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祸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俗人喝茶
人至贱,则天下无敌。
自个儿做通了心理辅导,朱寿安然入睡。
朱寿睡踏实了,可有很多人睡不踏实。比如内阁所在的急一点,那可是人头攒动,灯火通明啊!
“杨大人,你违规举行朝考,把汪红收入庶吉士也就罢了。这才几天呢就想让他入翰林院!您是不是还想让他入内阁”谢迁忍不住吐槽道,“我等已经为南京的事,修改大明律弄得焦头烂额。没精力再去应付官员们的非议。”
殿试之后一甲三名能直接入选翰林院。其余近视要进行朝考选拔为庶吉士,庶吉士先要熬过三年后还需通过散馆,才能入翰林院。通不过的人就要打发到六部或者地方当官。
入了翰林院也不一定能进内阁。那要才华出众被皇帝青眼,或者熬资历。
杨廷和缓慢的点了点头。
吐槽的谢迁,好像喉咙里刺了根鱼骨。四下嘈杂的讨论声噶然而止。
李东阳叹了口气,替杨廷和挡住众人吃人般的目光。“让汪红入内阁是太子的意思。请诸位相信我的判断,若是不让太子满意,太子会一直折腾,直到我们妥协。”
“昨日我与李工去见了太子。我们俩刚表达反对的意思,太子就扔过来一本厚厚的书写本。每一页进入了一位官员贪污受贿的例子。时辰地点受贿人受贿金额,违规操作证据,一一罗列。”杨廷和很想不认朱寿这个徒弟。在现实面前屈服了。帝师身份是他的护身符,他不能扔啊。
有见过皇帝用官员贪污的证据,威胁官员的吗这都叫什么事儿啊!绝对不是他教的。
在场的很多人想起了午门砍下的上千个人头。鸡皮疙瘩起了一身。
太子突然发难,东厂又提前备下了铁证,黄册库被淹一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快了结。
失职的官员以及私垦湖田参与者,用几条蒸汽船从南京押往京师。处斩人里有魏国公的亲子,还有数位侯府伯府的嫡系旁支。几乎囊括了南京城的所有的地方大族子弟。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在东厂公公们的虎视眈眈之下,连一点手脚做不了。
这群高门豪族家中子弟众多,死掉一两个不是很糟,糟糕的是犯事人父族母族妻族三族族人有做官的全都要被革职,并且
第429章 金本位?
对不起,先发后修改。
经过公布的匠人紧赶慢赶,终于用钢筋在大明门搭好了骨架。
礼部办了隆重的仪式,摆设祭坛,用宫廷礼乐迎接龙骨。皇帝和太子全都身体不便。便由宗人府几位藩王,一同虔诚的喷出龙骨。由手艺最上乘的工匠安装在骨架上。
到过玉龙寨的人,对身高五米体长八米的幼年龙但体型不觉得多惊讶。
可普通百姓们就不一样了。在缺乏娱乐的大名,报纸上一条在朱寿看来很无聊的八卦消息,都能让百姓们讨论好多天。亲眼见到龙骨,让百姓们激动的无以复加。
“天哪!这龙活着的时候个头该有多大呀!他们吃什么长大的!”
“太子肯定是皇帝转世。才会有真龙显灵庇护左右。山东的那什么真龙天子算什么玩意儿!逐鹿大战那会儿,皇帝爷爷可是指挥龙的。”
“不知道咱们陛下是怎么想的。派出腾骧四卫去山东督造靖王墓,对叛乱视若无睹。若是屯乡四位出手,那位平胜大帝还能蹦达吗!”
“臭小子,今天这场合你乱说什么。”
“看看四周那些官员神不守舍的,谁会在意我说这些。”
和激动的百姓大相庭经的是官员们的表现。
按理说银龙谷陛下万寿节新皇登基大典都在近期举行,京师应该是百官朝拜,万国来朝。
可自从太子在午门杖责自己之后,赶来京师的官员走了大半。紧接着午门斩首了上千人,吓得使节们躲在会同馆不出来。
京师从内城到外城,都没有喜庆的迹象。算是经常见大世面的京师百姓,也瞧不明白局势了。
在京师百姓眼里大名是蒸蒸日上。草原上的敌人被赶出很远很远。只要勤快点,大家至少能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头脑活络的,还能趁着太子鼓励小商家经商,攒下一大笔银子。
或许为了冲去午门斩首千颗人头的阴影,迎接龙骨的仪式一连办了三天。从北直隶进京看热闹的百姓连着一批又一批。
朝廷大方了一回。由朝廷掏腰包,请了无数的戏班,咋耍在京师的大街小巷上表演。大街小巷的路灯全部亮起,做各种小吃的摊贩云集夜市,金狮过得比过年还热闹。
朱寿也来凑热闹。游乐园免费开放,超市打折,酒醋酱铺买一送一。
京师成了百姓们欢乐的海洋。
百姓们期待着十天后的万寿节和登基大典也能如此隆重。手头富裕的人,准备在客栈多住几日。就凭低价购入的日用品,这住宿费都出来了。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今年的万寿节登基大典举办的非常,简陋。
弘治帝身体不佳,露了个面便退了。太子行动不便,天坛祭天等隆重的仪式都是草草走了个过场。这龙椅坐下连一炷香都不到,便没影了。
明朝的礼仪十分繁琐。官员们原本在手里藏着了水和点心,准备应付连续几个时辰的仪式。结果两场大礼加起来都没超过一个时辰。
那些来参加朝贺的使者,都没看清朱寿的脸。皇宫举办的工业一如既往的山珍海味。可是太上皇和皇帝都不在现场,大家都没什么心思吃东西。
礼部尚书石瑶被无数人质疑,她只能陪笑脸不说话。
“老师,太子的伤还没好全吗”石瑶是不相信戴义会把太子打伤。结结实实的挨上120丈,一定是活不了的。
李东阳头疼的揉揉太阳穴:“好戏还在后头。”
李东阳谢绝了使沉闷的敬酒,他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应付接下来发生的事。虽然他也不知
第430章 多余的银子哪来的
即便早朝的时间被朱寿改晚了一个时辰,可也得在辰时前上朝。想到未来天天如此,朱寿两眼发晕。
“谷大用,你觉得把上朝再推迟一时辰如何”朱寿照着全身镜,在谷大用的服侍下穿上龙袍。
谷大用僵了僵:“爷,昨个儿奉天殿都炸了。您还是缓缓再提。”
“炸”朱寿笑得一脸荡漾,“还有让他们更炸的时候。”
谷大用瞧了眼摆钟:“爷,该去给太上皇请安了。”
“走吧。谷大用,你家的婆娘安置好了吗朕捅了马蜂窝,他们不敢对朕如何,定会先向朕身边的人下手。机敏的李公,昨晚关城门前带着全家赶赴孟艮府上任。胆真小。”朱寿撇撇嘴,带上大队人马前往乾清宫拜见便宜老爹。
便宜老爹身体虽然虚弱,有他在系统购买的寿命,至少还能活10年。虽然换他做了皇帝,宫里除了主子们的称呼升了辈分,其他没怎么变。
他借口还未大婚,依旧住在东宫柔仪殿。柔仪殿的正前,就是文渊阁和文华殿。只要从左顺门出内宫,便能直达文华殿处理政务。
“见过父皇、母后。”龙袍加身的朱寿认认真真地下跪磕头,不让自己失了礼数。
刚失去权利的老龙心情肯定不咋的好。
弘治帝一脸的笑意。看向儿子的眼中满是慈爱。“今后无需日日请安。父皇知道照儿的孝心。我们父子俩无需太客套。”
“皇上顾虑的也太多了些。瞧瞧登基大典像什么话!你父皇还会吃这个醋。”新鲜出炉的张太后说话语气温柔了很多。
弘治帝呵呵一笑:“估计臭小子都想不到这茬。听陈宽说,内承运库没银子了北伐花了很多银子”
拿下迤都以北的土地,就算下半辈子让弘治帝缩衣节食,他也心甘情愿。
“陈公公消息没打听到位。”朱寿咧开嘴露出一口大白牙,“草原有几座大金矿。北伐花去的银子很快就能捞回来。”
弘治帝摇头直笑:“腾骧四卫控制了山东招远、焦作等几大金矿。加上草原上得到的金矿,这就是你小子搞出金本位的底气吧!你也太能折腾了。百姓们习惯了‘一两银子两石米’,突然让他们换成‘2钱黄金两石米’,让百姓一时间怎么改的了口啊。”
“百姓们改不改得了口不要紧。一年后市面上不许流通金银铜钱,他们用钱币用多了,自然会习惯。户部一定要用金本位结算。物以稀为贵。大明缺少银矿,日本少铜矿。银价和铜价在两国国内相差巨大。就算不贸易货物,直接交换银铜,我们两国都有赚头。单单一个小日本也就罢了,孩儿能保证他们闹不起来。可除了大明,很多国家都有银矿。”
朱寿一脸忧虑:“父皇可知为何赤岭马市刚起步,商贸生意便远超大宁城因为在叶尔羌汗国再往西方的几个国家,一两黄金能兑换20两银子!”
“大明一两黄金才换5两白银。光在两地之间倒换金银,就可积攒下可观的家资。”张皇后惊呼。
弘治帝瞬间意识到背后的危机。
“母后说的是。西方口口相传‘东方遍地是黄金’。西方的国家土地面积虽小,但他们的水师强大。东宁伯假扮海盗在满剌加国,和西方一个叫做葡萄牙国家交战。南京水师险胜。从对方船员口中得知,西方几国非常有兴趣与我朝做生意。他们只是来打前站的。”朱寿目露凶光,“孩儿不想辛辛苦苦攒下的银子,直接缩水一大半。”
弘治帝沉默了半晌,低沉地说,“如今父皇把皇位传给你,同时也把巨大的责任推给了你。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想想身上肩负的万里江山、万万子民。”
“孩儿领命。”朱寿用难得正经点的表情回答。
弘治帝轻笑:“去上朝吧,今日可有你受的。”
朱寿恭敬地退下。
张太后脸色发白,双手紧紧握住弘治帝,“银子在外真的不值钱”
弘治帝闭了闭眼:“应该是。朕一直想不通臭小子哪来那么多银子。朕让东厂清点过西厂所有发卖到海外的货物。可每年海外贸易赚的银子,是预估的五倍。怪不得臭小子坚持要海禁。他这盘棋下的可真够大的。”
“您就别想这些了,好好把病养好。总归儿子在外不会吃亏的。”张太后笑道。
第431章 早朝内容?
“如果在大明,有人拿一两黄金要求兑换20两银子,一定会被官兵捉拿。这是典型地敲诈勒索。但如果在西方,这是生活常识。因为在他们那,20两银子就值一两黄金。”朱寿很有耐心地给诸人讲解赤岭马市的兴盛之谜。
“昨日朕让使者们看到了大明更改金本位的决心。使者中有叶尔羌、赤力把里、乌兹别克等几个经常与西方贸易的国家。”朱寿拿着手指警告台下的众人,“有意见,等客人走了再说。”
回应朱寿的,是台下众人控诉的目光。目光之热烈,让朱寿有点招架不住。他们这是同意,还是反对
朱寿转过头示意谷大用把东西拿上来。
首先,两位内侍世界堪舆图卷轴,舆图以郑和海图为蓝本,添加了几年开西厂在海外的收集的当地地图,在经过朱寿的修改,正确率极高。内侍举着舆图缓慢地在朝班中前行。
“朕突然想到了一个笑话。朕曾在草原说朵颜三卫是井底之蛙,结果对方问什么是蛙。草原没有青蛙!朕才是那只井底之蛙。这人啊,要有傲骨,可千万不能骄傲了。”
朱寿感慨万千:“能说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人,一定是没看到过这幅地图。朕算是自傲的人,可朕没底气把世上的土地都划入大明。”
“商朝的时候,北方吃的主食是高粱、小米。当西方的小麦传入中原,取代了高粱。食物倒也罢了。等西方的白银流入我朝时,我朝岂不是为他人做嫁衣”
文武两列官员们伸长脖子打量世界舆图,尤其看向了西方。中亚几国往西的国家的确很多。很多人把袖子里的奏章捂严实了。
听了朱寿的解释,看到了完整的世界舆图,在场的人精们猜到朱寿手中部分财富的由来。
新皇太狡诈!
阳武侯薛伦泪流满面,蹲在地上捂着胸口,双眼可怜兮兮地看向新皇。见到朱寿向他看来,马上掏出保心丸服下。
朱寿单手捂脸。有这样的属下太丢人!
薛伦难受啊!
他因为在文华殿围堵文官,被弘治帝罚了,提督五军营降成了十二团。因为接受辽东的贿赂,他不但上交受贿所得,还被罚了一千两。想要带兵平叛赚点功劳挽回面子,又因为受段鋹所惑放走了他,又被连降了三级。堂堂侯爷,成了七品门千总!
侯府穷得快要揭不开锅。听闻新皇高价从西郊买地,薛伦把西郊的庄子的卖了。托人寻了辽王的路子,把卖庄子所得投入赤岭马市做生意。他就是那个,用银子和外国商人换黄金的傻子!
一个大老爷们在朝会上眼泪鼻涕横流。让维持朝会秩序的鸿胪寺官员起了恻隐之心,准备只罚他的俸禄批评教育。
奉天门大朝是庄重肃穆的地方。失仪就是对皇帝的蔑视,必须严惩。失仪的官员将会受到降职、廷杖和罚俸的处罚。
“陛下可否关了赤岭马市!”突然有官员壮着胆子大吼。
出席朝会的官员太多,朱寿扫了眼全场,没有瞧见说话的官员。
朱寿露出鄙夷的眼神,啧啧有声道,“今日在场的,是我朝从万千学子中挑选出来的精英。怎么像皇宫温室里的花朵。只能在温室中绽放,一旦移出室外立刻枯萎。想要当温室里的花,回家去!朝堂需要为天下百姓遮风挡雨的大丈夫!”
“你们就想着关门,防止强盗进屋。怎么就想不到出门把强盗抢了以大明军队的战斗力,只有抢别人的份,还能让别人抢了世界虽大、国家林立,有一个规则却是通用的:拳头硬的一方制定规则!”
朱寿一番话,把刚才说话的官员臊得慌。
“陛下,1两面值银币今后会贬值吗”户部尚书韩文问到了关键点。
朱寿语气轻快:“银币和银子区别很大。朕能保证,除了密云铸造厂,世界上绝无其他地方能铸造出成本低廉、可大批量铸造的精美银币。所以朕不允许市面出现散银、银锭,就是怕万一。况且,百姓们常用的是铜币,银币的产量不会太多。”
&
第432章 草原丝绸之路
朱寿打开了正确对付官员的办法。
或者说,百姓在皇帝身上给予了很多的希望。希望肃清吏治,希望国泰民安、国富民强……身穿龙袍,本身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朱寿让百姓了吃饱了饭、买得起价廉物美的布料,民间声望很好。如果朱寿要整治吏治,只会让百姓称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