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星辰玖

    这两个小家伙,要不是被他们的母亲拉着,估计能一路跑到皇宫去。

    这时候,内宅的门口已经停好了两辆马车,虽说张斌府邸离皇宫就几步路,他还是让人准备了马车,大户人家的女人不能抛头露面,这是一方面,另外皇宫可不是一般地方,他这拖家带口乱哄哄的跑过去也不像样子,再加上他们还带了很多礼品,所以这马车是必须的。

    看着小张香活蹦乱跳的背影,张斌不由在心里暗叹,她这是第一次去皇宫,所以兴奋的不得了,如果以后她真成了太子妃甚至是皇后,恐怕又只想着能出宫来透透气吧。

    他领着一大帮人走到内宅门口,回头从小云手中接过张海的小手,又示意郑成功和陈秀秀分别把张威和张外牵上,这才对着张成德夫妇挥手道:“爹,娘,你们回去吧,再送就要到皇宫了。”

    张成德夫妇闻言,顿时尴尬无比,他们着实舍不得几个孙子孙女离开他们“远行”,而且一去就是大半天,不过张斌说的也对,皇宫离这就几步路,他们再送就要跟着进宫了,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在内院门口依依惜别,恋恋不舍的看着他们登上马车,出了府邸。

    张斌府邸距长安门也就百余步路,坐马车那是一眨眼功夫就到了,几个小家伙才兴奋的嚎了几声便被张斌夫妇和郑成功夫妇捂住了嘴,皇宫可不同于其他地方,连文武百官都不能在门口大声喧哗,更何况是嚎叫。

    这会儿皇城和皇宫的门禁还是管的比较严的,就算皇嫂张嫣派了个资历比曹化淳还老的管事太监在长安右门候着,张斌一家人还是被仔细盘查了一番才通过锦衣卫的门禁,进入皇城。

    他们这一家子可不是来上朝的,自然不能走六科值房,从午门进皇宫,在那老太监的引领下,张差和赵如牵着马,拉着马车,从太庙门进,沿着皇城的城墙转了小半个圈,很快就来到了东华门,东华门里面就是内阁值房和慈庆宫了。

    这样走也有个好处,一家人都不用下马车,要走午门的话,除了皇上,不管是谁都得在六科值房下轿子又或下马车,午门那是皇上才能坐轿子过去的。

    这东华门就不一样了,一般皇宫里面搬运茶米油盐都走这边,过马车也相当正常,这里已经临近慈庆宫了,门禁也没那么严了,那老太监打了个招呼一行人就过去了。

    这时候小太子朱慈烺早在慈庆宫门口翘首以待了,一看到马车过来,他差点兴奋的蹦了起来,要不是皇嫂张嫣拉着,他估计早跑到马车跟前来接人了。

    小张香和小张洋也是兴奋的不得了,马车刚一停稳,他们便迫不及待的掀开门帘跳下来,一溜烟向小太子飞奔而去。

    “太子哥哥,太子哥哥。”

    两个小家伙一看到太子朱慈烺立马就忘了张斌的警告,扯开嗓门欢呼起来,引得四周的宫女和太监无不侧目,这两个小家伙谁啊,竟然管太子叫哥哥!

    太子朱慈烺倒是习惯了师傅的儿女管自己叫太子哥哥,他一见小张香跑过来,连忙张开双臂,想给她来个拥抱,结果,窜进他怀里抱住他的却是小张洋。

    这家伙边抱着他还边激动的喊道:“太子哥哥,好久没看到你了,你怎么不去我家玩啊,我们可想你了。”




第八卷 第八十六章 自以为是
    张香进宫了,小太子朱慈烺一改这几个月来郁郁寡欢的样子,重新变得开朗起来,皇嫂张嫣看在眼里,成天紧皱的眉头也跟着舒展开来。

    她并不是没有生育能力,但是,自从第一个孩子被魏忠贤和客氏设计打掉之后就再也怀不上了,客氏为了霸凌后宫,防止自己有了孩子跟她争宠,不但打掉了她的孩子,还让她从此绝了育!

    她也曾经郁郁寡欢,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灰暗无比,没了一点温度,直到皇五弟信王继位,魏忠贤和客氏伏诛,她的心情才稍微变好一点,直到朱慈烺出生她才感觉这个世界重新有了光彩。

    这个侄子跟她特别亲,从小就喜欢黏着她,特别是被封为太子,搬来慈庆宫之后,更是跟她情同母子,所以,她对朱慈烺特别关心,就如同关心自己的儿子一样。

    前段时间,朱慈烺突然变得郁郁寡欢,甚至还跟崇祯起了冲突,可把她愁坏了,她隐隐明白,这事肯定跟张斌有关。

    自己这个皇弟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就是跟张斌不对路,甚至,他还认为张斌会变成如同曹操般的枭雄!

    这点,她不敢苟同,因为她相信自己的眼光,排除个人的感情因素,她也认为,张斌是贤臣,而不是枭雄,就如同当初的英国公张维贤一般。

    女人一般都相信直觉,而她的直觉还出奇的准,当初天启朝的时候英国公张维贤并没有对魏忠贤表现出任何不满,但是,她的直觉却告诉她,这个英国公是值得信赖的人,因为英国公给她的感觉是那么的坦荡,无私,不像其他朝臣一般,眼神中满是私欲。

    果然,先帝驾崩,魏忠贤秘不发丧,图谋不轨,她一份密信传过去,英国公立马便组织数万京营将士逼的魏忠贤交出先帝遗诏,拥立皇五弟信王继位,没有丝毫犹豫。

    她对张斌的感觉比对英国公张维贤的感觉还要好,因为她在张斌眼中看到的是真诚,她能看出来,张斌是真的对太子朱慈烺好,光是这点,就足够了。

    所以,她破例干了回政,找崇祯说项,让崇祯不要阻止太子和张斌来往。

    现在看来,她果然猜中了,太子之所以郁郁寡欢的确和张斌有关,不过,她只猜对了一半,貌似,朱慈烺对小张香比对他师傅还着紧,这孩子,是喜欢上小张香了!

    她可是把朱慈烺当自己的亲儿子看待,自己的孩子有了喜欢的人,她这个做母亲的自然要好好把把关,很快,她便发现,这小张香不但人长的特别漂亮,心性也特别好,这小姑娘没一点心机,不管是对自己的弟弟还是对太子朱慈烺都是那么的纯真,没有一点脾气,没有一点傲娇,不因为自己是姐姐就欺负弟弟,也不因为朱慈烺对她言听计从就指挥小太子做这做那,她纯粹就想跟大家一起开开心心的玩耍,整个人就是个开心果。

    这个小姑娘她也看对眼了,张斌一家人的表现更是让她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这一家人,完全没有客氏一族的贪婪,更没有魏氏一族的阴毒,每个人都是那么的真诚,她不相信张斌会成为曹操那样的枭雄,这门亲事,她认为很好很合适!

    所以,她特地跟张斌的两位正室夫人商量了一番,请她们每隔十天就带孩子进宫陪陪太子朱慈烺。

    戚芳华和洪蓉儿回去跟张斌一说,张斌就明白这位皇嫂的意思了,两人真可谓知己啊,心有灵犀一点通,可惜他们注定有缘无分,不过,太子朱慈烺和张香这缘分倒是注定了,只要张斌不反对,他们就能有情人终成眷属。

    张斌虽然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但对这门亲事还是比较乐见其成的,未来的皇帝做女婿,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而且这未来的皇帝还是他的宝贝徒弟,他还有什么好说的。

    于是乎,张斌一家人开始频繁出入慈庆宫,每隔十



第八卷 第八十七章 危机四伏
    年关将近,整个京城一片喜气洋洋,这一次,老百姓终于可以安安心心过个好年了,因为反贼差不多都被剿灭了,建奴也被朝廷击败了。

    传闻,朝廷大军在西北俘虏了将近五十万反贼,反贼再也蹦跶不起来了。

    传闻,建奴在辽东被朝廷大军打的大败,不但辽东大半的土地都被朝廷收复了,连奴酋皇太极的长子都被俘虏了,这会儿正扣在京城做质子呢,建奴恐怕再也不敢跟朝廷作对了。

    二十多年了,从万历末年开始,又是党争之祸,又是建奴之祸,又是阉党之祸,这**一直就没消停过,大明内有反贼四处作乱,外有建奴虎视眈眈,京城老百姓可以说一直过得提心吊胆。

    现在好了,反贼没了,建奴也被击败了,什么党争,什么阉党也早已销声匿迹,太平盛世终于来了,老百姓能不好好庆贺一番吗

    当然,这些都是假象,是崇祯听了薛国观的建议,让通政司通过邸报宣传出来的假象!

    崇祯是太想当大明中兴之主了,所以,薛国观一提议,他毫不犹豫的就准了,而薛国观却是想摆脱“现世秦桧”的“污名”。

    他为此可谓煞费苦心,他不但发狠将通政司通政使给撸了,换上了自己人,还亲自撰写了不少邸抄,刻意将张斌的名字去掉,将剿灭反贼和击败建奴的功劳都算到崇祯的头上,以此来拍崇祯马屁,同时淡化张斌这个“岳飞”对他的影响。

    他这一招的效果可谓出奇的好,京城老百姓一看没传出“张斌冤死风波亭”的后续消息,反而不断传出各种好消息,对薛国观这个“现世秦桧”的议论就慢慢少了,朝堂官员更是现实的很,他们一看崇祯对薛国观一如既往的宠信,张斌也没带头跟薛国观起冲突,对薛国观那种鄙夷和防备也慢慢放松了,尤其是那些贪官污吏,风头一过,他们又一头扎进薛国观怀里,买官卖官,行贿受贿,忙的不亦乐乎。

    崇祯更加不得了,他竟然也被薛国观营造出来的这种假象给骗了,认为这天下真的就要太平了,自己就快成为大明中兴之主了!

    事实是这样的吗

    当然不是,崇祯只是在做春秋大梦而已。

    首先,辽东的形势就不容乐观,薛国观白送了皇太极一个大礼,把张斌俘虏满八旗和汉八旗步卒全部放回去了,后金的整体的战力其实并没有损失多少!

    张斌是一口气干掉了他三四万人马,但是,这三四万人马并不是不可补充的,满八旗和汉八旗普通步卒的基本编制都还在,皇太极把俘虏都要回去之后,一发狠,不但把损失的人马全部补齐了,甚至连汉八旗步卒都扩充到了六万人。

    这一下他手里光是满八旗和汉八旗大军加起来就达到了恐怖的二十四万,而现在辽东大半领土都被大明夺回去了,他的防守压力顿时倍减,如果真要打起来,他甚至一次性就能调动二十万大军,如果再加上蒙八旗的十万大军,他完全可以组织三十万联军来个大反扑!

    这时候,他正趁着崇祯和薛国观联手收拾张斌的机会,疯狂操练自己手下大军呢。

    不但如此,他还在疯狂铸造虎蹲炮,疯狂打造盔甲,上次入寇宣府镇,他虽然“无奈”退兵了,所有掳掠的老百姓也还给大明了,但是,他劫掠来的粮食和财物却一点都没还给大明,这些粮食足够他二十多万大军吃几个月的了,这些财物也足够他从大明奸商那里换来足够的铜和铁,铸造火炮,打造盔甲了。

    他准备将十二万满八旗步卒全部装备成重甲步兵,然后每一旗都配上一百门虎蹲炮!

    &nbs



第八卷 第八十九章 迁移饥民
    张斌修筑铁路网络可不光是为了粮草转运方便,他主要还是为了明军将士集结方便。

    京畿地区其实兵力并不少,辽东军、川军、山西军、戚家军、天雄军,还有京师近卫军、京营屯卫加起来足有三十多万,只是这些军队都散布在各自的防区内,短时间很难集结在一起,所以,建奴每次偷袭京畿都能来去自如。

    如果铁路网络建成,这三十多万军队基本都能在一两天之内抵达京畿任何地区,比建奴的骑兵还快,建奴要再来搞偷袭,绝对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还有,铁路网络业已延伸到陕西,如果陕西、山西、河南甚至是湖广境内出现反贼,也可以快速抽调京畿地区的部队前去围剿,就算建奴趁虚来偷袭,来回也花不了几天时间。

    最重要的,随着京城到大沽港铁路修通,铁路网络和海运网络便连成了一体,这样一来,京畿附近的部队就能通过海路快速支援海州城和凤凰城,海州城和凤凰城的守军也可以通过海路快速回调京城,建奴不管偷袭哪里三天之内都有可能面对三十多万甚至是四十多万明军的围殴,快速转移将不再是建奴的优势,而是明军的优势!

    张斌和毕懋康定下京畿地区铁路规划之后,王徵便开始组织人力物力进行修筑了,这四条铁路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京城通往大沽港的铁路,因为这条铁路是海运网络和铁路网络的节点所在,只要这条铁路修通了,不但粮食运输和军队转移方便了,东番生产的军需物资和各种火车部件也能快速转运到京城各地。

    为此,张斌特意从东番调来了几万屯卫,扩建大沽港,并从大沽港开始修筑铁路,向京城方向延伸,与工部组织的劳力两边同时开工,争取尽快将这条铁路建成通车。

    话说这京畿地区都被建奴劫掠的快便成一个大坟场了,到处都荒无人烟,哪里来的人修筑铁路呢

    这个问题张斌自然早有打算,他和户部尚书曹珖商议了一番后,便向崇祯启奏,请求迁移北直隶附近的饥民过来,修筑铁路,至于粮食,不用朝廷调拨,他想办法筹集。

    原本崇祯也想将荒芜的京畿地区填满的,但是,他没钱,迁徙人口是个巨大的工程,最起码的,你得保证人家迁徙到京畿地区以后有饭吃,不能把人家饿死。

    京畿地区人口少说也有百万,如果迁徙饥民,最少要保证他们半年的口粮才不至于把人家饿死,这样算下来就是三四百万石粮,按现在北方的粮价,最少需要五六百万两白银,他有哪里来的这么多银子,所以,京畿地区一直是一个大坟场,大部分地方一直都荒芜人烟。

    这事换张斌来做就不一样了,他有的是粮食,有的是银子,只是一直没有借口而已,这次借铁路修筑之机,正好把京畿地区填满,可谓一举两得。

    崇祯对此自然没有一点意见,不要他花银子的好事,他从来都不会拒绝,能把京畿坟场填满,他更是乐见其成。

    这下,京城附近呈现出难得的热闹场景,山东、山西、河南等地的饥民齐聚北直隶,在工部官员和东盛堂大小掌柜的组织下,开山碎石,伐木取材,搞的热火朝天。

    京城附近被建奴劫掠一空的村庄慢慢有了人烟,北直隶周边的饥民和流民却越来越少,因为他们全部被内阁和户部行文,抽调到北直隶填补空缺去了。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山间的树木绿了,地上的草儿冒出了新芽,田间也布满了忙碌的平民百姓,京畿地区换发出勃勃生机。

    这天午时刚过,顺天府通州张家湾附近到处都是炊烟袅袅,忙碌了一上午的老百姓正如同蚂蚁归家般向村庄中汇聚,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隆隆的马蹄声,所有老百姓无不惊惧的望向不远处的官道,建奴经常来这边劫掠他们可是早有耳闻,这倒霉催的,可不要刚从寸草不生的灾区来到这水量还算充沛的京畿地区就遇上了建奴!

    还好,官道上来的几十骑明显不是建奴打扮,领头的和押后的都是明军将士装扮,中间貌似还有几个身着大红官袍的官老爷,此处的里正张老汉见状连忙跑到村口吆喝了几嗓子,让附近的乡亲们都沿进村的大路两侧排好,随即便跑



第八卷 第九十章 嘘寒问暖
    这村里一下来了三个朝廷大官可是了不得的大事,一时之间,整个村子都传遍了,很多老百姓饭都不吃了,拖家带口疯狂的涌向里正张老头家的院子。

    当然,他们只敢站在院子外面张望,根本就不敢进院子里面,虽然这院子四周就二十多个兵丁把守也没人敢进去,开玩笑呢,听说里面可有两个当朝宰辅,那可是仅次于皇上的大官,远远看看饱饱眼福就行了,谁敢到他们跟前去现眼。

    张斌这一路走过来还是比较满意的,沿途的民居都已经修葺一新,什么杂草脏物都已经清理干净了,整个村子看上去相当的整洁,要知道,这里可是荒废了好几年的**,过年之前这里还一个住户都没有呢,能在几个月时间内整理成这个样子已经相当不错了。

    张斌在屋里转了一圈,检查了一下张老汉家的米缸,又看了看灶上正准备炒的几个家常菜,又问了问张老汉的老伴吃的怎么样,住的怎么样,这才招呼张老汉背了几把凳子来到院子里坐了下来。

    张老汉这个紧张啊,一个劲的搓手赔笑,站在那里就跟抽风一样,浑身乱颤,说话都有点不利索了。

    张斌一看他这紧张的样子,温声问道:“老张头,你是哪里人啊”

    张老汉颤声道:“小的河南彰德府汤阴县人仕。”

    张斌回忆了一下,随即微笑道:“汤阴啊,我去过,我还率军在汤河边上扎过营呢。”
1...205206207208209...2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