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明第一祸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俗人喝茶

    薛伦、谭祐等勋贵脸色漆黑。有权调动、统领大明军队的军机处,竟然没有一位勋贵!这……这简直是……简直是……

    “殿下,我等不服!”薛伦、谭祐等勋贵单膝下跪。

    “哦”朱寿挑挑眉,嘴角勾起,闪过一抹嘲讽。“几位侯爷、伯爷不服哪位暂代军机处大臣”

    老一辈的勋贵离世后,勋贵们一代不如一代。除了英国公、保国公少数几位,能堪大用的人不多。有在大同不敢出城抵抗鞑靼的平江伯,也有在云南强占田产的安远侯,就是没打胜仗的。

    “天色不晚了,诸位大人也该回家歇息,明日还有不少朝政需要讨论。请阁老们拟旨。”朱寿对屠滽说。

    薛伦拦住了屠滽回集义殿的路:“殿下,今日议事文官们耍赖!他们一会儿谈论粮种,一会儿谈论农科、治农官的。时间都是被他们拖沓掉的。不行,我们要再商议商议。”

    马文升掉下脸:“阳武侯言下之意是老夫等人故意为之也不撒泡尿照照你们自己,有几斤几两。”

    薛伦扭转脖子,避开怒气腾腾的马文升。他不敢顶撞,但也不退后。

    文华殿大门被勋贵们堵上了,内阁出不了门拟旨。文武官员相互推搡。

    朱寿赶紧让禁卫维持秩序:“手心手背都是肉,本宫哪边都不帮。大家继续商量吧。”江彬在朱寿的眼神示意下,暗中帮了勋贵们一把,替勋贵们堵住了门。

    见出不了门,屠滽回到座位,和薛伦掰扯了起来。

    朱寿嘿嘿直笑。经过这一次,如果文武官员还能抱团,他就不是朱寿了。

    京师被黑幕笼罩,路灯勾勒出京师大街小巷的轮廓。棋盘街的食肆、酒楼、茶馆、辣锅店、超市、布庄等灯火通明。各家各府的下人们等待主人下朝。

    文华殿比市集还热闹。你方还未唱罢,我方已经登场。拿着话筒争吵的声音,通过扩音喇叭传出厚厚的宫墙。文华殿外便是东华门。宫里不少人在东华门探头探脑听八卦。仁寿宫里的皇太后都被惊动。皇太后想召见朱寿,传话的公公入不了文华殿大门。

    这下可把皇太后急坏了。

    弘治帝不在京,太子和晋王等宗室被困在文华殿出不来,堵门的还是戍守京师的几位勋贵大将。皇太后连夜发懿旨,把英国公、保国公等没有参加廷议的勋贵,在京师的藩王,致仕和没致仕的老臣统统宣进了皇宫。

    “你们想造反




第395章 入套
    闹剧在文华殿落幕。此后几十年间,一直是民间的笑谈。

    史官如实地记下这一日。因为这一天以后,大明军机处、阁老人数写入《大明律》。“六年一选,每届七人”从此成为大明的铁律。

    英国公、屠滽为首的文武官员还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深远影响。他们散朝后没有回府,而是在棋盘街选了地方聚在一起吃宵夜。

    “马文升年事已高,不提他了!”薛伦恨声道,“把许进推上来是什么意思”他对无法暂代军机处大臣耿耿于怀。虽说要陛下回京才会定下最后的人选,可怜暂代的职位都捞不到,甭想真正上位了。

    老谋深算的英国公分析道:“估计和陈寿一样,是文官们推选的兵部尚书人选。许进是陛下的人,在陕西巡抚任上无条件支持太子在北方的改革。太子比较容易接受许进。陈寿是老将,能和定西侯、惠安伯在资历上争一争。这两位人选能确保文官们拿下兵部尚书。”

    “老狐狸。”薛伦嘀咕。

    英国公冷哼:“致仕的那几位才是老狐狸,屠滽他们还嫩着。”

    英国公也没想到,皇太后会请出尹旻、李裕、刘岌等人。尹旻能在刘吉、万安眼皮子底下坐稳吏部尚书;李裕敢烧掉石亨的书信,处罚石彪;刘岌受先帝宠信,朝中人缘极佳。此三人虽年老致仕,说话还是有分量的。他们开口,文官很快妥协。英国公猜测,这是陛下留给太子的后手。

    “军机处大臣绝对不能让文官占优势。”薛伦嘟囔。

    大受打击的保国公全程不发一言。保国公府想要保下富贵荣华,不宜再和太子作对。

    大家说了些话便散去。

    太皇太后时候形同隐形人的安远侯柳景,找上了新宁伯谭祐。

    “姑父!”柳景谄笑。谭祐的夫人是柳景的姑姑,他们两府曾经常往来。

    谭祐轻声应了声:“何事”

    安远侯府勾结崇王事败,谭祐严令夫人不得和娘家往来。两府有些日子没走动了。在场面上,谭祐也不会做的太绝。

    “我给小儿说了门亲事,想让姑父当主婚人。”柳景赔笑道。

    太皇太后周年祭过后,只怕安远侯府将不复存在。柳景绞尽脑汁,用上了祖上积累的人脉,好不容易找出了一条活路。为了走通这条路,安远侯已经是空架子了。

    谭祐微张了张嘴,奇道,“哪家的”现在竟然还有人敢于安远侯联姻不会是小家小户吧

    “游驸马的大女儿。”柳景对儿媳的家世非常满意。

    谭祐吃惊地大叫:“游驸马会同意把大女儿嫁给你儿子”

    柳景很尴尬,但形势比人强,他只有赔笑的份。

    走出一段路的英国公顿了顿。现在应该称他为老英国公,因为英国公的爵位已经给了孙子张仑。张仑将要娶游驸马的二女儿,如果安远侯和游驸马府上结了亲,安远侯和英国公府便也算有亲了。

    驸马都尉游泰是弘治帝的亲卫,素来得弘治帝信任。游泰也是顺义郡主的姑父,府军前卫指挥使江彬也得称呼一声姑父。

    虽然游驸马的五位女儿都是庶女,非公主所出。可架不住游泰简在帝心啊!隆庆公主所出的两位游少爷,是少见的掌握实权的锦衣卫千户。

    而且,谭祐给将来承爵的大儿子定下的亲事,是游驸马的三女儿。

    柳景低头哈腰地说:“两家已经交换了庚帖,只等皇后娘娘回京赐婚。”

    谭祐上下打量了眼



第396章 鲶鱼效应
    王守仁骑着战马缓缓行驶在商路上,塞外唯有一份浑厚的风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现状被商贸的利益改变。出了嘉峪关,通往哈密的商路畅通无阻,时不时会遇上出关或者归国的商队。更不说西厂的物流队每日按时按点出现。

    “大人,我们的水不够,需要在驿站休整。”随行的侍卫提醒。朱寿对深远影响后世的王守仁十分偏爱,抽调一队府军前卫、两名龙卫、专门行走西域的西厂物流小队护送。

    王守仁很随和地同意了。路上的行程全交给随行人员决定。就算在野外搭帐篷露宿,他也没喊过一声苦。

    他出生官宦世家,父亲王华高居南京吏部尚书。他本带着官宦子弟的随性与清高。可在河套待了两年,又在军机处时常接触朱寿。臭毛病早就被治愈了。

    朱寿常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挂在嘴边。王守仁在潜移默化下,言行举止间也夹杂着朱寿的行事风格。也说不定,这是朱寿故意为之。

    远处烟气袅袅的地方,就是最离哈密最近的一处驿站。府军前卫出示腰牌,王守仁一行人受到驿站热情地接待。

    商路是西厂出资、工程兵团修建。沿袭大明的驿路传统,每隔百里设置一所驿站,供往来的客商歇息。管理驿站的驿丞,多是西厂因各种理由退下的老人

    王守仁拿出从东宫‘偷’出的玉酿春,几杯下肚,和右脚瘸了的驿丞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哥们。

    “王大哥一大家子在此处过得可好”王守仁看到驿丞家有十几位孩子在院子里玩,笑着问道。

    王驿丞打了个酒隔,拍拍瘸了的右腿,“我这条腿是刚开这条商路的时候,为了保护货物被马匪打断的。援兵来的时候,我们那队人只剩下我一人。商路顺畅了之后,上头把沿途油水最多的一个驿站交给我经营。”

    “除了西厂发下的工钱,还有经营驿站的收入。别说养活我们一家,养活兄弟们的家小都不在话下。”王驿丞想起了死去的同僚,语气有些低沉。

    王守仁不动声色地问:“西厂没有给牺牲的兄弟们抚恤金吗”

    王驿丞哈哈大笑。他拍拍王守仁的肩膀:“西厂的职位可是香馍馍。正当收入,比我们在卫所们当低级武官高。合理的福利,能每天让婆娘、瓜娃子吃香的、喝辣的。谁会为了些蝇头小利丢掉饭碗!有太子殿下这尊大佛在,是条大虫都得装家猫。”

    “没想到王大哥还曾是武官。为了殿下甘心入西厂,小弟佩服。”王守仁起身抱拳行礼。西厂刚建立起来的时候,谁都不看好。愿意从锦衣卫、东厂调到西厂的,都是不得志的人。

    听了王守仁这话,正在驿站吃饭歇脚的四五个商队,笑得弯不起腰。

    同样是西厂的一位小旗笑得差点岔气:“这位大人,您这误会可大了。”

    王驿丞摸摸头,不好意思地说,“我原来参与京师城外刺杀太子,后来被发配到哈密攻打吐鲁番。活下来后加入的西厂。要不是太子宽宏大量,我们一家子人陪我一起斩首了。”

    王守仁愣了愣,一本正经地纠正,“以太子殿下的尿性,会做出饶恕你的决定,应该不是出于宽宏大量。而是认为活者的你,能给太子创造更大的价值。”

    “不是应该,是绝对。”不声不响喝掉半坛酒的府军前卫管队官,大笑着认同。

    王驿丞憨笑:“太子很实在。”

    王守仁也笑了起来:“这杯就敬我们‘很实在’的太子殿下。”

    王守仁拿着玉酿春,给驿站里的每一位客人都斟上酒。

    管队官哭丧着脸说:“王大人,回京之后您可得再从东宫偷一坛子出来。”

    “多偷几坛都成。陛下不同意殿下喝酒,东宫的酒放着也只能干看。”王守仁不在意地说。

    听到王守仁等人很熟稔地提及太子,一位客人眼神闪烁。“这位大人大老远地从京师到关外,可是有要事。”

    和气的王驿丞徒然变脸,凶神恶煞般地把酒杯砸



第397章 舆论还是挺重要的
    从驿站离开,王守仁到哈密溜达了一圈。受到了哈密忠顺王殷勤地接待,却一直没等到鞑靼人的消息。王守仁继续他的行程。

    哈密到吐鲁番之间的地形,除了柳泉湖农场地处的绿洲,其余都是沙漠。王守仁难得在中途提出休息,大家在半途停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守仁望着一望无垠的沙漠感慨。

    王守仁早年听闻的哈密,源自吐鲁番一次次的攻占、哈密王一次次的求援。

    哈密除了是嘉峪关外的屏障,在大明眼中没有其它利用价值。况且,能看出这层屏障重要性的重臣寥寥无几。要不是吐鲁番速檀阿黑麻,在弘治帝登基的时候打脸,那时候风雨飘摇的大明,或许根本不会出兵哈密。

    被大明轻易打败的阿黑麻很快认错,几年后故技重施。几次下来,朝臣们除了生气,也不做他想。

    官宦家族出身的王守仁,能猜到位高权重的京官想法。堂堂大明,和小小的吐鲁番较劲有**份。那个时候,大家收拾先帝留下的烂摊子还来不及。

    哈密能有今日,全在太子的坚持。

    太子收复河套后,用激将法,让时任兵部尚书马文升带兵驻守哈密。这是哈密这两年安定的重要因素。

    而哈密安定、毫无保留归顺朝廷的最主要原因,在王守仁看来,是农业院指导哈密人种植瓜果、小麦、棉花等。尤其是棉花,哈密比江南等地更适宜种植棉花。哈密成了京布棉花原料的来源地。

    太子带给哈密人稳定的财路、安定的环境。也难怪单凭府军前卫的腰牌,能在哈密受到各处的欢迎。

    哈密一稳,周边几地向大明臣服的心思越重。

    一路上默不作声的龙卫定眼瞧了瞧远处的天色,焦急地道,“沙尘暴来了,大家快走!”

    一群人快速上马逃离,沙风暴在身后紧追不舍。狂风将地面尘沙吹起,周围被沙尘笼罩,一不小心就会吃到一嘴沙子。没过多久,万里晴空变成漫天昏黑。王守仁被沙子迷了眼,他身临其境感受天地的力量。那种毁天灭地的气势,把人显得极为渺小。

    那么一瞬间,王守仁似乎想到了什么。

    好在沙尘暴来得快,去的也快。逃过风暴中心,除了丢了几匹马和一些物资,大家没受伤。

    领队的府军前卫管队官见王守仁没出事,转头开始清点丢了几坛酒。

    王守仁突然跳下马,张开双臂,对着远去的沙尘暴大吼。

    “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管队官和身边人小声嘀咕:“王大人说的都是什么意思”

    “教简化字的老师没教过。”卫士老老实实地回道。

    管队官不满地瞪瞪手下:“记下来,回去告诉太子殿下。”

    卫士很不负责任地推给了龙卫:“这是龙卫的事。”

    龙卫立马摆脱干系:“龙卫只管大明国门之外的事。国内任何事不得插手。”

    “他大爷的,你们谁把王大人的话记全了”管队官磨牙。

    一群人摇头。

    管队官咬着书写笔,吃力地把记得的几个字记在随身的书写本上。他总觉得,刚才王守仁说的话必须让太子知晓。

    虽然高产种子的育种技术外泄,朱寿的原定计划出了差错,但朱寿还是派出了王守仁。

    太祖废除宰相,想要集约皇权于一生。但随着几代皇帝的弱势,朝政日趋与**没落。官员文人的想法在现实和钱财的洗礼下,出现了巨大的转变。从明初的朱理程学,到‘河东之学’、‘崇仁之学’、‘江门之学’,渐渐出现心学抗衡朱理程学的局面。

    文人的思想越来越活跃,强调自我和人格精神,想从保守的思想中解放。

    &nb




第398章 都是没文化的锅
    龙是皇权的象征。

    紫禁城内拥有天下最多的龙。龙袍、龙柱、浮雕、木刻、瓷器花纹……每条龙被手艺人刻画的活灵活现。
1...103104105106107...1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