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东汉末年枭雄志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御炎
??在这种层面上,诸葛亮甚至强于刘邦身边的萧何。
??而在军事和谋略的层面,诸葛亮或许不如韩信和张良,但是一个诸葛亮做了汉初三杰的全部事情,难道还不足以称之为伟大吗?
??作为二代皇帝,郭瑾需要敢作敢为的人在身边辅助,而能把诸葛亮提拔起来留给郭瑾,是郭鹏觉得郭谨一朝乃至于未来郭承志时代魏帝国不会出大乱子的重要前提。
??郭瑾需要帮手,一个陆议不够,还要加上诸葛亮才能算是稳妥。
??如此,才能保证稳住大局,大局之下的些许小小波动,就不会动摇魏帝国真正的根基了。
??说起诸葛亮,郭鹏又想到了司马懿。
??根据他所知道的情况,司马懿和毛玠的关系匪浅。
??好像是在之前凉州贪腐大案爆发的前后,这两人有了一些交集,而后司马懿得到了毛玠的欣赏。
??公开的信息是毛玠欣赏司马懿治理地方的成果。
??但是私下里的原因,据郭鹏所知,乃是司马懿将一个重要的消息透露给毛玠知道,让毛玠得以在凉州贪腐案爆发的时候保全了自身。
??这是临淄营密探查出来的秘密情报。
??据说当时司马懿曾经秘密拜访过毛玠,与毛玠做了私下里的商谈,给了毛玠很大的帮助。
??当时郭鹏就很感叹,觉得司马懿其他的不说,抗压能力和政治眼光是一等一的,政治能力且不提,他首先是个优秀的政客。
??利用自己的优势和上位者做政治交易,这种事情并非一般人能做的出来。
??之后,度过危难的毛玠投桃报李,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就被毛玠辟为属吏,在凉州刺史府工作。
??于是司马懿和毛玠的政治交易的内容也就暴露出来了。
??司马懿利用这件事情给自己的家族谋取了政治利益,成功把弟弟司马孚推荐给了毛玠,成为毛玠的故吏,与毛玠绑定在一起。
??司马家族有了第二条路。
??当时察举制度和征辟制度还在运行,毛玠的辟召权还存在,司马孚就去到了毛玠身边办事,在他身边工作了两年多的时间。
??据说他的工作能力比较强,得到了毛玠的信赖和重用。
??毛玠是个很讲政治信誉的人,不会随随便便就敷衍了事,很显然,毛玠认为扶持司马家族对于自己的未来很有好处,所以对司马孚也是相当的照顾。
??延德七年,科举制度确立前夕,天下风起云涌,皇帝和士族的矛盾激化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当时的武威郡姑臧县县令公开反对科举制度,认为这是祸国殃民之举,被郭鹏撤职问责,罢官为民。
??毛玠抓住机会,趁机举荐公开支持科举制度的司马孚就任姑臧县县令。
??他抢了一个好时机,钻了一个大空子,让身为吏员的司马孚华丽变身,成为了官员。
??至于司马孚是真心支持科举还是为了做官,这已经不得而知,反正他们司马家族作为士族的一员,背叛了士族的立场,成为极少数拥护科举制度的士人家族。
??到眼下,司马孚因为政绩突出,已经从姑臧县县令升职为武威郡郡守,成为两千石官员。
??可以说是从一条咸鱼的地步成功翻身。
??官和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相当于正式工和临时工之间的区别,二者福利待遇和权势有天差地别。
??科举时代之前是清流和浊流的分水岭,科举时代之后则是考试出身和非考试出身之间的鸿沟。
??就是那种在上面制定政策叱咤风云的人与在下面累死累活跑腿的人之间的区别,而且二者在科举时代之前甚至没有转换条件。
??很多官员天生就是官员,吏员则天生就不可能成为官员。
??就算到了科举时代,也有很多限制,不允许吏员成为官员之类的限制等等。
??郭鹏最开始限制察举和征辟制度的时候,也是把官员的任免权收归中央,把吏员的辟召权留给了地方,以此限制地方长官的权威。
??地方长官从此以后只能辟召吏员,而不能决定官员的人选,这对地方长官的打击是非常之大的。
??有才能有眼界的人肯定想要成为官员,而不愿意做一个区区吏员,放在以往,寒门豪强才会去做吏员,士人都是要做正式官员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郭鹏就能在科举尚未确立的时代打压地方势力,确保人才向洛阳流动得中央向心力。
??但是士人家族的选择绝非唯一,在汉朝还没有灭亡的时候是如此,入魏之后也是如此。
??一手中央一手地方在当时是常态。





东汉末年枭雄志 一千四百五十八 诸葛亮是个政治家
??士人家族当时还广泛的存在,他们除了追求中央的官员地位之外,也会让家族的其他子弟寻求其他的道路。
??察举制度和征辟制度还存在的时候,就算地方官员只剩下辟召吏员的资格,他们本身还是有机会从中央进入地方的。
??而且郭鹏称帝十三年,大大小小的政治风暴搞了七八次,每年都有官员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被干掉。
??万一走中央路线的子弟在政治斗争中陨落,士人家族还有其他的投资可以止损。
??司马朗已经不可能回到中央,他的名声已经随着荀彧之死而彻底的败坏了,不会有人接纳他。
??据说他已经安心在家读书赋闲,过上了传统士人的耕读生活,看上去已经完全死了东山再起的想法。
??司马懿继承了司马朗未尽之业,通过曹操的关系走了中央路线,成为郭鹏的故吏,从内阁外放走向地方主官之路,一旦被召回,必然可以出任中央高官。
??也就是什么时候才能被召回这一个问题还能困扰他。
??照理来说,郭鹏觉得司马懿应该不用那么迫切的寻找其他的靠山,不过细细想了想,对比了一下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出身背景和生存环境,郭鹏就意识到司马懿的不安来自何方。
??诸葛亮有个在中央民政部做重要官员的哥哥诸葛瑾。
??而这个哥哥诸葛瑾是吏部尚书张昭提拔上来的,二者同属徐州人。
??张昭的女儿张慕青在郭瑾的后宫之中,沾亲带故。
??算来算去,诸葛亮除了和郭鹏的关系之外,还有和新皇帝郭瑾的联系途径。
??所以就算到了后郭鹏时代,诸葛亮依然稳如泰山,依靠他过人的才能和胆识创造政绩,等着因为政绩突出而被召回中央。
??这就是生存环境比你优越却还和你比拼努力的典型范例,没办法不优秀。
??而司马懿就没有这样的条件,他在中央没有人。
??郭鹏退位之后,他和新皇帝没有任何往来,没有任何可以回到中央的保障,不找大腿抱上,他真的不敢确定自己就能回到中央。
??尤其在这个地方权力越来越受限制而中央权力越来越集中的趋势之下,地方官员的前途真的很有限,不能回到中央就无法操控天下权柄。
??一辈子在安南都护府这个远离中央的鬼地方吗?
??不说回到中央,连中原都回不去吗?
??司马懿一定很焦虑。
??诸葛亮今年三十五岁,已经是两千石高官,前途一片光明,司马懿比他大两岁,暂时还看不到前途。
??可以想象的是,只要能回到中央,诸葛亮必然能在四十岁之前执掌重要权力,开始呼风唤雨,成为朝堂上不可或缺的一员。
??而司马懿呢?
??怀着如此的担忧,他会做出上下钻营的行为也就不是不能理解的。
??毛玠虽然也在地方做官,但是毛玠本身是元老级别的官员,在中央有很多关系,回到中央的可能性并不小,要是能攀附上毛玠的关系,未来回到中央也就不是不可能的。
??郭鹏就在想,当年诸葛亮是主动提出要去地方上学习历练的,而后司马懿跟上,郭鹏本身并没有类似的想法。
??他不知道现在司马懿是不是后悔离开中央了。
??他怀疑司马懿就是脑袋一热,就跟着诸葛亮一起走了,并没有思考未来是否还能回到中央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就十分重要,关乎到他的仕途。
??他们这一批人离开中央,除非是真的有很大的政治抱负,否则还真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当初没有离开中央的徐庶在经历了上党太守的一任任期之后,因为精明强干,很快就被调回了中央,现在正在担任兵部车马司郎中的职位。
??这个职位负责直接和太仆鲜于银对接,负责协助管理马政,对接马匹在社会上的用途,职责重大。
??司马懿和诸葛亮虽然都是两千石高官,但是实际权力还真没有徐庶那么大。
??徐庶在这个位置上可以管理天下所有在籍官马,任何与马有关的事情他都能插手,而帝国的运转显然离不开马。
??魏帝国是骑在马背上的国家,所以徐庶也是典型的位卑权重。
??无论什么机构要用马,他都能做出决定,给予什么样的马,给予多少马,还有监管马匹的生存环境等等。
??各个部门都在求马用,那么谁先用谁后用,那也是徐庶可以去决断的。
??郭鹏不知道司马懿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是不是很羡慕,是不是很后悔自己当初的举动。
??但是诸葛亮一定不会后悔,这一点郭鹏是可以确定的。
??通过这些年的观察和了解,郭鹏基本上摸清楚了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区别。
??司马懿有政治家的才能,本可以更上一层楼,可他的心中却充满了政客式的投机心理。
??这种心理限制了他本来可以达到的高度,限制了他进一步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而只是停留在一个阴谋家政客的层次。
??他的格局和胸怀不够。
??诸葛亮不同,他有政治家的才能,也有政治家的心态与胸怀。
??他的目标非常明确,并且为了这个目标坚定的前进,没有任何迷茫。
??他不仅可以成为政治家,还拥有成为一个主政者的能力,并且能够很好的克制自己的私欲。
??这就很难了。
??克制私欲,全心为了公务而活,这样的人绝对不是没有,但是一定少之又少。
??这样的人的存在本身就像是太阳一样,走到哪里发光发热到哪里,真的想不让他发光发热都很困难。
??怀着如此的设想,郭鹏离开了雍州。
??郭鹏没有来过凉州,凉州全境是曹仁打下来并且坐镇的。
??那个时间段,郭鹏需要从一线统帅的身份上退下来,退居二线了,所以凉州战争郭鹏没有参与过,他的主要精力都在国家建设上。
??当然,凉州能建设到如今这个地步,郭鹏的政策是必不可少的。
??当初董卓祸乱关中,凉州也没好到什么地方去,董卓小钱肆虐关中,凉州的经济也遭到牵连,几乎崩溃,凉州在那段时间真的有人相食的迹象。
??那个时间段,凉州几乎不存在正常的社会秩序,剩下的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甚至有些地方公开售卖人脯。
??甚至当时郭鹏都不敢的称王,凉州也有人做过了。
??当然,最后凉州境内的撕裂社会状态被魏军一扫而空。
??魏军在这里重塑了凉州的政治生态,把凉州重新建设起来,使之恢复为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
??如此多年下来,凉州的生态恢复的非常好,迁移过来的移民们安居乐业,在这里从事着农业和商业,沾沾丝绸之路的光,赚点小钱。
??因为凉州比较晚建设起来,社会组织也相对最为单纯,处理很多问题都会相当方便。
??所以中央有什么政策的时候,除了京畿地区,凉州也会成为政策的试验地,第一批实践。
??郭鹏广泛设立学宫和学校的时候,凉州也是最先一批设立学宫和学校并且招纳生源的,并且整个过程相对简单,没什么意外发生。
??所以凉州群众的受教育程度反而比起某些内地州郡要更好一点。
??而且随着丝绸商路的持续发展,凉州的商业也会发展的非常好,这将把凉州的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因为百年羌乱而和中央离心离德的凉州,正在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回归到华夏神州的大家庭之中。
??汉武帝开创的凉州基业,终究还是保住了。
??之后,郭鹏带队抵达了陇西郡。
??这是他抵达凉州必须要来的地方之一。
??原因无他,陇西郡是陇右军马场所在地,这里有着全魏国目前为止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军马场。
??郭鹏从攻取陇右开始,一直到退位之前,先后在帝国北疆设置了四个国有军用马场。
??第一个设立的、繁殖军马数量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军马场就是陇右军马场。
??其余三个军马场分别设置在并州、幽州和漠州,利用这三州的优势地理区位,加上一个陇右军马场,一共饲养了超过二百万匹战马。
??魏帝国饲养战马的数量也是前所未有的多。
??未来随着漠州的进一步开发和移民策略,漠州饲养战马的数量还要继续增加,预计十年内就会成为能媲美陇右军马场的超级军马场。
??这四大军马场可以提供给魏军充足的军马使用,保证魏军出征队伍的全面骡马化,实现任何一支军队的高速机动。
??与此同时,也不断有不合格得矮小、肥壮马匹和从军中退役的老弱残马匹被输送到民间。
??它们往往会成为商用马匹和食用马匹,榨干最后一丝使用价值。
??这种做法使魏帝国的商品流通速度大大增加的同时,还能丰富人们的餐桌食谱与蛋白质的摄入,可谓是让马匹发光发热到了极致。
??魏帝国之所以可以实现郭鹏的高度中央化集权,达到实现中央集权制度的最低迅速传播速度要求,也是因为四通八达的道路和这数量极为庞大的马群。




东汉末年枭雄志 一千四百五十九 魏帝国是个骑在马背上的国家
??没有合格且里程巨大的道路,马匹的机动优势将大大衰弱,无法充分发挥出必要的优势。
??而没有充足的马匹,魏帝国并没有可以取代马匹的更加高速且经济的交通运输手段,规模庞大的官修道路的意义也将大打折扣。
??只能说二者相辅相成,成就了史无前例的魏帝国式的中央集权。
??而如果郭魏帝国要继续保持中央集权,一者就要维护好遍布全国各地的道路,维护好收费站的存在,二者就要确保军马场不衰落,且一切尽在掌握中。
??道路和马匹,是中央集权不可或缺的重要助手,缺一不可,缺少一个,魏帝国的中央集权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濒临崩溃,进入到王朝的下行期。
??很多强悍的中央集权王朝就是在马政和路政败坏之后开始走下坡路的,而这一规律却很少有人关注到。
??陇右军马场作为魏帝国第一个设立的军马场,也是魏国唯一一位实权九卿级官员太仆的驻地,必然得到郭鹏的极大重视。
??而且陇右军马场不仅是最大的军马场,也是目前魏帝国唯一一处军马血统优化研究中心所在地。
??延德七年,郭鹏北伐鲜卑前后就接到了鲜于银的报告,说根据他的观察,觉得近年来魏帝国的战马有逐渐变弱的趋势,希望郭鹏多加注意。
??他说根据他多年的经验,应该立刻采取措施,增加财政支出,招募更多人手前来军马场工作,以确保军马的繁育在军马场的掌握之中。
??优秀的战马必须要和同样优秀的战马交配以繁衍后代,而不能放任自由,否则不用多少年,魏帝国就看不到四肢健壮,形容高大的战马了。
??当时郭鹏还稍微愣了一下。
??然后他立刻反应过来,鲜于银的意思应该是军马互相之间不加以节制的杂交导致了优秀军马的血统变杂,使得后代退化,这一趋势必须要遏制。
??当时的陇右军马场因为人手紧缺,缺少足够的人手负责组织马匹的交配和繁衍。
??有优秀血统的战马不能和同样优秀的战马交配,而和劣等马匹交配,从而影响了优秀血统战马的传承。
??这就使得四肢健壮高大俊秀的战马没有同样优秀的后代,从而使得魏帝国的战马一代不如一代。
??郭鹏当时就意识到情况很严峻。
??要是继续这样下去,不能人为的优化战马血统,使得魏军军马的繁衍生息朝着良性化的方向发展,迟早会导致魏军和北宋一样,失去优秀的战马。
??北宋失去优秀战马的故事之搞笑,郭鹏时刻牢记在心,不能让魏帝国也出现这样的情况。
??于是他一边大量拨款招募能手进入陇右军马场协助鲜于银做战马繁殖工作,一边筹划攻打西域。
??延德八年年末,魏军攻克大宛国,俘获大宛汗血宝马百匹,一流上等神驹近千匹,中等战马无计。
??这些战马除却少部分被送到洛阳供权贵享受之外,大部分都被纳入陇右军马场。
??郭鹏下令在陇右军马场开搞战马血统优化工作,在军中挑选优秀战马和俘获的大宛良驹大量交配,培育出更加优秀的二代战马,再从中择优,培育更加优秀的后代。
??如此一代一代让优秀的战马结合交配,最终把魏军战马的繁殖工作带入一个良性循环,在军马场的范围内淘汰掉四肢短小不够健壮的战马基因,以此让魏军骑兵更加强大。
??高大健壮的战马越多,魏帝国的军马血统就越好,骑兵的战斗力就能得到维持和加强。
??这个工作量很大,耗费更大,但是值得欣喜的是,从那以后数年之间,魏军的战马质量的确是越来越好。
??后来鲜于银还敬献了七匹陇右军马场繁殖出来的健壮的汗血宝马,匹匹神骏非常,健硕无比。
??郭鹏骑着其中一匹最为神骏的汗血宝马去视察军队的时候,把军队士兵的眼神吸引的牢牢的。
??后来郭鹏赏给了赵云一匹汗血宝马,把赵云高兴的好几天没睡好觉,甚至恨不得晚上和汗血宝马一起睡在马厩里。
??然后又给郭栋赏赐了一匹汗血宝马,从此郭栋走到哪儿都要骑着这匹汗血宝马,脑袋昂的高高的,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
??这个时候有一匹汗血宝马作为坐骑,对于军人来说,或许意义就和一个装逼犯真的搞到了一辆豪车一样,骑出去在人家面前晃,那叫一个得意非凡。
??鲜于银的工作做得非常到位,本身也算是个负责的人,当初被鲜于辅推荐来管马,郭鹏本来只是打算让他负责过渡。
??但是做到后面,连鲜于辅本人都受到了惩处,他却还稳稳当当的做着他的太仆,堪称是魏帝国高速发展的幕后推手、幕后英雄。
??魏帝国可以成为如今这个骑在马背上的国家,除了郭鹏的政策和战果之外,鲜于银的主导下的马政的成功也是必要条件之一。
??没有他辛勤努力的付出,魏帝国的马政很难上规模、走上轨道,不知道要折腾多久,他在马政方面的付出之大,绝对不比那些将军们征战沙场要少。
??所以郭鹏给他封了侯,给了两千户食邑,就算鲜于辅犯错,也没有牵连到鲜于银。
??这样说起来,郭鹏也有四五年没见到鲜于银了,上次召见他,还是在魏军进取西域之前。
??曹兰她们身体没有郭鹏那么好,旅途劳顿,于是郭鹏就把曹兰等几个女人留在陇西郡城休息,只带着郭承志和一些亲卫轻装简从奔赴陇右军马场。
??鲜于银在郭鹏抵达陇右军马场的前一个时辰得到郭鹏要来的消息。
??时间紧迫,根本来不及做准备,只能硬着头皮用平常状态去迎接。
??由于他平时总是在战马群里待着,穿正式的官服多有不便,很容易弄坏弄脏,所以他日常就是一身粗布短打,穿结实耐用的短皮靴,戴皮帽,和一般的军马场官员、吏员别无二致。
??见到郭鹏的时候也是如此,根本来不及回去换衣服,满脸都是羞惭。
??“不知太上皇驾临,臣有失远迎,有失体统,臣有罪!”
??郭鹏看着鲜于银一身粗布短打的模样,忍不住笑了。
??“就是故意不让你提早知道,就是想看看你日常办公的模样,见到你能如此亲力亲为,亲临第一线,就知道你是专业人士,就能放心的把军马场交给你。”
??郭鹏上前握住了鲜于银的手,温声勉励他。
??鲜于银这才放下心,引着郭鹏向前走。
??郭鹏把郭承志介绍给他认识,鲜于银和毛玠一样吓了一跳。
??“臣不知公子身份,有失礼数,望公子不要怪罪。”
??“无妨,无妨。”
??郭承志看了看郭鹏,想起郭鹏多次夸赞鲜于银的事情,便笑道:“大父对我说过很多次鲜于太仆的功绩,说要是没有鲜于太仆勉力维持马政,魏国也不会有今天。”
??“太上皇谬赞,公子谬赞!”
??鲜于银诚惶诚恐。
1...654655656657658...7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