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祸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俗人喝茶
百姓怎么会知道,新皇处置官员的真正缘由到底是什么。
官员能用民意威胁皇帝,皇帝也能用民意裹挟官员。
“朵颜三卫、土默特、永谢布等部落若是知道大明的新皇如此无耻,定会后悔当初的选择。”鞑靼好儿趁部的阿儿脱歹王大笑。
那些蠢货或许根本不会知道,他们放牧的草场下有金子!
朱寿扯起嘴角露出灿烂的笑容:“你对朕许诺的条件不满意”
阿儿脱歹王耸耸肩:“满意,当然满意。达延汗和图鲁博罗特父子费劲心机弄到的高产粮种培育技术,本王轻易地拿到了。陛下,您觉得我是不是比达延汗出色”
“草原人崇拜强者。满都海扶持达延汗上位,除了黄金家族的血脉,定是认为达延汗比你强。这是你们族人的选择,这些年来你还在掩耳盗铃”朱寿翘起二郎腿,挑了挑眉。
阿儿脱歹王脸色一寒,压抑着火气问,“陛下专程到会同馆见本王,是来羞辱本王的”
“哈哈哈,现在的鞑靼连被朕羞辱的资格都没有!”朱寿嘚瑟地说,“覆巢之下无完卵。你为了夺权和朕合作,真的得到了你想要的吗你的族人对你会无一丝一毫的怨言朕看不尽然。”
‘乓’阿儿脱歹王的拳头重重捶桌子。手上青筋暴起,显得愤怒到了极点。尤其是一双喷火的眼睛,几乎要贴到朱寿的脸上。
屋内只有他们两人在,连谷大用都被朱寿打发到屋外。
朱寿毫不畏惧,指指门外,“满都海的人对你不怎么尊重哦。如果你在满都海签订割地条约的情况下,还是不能夺取鞑靼大权,朕劝你识时务吧。服从一个女人,不如服从朕。”
阿儿脱歹王一愣。
“只要你同意,将会享受朵颜三卫同等的待遇。朕会给好儿趁部在靠近哈尔滨的地方建城。像大宁城一样的雄伟城市,完全按照你们想法建造的城市。”朱寿猥琐的神情,好似在诱惑失足少女,“你们所要做的,就是遵守《北方条约》,维护草原安宁。”
阿儿脱歹王很意动,皱紧眉头陷入沉思。
“朕对自己人可是很好的。人们想要黄金,是为了过上好日子。是想要本宫直接送给你们的好日子,还是拿着黄金被比朕更无耻的商人坑骗你应该知道,砂石木料建起来的城市是死城。城市最大的作用是辐射地方,让周围的人过上好日子。你们鞑靼从边界抢了不少好东西,可东西花完了,就没有了!”
朱寿露出一口大白牙:“城市里会有工坊,会生产货物,吸引商队,让你的族人一起过上好日子。族人的日子好过了,你也收到了拥戴。而你所做的,只是从效忠鞑靼,变成效忠朕。”
“为什么!”阿儿脱歹王直勾勾地盯着朱寿,“大明皇帝会什么会对草原的敌人释放善意”
朱寿呵呵直笑:“预先取之,必先予之。朕要你们的臣服之心。”
阿儿脱歹王嘴角抽了抽。
“逐鹿战场在玉龙栈,巨龙陨落在草原。朕身为炎黄子孙,定要达成祖先的遗愿。”朱寿换了个说法。
‘呼’阿儿脱歹王松了口气:“这个说法才对嘛!本王同意了。”
朱寿脸色一僵:“不用考虑”
为什么他说实话没人信,反而会相信他的假话他果然不适合做好人。
第433章 视政
朱寿是坐不住的人。
便宜老爹能十几年如一日待在方寸之地,可他不行。但他明白,皇帝是不能随意出行。
于是,大明门左右两侧的五府六部,成了他经常走动的目标。参加完上午的文华殿廷议,下午就到五府六部溜达。官员们还能拦着皇帝不让视政吗虽然这视政的频率很高。
以前官员们总怕见不到皇帝的面,生怕‘从此君王不早朝’。现在他们就怕见到皇帝。你说皇帝不好好地留在宫里,坐在官衙看着他们办公算什么事儿别说偷懒了,办事效率慢一些就被当众指出。可把他们的老脸臊得。
户部是新皇出现频率最高的地方。
“从朕下命令到今天为止已经是第十日了。你们就把老式的户籍样式修改了交给朕邮政编码、户籍编号排列规则呢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搞不定!黄册、鱼鳞册没了,天下百姓等着朝廷尽早给答复。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朱寿叉着腰,随意指了位官员问,“你,朕说的就是你,说说这十天你都做了些什么公务。”
“回……回禀陛下,微臣,微臣只是环卫所的主事。京师接连举办大典,入京的人数众多,街上留下许多垃圾,茅房也臭不可闻。小的这十日都在督促属下打扫。”被问话的绿袍小官吓得双腿哆嗦。
朱寿收敛了怒气,威严地问,“环卫所由五城兵马司管着。你没事跑到户部来做什么”
“环卫所的器具损坏,户部一直没拨款。微臣就是来问问,来问问。微臣这就走。”绿袍小官撒腿就跑。
朱寿没好气地说:“跑什么跑,朕还没问完话呢。户部给你们每个月批多少损耗费发放是否及时”
户部官员对着绿袍小官挤眉弄眼,小官快要哭了,“禀陛下,环卫所器具坏了,微臣就来户部讨要损耗费。哪位主管有空闲,就找哪位。”
朱寿一手支在办公桌上,一手撑腰,双目不断地扫视户部的官员。
被新皇瞪着,众人十分不安。
“朕总算找到你们经常加班的原因了。典型的‘三个和尚没水吃’!”朱寿一副受冤枉的模样,“朕要向父皇鸣冤。都说朕苛待官员,总给你们派大量的公务。事实是你们相互推诿。”
听了新皇的话,官员们恨不得击鼓鸣冤。新皇颠倒黑白!户部的公务真的是太多了。每人领不同的任务,怎么会推诿以前确实有推诿的情况,在新皇还没继位的时候就改正了。要不然监国的那段时间,大家怎么熬过来。
新皇训话,不喜欢有人顶嘴。官员用各个像受气的小媳妇,委屈地看向新皇。
朱寿指指韩文:“韩尚书,你说说看户部具体的职责。”
韩文摸不清新皇的打算,一字一句斟酌道,“户部管理天下的田地、人丁户籍、收缴各项赋税、派发官员俸饷,还有一切与调粮拨款有关的事宜。每一布政司,河套除外,有专人负责。此外还有照磨所、宝钞提举司、宝钞广惠库等负责印钞、铸币的部门,赃罚库、广积库等库房。”非常官方的回答。
朱寿摸摸下巴,开始分配职务范围。
“韩尚书统管户部,此外还需专职负责田地、人丁户籍情况。朕会让工部重建黄册库,地址就挑选在密云水库附近。到时黄册库一切事宜直接向尚书汇报。以后黄册库再有账册虫蛀、内容被更改,户部尚书要负全责。”
韩文拱拱手:“下官领命。”
“左侍郎陈清陈大人,负责收缴赋税、派发俸饷等一切过手钱财的事务。朕下定决心推行金本位,其他人的反对是没用的。
你告之各地清吏司,户部开始以黄金为结算单位。清吏司尽量收缴金、银、铜钱,统一与各地钱庄兑换钱币、塑料币。至于民间,将会由皇家钱庄负责展开兑换钱币业务。从下个月起,户部拨出的一切款项,只能用钱币或塑料币。塑料币在朝廷内部流通,绝对不允许流到市面上。”
“明白了吗”朱寿冷声问。
陈清苦笑着回道:“遵旨。”
使臣还没离开,内阁没对金本位的推行达成一致,新皇先让户部照办。以新皇
第434章 总能找到干的活
户部被新皇逼出了详尽的章程。这还不算,新皇让司礼监印刷章程,派送到五府六部各衙门。办什么事找什么人,几天之内有回音,何时可以领钱,什么期限之内交税银,写得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新皇还让司礼监询问执行情况。环卫所的绿袍小官顺利找到对口负责的官员,领到了损耗费添补器具。
这下户部官员更加不敢怠慢。
有了户部的前车之鉴,吏部、兵部、礼部、工部、刑部相继给出了章程。连七位内阁阁老也明确了各自的职责。被越了无数级、火速提拔的汪鋐,专门负责皇家研究院。
司礼监同样把其他部门的章程刊印下发。
“内阁什么时候添上了第七位阁老汪鋐是哪位之前任职哪部”官员们苦中作乐,从其他部的章程中寻找比他们更倒霉的人。惊爆他们眼球的是,内阁不声不响添了第七人。
很多有资历的官员,还在翘首以盼最后一个阁老位置呢。
“去年的新科进士,二甲第一人。在户部行走过一段日子,后来出海去了虾夷岛。回来去了皇家研究所。”有消息灵通者回道。
这下捅了马蜂窝。
“非翰林不得入阁!”官员们义愤填膺。
“内阁加开了朝考,他入选了庶吉士,几日后通过了散馆成了翰林。”
“……”
“是新皇点明任用的。”
“……”
“汪阁老说,明年新皇登基加开恩科,皇家研究院专门招收杂学人才。”
“能当官吗”
“不能。除非能达到四位新任命的工部主事的成就。”
“那种让自行车自动前行的干电池皇家研究所也没几人能办到。恩科开了有什么用,又不能当官。”
“……”
“都凑在一起聊什么!马上到月底了,新皇要求的事情都办好了没”各部尚书急得嘴角冒泡。
他们上午要参加廷议商议修改《大明律》,下午要督促属下照章办事,晚上要处理他们本职的公务。新皇登基后,他们没有连续休息超过四个时辰。
最舒坦的要数刑部尚书闵珪。《大明律》为一切律法之根本,与所有人息息相关。包括《吏律》、《礼律》、《兵律》、《户律》、《工律》、《刑律》等,内阁和大小九卿帮着一起修订《大明律》,他身上的担子轻了很多。
“尚书大人,陛下正在向我们驶来。”刑部官员慌慌张张来报。
新皇凡事讲究效率,喜欢开着电动自行车串门。
闵珪还没做好心理准备,‘吱’难听的刹车声响起。
“让研究院改改刹车,朕听到这个刹车声就来火气。”新皇的声音在前方响起。
闵珪心里一咯噔。
“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闵珪出门迎接。
朱寿不耐烦地挥挥手:“别‘万’了,以后除了上朝等正式场合,不必三呼万岁。皇帝的寿命一朝比一朝短,臣子高寿者众多。万岁什么的都是狗屁,越喊越短命。”
现场一片寂静。新皇的确火气不小。
“别杵在这。你们干你们的事去。马上入秋,秋后问斩的时间到了。朕好不容易抽出来几天空,来刑部瞧瞧各地呈上的死刑折子。”朱寿大大咧咧地说。
明太祖是个爱名如子的好皇帝。除了叛国等大罪,一般的死刑都是秋后问斩。地方判了死刑的,需要上呈刑部,刑部转呈皇帝复核。
大明人口众多,前几任皇帝没朱寿无耻,巧立各种名目把事情分摊下去。皇帝连奏折都处理不完,哪有空管什么死刑。一般的潜规则是由内阁、司礼监代为处理。太监收受贿赂放过死刑犯的事,发生过不少。
再有《刑律》规定十恶不赦以外的其它死罪,犯人可以用财物和服劳役来抵偿。死刑执行过程中的猫腻,多的数不清。
铸币厂缺人,朱寿不可能放过免费劳力。
“陛下请过目,这是各布政使司呈上的死刑案情。”闵珪心里抱怨,新皇想看可让刑部送到文华殿,何苦跑一趟。成化朝东西厂横行时,也没这般把官员们吓成鹌鹑的。
朱
第435章 刘健的助攻
朱寿听到刘健的答复便知道,修订《大明律》的事又要出岔子了。
“王岳,刘阁老近来如何”朱寿传东厂厂督问话。
王岳作了个辑一一道来:“由于刘阁老的强硬态度惹恼陛下,致使南京黄册库一案处罚严重。刘阁老收到很多人的咒骂。与同僚的关系非常糟糕。如今就连谢阁老都同他保持了距离。私下里,只会偶尔与杨阁老、马文升大人小坐清谈。”
“这个月,刘阁老从集义殿发了四封电报问去吐鲁番,和奴儿干忠顺王相互通了十条电文。”
“太医院遵照陛下指令,定期为诸位大人检查身体。刘阁老除了偶尔的心绞痛,身体硬朗。”
“另外,刘阁老家的两个孙儿留在河套,刘老夫人陪着。大孙子已经过了童试。”
王岳真是做狗仔的好料子。把刘健的工作、生活、家庭、身体摸得清清楚楚。
“这两日集义殿在讨论什么内容”朱寿问。
王岳笑道:“除了修订《大明律》,便是陛下的言行举止。大人们很少在集义殿商议机密事。自从外头得知辣锅店是陛下的后,辣锅店的客人只会说些夸陛下的话。如果陛下想知道官员们私下里……”
朱寿伸手阻止王岳说下去:“东厂行事也要有章程。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都要规定的明明白白。东厂是朕的耳目,除了朕,任何人不得擅自调用东厂。你把章程整理清楚,朕要一条条仔仔细细地检验。懂吗”
接触朱寿冷冷的目光,王岳身体一震,立刻跪地请罪,“老奴明白。”
“你也曾在内行厂当值过。各司其职,恪守本分的规矩忘了”朱寿语气平淡。
王岳伏地磕头认罪:“老奴不该起监察百官的心思。”
朱寿轻叹了口气,亲自扶起王岳,“不是你的错,是朕对你的要求高了。东厂就是为了监察百官而存在的。只是朕以为不妥。朕需要东厂做好情报收集工作。监察百官,是都察院和老百姓的事。”
王岳深深一拜:“老奴明白陛下的苦心。”
朱寿低头在他耳边叮嘱:“文官翻不起大浪,武官必须监察。你把军队的东厂暗线找出来,朕要组建军统,每个卫所都要安排军统人员,专门监视军队动向。一部分在明,一部分在暗。”
“……”王岳表情一言难尽。
朱寿拍拍王岳的肩:“密切注视刘健,保护他的安全。南京一案是朕下令严查的,对刘健不满,就是对朕不满。刘老头虽然相当的不可爱,确实一位纯臣。”
“他利用瓦剌王子挑动满都海敏感的神经,让朕有拿下迤都的借口。本宫还是很感激他。”朱寿感慨万千,“老而不死是为贼,得把这些老臣供起来,让他们继续发光发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