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星辰玖

    他正想着呢,就有人在门口朗声道:“快点,所有人把行礼放下,我带你们去整个军营走一圈,熟悉一下,然后去领军服。”

    这一圈走下来,张盘更被震惊到不行了,这军营里面简直什么都有。

    像什么膳堂、茅房、洗澡的地方,这些必须有的就不说了,军营里面竟然还有开会的会堂、听讲的课堂、摆满各种书籍的书房等等,简直就跟传说中的国子监一样!

    这些当然都是张斌想出来的,东番九卫的驻地也是他出钱新建的。

    他很清楚,明末这种形势,没有十余万精兵根本就收拾不了。

    为此,他将东番九卫全部扩充成九个千户所的大卫所,而且,还将所有迁移来的平民全部纳入了屯卫体系。

    所谓战兵其实就是后世的职业军人,每个千户所一千五百余名战兵,九个千户所就是一万三千多战兵,九个卫所全加起来足足有十二万余。

    至于卫所驻地的结构,他前世没去过军营,但是,他去过学校,于是乎,他就把明朝的军营和后世的学校结合在一起,建成了一个个屯卫驻地。

    如果后世的大学生跑过来一看,绝对会惊的下吧都掉下来,这就跟学校里面差不多吗!

    &nbs




第三卷 第八十八章 未雨绸缪
    张斌知道,王徵来找他肯定不是什么月港出事了,因为王徵就不是管事的官员。

    虽然他给王徵挂了个泉州巡海道的职位,但海上的事从来没让王徵操心过,月港的事就更不用说了,那跟王徵一点关系都没有。

    张斌猜测,应该是他梦寐以求的轮船样品造出来了。

    果然,他刚一来到书房,王徵便窜上来激动的道:“大人,车轮舸改造完成了,那什么轮船,试制成功了。”

    张斌闻言,拉着他坐到会客的茶几旁,兴奋的问道:“怎么样,速度怎么样”

    王徵得意的道:“月港到这里三百余里,大人猜我用了多久”

    天亮到现在也不到两个时辰,这家伙不会只用了一个多时辰吧,张斌大胆猜测道:“一个半时辰”

    王徵目瞪口呆道:“大人,你怎么知道的”

    张斌得意的道:“你啊,天亮才多久,你总不会抹黑开船过来吧”

    王徵闻言,嘿嘿笑道:“是啊,我倒是把这个给忘了。”

    张斌估算了一下,随即便兴奋的道:“那轮船的速度岂不是达到了每个时辰两百里。”

    这速度已经相当恐怖了,后世普通的轮船恐怕还没这么快。

    没想到,王徵还是略带遗憾道:“是啊,最快也就能开到这个速度了,再快,轮子就撑不住了。”

    张斌惊奇道:“你意思,你还开过更快的速度”

    王徵心有余悸道:“是啊,当初我想着越快越好,结果,船刚开出去轮轴也断了,轮子也打烂了!”

    张斌想象了一下那场景,连忙劝阻道:“能有这么快就够了,不要再往快里想了,你应该多想想怎么稳定持久的保持这个速度。”

    王徵不甘心道:“不能再快了吗”

    开玩笑呢,你不能把轮船当冲锋舟开啊,那东西可是经过特殊设计的,而且还是铁的,你这木头的开这么快已经到极限了,再快,估计开着开着整个船都要散架字了!

    张斌点头道:“不用再快了,再快船也受不了。”

    王徵叹息道:“那行吧,大人,要不你去看看,看有什么要改的没。”

    这么重要的东西,自己当然要去看看,而且,他还去趟月港。

    张斌想了想,便点头道:“行,我先安排下这边的事,等下我跟你去月港。”

    这会儿福建和东番之间已经相当安全了,张斌并没有带太多亲卫,把事情交待完,他便带着张差等四个亲卫跟着王徵往码头走去。

    来到码头一看,张斌顿时被那奇形怪状的轮船给雷的不轻。

    后世的轮船是带个烟囱,王徵这轮船倒好,没烟囱,反而带着个大锅炉,而且那锅炉还是直接在船舱上开了个大窟窿冒出来的!

    这家伙就不知道将锅炉改个形状嘛,一定要跟烧开水的壶一样,做成圆桶桶吗

    张斌忍不住吐槽道:“良甫,你为什么一定要把锅炉做成圆的呢,这样装都不好装。”

    王徵惊讶道:“啊,锅炉还能做成其他形状吗你给我画的就是圆的啊,而且,烧水的壶也是圆的啊。”

    张斌无奈道:“我那就是随手话了个常用的,功能不一样,装的地方不一样,也可以做成别的形状啊。”

    王徵看了看船上的锅炉,的确很难看,他立马点头道:“那好,我回去做个方的。”

    张斌刚一走进船舱,便被熏的咳嗽起来,他忍不住抱怨道:“咳咳,良甫,你怎么不装个烟囱”

    这家伙,还好用的是柴火,要用的是煤,非把人熏的煤气中毒不可。

    王徵尴尬的笑道:“这不是急嘛,下次装,下次装。不过也没什么,开起来就没事了。”

    张斌无奈的摇头道:“好吧,那就开起来吧。”

    王徵闻言,立马兴奋的道:“打开阀门,开船啦。”

    他总共就带了三个人,一个掌舵的,一个烧火的,一个管阀门的。

    那管阀门的闻言,立马将一个阀门一旋,“咔咔咔”,一阵齿轮的摩擦声,轮船很快便飙起来了。

    张斌被这突然加速的惯性一带,差点栽了个跟斗,还好被眼疾手快的张差等人扶住了。

    不过,这次他并没有开口抱怨,因为现在没有变速系统,一开就是最高速,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每个时辰两百里也就相当于时速五十公里,倒不算太快,后世的汽车随便加加油门就是六十码、八十码,甚至一百码,跟那个比起来,这船速差远了。

    这船在水面上行驶,只要没有大风大浪,还是比较平稳的,张斌感觉了一下,平稳性没什么问题,随即便观察起船舱里的结构来。

    仔细一看船舱里面的结构,张斌顿时又是满脸黑线,这也太乱了,半个船舱都不能去人了!

    当然,这个也不能怪王徵,毕竟他没有见过真正的轮船,能把船开起来就已经很不错了。

    他想了想,随即便指导道:“良甫,改造的车轮舸我主要想用来载人,很多地方你就要注意,不要露在外面。比如这个蒸汽管,你不要直直的从中间连过来,最好从旁边连过来,然后用木板挡住,不然的话,人挨一下不就一个大水泡啊。还有,这个齿轮和转轴,你最好也能做个木架子罩住,不然谁不下心把衣服卷进去了,甚至把手指什么的卷进去了,那可就要出事了。”

    王徵点了点头,随即好奇道:“大人,为什么光用来载人呢,不能用来装货吗”

    张斌摇头道:“不是说不能用来装货,主要是我有急用,现在所有的车轮舸都必须按载人的来改,而且,定型以后,还要定制一批新的车轮舸,直接改轮船的那种。至于载货的,以后再设计新的船型吧。”

    王徵无所谓的道:“嗯嗯,大人说怎么改就怎么改吧,对了,大人,你想改多少艘车轮舸啊”

    张斌估算道:“我大概统计了一下,现在水师所有的车轮舸加起来有八十艘左右,但是,还不够,最少还要订制一百二十艘,两百艘才能算勉强凑合,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改出来两百五十艘左右。”

    王徵闻言,结结巴巴的道:“两百多艘,大人,你要这么多干嘛”

    张斌之所以这么急着改车轮舸,是因为明年皇太极很有可能会绕道蒙古草原偷袭大明京城,到时候,他肯定要率军勤王,去表现一下,博取崇祯的好感。

    当然,更重要的,还能拯救一些北直隶的平民。

    这会儿,打野战,可没有哪只明军是后金铁骑的对手,唯有他手下的戚家军才有望在野外干翻同等数量的后金铁骑。所以,历史上,每次皇太极率军偷袭京城,所有明军都龟缩在城池里面死守,不敢出击,导致后金铁骑在整个北直隶如入无人之境。

    如果让后金铁骑纵横整个北直隶而不去管,那北直隶的老百姓就要遭罪了,不知道要被他杀掉多少,又不知道要被他掳去多少。

    还有,明末在京城附近爆发的鼠疫和瘟疫也跟后金铁骑在北直隶疯狂掳掠甚至屠杀平民有很大的关系,尸体太多,正是鼠疫和瘟疫爆发的根本原因,如果能阻止后金铁骑在北直隶乱杀,可能鼠疫和瘟疫就不会爆发了。

    总之,不管怎么样,一旦皇太极偷袭京城,他就必须立马赶去勤王。

    如果走陆路,最快也得一个多月,就算用现有的大福船,那也得看老天的眼色,如果风太小,甚至逆风,那还



第四卷 第一章 加征辽饷
    崇祯到底多缺钱呢,这个从崇祯朝加征的“明末三饷”就能看出个大概。

    崇祯元年,加征辽饷,循万历四十八年旧制,天下田,每亩加征银九厘,每年加征税银五百二十余万两。

    崇祯三年,再加辽饷,每亩再加征银三厘,每年再加征税银一百七十余万两,辽饷累计至每年七百余万两,自此成为定制。

    崇祯十年,加征“剿饷”,每亩再加征银六厘,每年加派税银三百四十余万两。

    崇祯十二年,又加征“练饷”,每亩再加征银一分二厘,每年加征税银七百余万两。

    也就是说,到崇祯十二年,每年加征的三饷累计起来就是一千七百四十余万两,再加上原本就有的四百余万两税赋,从崇祯十二年开始,朝廷每年征收的税赋累计达到二千二百余万两!

    辽饷、练饷、剿饷,等“三饷”的加派,成了崇祯一生的最大污点和罪证,为此他可谓背上了千古骂名。

    要知道,天启朝,税赋最高的天启六年也就五百五十余万两,崇祯朝,一年就是二千二百余万两,如此横征暴敛,到底为了什么

    天启朝总共才那么点税赋,魏忠贤还能“抠出”三百多万两为自己修筑陵墓,还能加封亲族十七人,赏赐此财物总计达四百余万两。

    崇祯朝税赋如此之重,但是,到崇祯十七年,崇祯还是穷的跟京城官员借钱,这又是为什么呢

    难道是因为崇祯骄奢淫逸,天天花天酒地,顿顿酒池肉林吗

    不是,崇祯相当的勤俭节约,他当朝十七年,甚至宫殿都没修缮过一次!

    崇祯之所以这么缺钱,是因为军费支出太大了。

    崇祯三年,后金皇太极率军突袭京城,京畿震动,生灵涂炭,大明各地四十余万大军进京勤王,不加征税赋,这么多人吃什么

    崇祯十年,又是皇太极率军入寇,破昌平等十六城,崇祯急调卢象升率军驰援,以致农民起义军没人压制。

    张献忠乘机复起,联合罗汝才等部二十余万,进攻蕲州、霍山等地。

    李自成收拢高迎祥旧部,挥军进军四川,破城十余座。

    大明风雨飘摇,不调集大军征剿,亡国之祸不远矣,不加征税赋,哪来的军费!

    崇祯十二年,又是皇太极率军入寇,攻破山东济南府,克城十余座,崇祯调集数路大军均为其所败,大明京城戒严。

    张献忠趁机降而复判,联合罗汝才、张天琳等先后再起,破房县、保康,在罗猴山歼灭明军主力左良玉部。

    李自成趁机进入河南,不出数月便聚集义军十数万。

    大明危在旦夕,如不集结大军,倾力而为,亡国之祸近在眼前,还是老问题,不加征税赋,哪来的军费

    当然,这些都是张斌没有穿越发生的事,现在张斌穿越而来,所谓三饷,会不会加征呢

    很遗憾,崇祯二年,原本崇祯元年就要加征的辽饷,还是开始加征了!

    这又是为什么呢

    不说西北农民起义,不说西南的安奢之乱,更不说张斌这福建剿海盗的事。光算算辽东现在的军费支出就知道了。

    辽东当时定下的粮饷,步卒每月粮一石,银一两五钱,骑兵每月粮一石,银二两三钱,牧草折价七钱,如果把米再折算成银子,不算其他军费支出,光是粮饷,步卒每月二两五钱,骑兵每月四两。

    那么辽东这会儿到底集结了多少大军呢,蓟辽督师麾下,蓟州镇、山海关、关宁锦一线,还有山东登莱一线,还有东江镇,共有蓟州边军五万余,辽东军十万余,关宁铁骑五万余,登莱水师步足总计三万余,东江军十万余。

    当然,这都是各军将领自报的数量,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多,其中水分最少的应该是辽东军和关宁铁骑,崇祯朝多次实数,这两支劲旅总兵力都在十三万左右,水分有一点,但是不多,水分最大的应该是东江军,袁崇焕实数了一次,总共才两万八千人。

    但是,不管实的还是虚的,这些军队报上来的粮饷,朝廷还是要支付的,不支付很有可能会出事。

    按报上来的算,步卒二十八万余,骑兵五万余,每个月应支付的粮饷就是七十万加二十万共计九十万两,一年就是一千零八十万两。

    各军将领报上来了,如果朝廷不支付会怎么样呢

    有的虚的的厉害,比如东江军,他们本来就是抱着能骗多少就是多少的想法,你不给他也不会怎么样,只会继续催。

    有的虚的很少,绝大部分都是实的,朝廷不支付,那就不得了了,因为,拿不到粮饷的士兵很有可能会兵变!

    崇祯元年,宁远兵变就是因为朝廷拖欠粮饷。

    其实,辽东兵变并非单只有宁远,袁崇焕是拿着银子去吧宁远十三营兵变平息了,但是其他地方又起了兵变。

    比如,蓟州镇的东游兵和榆木岭、白羊峪援兵营就伐木立寨,服蟒竖旗,大书“赤心报国,饥军设粮”八字,高声怒吼,不给粮饷,就要反了!

    崇祯能有什么办法呢

    张斌才给他送来多少钱

    高采和陈尔翼那里,抄没贪腐所得一百余万两;

    月港两万亩地租给商户年数不等,总计五十余万两;

    剿灭各路海盗,先后上缴贼赃一百九十余万两;

    消灭盘踞在东番的荷兰和西班牙守军,缴获一百余万两;
1...5758596061...2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