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明第一祸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俗人喝茶

    中书舍人领命而去。

    “学生谢过陛下厚爱。”郭勋下跪谢恩。

    朱寿态度亲切:“朕要依法治国,武定侯在走私案中充当中间人,依照刑律徒三年。”

    朱寿打量着郭勋的表情,见他依旧是一副恭敬的模样。

    “朕也不能让你难做人。这样,等刑部上门抓人的时候,你就演一出父慈子孝,替父坐牢。关个几天,朕会找机会把你放出来。这次辽东会空出很多武官官职。五品的官职任你挑。”

    “谢陛下隆恩。”郭勋面露喜色。

    武官和文官一样,也分为实职和虚职。不得用的勋贵授予的全是虚职。就像武定侯府为了爵位争夺了几十年,引起了皇帝的厌恶,得到的都是虚职。勋贵虽然很多,新皇看中的也只有远征军里的几位。当年没有加入远征军,令他多年来后悔莫及。好在有这次机会,让受到新皇的关注。

    朱寿随意地道:“朕知道很多勋贵参与了辽东走私案。

    之前阳武侯、新宁伯被罚了款,有些人抱着侥幸的心理妄图蒙蔽过关。唉,你让朕说他们什么好。都是朕的叔爷辈

    ,朕也不好意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指着他们鼻子骂。还是郭爱卿能体谅朕的用心良苦。高伴伴,带上圣旨和朕给的赏赐,送郭爱卿回府。”

    “是。恭喜世子爷了,世子爷请吧。”高凤客气地地说。

    让司礼监掌印太监再一次带圣旨上武定侯府。郭勋的里子面子都赚到了。

    郭勋握了握拳头。武定侯府的这场遭遇,和几十年的爵位纷争,让他认清了现实。

    勋贵的权力来自于皇帝,武定侯府曾经的荣耀离不开皇权,今后也离不开皇权。开国勋贵为何只剩下武定侯府,这个道理很多勋贵到现在都没想通。真以为是因为协助太祖建国的功劳吗

    新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他懂,想让他劝说不在名册的勋贵们主动坦白认错。为了获得新皇的另眼相待,他愿意成为新皇手上的枪。

    “陛下是怀疑武定侯世子上交的名册不全吗”正好有事禀报的王守仁听到了对话。

    朱寿呵呵一笑:“名册是朕给武定侯的。武定侯没那胆子当出头鸟,他儿子到是个人才。你说,刚才朕像不像青楼里的老鸨,逼着姐儿接客郭勋若真按照朕的意愿办事,将不容于勋贵圈啊!”

    王守仁用一言难尽的目光看朱寿。

    &nb




第444章 焦俊回京
    听闻新皇要建立军事院校,众人松了口气。

    建学堂是文人们最喜欢做的事,能维持士林名气。比如致仕的谢铎,在江南开设的书院吸引了北方学子就读。新皇要建武官学堂,定是为了维护在军队中的名望。结合新皇对武考、武试的举措,大家很容易接受。

    细心的官员发现,新皇早在设立简化字学校的时候,就提过军事院校。只是未能通过朝廷的认可。

    “当初老夫以学子承担不起练武的费用为由,拒绝了此事。没想到两年后,陛下还是推行了。”刘健在太医院收到了消息,长叹口气。

    马文升大笑:“那时你便瞧出陛下想抬举武官的小心思吧”

    “陛下性子执拗。”刘健犟着嘴说。

    马文升呵呵一笑:“陛下想要做的事一一实现。取消户籍限制、取消免税权、清丈田亩、简化税收等提及的事,估计也会一步步实行。刘公以为,这对大明是好是坏”

    刘健斜着眼瞧他:“先告诉我,军机处让兵卒各地交流的主意,到底是谁出的”

    “陛下。”马文升吐字清晰。

    刘健边吃油炸花生边和太子酒,悠闲地说,“按照陛下的处世理念,事情不分好坏,端看官员的处理能力。比如说这花生、土豆、番薯产量高,养活了很多百姓。可因为它们的高产,让粮食卖不出价。谷贱伤农,陛下不得不制定粮食收购价。”

    “为了维持1两银子2石大米,哦,不对,现在应该说2钱金子2石大米,陛下贴了不少私房钱。前年粮食丰收,陛下贴钱从收购百姓手中的余粮;今年天灾,陛下贴钱从海外大手笔购买粮食。”

    “只要陛下力所能及,他高兴折腾就让他折腾。”刘健自嘲,“如今陛下羽翼丰满,我等联手也未必能改变他的想法。但愿他不会成为隋炀帝,穷兵黩武葬送大明大好山河。”

    马文升在四周瞧了瞧:“你这老东西怎么学不乖。这话放在成化朝,可有的你受!”

    “我这身老骨头对陛下还有用,陛下知道了也不过是骂几句,少不了块肉。”刘健毫不在意,“你这位军机处大臣,还是多关心一下水师的动向。东宁伯焦俊消失多久了新江口水倒灌南京,水师竟然没提前预警。此事就这么算了”

    马文升深深叹了口气:“别忘了你家两个聪敏机灵的孙儿。这事别问,问了也是白问,陛下一定会反问你哪条律法规定水师要预警水灾的。”

    黄册库被淹,紧接着陛下便提出取消户籍限制、取消免税权,不得不让他们多想。

    说曹操曹操就到。

    “刘大人,马大人,东宁伯在外求见。”太医院的药童来传话。

    马文升站起:“我出去见他。”

    “让他进来,一起坐下喝酒。”刘健笑道。

    马文升瞪他:“你这老不死又想干嘛!文武不相统。”

    “来太医院,当然是探病的。老夫穷的狠,他来见你想要在军机处夺一席之位,定然带了重礼。见者有份,对半分!”刘健嘿嘿直笑。

    马文升翻翻白眼,让药童领着焦俊到后院。

    焦俊身后的十几位亲卫手里拎满了东西。进了太医院,见人就送。连领路的小药童都有份。

    “两位大人,尝尝我从海外带回来的仙果。”焦俊殷勤地取出纸袋里的猕猴桃。

    马文升尝了口:“酸中带甜,挺开胃的。”

    “还能榨汁,也可以配上河套的酸奶。多吃能长命百岁。唯一的缺点就是太寒,一次不能吃多。”焦俊笑呵呵地介绍。

    刘健拿起比鸡蛋个头大一些的猕猴桃,挑着眉问,“你来探病,就带这些”

    “刘公可别小看它,它可大有来头。”焦俊夸张地说。

    马文升和刘健相互举杯小酌,没有多给他一个眼神。

    焦俊见此招对两无用,一股脑抖了出来。“这是徐福出海专为秦始皇寻找的仙果。多吃真的能长命百岁。”

     



第445章 一个都不少
    忙忙碌碌之间,时光如流水般游走。朱寿登基四个多月,身上的衣服从的确良换到鸭绒服,一转眼又要过年了。

    太上皇的病将养了半年,渐有起色。有精力跑去西郊监督修园子。弘治帝虽然喜欢江南园林,可也不至于亲自去现场监督。实在是因为儿子投了200万两银子修园子,这可是弘治朝一年的国库盈余。

    弘治帝登基以来,林林总总的各种花费加起来也没这么多银子。弘治帝第一反应便是修园子的人贪污。自打亲自监督,检查了每批运抵的木材、石材等材料,全都是货真价实。甚至账上的价格比市面上的价格更低。也就是说,正在修的园子,造价远不止两百万。

    “儿子送给父皇一座万园之园,汇集天下各类园林之所长。能让父皇即使足不出户,也能赏遍各地风光。这是儿子的心意。”朱寿笑语晏晏。

    面对御史的质问,朱寿可就没那么好说话了。

    “朕可花国库一个钱币你们不是总在外头说,朕在海外光两手倒腾黄金和银子,就能赚四倍的!200万,折一下就是50万。50万多吗朕给你们50万,你们能盘活受灾的几省民生吗”朱寿灌了口水,一口气把御史们骂得狗血淋头,“一天到晚的让朕可怜一下受灾的百姓,减免这省的夏粮,减免那省的赋税。光减有个屁用啊!”

    “不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予渔’!跟你们这群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蠢货说不清,你们先学学最基本的经济学,搞清楚国库存在的真正意义!如果国库只是钱庄,还要朝廷干什么!几大钱庄联手就能管理天下!活到老学到老,别仗着自己年纪大不学无术,与时代脱轨。”

    朱寿冷冷道:“与其盯着朕的私房口袋,不如好好盯紧民脂民膏的去向。户部核算出浙江布政司的账上有10万两银子不知去向,都察院查出眉目了吗”

    “暂时还没有进展。都察院人手不足,大部分的人都被派到辽东走私案。”戴珊说话的语气弱了一大截。

    朱寿抚着额轻轻摇头:“没人你不会借啊!账不符,就让户部的人把帐一笔一笔的对清楚。落实户部没人,朕就从内承运库调。借贷记账法推行了那么久,为什么各地还没有落实。还不是因为加大了他们做假账的难度吗明年起,哪个地方没用借贷记账法记账,你这个左都御史就呆在那个地方,把当地所有的官员都查一遍。”

    “朕修园子的账你们查的清清楚楚,走私案的帐连个大概都没弄明白。难不成查几个平民,还要让东厂帮你们朝廷的三司放着成摆设!难怪官场贪腐成风。”

    “退朝。”朱寿怒气冲冲地回到柔仪殿。

    没了外人,他马上换上笑脸。亲自用牛奶和茶叶、酥油,煮了壶地道的奶茶,送到后宫当孝子贤孙。

    修圆明园的帐,是他故意流出去的。前期的花费,来自段鋹从山东高门洗劫来得来的赃款。后期的花费,就来自于抄家喽。

    他做事向来先礼后兵。这四个月来,没少说‘整肃官场不良作风’的话语。识相的,已经把自己的屁股擦干净了。这不识相的,就更没必要心慈手软。

    当皇帝的有条潜规则,不能明着把话说透了。凡事都需要借用官员之口。嘉靖朝的武定侯郭勋能被弄死,就是当时的刑部尚书利用这条潜规则动的手脚。

    朱寿虽然脸皮很厚,但这种既要别人家产,又要别人免费打工的事,还是希望有人背黑锅。上次的锅刘健顶了,这次戴珊撞了上来。

    直臣有直臣的好处,也不知道别的皇帝为什么那么讨厌谏言的大臣。朱寿希望这种大臣越多越好,他的书写本上写满了近五年的规划,需要不少于十位以上的



第446章 一片白花花
    当太子的时候能偶尔耍耍赖,可当了皇帝就不能了。耍赖的代价太沉重,朱寿自认赔不起。皇帝的金口玉言,就是信誉。如同后世依托信用建立起银行系统一样,皇帝的信誉维系的是江山社稷。

    朱寿说了自首的从轻处置,即便满腔怒火,也只能下令各打20军棍放过众人。又因为他让郭勋带过话,勋贵们请罪的时候带上家中身体结实的孩子。有小辈替他们挨20军棍,算是给他们留了面子。

    继未登基的新皇在午门被打板子之后,午门迎来了一众勋贵子弟。百姓们又有热闹可看了。

    朱寿给王岳交代了重罚,行刑的东厂番子丝毫没有留手。不管勋贵子弟们愿不愿意,一把脱了他们的裤子,露出白花花的一片屁股。

    当手腕粗细的军棍结结实实打在他们屁股时,午门惨叫连连。

    “疼死老子了!”顺利完成镇压西南叛乱命令的蒋博,一回京就被推到午门挨板子。

    而在河套驻守的张伦,是被老英国公的一通电话叫回来的。他是有爵位的人中年纪最小的一位,只得脱了裤子亲自上场。

    张伦闷哼一声:“今天在旁观刑的都是老子,你别瞎叫唤。”

    “英国公的屁股真白。”蒋博苦中作乐,偷瞄了身旁行刑的张伦一眼。

    张伦狠狠瞪向他:“别忘了你是我的副将。回了河套,本将让众兄弟也看看蒋副将的屁股。”

    “都是男人有什么好怕的。不过今天嘛,我们的脸算是丢到了家门口。将军,我好像看到你的未婚妻游家二小姐。”蒋博嘿嘿直笑。

    张伦费力地抬头看向人群,当看到熟悉的娇美脸庞,羞得马上低下头。陛下,你可让我等臊死了。

    行刑的东厂番子见蒋博笑得开怀,重重一棍子打下去。“蒋将军,你可别害了小的。陛下心情不好,刚听到你的笑声,脸又黑了。”

    “以本将对陛下的了解,陛下的心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好。脸黑也肯定不是因为我的笑声。”蒋博反驳道。

    趴在他们旁边的惠安伯张伟好心提醒:“别说话了,陛下向我们走来。”惠安伯的儿子们年纪还小,他只能亲自上场。

    蒋博马上扯开嗓子喊疼,试图让新皇解气。跟着朱寿时间久的人,或多或少都染上了几分厚脸皮。换来的,是朱寿的亲自行刑。

    蒋博泪流满面,再也不敢乱说话了。陛下这次是真动怒了。

    在军队中历练过的,自然是不怕这20军棍。在外行军打仗,吃的苦、流的血比挨军棍打严重许多。可那些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们就惨了。很多人从小到大都没挨过板子。

    “啊啊啊~”叫声一声惨过一声,听了毛骨悚然。

    “大老爷们儿叫得比女子还惨。你们丢不丢人!谁在叫多加十军棍。”朱寿气汹汹地说。

    被打了还不许喊,被打的人别提有多委屈了。只能咬着袖子不让自己叫出来。一个个用委屈的眼神看向观刑的长辈。

    脾气不好的陛下动了怒,谁敢上前求情。

    阳武侯薛伦走到刑部尚书闵珪身边:“闵尚书,我能不能拿回1000两罚银,让我家小子挨军棍”

    同罪不能数罚。薛伦被罚了银,这次就没有挨军棍。

    “侯爷,你有胆子就和陛下说。”闵珪可不想节外生枝。

    薛伦发愁:“我就是没胆子才来找你的。马上要过年了,府上一大家子还等着银子买米开火呢。”

    虽然他说的夸张了点,事实也相差无几。赤岭马市的粮食炒到了5石一两金子。他把家里的粮食全部运到赤岭贩卖。如果朝廷早些年开设赤岭马市,他们也不必参与辽东的走私赚小钱。

    秦纮和刘大夏致仕后留在京师,闻讯一同来观刑。

    听到薛伦的话,秦纮严厉警告,“陛下不是吃亏的性子。为了维持国内粮价的稳定,陛下投入了巨大的心血。陛下一定会想出反制措施。阳武侯别倒卖粮食了。琼州的猕猴桃将在会同馆拍卖销售权,老夫



第447章 大忽悠
    午门一顿军棍下去,只是拿点回扣,对走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勋贵们安心了。走私案的几大头子心里哇凉哇凉。新皇的剑正向他们挥来。

    “王厂督、牟指挥使,你二人密切关注辽东局势,若辽东有异动速发电报。”朱寿在文华殿办公房下令,谨防辽东出现最糟糕的状况。

    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说。在早朝时任何人提出这种建议,朱寿绝对会全力驳斥。当皇帝是需要演技的。
1...117118119120121...1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