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祸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俗人喝茶
王岳在心里为老臣们捏一把汗。回头提点王院判,别给內库省钱。人参、灵芝、冬虫夏草、海参等好东西随便取,一定要好生调理老臣们的身体。
朱寿对刘健实在太满意了。当初忍着脾气没把老头弄死,真有先见之明。
月底的文华殿廷议,刘健再次让百官们做了回过山车。
“陛下,太祖制定《大明律?吏律》时明确规定了几项官员触之即死的罪名。‘专擅选官’、‘交结朋党’、‘交结近侍’,还有一条‘擅为更改变乱成法’。如果有需要变通的律法,可另定条例。弘治十三年的《问刑条例》经过官员和百姓的双重认可。”
刘健直视龙袍加身的朱寿:“因此臣以为,《大明律》无须修改。”
“怎么可如此!”朱寿还没发表意见,文华殿炸开了锅。百官废寝忘食地修改律法,一个字也不敢出差错。深怕新皇挑三拣四。刘公既然不想修订,早干嘛去了!早提出来,他们就不要忙里抽空做本职工作。这个月,没有人好好睡过一个安生觉。
此外,还有官员担心新皇会迁怒。
刑部尚书闵珪表示:“臣
第436章 相互理解
新皇登基一个月内,出炉了修订版《大明律》。报纸刊登草案收集各方的意见,地方官员召集三老宣传草案。大明上下如火如荼讨论新版律法。
尤其是‘官员一年内收礼金额不得超过一百两’、‘只要贪污受贿,不论金额大小都是犯罪’、‘对贪污受贿的刑罚按造成的严重程度判罚’、‘行贿者同罪’等条例讨论地相当热烈。
大部分人忽略了‘劳动改造’,毕竟旧律也有以劳赎罪的规定。咦,取消了用钱财赎罪
“陛下,民间的讨论多在以上几条。争议声最大的,是刑罚‘按照严重程度判罚’这一条。”左都御史戴珊中气十足地回禀,“臣也不甚明了。”
虽然在新皇手下当官身心俱疲。但新皇在钱财上从来不吝啬。俸禄悄然无声的加了三倍,还明文规定几大节日发放福利。此外还有几项花钱享受不到的待遇。
让戴珊最满意的,是太医院的定期体检服务。王院判给他们几位老臣开出的方子,不是灵芝就是虫草。几贴服用下来,戴珊觉得身体松快许多。多日加班的劳累感消失了。听说连致仕的老臣也有份。
新皇倒是舍得,眼红的官员也有不少。有人匿名上奏弹劾此事。却被明旨告之,西厂专门有通往藏区的商队,灵芝、虫草的收购价并不贵。
圣旨的内容,反手让藏区火了一把。听说一下子多了不少去藏区的商队。京师的喇嘛寺院的香火也盛了。
新皇的治国手段越发高明。
面对戴珊的提问,朱寿毫不遮掩他的想法。
“水至清则无鱼。让官员不受贿,就像让男人不找女人一样。朕希望大家做事有尺度,要判断哪些钱财是不能拿的。比如在云南作威作福的镇守太监钱能,为了搂银子,把云南的民生搞得一塌糊涂。让当地士官对明廷生出怨恨。”
戴珊抖成筛子:“陛下……陛下……”
“戴老可别激动了。凡事都要实事求是,脱离现实的政令无法推行。律法只是最低的规定。身为官员,要有自身修养。朕想让大家知道:贪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朱寿忙让太医上前查看。
他登基以来,便宜老爹只插手了一件事。那就是在文华殿加派太医。此举受到一致好评,便宜老爹宽厚仁慈的名声深入官员心中。
朱寿很委屈,他掏了很多名贵药材,没打算气死人。官员们多活一天,就能多帮他工作一天,每死一个精干的老臣都是他的损失。那些药材流入市场,可值不少黄金。
刘健让戴珊下去休息,文华殿转入了下一个议题。
“山东布政使司雍泰上奏:地方大户想要追讨被逆贼劫去的财物。”刘健把雍泰的折子递给谷大用。
朱寿挥挥手,让谷大用把折子放一旁。他丝毫没有打开的**。“他们以为朕无事可做这种小事需要找朕处理吗段鋹都被抓了,当地官兵还找不到赃物那是他们无能!”
朱寿收到在场诸人谴责的目光。
此举再一次刷新了官员对新皇无耻程度的认知。段鋹在山东闹了一场,金矿收归国有,大户损失不少。要不是段鋹打出真龙天子的旗号,他们都要以为新皇在幕后操控。
“雍泰不是派兵保护山东的世家豪族了吗怎么还会被抢”朱寿倒打一耙。
世家不会只有一处产业。有围困的官兵在,人出不了府自然没事。官兵平叛都来不及,怎么会保护他们的产业。孔家的家仆众多,孔家武装家仆保护自家产业时,还被误会成逆贼,遭遇一次火器的洗礼,死伤惨重。事后孔家人还要费尽唇舌解释清楚此事。
新皇大概是忘了,他把孔家弹劾雍泰
第437章 不能浪费
“农历七月初三,大明太上皇在万寿节当日让位于皇太子朱厚照。大明新皇登基一个月,重修《大明律》、督促朝廷各官府制定章程。二个月内取消户籍限定制度,三个月后重启弘治朝‘清丈田亩’。新皇用了不到半年时间,把疆域辽阔的明朝整得动荡不安。”黄头发蓝眼睛的高大个跪倒在神父面前,“教父,这是到明朝宣扬主的最好时机。”
身穿黑袍白衬衫的中年神父摇头:“艾尔登,你太小瞧明朝新皇。如果明朝真的动乱,什么你们的舰队被人堵在满剌加国”
艾尔登脸色一红,拉了拉并不合身的衣服。他的葡萄牙海军军服,在和明人海上交战的时候损坏。他和船员已经在教堂躲了十天。黄金遍地的明朝近在迟尺,他却无法更进一步。让他有何脸面回国。
“大明新皇,将会是东方的亚历山大大帝。”神父把海商带到满剌加国的印刷版《太子语录》递给艾尔登。
艾尔登皱了皱鹰钩鼻为难地说:“汉字太难学了,我看不懂。”
神父在额头、胸膛、左肩、右肩点了点,“明朝除了有黄金,还有先进的火器。别被**蒙蔽了双眼。作为你的教父,我只能帮你准备东方商品,让你带回国送人把此次败仗的消息压下去。替我向你父亲问好。”
神父失望了看了艾尔登一眼,摇摇头离开了祷告室。
几天后,惜败于大明水师的葡萄牙远洋舰队,购买了一艘大明淘汰的郑和宝船归国。艾尔登登上被大明水师废弃的宝船,捏了捏手上的书,双眼饱含渴望。这辈子,他一定要踏上大明。
《太子语录》是大明闲的发慌的文人,把朱寿说的话整理刊印的‘笑话书’。书中有对朱寿对大明未来发展的规划;对土地、商业、战争的看法;商税的制定建议;对宗室的看法……至少有七成的观点惊世骇俗,很难让世人理解。
又因为朱寿的毒舌在大明出了名,这个书又名《毒舌之道》。
在朱寿的大力倡导下,大明的海禁森严,尤其是出现了‘海盗’,造成不少以海商起家的豪族败落。在满剌加国,聚集着很多深恨朱寿的商人。
他们拿着这本书,到处诋毁大明新皇。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比喻不太精确,此时距离莎士比亚创作《哈姆雷特》还有九十九年。总之,书传到了东方传教士手里,传教士从书看到了个性鲜明的明朝年轻的帝皇。传教士相信,这位年轻的帝皇一定不会拒绝他的传教。
但他们不能用武力打开明朝的国门。‘什么都吃,就是不吃亏’一向是大明新皇的口头禅。
艾尔登刚离开满剌加国港,一位年轻人带着一人高的木箱来到了教堂。
年轻人是被东宁伯焦俊诓骗出海的汪洋。汪洋是南京水师都指挥佥事汪副的儿子。南京水师此前一直是清水衙门,汪洋父子保持了武将的风骨。可惜在满剌加国当了一年的海盗头子,汪洋整个人变得油腻。
“神父,这是国内最新出现的新奇玩意儿。我猜您会喜欢的。这是我离别前的礼物,如果有机会,欢迎您到大明。”汪洋苦练出流利的葡萄牙语。
他不学不行。当大明水师佯装海盗抵达满剌加国时,曾经的明朝属国,充斥了大量的外国人。尤其以号称‘本国海军能称霸世界’的葡萄牙商人人数最多。
那是他们之前没遇到大明水师!
神父心急火燎地打开木箱,看到自行车时非常疑惑。“汪,自行车我见过。”
“能自己动的自行车您见过吗”汪洋演示了如何操作电动车。
神父惊得连续在身上点了几次,连呼‘主’。
“神父,我建议您传教的时候把‘主’换成‘上帝’
第438章 曲线行事
“就知道陛下不会无的放矢。”晋王背着手,急躁地在宗人府内来回踱步,“查官员贪污受贿也就罢了,还要算宗室的账。这算什么事”
在场认同晋王的宗室只敢小幅度点头,无人开口应和。
爵位低的宗室在封地苦学、在国外做生意,或者在皇家商行做事,正为自己和子孙的将来奋斗。而留在京师宗人府的,几乎都是亲王、郡王级别。爵位高者,屁股后的屎很难擦干净。
就算这样,在场的又有谁敢开口反对陛下
各地藩王跑了一趟玉龙栈。除了龙骨,也见识到新皇对草原的影响力。玉龙栈在鞑靼腹地,鞑靼骑兵严防死守大明进贡捕鱼儿海,不敢派兵骚扰玉龙栈。可就在三年前,鞑靼火筛部肆无忌惮跨过边墙掠劫大同。把龙骨迎回京师,藩王们等着参加新皇登基大典,可是事情一件接着一件,他们叹服新皇的手段。
新皇在修订版《大明律》中增加了对宗室的处罚:贬为庶人。不管是同意或者反对的,在新皇的威势之下,连反对的权利都没有。藩王只能提督军机处,陪同参与文华殿廷议,没有参政议政的权利。内阁不提出反对,修订版《大明律》正式发行天下。
以《大明皇家日报》的影响力、皇家商行的财力、西厂物流天下的能力,无论地方官府愿不愿意、尽不尽心,依《大明律》为根本律法治国的理念顺利传达到各地。
连掩耳盗铃都成了奢望。
藩王们各个安静如鸡。他们不想当出头鸟,从皇家玉牒除名。除了名,永绝后代入宗室的可能。如果只是贬为庶人,按照‘亲亲之义’的道德标准,皇帝心情好会给后代赐爵或者恢复爵位。
秦王扫了眼神色各异的宗室,轻声发笑。“从老崇王、兴王,再到衡王,陛下依旧保持对宗室的善意。已经是你我等人的幸事。”
“是极,是极。”衡王同母胞弟汝王连声道是。
他在封地惶惶不安,是陛下让西厂送来太上皇的亲笔信笺安抚。太上皇和陛下没有把衡王犯的错迁怒到他和母妃身上,他感激不尽。陛下的任何旨意他都会遵从。
汝王的态度,代表了相当大一部分宗室。陛下给爵位低的宗室出路,让他们有了别样的人生,不再是圈养的猪猡。
秦王垂下眼帘。
论收买人心,天下间谁还能比得过陛下。当然,论气死人不偿命的本事,也没人比得过陛下。他随行陛下出使虾夷岛,便听到了清丈田亩、取消免税特权的打算。私底下联合晋王等藩王反对,准备了一大堆的计划,打算等陛下行动的时候发动。可是……
秦王料定从不轻易妥协的新皇会坚持‘取消免税权’的主张,却猜不到是以‘反腐倡廉’开头。
“陛下手段高明。”秦王幽幽一叹。在场的都是胆小鬼!
上了年纪的淮王畏畏缩缩地开口:“我等宗室与陛下是血亲,总得和官员们有所区别吧连我们都要交赋税,外头会说陛下苛待族亲的。”
淮王刚上任的时候帮过粮商说话,淮王府被朱寿暗中打压,淮王轻易不敢表态。关系到自身利益时,他却不得不站出来说话。除了明朝刚建立的早期,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亲王被除爵。他相信陛下有胆子下狠手。淮王府的名声一直不太好。
与淮王同样分封在江西的益王反驳道:“淮王叔,陛下亲口说本人也得交田赋。陛下公布了他名下的田庄,共计十五万倾。是天下需要交田赋最多的人。”
淮王在江西和粮商暗中勾结,抬高粮价;陛下调平价粮入江西压低粮价、代管宗室田庄后,淮王给淮商撑腰。从食盐上牟利;取消盐商后,他勾结在江西经商的广东商人出海,无视朝廷海禁;商人被抓,他又打起了其他小九九。仗着江西籍官员占了朝廷一半,淮王什么钱都敢捞。出了事,直敢放半个屁。淮王的臭名声连累到了他。
“那怎能一样!陛下海贸生意规模巨大,手头不缺金银。”淮王瞪了眼
第439章 朕不会失职
谷大用见闵珪纠结着眉头左右为难。直接把中旨塞到他手里。“闵大人拿着吧。上头没集义殿的章,不是圣旨。爷登基以来,还没一次写下20多个字。您拿着留作纪念也是好的。”
闵珪无言以对。
为了等朝政稳定后能有御驾亲征的机会,朱寿保留了皇帝红批、内阁票拟的制度。朱寿限制了内侍的权利,就要做到以身作则。
于是乎,为了提高政务处理效率,朱寿会主动跑到集义殿,和内阁挤在一起办公。他身边至少会带上三位中书舍人。一人朗读奏章和内阁草拟的内容,一人负责印上‘已阅’的印章。若是有不同意见,将由第三人代笔书写。全程只需朱寿动动嘴皮子。
刘健看不惯,时不时督促他勤政。
朱寿鄙夷地问:“诸公六人批折子,你们草拟的批文由朕一人复核。奏折何曾有过堆积朕的办公效率还不够高”
刘健只能吹胡子瞪眼。
内阁七人,汪鋐一头扎在皇家研究院很少出现。平时都有他们六人处理政务。重大事情六人举手表决,超过四票才可通过。新皇认可了他们的行为,没有非议。刘健也识相,不会真惹新皇生气。
经过南京一案,文武百官对新皇的拗脾气发怵。不是大事,不会强烈反对。修订《大明律》是这样,对新皇乖张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比如,新皇偶尔也会亲自批复,无一例外都是骂人的话。诸如“狗屁不通”、“废话太多”、“空口白话”、“白日做梦”、“脑子进水”、“被驴踢了”等等不登大雅之堂的话。
这次众人看到新皇一次写了不少字,纷纷侧目。
见到新皇让谷大用直接传中旨,杨廷和想不明白了。“陛下不让我等票拟,是确定我等会反对吗”
朱寿转转手腕轻佻地说:“这道中旨,不适宜放到明面上。是朕定下的潜规则。朕发现,你们比较喜欢潜规则。”
这话说的刘健脸一黑。
每日惹毛刘健,是朱寿的恶趣味之一。
闵珪早宣旨的谷大用一步到达集义殿。
“陛下好。”闵珪拱手行礼。
并不是闵珪对朱寿不敬,是朱寿规定私底下的礼仪简单些。‘皇帝是要放在心里和眼里的,不是口上’,理由很正当。
杨廷和看了中旨的内容,沉思许久后问,“陛下总得维护一下颜面。若是庶人犯了死罪,或赐毒酒或白绫,秋后问斩有损皇家的面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