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御炎
而眼下最重要的,是安定地方,是生产和建设。
这一点郭鹏并不否认,他的确也是这样做的,要储存粮食,要扩编军队,要增强实力。
不过陈宫还体现出了作为一名有着优秀战略规划能力的军事人才所应该体现出来的眼光。
陈宫虽然建议郭鹏暂时休养生息,但是他同时也建议郭鹏,要特别注意袁绍。
在袁绍于河北立足未稳之时,就要想着进攻河北覆灭袁绍了。
袁绍的政治立场太不正确,这一点
二百六十四 双袁争霸
韩馥之死,最先震惊的就是张邈,因为韩馥死在张邈家的厕所里。
八厨之一的张邈为此非常不爽,咬牙切齿的怒骂袁绍,到处写信表明自己和这件事情没有关系,生怕自己被怪罪。
虽然兖州士人无法为韩馥讨回公道,但是这个罪名还是被不少人扣在了袁绍身上。
所以眼下,袁绍的风评在兖州非常之差,兖州士人都认为袁绍不懂恩德,逼死韩馥,不是可以成大事的人。
郭鹏心中清楚这一点,对陈宫的建议一点都不奇怪。
“公台所言有理。”
陈宫听了很高兴,又说道:“若明公可以覆灭袁绍,则天下之大,再也没有可以和明公抗衡之人,明公尽管联合袁公路和陶恭祖,发起二次讨董联盟,可以进攻关中,夺取关西。
以明公之强,合袁公路、陶恭祖二人之力,覆灭董卓绰绰有余,届时迎回圣驾,明公作为功臣,自然可以与袁公路一起奉天子以令天下,使天下恢复安稳,难道不是正确的道路吗”
陈宫的眼中闪烁着强烈的光辉,为郭鹏规划了一条光明大道。
平心而论,郭鹏觉得陈宫说的很有道理。
只要可以覆灭袁绍,则河北之地必然落入郭鹏的掌握。
则郭鹏控制河北,掌握青兖二州,黄河流域人口精华地带被掌握,一跃成为天下第一大诸侯,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到时候郭鹏进军关西,打败董卓也不难,获取长安掌控皇帝,做董卓做过的事情,也不难。
因为是士人,是受承认的士人,所以无论是袁术还是郭鹏,主掌朝政和董卓就是不一样。
陈宫也就想到这里,郭鹏顺着他的思路继续往下构思。
到时候袁术为主,郭鹏为辅,哪怕所作所为实际上和董卓一样,甚至有称帝的野心,只要愿意付出利益,就没问题。
就像曹丕和司马皇族一样愿意付出利益收买士族圈子,说不定要不了几年他们就愿意让刘协下台,直接把汉室活埋了。
然后袁术就可以成为和刘秀一样的圣君,开国大帝,郭鹏则是袁术麾下第一功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执掌重权。
美哉,美哉。
这样想一下,好像也挺不错的,不是吗
但是我拒绝!
不仅主观上拒绝,现实情况估计也并不允许。
因为天下已经开始乱了,一旦乱起来,想要恢复,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消灭袁绍在郭鹏看来并不难,吞并河北也并不难,甚至掌握皇帝也是可以去做的。
陈宫的方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可行的,可是这过程之中,就不会有人出来使绊子吗
而且你要我郭某人做万年老二
你是认真的
你真的是认真的
陈宫还就真的是认真的。
至少在名义上,眼下郭鹏还是袁术的同盟者,隐隐居于其下,袁术才是联盟盟主。
郭鹏之所以可以光明正大的和袁绍开战,写讨伐袁绍的檄文痛骂袁绍是野种,主要还是打着袁术的旗号,拉大旗做虎皮。
当今天下,至少在士人们看来,天下大乱之际,争霸的不是其他诸侯,而是分做袁绍派系和袁术派系。
他们认为只有袁绍和袁术两人才有争霸天下的资格,其他所有诸侯都是打着其他两人的旗号在办事。
事实上也差不多就是这样,诸侯讨董就是打着袁氏的旗帜,现在也不曾放下,这样好的一面旗帜不拿来用,未免太可惜了。
为了这面旗帜,天下诸侯本官有没有自立的野心,至少眼下都是袁绍和袁术的小弟。
袁绍和袁术已经翻脸决裂了。
为
二百六十五 挟天子以令诸侯
袁术得到郭鹏送来的钱粮珍宝和信件之后十分高兴,也派人回礼。
他送了比郭鹏送给他的东西还要多的东西作为回礼给郭鹏,写信称赞郭鹏是国之干臣干将。
然后信心满满的四处扩张自己的地盘,雄心勃勃,很想开创一番大事业。
当时郭鹏得到袁术的回礼的时候,一度比较吃惊。
这家伙不组织流民搞屯田,麾下没有农民起义造反。
更奇葩的是,袁术占据汝南之后,汝南的黄巾军居然群起响应配合袁术,还借此串联了豫州的黄巾军一起响应袁术,不和他敌对。
就这样,他却能穿着华丽的衣裳,顿顿吃肉喝酒,给郭鹏如此丰厚的还礼。
后来从自己派往袁术统治区域的密探那边得到消息,郭鹏才知道袁术到底为什么那么财大气粗。
史书上记载的没错,他的确是靠着抄掠地方维持生计的,至于军粮,主要是向州郡征粮,也就等于是军事强迫,他自己才没有兴趣搞建设生产。
平民黎庶太穷了,没有华贵的衣裳和好吃的肉还有酒能供袁术剥削,袁术也瞧不上平民黎庶那点烂东西,只要他们可以提供粮食就可以。
至于那些奢侈品,袁术自己不生产,又怎么得到呢
他打土豪。
对,没错,袁术打土豪。
士族他不会碰,大豪强名望大的兵马多的他也不敢碰,除非不长眼和袁术作对。
于是中小豪强倒了血霉。
结成坞堡,运行庄园经济,配备宾客、徒附、奴婢、工匠等各种技术人员,具备生产袁术喜欢的奢侈物并且使之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条件的豪强。
也只有他们才拥有这些袁术喜欢的东西。
所以袁术便依仗着自己四世三公的名头,光明正大的捏造罪名,纵兵抢掠这些豪强,破坏庄园,掠夺财物和粮食,抢掠人口,满足自己和军队所需。
他们的东西还真的多,抢一波就能足够袁术挥霍一阵子,没了再抢,继续挥霍。
郭鹏大概明白了为什么士族普遍不喜欢袁术,但是黄巾军却和袁术关系不错的原因了。
对于袁术的这一神来之笔,郭鹏其实是很佩服的。
袁术的确有点才能。
他所选择的现在所处的区域,没有人可以抗衡他的势力,除了徐州陶谦是个大势力之外,扬州豫州都没有成型的大范围势力,所以袁术得以在扬州和豫州大范围扩张。
他收纳了孙坚的武将团队和家人,获得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武将,为他四处征战。
他依靠孙坚的团队和自己的军队,将势力不断往豫州和扬州扩展,甚至还垂涎徐州,更隐隐有要报复刘表的迹象。
袁术和郭鹏陶谦的联盟占据了几乎整个中原,大势渐成,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大诸侯。
而袁绍还在十分艰难的通过内政外交应付公孙瓒。
谁强谁弱大家一眼就看得出来。
饶是如此,野心勃勃的郭鹏也看得出来,袁术的势力就是无根浮萍,伸手一拔,则连根拔起。
他善于转进,善于利用自己的名望谋取好处,唯独不善于夯实自己的基础,让自己的势力牢牢扎根。
他不像郭鹏,把势力安插在最基层,深入每一个乡村进行控制和征税,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体系,建立了一个秩序,稳定了统治,宣扬了名望。
形成困难,但是一旦形成,则根深蒂固,难以拔除。
袁术就是无根浮萍,看似茂盛,一拔就出来了。
更何况对付袁术,郭鹏有必杀技。
传国玉玺还在郭鹏的密室里面藏着,好端端的躺着。
&n
bsp;等到了合适的时候,就用一个合适的方式把传国玉玺送到袁术手上,静待袁术一波操作,成就『伟业』。
陈宫的战略规划,部分可以使用,可是涉及到最核心的问题上,却给郭鹏透露了一个很严重的现实问题。
纵使汉室威望已经入落叶般飘零,可是汉室四百年的统治依然深入人心,想要撼动,不容易。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汉室还有一点点回光返照的生机。
一个人的回光返照时间很短,可一个国家的回光返照的时间就很长了,有些时候比人的寿命还要长。
所以汉家天子虽然没有实际权力了,但是就一个汉天子的名号,仅仅只是一个名号,对于任何一个士人乃至诸侯而言都不是可以熟视无睹的。
&nb
二百六十六 郭鹏理政(上)
皇帝一人所代表的天下人望真的很恐怖,无论是自己还是袁绍还是袁术能掌握,都是了不得的事情。
所以,该怎么做,郭鹏的心里有杆秤。
对于陈宫的建议,郭鹏表现出了一副大喜过望的样子,表示自己十分认同陈宫的想法,想要和陈宫一起实现这个目标。
陈宫也相当高兴,觉得自己遇到了明主,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了。
郭鹏在兖州的立足于是变得十分稳定,除了陈留郡还没有伸手干预之外,兖州已经认主。
鲍信十分服从郭鹏的命令,赞同郭鹏以屯田之策稳定地方的政策。
他的兖州刺史实际上还是郭鹏任命的,两人有主从关系,于是他以兖州刺史的身份大力推动屯田政策,帮助郭鹏掌握兖州。
尽管如此,也就是郭鹏直接派自己人掌握的四郡国能大范围推开屯田政策,其余四个郡国也就是做做表面工程,应付一下刺史的政令而已。
尽管如此,郭鹏在兖州的权力和地位还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到了初平三年的三月底,幽州和长安的局势都将发生巨大而影响深远的变化的时候,郭鹏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两州之主了。
身份地位提高了,实力也会随着增强。
掌握了大量的资源之后,郭鹏就顺利的扩军,在兖州范围内裁撤老弱兵员,将他们发回原籍务农,或自耕,或参与屯田。
之后,挑选精壮之士加入军中,包括原来的兖州兵和原来的黄巾军,从中挑选精壮,打散之后编入原来的青州军之中。
这项工作完成之后,郭鹏就将军队扩充到了十万人左右的规模,在卢县设立了新的练兵大营,将新兵纳入其中加紧训练。
这十万人不全是征战四方的纯战兵。
有三万左右是地方的郡县治安兵,他们执行地方守备和治安任务,不负责四处征战,但也是需要参加军事训练,遇到战事也要打仗。
其余的七万左右才是真正的战兵,完全脱产,专司征战,一旦有战,立刻奔赴过去战斗。
郭鹏用屯田得到的粮食养他们,给他们发饷钱,使之成为完全听命于自己的职业军队。
现在天下诸侯里可以养活这样规模职业军队的,只有郭鹏一人。
因为他的屯田规模够大,而且越来越大,粮食收获越来越多,并且还有足够规模的可以掌控的民夫可以征调来运粮,确保战时后勤。
古代征战,兴师十万,出征千里,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出征一千里远的地方,出动十万军队,要七十万户百姓来确保兵员和后勤,以那个时候的生产力和交通情况来看,这都是少的。
郭鹏亲身经历过很多次战斗,前方军队在打仗,后方民夫们累死累活的运送军粮和军需物资,一路运,一路就有人倒在地上起不来了。
官兵押运粮草非常凶狠,因为前线对粮草的需求近乎苛刻。
越是遥远的出战距离,对民间的动员力就要越大,对生产的损害也越大。
离开国境线打一场十万人的仗,是需要很长时间,大范围全面动员的。
淝水之战,前秦计划动员一百一十二万军队,结果从开始动员到兵败才一百一十天,四个月都不到,苻坚还留大军于项城,前线根本没有百万军队,这一战对东晋来说其实算不上是以少胜多的奇迹。
而且一百万军队要是真的全部压到江南,估计仗还没打,前秦就举国破产了。
很简单,让一百一十万人不劳作只吃饭,那得是多大的粮食储量和交通运输能力才能保障啊。
秦始皇一统六国,汉武帝北伐匈奴,之所以可以组建强大的军队,是因为他们对基层百姓的掌控力很强。
编户齐
二百六十七 郭鹏理政(下)
动员力很难获得。
但是一旦掌握了某个地方动员力,就算是真正的在那个地方扎根了,统治进入人心了,不再是无根浮萍了。
而除了郭某人之外,现在的大部分军阀还是按照东汉一贯的老思维,战斗的时候大肆招募军队参军,战罢即裁撤。
这是从光武帝刘秀时期开始的一种策略。
刘秀早期征战天下时缺乏军饷,招募不到足够的军队,办不成事,很头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