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明第一祸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俗人喝茶

    古籍中对龙的记录也是有模有样的。蛇身、鳄首、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口角有须。

    但还真没人见过龙。

    东厂厂督王岳突然说发现了龙骨,见多识广的马文升等人的脑子突然一片空白。

    或许是百年的动荡,或许是经历外族的统治,宋元以来遗古辩伪之风盛行,明朝更是走向了成熟。

    明朝开国文臣之一的宋濂,撰写《诸子辩》集中考辨先秦至宋40余种书的真伪;孔壁壁书有争议,让当代的梅鷟质疑《尚书》的真伪,并写下了《尚书考异》;几十年后出生的胡应麟,又著了《四部正讹》。考辨经史子集100多部,更是整理出辨伪学的分析方法。

    在思想变革影响下的明朝文人,对皇权的敬畏已经开始淡薄。

    突然告诉这群非常有个性的明朝文人,这世间曾经真的有龙存在。就好像告诉后世的人,美洲属于明朝的一样,简直是天方奇谭。

    大明权势、财富最强的二代——朱寿,想用手中的权利把这两件天方奇谭弄假成真。

    从三皇五帝禅位,到小明王韩林儿沉船而死,华夏历史中的真真假假何其多也,也不差这两件了。

    朱寿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却不是说大话的人。他时常有惊人之举出现,从他口中说出来的话,大家不会质疑。

    “出现了龙”晋王全身发颤,反复念叨几句后晕倒在地。

    马文升捂住胸口,保心丸不起效果了。

    成国公慌得原地打转,手忙脚乱地不知道应该先进去问个明白,还是先找太医。

    屠滽和周经双目失神,嘴唇蠕动,不知道在念叨什么。

    在场中人,肠子最直的梁储反应最快。他大嚎一声扑向办公房的朱寿:“殿下是万金之躯,怎可深入草原。”

    苏尼特鄂托克远离大明,距离鞑靼迁徙多次的王庭,只不到两百里距离。自从大将军蓝玉深入捕鱼儿海,百年来明朝无人涉足那里。

    朱寿头疼地看着抱着他双脚不放的梁储。难怪直臣不讨喜!这时候应该夸赞他是天命龙子,而不是揪着他出京不放。

    “梁阁老请起。龙骨遗散在外,本宫不去迎,难道要让父皇涉险吗”朱寿好声好气地说,“再说了,龙骨所在的苏尼特鄂托克,不应该是华夏民族的土地吗”

    朝廷对他开疆扩土有异议。

    其是大明开国时攻占过草原。因为管理不方便,还是把将士们用鲜血打下的土地还给了蒙古人。为了建设东北、哈密、吐鲁番等,朱寿不但派大量的人手管理,还支援了大量的物资。

    在反对的官员看来,他的举动简直是在浪费粮食。把送给异族的东西,分给百姓们不好吗

    这些反对的官员数量不在少数。他们的反对出于固执的观念,给每人洗脑需要大量的时间。如果龙骨在草原,反对的声音会小很多。

    梁储深深看了太子一眼。

    那眼神让朱寿打了个冷颤。梁储紧了紧抱住朱寿的双手。无论朱寿说什么,他都不松手。

    朱寿摸摸下巴,这和他设想的不一样啊。

    等本仁殿、集义殿众人赶到时,就是这般混乱的现场。得知龙骨的消息,赶来的人晕倒、尖叫、走神的也不在少数。这种状态蔓延到五府六部,然后向京师大街小巷扩散。百姓们的反应,比出现妖眚激烈数十倍。

    那可是龙,传说中的龙啊!

    京师今夜无眠。

    朱寿身边里三圈外三圈围满了人,官员们再次前往九门值班。军机处官员聚在一起,不知道在商议何事。

    龙骨的消息以光速传播。

    就算有了电话和电报,口口相传的话还是容易走样。从龙卫发现龙骨、真龙遗骸现世,到太子修炼成龙等离谱的谣言。

     




第399章 太子在,便是
    ‘真龙骸骨现世’真正印证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说法。

    脑子一根筋的百姓大肆庆祝,纷纷去龙王庙烧香拜佛,祝愿国泰民安,他们的日子将在太子的带领下越过越好。官员和勋贵们陷入站队的两难选择中。宗人府每日都会有一帮宗室聚会,外人不得而知他们的谈话内容。

    弘治帝收到东厂的密报,眼神暗了暗。带上女儿福泰,爬上避暑山庄的后山散心。

    为了防止山火威胁到避暑山庄,腾骧四卫烧了后山。来时的曲靖的水色山光、诗情画意,如今已是满目疮痍。

    “父皇”福泰公主眼角含泪,“不漂亮了。”

    避暑山庄的树木花草被打理的极好,一步一景精巧别致。云南各地方的官府、土司府源源不断送上奇花异树,把避暑山庄装扮得姹紫嫣红。可只要把视线往四周移动,折了游园的好心情。尤其对山庄的主人福泰公主,深刻体会了镜花水月的味道。

    弘治帝揪起眉头拭去女儿眼角的泪水,女儿乖巧可爱,会说话后几乎没有哭过。女儿的眼泪流入爱女如命的弘治帝心中,心脏刺痛不已。

    “父皇立刻让人补栽,很快能恢复原来的景色。”弘治帝蹲下身子温柔地哄道。

    福泰公主哭得更凶了:“父皇骗人!谢老说‘十年种树,百年育人’。漂亮的树树又不是小草,风一吹就长。”

    陈宽弯着腰笑呵呵地说:“厨房正在熬制当地特有的菌菇汤,喝过的人说这是天上才有的美味。老奴带公主尝尝去。”

    “本公主又不是无知的三岁小孩。皇兄带我坐过热气球。天上好冷,什么都没有。”福泰公主小嘴一嘟,转过身背着陈宽。

    “你皇兄啊,”弘治帝抬头,没有白云的蓝天看着索然无趣。“一张招贤令收拢天下奇人异士。连上天的热气球都能弄出来。朕不如其多矣。”

    福泰公主泛着泪花的眼睫毛一眨一眨:“没有父皇,哪来的皇兄。秦老说,皇兄的脾气是他见过同龄的孩子里最臭的。要不是生在皇家,早被人下套了。父皇,下套是什么意思”

    “下套,就是在福泰的前方挖个坑,让你掉坑里去。”弘治帝的心情徒然开朗。就拿臭小子得罪人的本事,何止会被下套。

    福泰公主似懂非懂:“可是母后说,皇兄最善于给别人挖坑。”

    “哈哈哈”弘治帝乐不可支。儿子这次是把自己坑进去了。转念一想,儿子没想到‘龙’带来的特殊含义,也是因为父子感情深厚,从没过那些乱七八糟的事。

    福泰公主突然瞧见一棵烧焦的树根旁伸出几片小嫩芽:“父皇看,这棵树竟然没烧死。”

    陈宽上前拨开遮挡物,一株小树苗从死去的树根种冒出头。“皇爷,这是枯木逢春,吉兆啊!”

    弘治帝开怀大笑:“这是万物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树根孕育出树苗,几十年后这里又会长出一棵大树。”

    再次仰天。不带一丝白云的蓝天,犹如一块通透无杂质的蓝宝石,纯粹、迷人。

    此刻的弘治帝解开了多年以来的心结。

    他体会到当年先帝的心情。权利的移交,即便交给的人是儿子,也不是那么好受。或许当年,先帝想废除他的太子之位,并不是因为他的能力不行,也不是兴王更适合。只是因为,权利即将失去的滋味不好受。

    不过,选择站在儿子身边的官员和权贵,比当年投靠他的人数多很多。

    “儿子比朕更出色!”弘治帝笑眯了眼。

    陈宽嘴角抽搐。伺候皇爷二十多年,能猜出皇爷现在的心思么。皇爷又偏心了,忘了只有太子一个儿子的现实。还有三分之一的朝臣和勋贵没选择站队,皇爷在大家心中还是很有分量的。

    或许这部分人是在观望。陈宽很快把这个猜测掐死。

    弘治帝捏捏女儿



第400章 权利是诱饵
    权利是比金银更让人惦记的东西,是最好的诱饵。

    可权利是什么

    在朱寿心中,权利就是资源的优先配置权。

    想要比别人更多的东西,就要牢牢抓住权利。老话说得好“在位时,如鱼得水;离位时,如驴打滚。”失去权利,连皇帝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除了巩固地位,他才不会把好东西拱手让人。如今他的地位坚不可摧,更不会放手。

    “太子殿下是打算取消海禁,在海外培植势力吗您让朵颜三位争夺鞑靼地盘,是想要扩张疆土”陕西总兵官彭清敞开门说亮话。

    九边将士对太子格外信任。他没有其他人的顾虑,有话直说。

    周围的人紧张地盯着朱寿瞧。海外贸易的利润、草原的矿场,都让人眼红不已。只要太子露一点口风……

    朱寿裂开嘴,露出整齐的大白牙。他用手指点点书案上堪舆图:“彭老,堪舆图把大明的边疆标注的清清楚楚。朝廷没有宣布对外动武,本宫也没有从户部拿粮拿银、从工部拿武备,本宫的私事诸位大人还是不用操心了。”

    朱寿话音刚落,现场官员的脸色就不太好看。太子又要吃独食

    “殿下说这话就见外了吧。”成国公笑呵呵得意图缓解气氛。

    朱寿撇嘴:“本宫事务繁多,也不跟各位绕圈子。”他绝对是个不嫌事大的主。

    “如果朝廷想要插手疆域之外的利益,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进行大量的先期投入,规划好日后的利益分配。不是本宫说你们,以军机处和内阁现在的状态,只怕连自身府本分都看不清楚。自己都没整清楚,就别惦记其他了。”

    彭清目瞪口呆。

    太子平时都是这般和重臣们说话的吗传言毕竟是传言,可亲耳听到了太子殿下霸道的言论,他也只能叹一句‘太子类太祖’。也因为有太子的强势,才能逼得朝臣们同意出兵收复河套。太子强势些也没坏处。

    马文升掏出保心丸,找了个位置坐下,‘安心’聆听教诲。太子打败了言官,成为朝廷最能说话的主。只要太子一打开话匣子,就是在场官员锻炼气度的时候。

    “从取消宰相到设立内阁。内阁从五品官到高居‘三公’、‘三孤’。从不可一世的五军都督府,到土木堡战役后文官领兵,再到建立军机处。国朝从建立伊始至今的百余年间,文武官员发生了多少权力更迭看看没有稳定权力架构的国朝,国库要银子没银子、要粮食没粮食;军队卫所大不了鞑靼人、消灭不了土匪海盗。”朱寿总能找到角度让人无可辩驳。

    官员们目光涣散。

    新上任暂代军机处的七人呆若木鸡。有些话能点破说吗

    不提‘敏感’的土木堡战役,内阁的地位提升其实没有明确的律法依据。永乐朝内阁初立,只是作为类似刀笔吏一样的吏目,光干活没话语权。到了先帝时期,阁臣邱濬和吏部尚书王恕争夺朝班的站位,阁部相争提到了台面上。弘治六年,邱濬以大学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的品阶,才居王恕之上。此后入阁者,不论之前什么官阶,都立于六部之上。

    其实满打满算,内阁阁老在文官中至高地位的奠定,不过才十年而已。

    从南京兵部尚书暂调入京的陈寿大开眼见。在南京时,他们自认‘旁观者清’。他们认为京师的朝政一团乱麻,是朝臣们目光短浅、能力不足。现在他瞧出来了,是太子难搞。陈寿反思,他以前到底是怎么认定太子被权贵们联手欺负了呢

    朱寿用恨铁不成钢地眼神扫视全场。

    “好了,旧事不提。做事要往前看。本宫最近忙着帮你们收拾残局,想方设法把空的银库、粮仓再次塞满。你们呢,别什么事都指望本宫。”

    “军机处,先把《大明军律》整理出来。时代在进步,律法需要补充。《大明军律》要收拢《大明律》、《皇明祖训》所有和军政有关的条律,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旦制定,至少保证50年不变。”

    “如果不会弄,请教刑部前年整理《问刑条例》的举措。”

    朱寿内心偷笑。如果军律放在报纸上征求意见,军户们的意见会把勋贵武官的脸打



第401章 张牙舞爪是本性
    朱寿收到南京六部示好、江南乡绅联名上书的投诚信时,真的很高兴。可当屠滽表示愿意帮他整治国内田赋改革、对付宗室,他的心徒然冷了下来。

    朱寿再次爬上文华殿主殿的屋顶。别人都以为他喜欢坐屋顶看宫外的熙熙攘攘。其实,他看的是遗世独立的清宁宫。

    自从太皇太后过世,清宁宫彻底闲置了下来。除了宫女们每日的打扫,宛如仙境的宫殿没了人气,成了紫禁城最昂贵的摆设。

    原本清宁宫超时代的建筑风格,和紫禁城格格不入。几年过后,在宫人的装扮,习惯的使然,混凝土浇筑的清宁宫,竟然融入木结构为主紫禁城。一眼瞧去,人们下意识会觉得琉璃瓦、玻璃窗、升降机,这些才配得上清宁宫。

    清宁宫最终还是成了紫禁城内的一座宫宇。

    如同他一样。

    朱寿除去酒坛的封口,用嘴对着壶口,大口大口地灌下。“这紫禁城啊,无论谁来了,永远都只会成为两种人:为名的、为利的。”

    “还是后者容易搞定。”朱寿想了想说。

    李东阳、杨廷和,这俩为搏一世虚名的人废了他好大的劲才搞定。其余的人用利益诱惑之,为他所用不过是时间问题。

    曾经,屠滽和周经也是好名之人。坐上了阁臣的位子,屁股挪了位,自然而然地变了。

    “殿下,您怎么把酒偷出来的”牟斌一跃上了屋顶,闻到酒味就发了愁。

    陛下最不喜欢殿下喝酒。在这敏感的时候对太子殿下尤为不利。

    ‘哐当’朱寿随手一抛,空酒坛掉落到青石板地面碎裂。用袖子擦了擦嘴,斜视牟斌,“指挥使大人为何事前来”

    龙骨的消息散播出去,牟斌是第一个来质问他的人,也是唯一一个。偌大的紫禁城,全心全意效忠便宜老爹的,竟然只有牟斌一人。

    这是生为皇帝的悲哀。

    “陛下到了天津港,殿下应该动身前往城外迎接圣驾。”牟斌单膝跪在绿色的琉璃瓦,略有倾斜的身体纹丝不动。

    朱寿嘴角一扬,瘫倒在屋顶上伸开手脚高喊,“本宫醉了!”

    牟斌脸色一白:“殿下!您……”

    “牟指挥使大人,随小爷的意吧。由我等出城迎接皇爷。”御马监太监宁瑾在平台上高喊。

    腾骧四卫是保护皇爷的禁军。皇爷带走了一半人由戴义暂领。宁瑾被留在皇宫,保护太子。就算没有官员们拦着,没东厂和锦衣卫阻挡,宁瑾也不会让朱寿离京。
1...104105106107108...1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