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星辰玖
这个计划耗费的人力物力之巨,堪称恐怖,根本就不是现在的大明能够负担的起的,但是,杨嗣昌向崇祯提出这个计划的时候,崇祯却是拍案叫绝。
因为杨嗣昌说:“下三个月苦工夫,就能了了这十年不结之局!”
三个月就剿灭遍布西北的农民军,比当初袁崇焕提出的五年平辽还要疯狂,他也真敢吹,崇祯也真敢信!
当然,他所说的三个月并不是从上任兵部尚书五省总督开始计算,他认为,夏秋两季是农民军最活跃的时候,这个时候农民军一般都会到处乱窜,不利于围剿,而春冬两季,天寒地冻,农民军一般都会找个地方窝着,正是围剿的良机,所以,他把崇祯九年的十二月和崇祯十年的一月、二月作为围剿之期,要在这三个月内剿灭所有反贼!
这会儿还不到八月,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自然不是围剿的良机,不过,却是筹备的好时机,于是乎,崇祯、杨嗣昌、薛国观三个人紧锣密鼓的筹备开了,又是疯狂加征税赋、又是疯狂扩军,又是疯狂任免各地巡抚,忙的不亦乐乎。
这三个人,一个皇帝,一个兵部尚书加内阁大学士,一个吏部尚书加内阁大学士,兵部、吏部皆在其掌控,官员、将领任其提拔任免,着实方便。
五省总督这个早就已经确认,就是杨嗣昌本人;五省总理也已经确认,就是原福广总督熊文灿;至于领兵将领,他们竟然选择了这会儿还名不见经传的左良玉。
左良玉这个人真不好怎么形容,他也是相当复杂一个人,他出身于辽东军,却因率辽东右车营参加宁远兵变而被革职,后面他又受到东林党人侯恂的提拔,官至副将。
应该说在这一时期,他的表现还算是中规中矩的,而且在与建奴和反贼的战斗中都表现的比较出色,但是,他是那种典型的得志便猖狂型,不让他得志,不让他手握兵权还没事,一旦让他得志,让他手握兵权,他便会拥兵自重,不听号令!
崇祯和杨嗣昌当然不知道这一点,他们为什么选择左良玉也不得而知,总之,这两个疯子发起疯来,谁都挡不住。
这个时候,张斌相当的无奈,虽然六部尚书里面他占了四个,虽然都察院在他的掌控之中,虽然内阁之中他占据优势,但是,他却不能阻止这两个疯子,因为这是个皇权至上的社会,跟皇权对抗,那是找死,除非,他想像魏忠贤那样,当个只手遮天的大奸贼,又或者像曹操那样,当个架空皇帝的枭雄。
但是,这两个人,他都不想学,因为那都不是救国之道,而是亡国之道,就算能爽快一时,最终结局都会很惨,就算他不遭报应,他的子孙后代也要遭报应。
像魏忠贤,天启朝那叫一个权势熏天啊,谁不服,就杀谁,想怎么杀怎么杀,想怎么虐怎么虐,爽的一塌糊涂,最后,他甚至疯狂的连天启都干掉了。
结果又如何呢,崇祯一上位,他就完蛋了,其实,就算崇祯不上位,他阴谋得逞,李代桃僵,扶持魏家血脉上位,他也得完蛋。
因为他不讲一点规矩,谁不服,就杀谁,而且手段残忍至极,杀来杀去朝堂上下就剩下一帮摄于他淫威之下的应声虫了,建奴来了谁去抵挡,农民军起来了谁去剿灭,靠他的流氓手段吗
他这手段对付文人可以,对付比他更不讲道理的建奴和农民军,人家抬手就是一刀,你跟谁耍流氓呢,砍不死你丫的!
像曹操,他自己是没遭报应,甚至他儿子都篡汉自立,称帝了,结果又如何呢,你能坏规矩,人家就不能坏规矩吗,天下还不是被司马氏给夺去了,他们都不讲规矩,乱搞一气,最后造成了史上最大的浩劫,中原汉民几乎因之灭绝。
所以,必须讲规矩,一旦没了规矩,天下就会大乱,到时候,日子还没现在好过呢。
怎么跟脑子有病的人讲规矩呢
这个问题,好像无解,但张斌却隐隐找到了解决之道,那就是将这个疯子送进“疯人院”!
太子已经八岁了,按虚岁算,那就是九岁了,再过六年,他就成年了,或许,那时候
第八卷 第二章 疯狂的计划
杨嗣昌虽然很疯狂,但他对崇祯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他行为虽然有点偏激,但他的确是想剿灭贼寇,重振大明。
他是想为国出力,这点张斌并不怀疑,所以,张斌没有在这个时候跟他争权,更没有在后面耍小动作,而是任其施为,看他能玩出什么名堂来。
你认行你上,我不跟你抢,等你们都不行了我再上,到时候你们谁都别想跟我抢,张斌这会儿就安安静静的做着替补,看着杨阁部这个主力驰骋赛场。
如果把大明朝廷和反贼之间的战斗看成是一场球赛,大明朝廷这边阵容还是比较强大的。
中场,有张斌这样从无败绩的型统帅,不管是谁他都能干趴,农民军、建奴、列强、倭寇等等,不管什么样的敌人,遇上他都得跪下唱征服。
后场,有孙传庭和卢象升这样的天才型选手,只要给他们一点点空间,他们甚至能一个人带球从后场冲到前场,完成绝杀。
前锋有曹文诏、曹变蛟、祖大寿、祖大弼这样的超级杀手,随便上去一个,都能杀的农民军屁滚尿流。
反观农民军这边,除了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两个半职业半业余的野路子球员,其他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按理来说,农民军这边应该是一点胜算都没有,可惜,大明朝廷这边,主教练崇祯是个疯子!
他放着张斌这样的无敌球员不用,偏偏启用杨嗣昌这种跟他一样脑壳有病的癫狂型选手上场去充当主力,简直不知所谓。
这场球,怎么说呢,其实,就算瞎踢他们也能赢,因为对方连个真正的职业球员都没有,至少这会儿没有,除非因为特殊原因造成比赛中断,不然农民军这边是输定了。
比赛就要开始了,杨嗣昌这个癫狂型主力开始指挥调度了,他这癫狂是真癫狂,要谁敢不服调度,他能一脚踹断你的腿,你从此就不用再踢球了!
还好,这个时候张斌没有带头反对他,所以像卢象升和孙传庭这样的刺头也没有跳出来跟他唱反调,只有黄道周、刘宗周这些助理在一旁瞎嚷嚷,主教练崇祯直接给了他们翻了个白眼,压根就没有搭理他们。
杨嗣昌虽然疯狂,本事还是有那么一点的,他这“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剿贼计划要有充分的财力支持,也算是一个不错的计划。
这会儿崇祯是没有钱,但是,他打肿脸充胖子,横征暴敛,加征剿饷和练饷,想尽办法,总算把这钱给凑起来了,四省十二万大军也慢慢征召完毕,再加上从辽东战场调回来的天雄军、戚家军和川军白杆兵,还有原来西北五省的六万大军,竟然让他凑起了二十余万大军!
二十余万大军围剿农民军,这简直是前所未有的大手笔啊,不过,这会儿农民军并没有集中在一起,反而散得到处都是,怎么围剿呢
杨嗣昌认为,很简单啊,把网张开,然后收网就行了。
他将主战场设在了河南府,因为农民军中最大的势力李自成部在这里,而其他地方的农民军,他可以想办法撵过来,团团围住,步步进逼,最后让他们走投无路,一网成擒。
这张网的是六隅的巡抚,他命榆林、凤阳、应天、山东、江西、四川这六处的巡抚召集屯卫,守住各处城池和要道,防止农民军从他们辖区逃出罗网。
这收网的是四正的巡抚和总兵,他的办法就是让这四处的巡抚和总兵先将兵力集中于贼寇外围,将所有贼寇全部兜住,再赶着这些贼寇往河南府跑,最后将贼寇消灭在河南府。
这四位巡抚和总兵是可整个计划的关键所在,所以他特意挑选了一批忠臣良将,来担当重任。
巡抚方面,他不计“前嫌”,启用卢象升出任河南巡抚;
原山西巡抚许鼎臣剿贼经验丰富,他也没有撤换;
至于陕西巡抚,他启用了原宁夏巡抚郑崇俭,郑崇俭在巡抚宁夏期间,多次打败河套地区的蒙元部落,也算是个能臣;
还有湖广巡抚,他启用的是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傅宗龙,这傅宗龙在巡按贵州期间,曾经击败过水西土司安邦彦,也算是个不可多得的干吏。
总兵方面,他任用“贤能”,将“战功赫赫”的左良玉提拔为山西总兵,统领原宣府镇、大同镇的两万边兵和原有的两万屯卫精锐,再加上新招的三万山西兵,总共七万人马;
他还任用有贺疯子之称的贺人龙出任陕西总兵,统领一万秦军和新招的三万陕西兵;
至于河南总兵和湖广总兵,他都没有换,河南总兵秦拱明和湖广总兵秦翼明虽然是兄弟,但都是不可多得的猛将,秦家的忠诚也是毋庸置疑的。
还有三万川军白杆兵他则让马祥麟带着直接跟在五省总理熊文灿的后面作为亲军,实施最后的围剿。
剩下的一万戚家军,他则让戚元功带着,去湖广协助总兵秦翼明拿下襄阳城。
这样安排,看似没什么,其实,张斌的“党羽”还是被他坑了,因为卢象升的天雄军和戚元功的戚家军负责进攻的是洛阳和襄阳,这两座城池可是天下有数的雄城,他这是要将张斌手下的精锐全部消耗在攻城战中!
不过,他漏算了一点,那就是反贼会不会跟着他的指挥棒转,同时,他也低估了卢阎王的威慑力。
这会儿十余万朝廷大军集结在平阳府,隐藏在太行山和王屋山中的革左五营早就吓得不要不要的了,卢象升和戚元功刚接到调令率军赶往河南和福广,准备张网,革左五营便吓得放弃了太行山和王屋山中的老巢,一溜烟向南窜去。
他们根本不需要左良玉率七万山西大军来驱赶,一面卢字大旗和一面戚字大旗便吓得他们屁滚尿流,开玩笑呢,卢阎王来了,还是跟戚家军一起来的,谁人敢当!
他们也没有按杨嗣昌的想法,逃往河南府与李自成汇合,而是一路向南直奔大别山区,十多万朝廷大军集结在平阳府,他们又不是瞎子,跑去平阳府南边的河南府干嘛,找死吗,躲的远远的才是正理。
这会儿朝廷大军都集结在山西,大别山那边肯定兵力空虚,正适合他们“筹集”过冬的粮草,还是跑到那边去比较安全。
卢象升闻讯,简直哭笑不得,他很想说,我只是路过好不好,你们没必要这样吧!
杨嗣昌闻讯,却是眉头一皱,这些家伙,怎么回事,怎么不按他的想法跑去河南府,反而一个劲的往南跑,有毛病吗
人家当然没毛病,是他有点毛病,他这网还没有张开,还没有将人家兜住,人家想往哪里跑,就往哪里跑,他管得着吗。
他不但管不着革左五营,更管不着李自成。
平阳府那边集结了十多万朝廷大军李自成自然也清楚,他认为,这十多万大军就是冲着他来的,卢象升和戚元功一率军出发,同样也把他给惊动了。
他一直密切注视着天雄军和戚家军的动向,卢象升跑到开封府与那里的三万河南兵一汇合,戚家军一路往南赶往南阳府方向,他都查探的一清二楚。
这家伙,这不是要包他饺子吗,等西安府那边的三万陕西兵再把潼关一堵,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全是朝廷大军,他岂不是插翅难飞!
与其等到那会儿插翅难飞,还不如这会儿就赶紧远走高飞,他不敢往东去跟卢阎王硬钢,也不敢往南去撩拨
第八卷 第三章 围剿
严冬方至,关中平原已然如坠冰窖,凌冽的寒风夹杂着漫天的黄尘到处肆虐,整个天空都变得阴暗无比,宛如末日降临一般。
李自成和手下大将李过打马立在临潼南边数十里,骊山边缘的某处山口,默默的注视着前面来来往往的马车,满脸严肃,一言不发。
他们身后是十余个夜不收,这些都是他从老家带出来的,同乡甚至是同村的亲信,跟着他南征北战将近十年,一直不离不弃,是他最为信赖的部众。
他们前面,一辆辆马车都满载着装有金银珠宝的箱子,这些大多是从福王府里搜刮出来的,箱子上很多都刻着大大的福字,不过,这些金银财宝现在已经姓李了。
这次他的确发大财了,福王真的是富甲天下,福王府中隐藏的金银珠宝简直不计其数,光是他搜出来的白银就多达五百余万两,田产地契更是多达上千万亩,福王,用富可敌国来形容,都一点不为过。
当然,田产地契对他来说毫无用处,他们是反贼,就算拿着田产地契,朝廷也不会承认那些田产是他们的,所以,他将数十箱田产地契全当着洛阳百姓的面烧了,只留下了这些金银珠宝。
这次,他感觉自己是跑不掉了,至少手下大部分人是跑不掉了,他之所以骗刘国能和李万庆为他挡住熊文灿和卢象升,一是为了寻机逃窜,同时也是为了埋藏这批金银珠宝。
如果这次他能跑掉,这些金银珠宝就是他东山再起的资本;如果这次他跑不掉,那就什么都不用说了,这些金银珠宝也不知最后会便宜了谁。
这里是有名的骊山陵墓,秦始皇的埋骨之所,不知道多少盗墓贼在此乱挖了上千年,山中到处都是延伸数里甚至是数十里的山洞,要找个隐藏金银珠宝的地方倒是容易的很,就是藏完之后怎么守住这个这藏宝地点的秘密颇为麻烦,所以,他才带着自己的亲侄子李过和十余个信的过的夜不收前来“监督”。
福王的财宝真叫一个多啊,数十辆马车足足搬运了半天,才将所有金银珠宝从十余里外的大营中全部搬运过来。
过了不知多久,阴沉的天色中,一个管队打马来到李自成跟前,拱手道:“掌盘的,全部都搬完了。”
李自成点了点头,淡淡的问道:“洞口堵上了吗”
那管队连忙拱手道:“堵上了。”
“嗯。”,李自成露出满意的笑容,随即眼中历芒一闪,拔出长刀,探身往前闪电般的一扫,一颗人头随之飞起,那管队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便去阎王爷那里报道了,当然,这个阎王爷不是卢阎王,而是真正的阎王!
那些搬运珠宝的普通士卒都吓了一跳,不知道掌盘的为什么突然把他们的管队给杀了。
李自成并没有跟这些人啰嗦,他收刀回鞘之后,嘴里随即冷冷蹦出一个字:“杀!”
李过毫不犹豫的带着十余个夜不收冲上去,追着那些搬运珠宝的士卒就是一顿砍,不到一刻钟时间,数十个士卒全部被他们砍翻在地,整个谷口顿时一片狼藉。
李自成紧接着下令道:“把这里清扫干净,尸体都埋到山洞附近去,记住位置,不要到时候自己来挖都挖到尸体了。”
李过道了声遵命,随即便带着人忙碌起来。
李自成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脸上不由露出阴阴的冷笑,如果真有人来挖,挖的好就好,挖的不好,挖出来一堆尸体,不被吓死也会被熏死!
这个时候,延安府,绥德通往黄龙的官道上,数万大军正顶着寒风,迈步前行,一队又一队,一团又一团,延绵足有十余里。
他们的步伐虽然不是很整齐,甚至装备都不是很齐整,但是,他们的服装却基本上是统一的,因为他们是官兵,准确的说,他们大多是山西屯卫,朝廷虽然没给他们发过什么粮饷,但明军的制服他们祖祖辈辈积累下来,每人还是能找出一两身来的,所以,这队伍看上去还像那么回事。
这边的气温比临潼那边还低,不过,左良玉心里却是火热无比,他终于混出头了,这次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杨嗣昌选拔将领,他毫不犹豫的凑上去,使劲表忠心,终于被这位阁部大人给看上了,七万大军啊,他手里一下就有了七万大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