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东汉末年枭雄志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御炎

    发现做得好的基层小吏就奖赏,发现做的不好的就直接罢黜,扔回临淄做苦工去,以为惩戒。

    每个季度做一次成绩评选,优秀者优先晋升,不良者严加惩处,以此作为鼓励基层小吏带领黎庶努力耕种不懈怠的方式。

    在夏粮丰收之前,郭鹏不会率军出征。

    他要确保夏粮的丰收,和屯田政策的有效运行。

    屯田是他稳住青州的根本策略,这个策略要是实施的好,青州才能成为他稳定天下的大本营。

    其他的一切都可以暂时靠边站,农为国之本。

    不仅如此,要是这边政策运行的好,那边还能形成对黄巾军的强大舆论攻势,对黄巾军进行内部的分化瓦解,将现在这令人头疼的数十万规模的黄巾军给削减一些。

    方便他之后的操作。

    郭某人奸诈狡猾心狠手辣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这种事情他操作的得心应手,趁着这个档口把荒地和无主的土地大量掌握在手,形成自己掌握青州的底气,才算是真正在青州站稳了脚跟。

    这还要多感谢黄巾军为自己削弱了青州的本土势力啊!

    虽然不能给他们颁发军功章,但是在郭某人的心里,闹事的黄巾军每一个人的胸前都已经佩戴了郭某人亲手制作的汉贼出品的军功章。

    郭鹏这边带领手下们种田种的不亦乐乎,而就在二月底,河南的讨董联军已经在酸枣盟誓了。

    酸枣方面,兖州刺史刘岱,陈留郡太守张邈并郡内孝廉卫兹,东郡太守桥瑁,济北相鲍信及其弟鲍韬,山阳郡太守袁遗,豫州刺史孔伷,陈国相许玚,沛国建平县长刘勋,广陵郡太守张超九位诸侯盟誓。

    郭鹏缺席参加,算是十镇诸侯盟誓。

    盟誓会议上大家你推我我推你,谁都不愿意做那个宣读盟誓的人,最后以陈留郡孝廉卫兹登台宣读盟誓,宣布讨董联军正式成立,遥推袁绍为讨董联军盟主。

    盟誓之后,大部分诸侯留在酸枣等待袁绍的进一步指示,孔伷则率军返回豫州,屯兵颍川,遥遥威胁雒阳,以为酸枣的策应。

    酸枣盟誓是二月底,而在此之前,董卓得知自己杀掉刘辩不仅没有让关东诸侯罢兵,反而激起了更多人的反抗,顿时慌了。

    就探知的情报来看,中原数个州郡肯定会起兵讨伐自己,到时候大军十余万浩浩荡荡而来,自己这边的一万多人哪里够打的

    董卓慌乱不已,也恼火不已,恼恨自己派出去的这些名士一个个都是忘恩负义狼心狗肺之徒,更恼恨那些进言让自己大封天下的家伙。

    要是早知道这些人会反,董卓早就在雒阳把他们全部干掉了。

    &nb




二百零九 放飞自我的董卓
    董卓没花一点力气把自己最大的后顾之忧给排除了,还有了更多的军队,顿时底气足了很多。

    于是在二月十五日,在强大兵力的威慑之下,迁都长安的政策得以确定。

    二月十七日,皇帝刘协启程前往长安。

    三月五日,皇帝和大批官员抵达长安,前后历时十八天。

    在这次迁都行动中,还有大量中央图书馆兰台的书籍转移至长安,途中因为大雨的缘故,道路泥泞难行,有一半的书籍被抛弃焚烧,剩下的由司徒王允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

    董卓还命令军队驱使黎庶和大户一起前往长安,不允许他们留在雒阳,不愿意走的多数被杀死。

    期间,董卓还命令士兵冠光明正大的劫掠不配合的士人和富户,甚至派人盗取先帝陵墓,挖掘财宝,搞的雒阳是一地鸡毛。

    而在当时,董卓留在了雒阳,屯兵于毕圭苑以防御反董联军,长安朝廷的内外事务都交给王允来处理。

    因为王允出身并州,并不属于关东士人集团的缘故,所以王允受到了董卓的提携。

    更因为董卓曾经做过并州刺史和并州牧,所以董卓对王允更是推心置腹,对他没有隔阂和怀疑。

    至于王允对董卓是不是也是一样的推心置腹毫无隔阂,那还真不好说。

    此一时期,王允是长安朝廷的实际控制者,董卓则在雒阳安排对抗关东联军的事情。

    为了立威,更为了打击关东联军的信心,扩军之后兵力大盛的董卓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撼和恐惧的决定。

    杀了袁隗。

    被全天下针对,董卓曾经良好的自我感觉彻底崩塌,用幻象营造出来的贤明董卓已经彻底死掉,既然他们已经决定和董卓不死不休,董卓也就干脆彻底放飞自我了。

    曾经做过的事情全部推翻,曾经的自我约束全部消失,手下众将全部加官进爵,并州人凉州人大力提拔任用,关东人则全力打压,肆意凌辱杀戮。

    为了报复,董卓干脆把袁隗杀了。

    除了袁隗,还有袁氏嫡长子,袁基。

    当家人和未来的当家人,连同家中五十余人,董卓亲自下令动手,全部斩杀。

    袁隗到死都不相信这个决定是董卓做出来的,还以为这是长安奸佞的私自行为,到死都在喊着他要见董卓,要见董卓。

    然后被一刀砍下了头颅。

    初平元年三月十八日,袁氏五十余口的无头尸体剧烈的刺激了长安朝廷的所有人。

    所有人噤若寒蝉,一时间全部趴在董卓面前瑟瑟发抖。

    二重君主制之下,袁隗等同于董卓的私人君主,君臣尊卑全都不要了,上下尊卑也忘得干干净净,提拔的恩情也全部抛掉,董卓放弃一切放飞自我,直接斩断了自己全部的后路。

    当然拉上了袁隗和袁基垫背。

    理由自然是袁绍和袁术起兵对抗他。

    袁隗自信满满的觉得就算到最后时刻董卓也不敢杀他,所以留在京城为袁术等人争取起兵的时间。

    结果万万没想到,自从这套规则确定以来,将近二百余年的时间里,第一个敢于将自己的举主杀掉的人,出现了。

    董卓董仲颖,不遵守规则之人。

    不遵守规则破坏规则的人,人人恼恨,人人害怕。

    谁都不知道这样的疯子能做出什么事情来。

    皇帝胆寒,大臣战栗,董卓势力范围之内,关东士人们群体噤声,像一只麻雀在老鹰面前一样瑟瑟发抖,彻底被董卓的暴虐给吓傻了。

    董卓谁都敢杀,不是只杀平民黎庶的,他什么人都敢杀的,一视同仁的!

    董卓的报复心极其强烈,杀掉袁隗让他狠狠的出了一口恶气,看着那些往日在自己面前嚣张跋扈的关东士人们脸色惨白的跪在自己面前瑟瑟发抖,他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带来的快乐比被士人吹捧的快乐更加快乐,是双倍的快乐!

    董卓沉迷在了这种快乐之中。

    袁隗死了以后,关东名士们的日子更不好过了。

    当然,皇室的日子也不太好过了。

    董卓开始光明正大的进出皇宫,没有任何阻碍,对于皇帝身边的宫女也毫不客气,并且放纵麾下的军官士兵用奇怪严苛的法律凌辱士人们,劫掠富户豪强们,抢夺财产、妇女以满足他们自己的**。

    他们在董卓的威慑之下瑟瑟发抖。

    而反抗的种子也在此时开始萌发。

    然后天下人都知道董卓把袁隗给杀了!

    把四世三公的袁隗给杀掉了!

    连同袁家的继承人袁基一起,全部杀掉,五十多人一个都没有留,老的小的男的女的,连仆人都没有留。

    关东联军遭遇雷霆打击。

    不守规则的董卓让名士们无所适从,他们不由自主的将目光放在了袁绍身上。

    袁绍是大家心中最理想的盟主人选。

    而且现在家人都被杀



二百一十 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
    走到这一步,历史已然发生了改变。

    刘虞依然在朝中做官,受到董卓的制约,幽州实际上在郭鹏的老上级宗员的掌握之下。

    而从郭鹏离开之后,为了稳定地方形势,宗员开始任用勇武善战并且和郭鹏有师门之谊的公孙瓒作为郭鹏的替代者。

    宗员屡次提拔公孙瓒,还因为他的战功表他为奋武将军。

    这一次,收到了桥瑁和袁绍方面的讨贼檄文之后,宗员还有些犹豫,不太想掺和这件事情,但是郭鹏的信件送到之后,宗员开始慎重考虑。

    郭鹏在信件中称讨董是天下人都想做的事情,如果不想被天下人非议,最好加入这个队列。

    站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两不相帮的下场只能是里外不是人。

    宗员最终决定按照郭鹏的说法派兵参加讨董联军,于是在五月中旬,宗员派遣公孙瓒带领三千骑兵南下加入讨董队列。

    至于加入哪里,宗员和公孙瓒都很明确,当然是先去青州和郭鹏会合,两人是同门师兄弟,凑在一起相互有个照应。

    于是公孙瓒很快领兵出发,向青州而去,打算和郭鹏会合,再一起去酸枣。

    而宗员则继续坐镇幽州。

    郭鹏这边计划妥当,袁绍袁术这边也在紧急筹备军队的组成,筹备粮草军械等等。

    袁绍还好,有韩馥做冤大头,给他提供粮草军械,袁术就没有那么幸运。

    他只是一个后将军,没有任何地盘,霸占了南阳郡一些土地,得到袁氏家族的资助拉起队伍之后,还是觉得实力不够,于是在当地横征暴敛,强迫黎庶当兵,抢夺他们的财产和粮草充实自己。

    而袁术这样的做法自然引起了南阳太守张咨的极大不愉快。

    在我的地盘上横征暴敛,掠夺户口,这算什么

    张咨屡次派人向袁术进行严正交涉,始终不能约束袁术的行为,但是也多少给袁术带来了一些麻烦,让袁术十分恼火。

    而与此同时,江东猛虎孙坚所率领的长沙、桂阳、零陵三郡讨董兵马正在行军途中。

    进军到武陵郡辖区中的时候,武陵太守曹寅与孙坚见面了。

    讨董行动熙熙攘攘,很多野心家都在其中找到了扩充势力实现自己的私欲的可能,于是纷纷开始行动,荆州刺史王睿就是其中的一人。

    刺史和太守之间在名义上是没有上下级的关系的,虽然到汉末,刺史已经是实际上的一州主官,但是名义上依然没有和太守的上下级关系。

    州牧才是太守的上级。

    遇到名声特别大的名士太守,或者干脆互相看不顺眼的太守,硬是不合作,名声不怎么好或者资历比较浅的刺史还是挺无奈的。

    曹寅和王睿就是这样的一对官场同僚,关系很差。

    天下熙熙攘攘之际,王睿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居然放出了要趁着讨董的机会杀死曹寅的消息,让曹寅非常惊恐。

    曹寅想着现在朝廷大乱,要是自己被杀了,也没地方讨公道,便想着来一波极限操作保命。

    一番思考之后,决定伪造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的公文,先下手为强,干掉王睿。

    但是曹寅觉得这种事情破绽比较大,自己身边都是人精,自己伪造公文容易被看出来,一个不好派去的人把自己给卖了都有可能。

    正好当时孙坚率军过境,请求粮秣支援。

    曹寅一看孙坚,发现孙坚手上有兵,而且文化水平也不高,脸上就写着『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这几个大字,正好适合拿来做刀。

    孙氏做皇帝以后,自然要找名人认祖宗,于是就选择了兵圣孙武做祖宗,和曹氏选择汉相曹参是一样的做法。

    但是孙氏真正的出身是农户。

    孙坚的父亲种瓜为业,约莫算个小小的地主,或者是稍微富裕一些的自耕农,孙坚是真正的底层出身,比曹操和刘备的出身还要差,能发家全靠自己的天赋异禀和时代运气使然。

    自然,孙坚读的书也不多,能做官主要是因为勇武,名气大,会打仗,做官以后能读上几本书,文化水平当然不能和名士们相提并论。

    于是曹寅便决定了借刀杀人的计策。

    &nb



二百一十一 郭鹏来了
    劣势之中,董卓性格中不服输不怕事敢于挑战艰难险阻的优点显露出来了。

    我董某人从西凉小吏之子的出身爬到今天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经历了多少,你们清楚吗难道你们觉得董某人是草包不成

    于是董卓立刻召开了军事会议,在军事会议上确定了诸多战略。

    第一条就是主动出击抢占先机,以此来判断关东联军的实力,判断一下到底今后是以打为主以谈为辅还是以谈为主以打为辅。

    一群人商量了半天,决定由董卓手下的宿将、辽东人徐荣率领军队首先出击距离雒阳最近的屯兵颍川的豫州刺史孔伷的军队。

    毫无疑问的是,关东联军的军队基本上都是临时招募的壮丁,参与过战争的极少,几乎全都是新兵蛋子。

    新兵蛋子稍微操练几天拉上战场,连武器怎么用都不太清楚,全凭本能,也就不用谈战斗了。

    于是孔伷的军队被粉碎了,徐荣和部将李蒙率领军队和孔伷对峙,双方稍微接战一阵,孔伷的军队就兵败如山倒。

    徐荣率军肆意屠杀孔伷的新兵蛋子部队,将之彻底摧毁,又劫掠颍川,颍川被严重破坏。

    孔伷毫无反抗之力,眼睁睁看着军队战败,兵败如山倒,除了逃跑,什么都做不了。

    最后,被俘获的数百名孔伷的士兵被董卓下令用步裹起来,倒立在地上,将烧滚的热油淋下去,用这种惨绝人寰的方式杀死。
1...6465666768...7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