过很多次的见面,也曾并肩作战,当时,你还是很遵从主帅的命令的,怎么时过境迁,你就开始违抗主帅的命令了?”
皇帝第一句话就让张飞难以回答。
他的确是膨胀了,是飘了。
打仗的时候,他得到命令的时候就想着头上没什么人管着自己了,赵云宽仁,新皇帝也有宽仁的名声,曹仁退休了,老皇帝也退休了,还有谁能和他竞争呢?
答案就是没有。
所以他非常膨胀的开始了自己的战斗,并且越打越上头,越打越上头,觉得自己立了很大的功劳,怎能想到自己会面临这样的局面呢?
他支支吾吾的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这是严重违背军规军纪的事情!”
郭瑾狠狠一拍桌案,把张飞吓得够呛。
“违背命令擅离职守,擅自带兵出击,整个战役过程主帅甚至都联系不到你!你把自己置于何地?你把五千先锋置于何地?也就是康居弱小,不能与我对抗,若换做强敌,你这五千人都要葬送在敌国腹地!
自我魏强军建军以来,还从未有过被成建制歼灭一整支部队的事情!这样的事情要是发生在孤初次派兵出征的战场上,天下人会怎么看待孤?太上皇会怎么看待孤?!”
郭瑾咆哮连连,把张飞骂的头都抬不起来,根本生不起一丝一毫为自己辩解的想法。
虽然他感觉自己打了胜仗,不该被如此苛责,可是恐惧之下,他已经不知道该怎么为自己辩解了。
在皇帝面前站着,比面对着千军万马还要恐怖。
这个时候,他明确地感受到了。
他无论面对多少敌人,无论敌人多么强大,他都不会觉得害怕,最多是想要转头逃跑而已,但是此时此刻,他无路可逃,他所面对的,就是名为皇帝怒火的绝境。
“陛下……臣……臣有罪。”
到最后,在郭瑾的怒火之下,张飞只能垂头认罪,向皇帝认错,向皇帝表示自己真的有错——这样或许会好一点。
张飞如此设想。
郭瑾本来也没有打算把张飞一锤子砸死,只是要通过打压张飞这件事情来达成某些目的,所以对于张飞的认错,他是接受的。
“此番你虽然打败敌军,立了功劳,但是你违反军规在先,不知错误在后,犯了众怒,孤断断不能宽恕你,免去你西域三府守备军总指挥使之职,削食邑五百,保留军衔、爵位,回老家养老去吧!”
张飞原本低着的头一下子抬了起来。
免职?
我的职位没了?
我……
再也不能带兵了?
张飞急了。
“陛下!臣有罪!但是臣……陛下,求求你了别让臣回老家啊,臣这个性子,没仗打是要难受死的,真的会难受死的!”
张飞忽然眼珠子一转:“要不然,陛下干脆把臣流放了,流放到漠州,平州,云州,交州,都可以,让臣充军也可以啊!”
“放你的……”
郭瑾差点没忍住爆了粗口:“那是前汉那一套!我魏没有充军一说!我魏军队都是招募训练而来!没有惩戒之用!你昏了脑袋了你!”
郭瑾怒喝连连,张飞却面色凄苦。
“陛下,臣要是从此不能再打仗,臣就真的会和死了一样,陛下,您宽慰宽慰老臣吧!真的,哪怕把臣贬为一个普通的军卒发往边关也好啊陛下!”
张飞哭喊着要郭瑾发配他,说他什么都可以不要,就是不能离开战场,离开战场他就要死。
郭瑾被他气得差点背过气去,一声令下把禁军喊了进来。
四个禁军大汉一拥而上,把张飞整个人抬了起来。
“把他给我赶出宫去!赶回原籍老老实实待着!没有命令不得离开原籍!”
郭瑾怒不可遏。
于是张飞就哭喊着给四条禁军大汉架了出去,丢回府里,强制张家人打包行李,限期离开洛阳滚回原籍。
这个消息可以说是震撼整个洛阳城一整天。
这个消息很快就从南书房传到了朝廷里,然后又很快传到了洛阳城里。
张飞被解职,被赶回了原籍。
而他不愿意,哭喊着求饶,结果逼着皇帝出动禁军把他赶出皇宫,扔进家门,强制要求张家人赶快收拾行装,以便尽快离开洛阳。
很多人都在想着张飞会受到什么惩罚,不过他们都没有猜中。
大多数人都在猜测张飞会被解职,家人也会遭到牵连。
甚至还有一些心思阴暗的看着那么大的阵仗,觉得按照郭鹏那时候的传统来看,张飞难逃一死。
结果张飞只是被解除职位和,剥夺权力,失去五百户食邑,被赶出洛阳赶回老家,爵位和军衔并没有失去。
除此之外,张飞的家人没有受到牵连。
他的两个儿子还在军队里服役,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儿子也没有失去学籍,还能在讲武堂里读书。
这就等于那么大的阵仗,赵云领衔带着那么多将军一起搞事情,只是解除了张飞的职位而已,张飞本人倒没有什么问题。
这在某些心思阴暗的人看来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
他们总觉得这要是在郭鹏时代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保不齐又是一个魏宵案,又是一次传首四方以为震慑与告诫的军中大案。
郭鹏肯定不会放过张飞。
可是在郭瑾这儿,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就算是当初性质一样恶劣的乐进案,乐进甚至没有在军队里做出什么实质性的行动,因为一封信和某种趋势,乐进就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整个家族都被一锅端失去了权力。
而张飞只是个人失去了权力,他的儿子们没有受到什么冲击。
乐进要是知道这件事情,保不齐多生气多愤怒,估计要被气死。
从郭鹏时代走过来的老人们对此有些不太理解,他们总感觉这样不够,要是郭鹏的话,一定会更加凶狠,张飞需要付出的代价一定会更大,而不是像这一次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
新皇帝……
下手有点柔和?
有那么一瞬间,他们居然产生了这样的感觉。
这件事情还没完,随即,皇帝又下令,厚赏在整个过程之中唯一一个站出来帮张飞说话的人,也就是关羽。
东汉末年枭雄志 一千三百九十三 赵云主动减少了自己出现在军队里的次数
因为勇敢站出来为张飞说话,关羽被赏赐了很多钱,很多物品。
他的行为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赞扬,说他重情重义,勇于担当,面对危局敢于挺身而出,是个好男儿,值得嘉奖。
皇帝这一波操作就让那些力主严惩张飞的人感到十分疑惑了。
张飞和关羽的关系,魏**界没人不知道。
正是因为大家都知道,所以才对皇帝的操作感到迷惑。
这两人好的穿一条裤子,关羽更是冒着极大的风险帮张飞说话,帮张飞辩白,就差把整个人砸在里头了。
大家都对这件事情表示不解。
诸将不解,群臣也不解。
然后,皇帝对外发表了自己对这件事情处理方式的解释。
皇帝说,这件事情本身的确是张飞犯了错。
他无视军规军法,侥幸获得胜利,实在不能鼓励,也不能宣扬,必须要予以严惩,否则不能纠正军队里某些人的冒进思想。
魏军的确强大,但是不能傲慢,觉得老子天下无敌,想打谁就打谁,越是强大,越要谦虚谨慎,人如此,军队也要如此。
所以他决定严惩张飞,哪怕算上他的功劳在内,都要解除他的职位,把他一撸到底,赶出军队,赶回老家赋闲,以此警示全军。
但是,他不希望继续对张飞做进一步的惩处了。
因为张飞不仅是功勋老臣,也是太上皇的旧部,从太上皇起兵早期就跟随太上皇作战,一路浴血拼杀,整整三十年忠心耿耿。
要是因为这件事情对张飞做出更加严厉的惩处,他觉得很不合适。
对于老臣老将来说,奋斗一生所追求的,无非是功名利禄。
张飞却只想打仗。
他不贪污不作怪,只是行事霸道,喜欢打仗,沉迷于战场。
这样的人若要进一步严惩,便显得过于严苛,有伤老臣之心,他不愿如此。
同时,张飞为魏国浴血奋战三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当他违反军规军法将要遭到严惩的时候,却没有几个人愿意为他上表辩白。
反倒有诸多要求进一步严惩他的人上表攻击他。
这样的事实让郭瑾在愤怒之余也感觉到一丝凄凉。
浴血奋战三十年的老将,因为一次犯错,就要被攻击到这个地步,实在是有些不必要。
张飞的确犯了错,触犯了军规,按律的确是要严惩不贷。
现在剥夺他的职位和权力,把他赶回老家,已经是严惩,更进一步,是真的没有必要了,诸位臣工也千万不要觉得他量刑过轻。
另外就是关羽。
在这样的局面下,在没有人愿意为张飞哪怕说一句话的情况下,他站了出来,帮张飞辩白,帮他说话,不说这样做对不对,但是他的忠义却深深地感动了皇帝。
张飞不是十恶不赦的大罪之人,他可以得到辩白的机会,不至于满朝上下没一个愿意为他说话的人。
所以皇帝决定嘉奖关羽。
和张飞无关,而是嘉奖他没有在舆论狂潮之中随波逐流,而是坚守本心的忠义之举。
简而言之,新皇帝欣赏关羽。
这一波解释出来,着实让整个洛阳的人都感受颇深。
郭鹏时代的多次残酷无情的政治风暴让每一个官员都学会了什么叫做明哲保身,学会了只要保住自己就好,其他的都无所谓这样的本领。
愿意为人不惜一切的辩白这样的事情,是越来越少了。
进入郭瑾时代之后,很多人来不及转变思维,一旦嗅到政治风暴的味道之后,立刻缩了起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打算什么都不管。
然而他们似乎忘了郭瑾积累政治资本的高光一战就是【奋不顾身】救下了曹洪。
立刻就有人明白了,这一波不是单纯的政治斗争,不是那种为了清洗而进行的郭鹏式政治风暴,而是另一种模式的全新的政治动荡。
人们发现郭瑾似乎并没有郭鹏那种一言不合荡平全族的气魄和手腕。
这让很多人感到后悔。
后悔他们没有摸清楚新皇帝的脉搏。
但是现在也晚了。
只有关羽一个人出于自己的意愿【抓住】了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关羽估计会有一次更上一层楼的机会。
就是不知道是哪一次了。
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发生又突然结束掉的风波里,除了突然杀出来获得利益的关羽之外,其他人好像都不是什么赢家。
本性难移的张飞当然不用说了,职位丢掉了,回老家赋闲去了,也不知道还有没有起复的机会。
赵云等人好像也不是赢家。
他们对张飞穷追猛打,造成了一阵恐慌,使得整个军队系统人人自危。
而在郭瑾终结了这一阵恐慌之后,那些因为恐慌而不敢站出来的人们对他们充满了不满。
不少参谋台和兵部乃至于卫军系统里的人都对这一波赵云等人的做法感到不满。
觉得他们这样弄实在是不合时宜,就算放倒了张飞,实际上也没有得到什么。
赵云原本因为成为了卫军大将军,大魏帝国第一军人,声望刚刚攀上顶峰,结果第二天就忍不住的弹劾了张飞。
好像迫不及待要证明自己的新身份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利益似的。
结果张飞是倒了,但是赵云自己好像也什么都没有得到。
反而还有些失去的东西。
比如——名望。
一直以来低调做人做事的赵云,居然弹劾了三十年交情的张飞,这让很多军队里的人感觉赵云是不是膨胀了,是不是忍了很久终于要爆发出自己的本性了。
赵云的名声受损了。
大家忽然觉得赵云好像也不是什么圣人,他的人设好像已经崩塌了似的。
而那一群跟着赵云一起弹劾张飞的军队系统的人也没讨到什么好处,反而惹的一身腥气。
每个人在军队里的名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受损。
落井下石这种事情做起来舒服愉快,但是事后的反噬显然也不是随便某个人可以承受的起的。
张飞去职之后,他的两个职位——西域三府守备军总指挥使和北庭都护府守备军指挥使的职位没有一个落到他们这群人头上。
他们本来指望着放倒张飞给自己出口气,然后趁机拿到军职更上一层楼,但是他们的想法破灭了。
郭瑾只是提拔了讲武堂优秀毕业生、在此次西征战中立下功勋的新人军官王仲武接任张飞的北庭都护府守备军指挥使的职务。
而且并没有重新设立西域三府守备军总指挥使的意思。
就好像这个职位不曾存在过——仅仅存在了一天,就消失了。
张飞这个新晋五虎大将之一的身份也就保持了一天,然后就再也不存在了。
没有新晋的五虎大将。
而那群人当然什么都没有得到,还是原地踏步走。
皇帝似乎并不喜欢他们这种墙倒众人推还要落井下石的行为,觉得他们德行有亏。
有小道消息流传出来,说皇帝亲口说自己不喜欢落井下石的人。
这一波,是真的亏了。
无论是张飞,还是弹劾张飞的人,看起来,大家都是输家。
表面上的赢家关羽被很多人艳羡,觉得他们要是敢于站出来硬怼赵云,说不定也能得到皇帝的欣赏了。
但是真正的赢家就真的是关羽吗?
未必。
真正的赢家,是现任皇帝郭瑾。
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真正的赢家已经达成了他的重要目标——还是有的,但是他们绝对不会说出来。
打压张飞,打压了军队里的冒进思想和试图挣脱军规束缚的某种趋势,让军队归于平稳、老实,还安插了他名义上的学生进入西域。
安抚关羽,安抚了军队里老人的心,告诉他们,他不会因为张飞就对军队里的老人展开大清洗。
打压了赵云刚刚要起来的势头和名望,把赵云有可能威胁到他的地位的可能掐死在了摇篮里,断绝了赵云凭借威望突破规则束缚的可能性。
三方面被他连推带拉,给他折腾的服服帖帖的。
有人被打压,心有戚戚,不敢妄动。
有人感受到了新皇帝的温暖,心中感动,对新皇帝的忠诚度和归属感大大提升。
有人则失去了很多东西,浑浑噩噩,大有一蹶不振的迹象。
而忠诚于皇帝的新人正在奋起。
之后,一应关于军队的政令和人事调动命令轻而易举的就推行下去了,郭瑾对于卫军的掌控程度大大提升。
这种微妙的权力地位扭转让很多人都没有及时察觉出来。
郭瑾却十分及时的察觉到了这种趋势。
赵云因为这件事情名声受损,虽然该得到的一点没少,卫军大将军的地位不可动摇,可是他却因此而决定闭门谢客,不与旁人交通往来,竭尽全力的展示自己的无害化。
这场变故发生之后,赵云仔细的思考,忽然意识到这是皇帝的连环套,针对的不止是他,目标也不单单是他。
他意识到自己进一步增长军功会让皇帝猜忌,自己在卫军之中的声望越大,皇帝越会猜忌,哪怕对方是自己的半拉女婿,也没用。
封建皇帝对于军权的敏感程度不是什么人都能挑战的。
郭瑾肯定不是郭鹏,退位之前就开始让郭瑾染指军队。
郭鹏有充分的威望和自信,他不担心。
但是郭瑾没有,所以郭瑾会担心。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赵云非常主动地接受了皇帝的坑害,自损名望,自污以求安稳,还更加谨慎小心的行使自己做为卫军大将军的权力。
进一步察觉到了新皇帝的某种政治动向之后,赵云意识到自己可能是一个重大的阻碍,如果不主动腾出位置,可能就会被动的腾出位置。
这次风波只是皇帝看在亲人的面子上给的一个机会,根本没有刻意的针对自己。
但是如果自己没有及时领悟皇帝的用意,还要主动彰显卫军大将军的权力和地位,那么皇帝肯定就不会再留手了。
于是,赵云主动减少了自己出现在军队里的次数。
东汉末年枭雄志 一千三百九十四 全军大比武
赵云觉得,皇帝需要的毫无疑问是军权,是对于卫军,乃至整个魏军群体无可置疑的军权。
而自己,就是横在这中间最大的障碍物。
所以,才在自己成为卫军大将军的情况下,直接动手。
赵云猜测,新皇帝所需要的,就是自己的职位所掌握的那些权力。
新皇帝不愿意把权力交出去,却必须要这样封赏自己,因为自己立了很大的功劳。
所以,自己只能拥有名义,却不能拥有实际权力。
赵云明白了一切,主动退让,深居简出,对于卫军的事情不管不问,只是象征性的宣誓一下自己的存在,并不做什么实际的事情。
郭瑾抓住了这个契机,开始主动把自己的手往卫军里伸。
当卫军众人发现他们无法从赵云那边获得什么指示的时候,觉得很疑惑,但是当他们通过绿色通道得到了皇帝的直接指示的时候,他们就觉得这样其实也不错。
与其和赵云商量之后还要和皇帝确认,倒不如直接和皇帝确认。
反正赵云也找不到,感觉他有点消极怠工的样子,所以直接和皇帝商量事情,一步到位,多轻松?
卫军里那些负责干事的人就拥有了这样的想法。
于是,郭瑾进一步确定了绿色通道的存在和意义,他号召四将军和后勤方面的办事人员,遇到什么问题直接通过绿色通道和自己商量。
不用找大将军,大将军很累,需要休息。
我不累,我不需要休息。
都来找我。
郭瑾要架空赵云,把卫军大将军变成一个纯粹的荣誉职位,让这个荣誉职位再也不能影响军队,只能象征性地存在,然后在必要的时候充当救火队员。
赵云出征在外的时候这个趋势就出现了。
现在,赵云主动地退让则是让这个趋势加速了。
皇帝的存在逐渐替代了大将军存在的意义,什么事情都可以通过绿色通道联络皇帝,那么是否需要大将军从中作为中介已经没什么必要了。
更何况,大将军自己都很少出现在军队里了。
于是大将军这个职位所拥有的权力就在实际上被郭瑾通过绿色通道掌握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赵云的政治智慧远超关羽和张飞,权力欲望却远低于关羽和张飞。
多优秀的将军啊。
无外乎郭鹏那么喜欢他。
郭瑾如此认为。
只是郭瑾的权力欲望丝毫不弱于郭某人,皇位交接之际一度为赵云掌握的卫军实权必须要掌握在手,否则他就吃不香睡不好。
而现在绿色通道的建立和赵云的主动退避,实际上已经确定了郭瑾战胜赵云的结果,郭瑾成为了实际上的【卫军大将军】。
而赵云则主动进入了半退休状态。
郭瑾非常欣赏赵云的魄力和政治智慧,所以没有打算进一步的折腾赵云,而是打算让赵云安度晚年,而且比曹仁还要舒服一点。
因为赵云还有职位,一旦出事,赵云还是可以挂帅出征。
只是赵云不能在日常拥有实际权力罢了。
郭瑾的夺权计划初步成功,他的下一个目标,是架空卫军四将军。
卫军四将军也是魏军中常设将军的职位,常设将军职位所自带的权力非常重大,且不能随便改变。
一个赵云好对付,四个常设将军却不好对付。
眼下卫军大将军虽然没有了威胁朝政的可能,这四将军却可以拥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