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祸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俗人喝茶
他很穷,朝廷就别想铺张浪费。
“户部,官员年底的双薪、年礼是否已经发下”朱寿僵着脸问。
&
第367章 混乱的年
官员们乃至天下间的读书人,被太子扣了一口大锅砸下。还是甩都甩不开的那种。
太祖开国时用酷刑惩处贪官污吏,那段美好的日子被百姓们口口相传。一百多年后官商勾结已成常态,失地流民数以百万计,百姓们怨声载道。
弘治帝施以仁政,太子让百姓们吃饱饭穿暖衣。百姓们在东厂有意引导下,对皇家心存好感,而把种种不平推给官员。
宋元崖山海战一宋朝失败告终,10万陪着赵皇帝殉葬大海。太子把文人风骨和崖山相关联,触痛了华夏子孙的神经。余波不断发酵,震出了不少名士、大儒发声。
朱寿提过的《官员的自身修养》,被再次提及。刘健、李东阳、谢迁、屠滽、周经、梁储,都察院左都御史戴珊,谢铎、马文升等老臣相继发文发表当官的心得。
“老奸巨猾。”朱寿眼角抽搐。
老臣们也学会浑水摸鱼的本事。趁着百姓们狂骂官员的时候,跑到便宜老爹面前大拍马屁。让便宜老爹同意在温良改、吐鲁番、各地布政司官衙中,安置无线电台。
接着借口他年前布置下的作业,借用无线电台的快速传播,刊登在《大明皇家日报》。用朱寿的命令堵住朱寿的反对声。
老臣们深知,弘治帝对召回镇守太监心有疑虑。无线电台由东厂掌控。让无线电台出现在官衙,就是另一种意义的镇守太监。东厂能光明正大监视官员的动向。
虽然看上去东厂的势力又抬了头,实际上是把暗处的无线情报站弄到了明处而已。放在眼皮底下,总比暗中被盯上安全。
朱寿撇撇嘴:抱团的文官,确实不太好对付。
臣权和皇权的争夺,永远不会落幕。
对付抱团的武官,好办多了。以暴制暴,用拳头对拳头。
锦衣卫完成了内部清理工作,清出无能之辈。有背景的扔进旗手卫,让他们拼爹娘去。反正旗手卫是禁军,拼家世没人是太子的对手。随这群二代们在宫里折腾。
海盗打上琼州,卫所兵将被屠,是锦衣卫拼死夺回州府赶跑了海盗。领头的竟然是高凤的侄儿。高千户原来是苏州千户所的千户,因为白莲教的事被贬官。
立了大功后,高千户火速被提拔成了高指挥使。上任第一件事,带领手下跑到福建异地抓捕海商。新官上任的高指挥使背后有人,压根不把福建锦衣卫、卫所放眼里。在海商押送回京前,领着人和同僚火拼了几次。
‘封妻荫子’的念头刻入男人的骨头里。是男人们在外拼搏的动力。可在温室中长大的后代,容易丧失对抗风雨的能力。
朱寿不认为子孙受先祖庇佑有错,但无能的他们位居高位就有错了。
用海盗事件做文章,朱寿扯下卫所战斗力低下的遮羞布。他反复抨击武官的世袭制度。仗着九边精兵、南京水师、锦衣卫、三大营,朱寿强迫军机处更改制度。把武官世袭特权改为优先权。
任用武官先考核能力,能力达标再查家世。若家中父辈有当职者,优先录取。就算入职武官,还有三年小考、六年大考,考核不通过照样革职。
这个年,文武官员过得都不轻松。
“太子殿下是故意折腾人吧”黔国公在前线驻守了两年,今年在李东阳的邀请下来到孟艮府过年。
黔国公还没见识过后世的嘉靖、万历、熹宗,心里把太子视为性格最独特的皇室成员。要不是陛下就这根独苗,太子的储位很危险啊。
李东阳打开御赐的玉露春,一股醇香从酒坛中飘出,黔国公咽了口口水。
司礼监高公公带着大车小车的赏赐到云南,除了书画文玩、贵重的金银珠宝,还有足够李家三口人吃两三年的酒肉油面。
李东阳很会做人,把东西分送给云南官员、土司。黔国公府也收到了一车。黔国公羡慕妒忌恨。
酒刚喝了三杯,田公公翘着兰花寻了过来。“咱家打扰国公爷和李公雅兴了。”
李东阳和黔国公站起迎接。虽然负责无线电台的公公没有镇守地方的权利,官员们依旧以礼相待。不客气不行,谁知道公公们会用电台向京师
第371章 封锁
等武定侯郭良回到京师时,面临的不是官府衙门的逮捕,而是家族内部又一次的爵位争夺。
郭良不怕官府问罪,有很多官员会替他说话。太子虽然强势,可陛下还在位。他的爵位是陛下同意的。好面子的陛下不会在短时间内收回爵位。
没成想,太子的反应出乎官员们的预料,把他弄得措手不及。太子在明面上放过了他,却挑动家族内部对付他。太子多变,无法用常理揣摩,难怪善断的刘健、善谋的李东阳会败在太子手上。
先帝时期,他叔叔曾诬告他是奸生子,弄得他无法承爵。为了承爵,他们父子两代花费无数心血。
而这一次的罪名,比他涉嫌煽动土司围攻孟艮府更严重。堂兄弟们冲入侯府,把儿子的西席扭送到北镇抚司。
经人举报,儿子的西席是朝廷要犯,曾是两年前崞县白莲教护法!当年东厂、锦衣卫四处搜捕未曾找到。郭良猛拍大腿,西席就是两年前来的。因为他爹喜欢天师道,西席对天师道了解颇深,他爹就留下了西席。
涉及到白莲教,就算他先祖郭英在世,也无法保下他。他向老天爷祈祷,希望这又是一件诬告。
他会和官员们合作,自愿当他们的马前卒,和皇帝脱不开关系。武定侯府,是大明朝仅存的开国勋贵。武定侯府的姻亲遍布大明权贵之家。武定侯府能利用身份、先祖代代累积的人脉,整合资源对抗皇权。
五十年前的夺门之变,武定侯府从中出了不少力。文官能顺利取得监军的权利,他爹没少四处活动。包括当年先帝想废太子,立兴王为储君,武定侯府暗中帮了不少忙。
武定侯府两派人想用皇帝的宠信夺爵位。从龙之功是皇帝能记住最大的功劳。可惜郭英之后的郭家人,没几个成材。
从龙之功没弄到,新皇继位差点被报复。最终在官员们的维护下,郭良拿到了理应属于他的爵位。
太子和勋贵子弟接触频繁。每次太子出去玩,总不带上他的儿子郭勋。久而久之,郭勋被排挤出了圈子。这不是一个好信号。陛下只有一位皇子,他想搞一出从龙之功,却少了华贵的道具。
形式对他非常不利。所以才会同意官员们的请求,走一趟云南让太子吃瘪,拖延太子的计划。
武定侯府果然不辜负朱寿的期望。郭家人看到门口摆放的尸体,家族内部迅速站队。谁让半个世纪的爵位争夺,已经让郭家兄弟之间情意淡薄。
如果是从前,即便继承不了武定侯的爵位,家族子弟还能分到世袭锦衣卫官职。自从太子对锦衣卫的职位改动后,无论背景多大,通不过考核的人无法授予官职。
这让吃喝玩乐样样精,唯独文武不通的郭家子弟们如何郭家人都被打发到了旗手卫。如果没有武定侯爵位,怕子弟们连旗手卫都待不稳。他们追悔莫及,纷纷把精力放到培养第三代身上。而在第三代成长前,他们一定会保住身下的椅子。
除郭良一系,其余的几房全部向东宫投成。甚至有人偷偷跑到郭良书房,偷出郭良与兵部给事中的来往书信。
朱寿很忙,才不会管这些芝麻绿豆大的小事。郭良和兵部眉来眼去,那就让兵部收拾自己的烂摊子。
兵部、大理寺、刑部收到书信,十分为难地办理这件案子。朱寿想知道,他们会挥泪斩马谡,还是会全力保郭良如果官员们连为他们做事的勋贵都救不出来,今后没人还愿意帮文官们一把。
朱寿很乐意看到官员们为难的样子。可惜年关过了,朱寿需要履行带领大家寻找新大陆的诺言。
各方派出了代表,远航船在天津港整装待发,下海启程探索新大陆。他们会到虾夷宗谷修整,然后向北方寻找美洲。
朱寿等人在天津港送行。令大家感到惊讶的是,宗室派出去的竟然提督军机处的伊王。
伊王在洛阳欺男霸女,为害一方。在京师待了一年,亲眼见到无数
第408章 黄帝转世?
杨钦带着杨家同龄的几位兄弟死活不肯离开。
朱寿背着手绕他们转圈:“不走,将来可别后悔。”
原本他还想从关内调兵支援草原。辽东出了杀泰宁卫冒功的事,朵颜三卫对明军产生了戒备。明军不适合出现在草原上。
四年前他从山海关入草原,和把台、琪琪格结下难得的友情。但这次他和护卫靠近克什旦时,把台悄悄跟在他们身后观察。确定他只带了百人护卫,把台才放心放他进入驻地。
朱寿不生把台的气,换做是他,同样也会如此。他只是郁闷。如同种下的小树苗长成大树,被外人锯了。
“小子不后悔。”杨钦说的斩钉截铁。往后几十年,他常为今日鲁莽的回答懊恼。
朱寿拍拍杨钦的肩:“本宫任命你为军统北方局指挥。你的首要任务,是核对克什旦到玉龙栈之间方圆千里的堪舆图是否正确;探明之间所有的势力分布。本宫会让龙卫协助你的。”
“军统”杨钦满眼疑惑。
朱寿轻笑:“‘张天祥案’让本宫意识到,军队不能缺了督军。远征军设立了宪兵队,只能在打仗时发挥点作用。思来想去,在军队设立军事调查统战局,以维护战区后方稳定。杜绝杀良冒功、吃空饷、投敌、反叛、逃兵的发生。”
“类似东厂小子不干!”杨钦一口拒绝。
朱寿咧开嘴巴露出一口大白牙:“把台,这小子不干就交给你了处置了。随便你让他放牧还是打仗。”
“族人们嫌鞑靼人太少,分得的军功不够。这小子只能在后面放牧。”把台不屑地道。
杨钦皱成苦瓜脸。
朱寿拍拍他的肩:“东厂、西厂,锦衣卫、卫所,都是为了大明昌盛服务。江彬,把地图给他。”
杨钦打开舆图,诧异地发现和卫所挂着的舆图不一样。“殿下,这图小子看不懂。”
“这是道路,这个标记显示冬季结冰不能走。这是小溪,这是山,这数字表示山的高度。这边是戈壁……”江彬耐心地指导。
朱寿对把台说:“通知三位都督来此碰头。”
泰宁卫都督撒因孛罗,其子孛罗罕;朵颜卫右都督阿儿乞蛮,其子花当;福余卫都督阿勒坦,其子塔布巴图。以及朵颜三卫说得上话的那颜贵族全都聚在军帐中。
“本宫先向泰宁卫道歉。杀你们族人的刽子手被斩首,相关人等会一个个清理。”朱寿鞠躬道歉。
撒因孛罗忙说:“我等相信殿下。”
“今日我们在此歃血为盟。本宫立下誓言,签署的《大明律之北方条约》至少五十年内不会修改……”
结合大明律、土改归流政策、和朵颜三卫多次沟通后制定的条约,在遵守大明律的大框架下,允许部落首领拥有少部分自治权。朱寿承诺在草原上建立多座城市供牧民定居。牧民既能到城市享受中原生活,又不影响他们放牧。
签订条约现场一片和睦。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众人下跪请安,以示臣服之心。
朱寿一位一位扶起:“今后你们,能顶着大明子民的头衔行走。受了欺负,就来找本宫!”
“哈哈哈,只要殿下不来打我们,谁敢来欺负我等!”
阿儿乞蛮恭维道:“想成为殿下臣民的何止我等。永谢布、科尔沁、土默特等十几个大小部落都等着和您签约。”
“只要能保证遵守条约的,本宫来者不拒。满都海来,本宫都敢签约。”朱寿豪迈地说。
克什旦上笑语晏晏。玉龙栈气氛沉默。
“殿下没来”龙卫的统领许泰失望地说,“我们选哪一具送进京”
石瑶等礼部官员被龙卫带到了龙骨。见到了龙骨,所有人失了声。早一步
第410章 福祸难料
太祖出身低微,深知老百姓生活的苦难,知道他们最看重什么。按说以明朝完备的黄册制度,至少能保证百姓家产的安全。
可有再严谨的律法也需要人来执行。但以华夏民情……几千年来就没断过贪官污吏。人治的国家总难免会如此,不过是时间长短、程度深浅、影响大小的区别。
做了十几年皇帝的弘治帝很清楚这点,官员清楚,从信息发达的后世穿来的朱寿更清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很多事小打小闹,上头的也难得糊涂一下。
尤其是先有南涝北旱,后有龙骨现世。最讲究的皇家不会在这个关头把事情闹大。
但这一回,弘治帝宁愿不去玉龙栈迎接龙骨,也要把玄武湖黄册库的事情查个水落石出。
龙骨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黄册关系到无数户百姓的家财、大明的根基!
南京‘六朝古都’的威名,建立在玄武湖的命运多舛上。自从诸葛孔明在玄武湖做出了“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的评价后,玄武湖再也不曾安生。连儒家都只是‘子不语怪力乱神’,何况乎芸芸众生。
原本玄武湖与长江相连,面积广阔,常为南京人出游的好地方。自从明朝建国初年阻断玄武湖,作为黄册库所在,便禁止民众靠近。玄武湖伴随大明朝的兴亡,与外界断绝二百六十多年。
黄册库除了存储人口、户籍等的黄册,还有登记田产的鱼鳞图。虽然黄册库一毁,还有放置在州、府、布政司的青册可查询。但以世家大族在地方上的权势,青册可信度不高。
弘治帝来回踱步,差点踏平坤宁宫的地砖。
张皇后心中一凛。
黄册的重要性别说官员,连妇孺都门清。普通老百姓奋斗一辈子,还不是为了黄册、鱼鳞册上填写的东西吗
黄册上的户籍关系子孙后代一生。军户、匠户、灶户等贱籍一辈子也无法脱身。军户出身的李东阳,还是当了阁老后,才由弘治帝下令全家脱了军籍。明朝人对鱼鳞册上的田亩数量,比后世大众买房还要来的热切。
消息一旦传了出去,别说是龙骨,就是活着的真龙,或是神仙下凡,都没办法抵消大家的暴躁。没办法,老百姓就是实诚。看神仙只是图个好彩头、凑把子热闹而已,土地关系子孙万代。
“本宫怎么没从,外头怎么没传黄册库被淹的消息。”张皇后慌张地问。
自从吴宽、谢迁等曾经辅佐弘治帝上位的江南官员,离开了中枢,张皇后的耳目便不甚灵敏。但寿宁侯、建昌侯兄弟俩毕竟在军机处行走,多少还是能知道点消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