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明第一祸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俗人喝茶

    “面子是自个儿挣的,不是靠别人给。都做下不要脸的事,还要朕给他们留面子”朱寿冷哼连连,“物以稀为贵,东西多了不值钱。宗室人口众多,每个人都给面子,面子会成面糊的。”

    “藩王们生那么多孩子干什么!朕恨不得给他们普及少生优生的知识。王爵只有一个,孩子一多,抢的越厉害。瞧瞧宗室,有多少嫡子能活下来承爵的庶子比例更高。朕告诉你们啊,宗室烂事远远不止你们看到的。很多事,连脸皮比长城厚的朕都说不出口!”朱寿满腹牢骚。

    六位内阁阁老塞上棉花处理政务,把朱寿惊世骇俗的话语全当没听见。闵珪躬身离去,中书舍人们盯着房顶猛瞧。

    朱寿没了听众,也不愿意一个人自言自语。近期会发生很多事情,他也就不乱跑了。坐在火炉旁自己煮茶喝,和忙碌的阁老们形成鲜明的对比。

    新皇继位后,除了睡觉、早朝,其余时间总在宫外的官衙之间晃荡。难得消停一天安分地坐下喝茶,惊呆了众人。

    几位内阁用眼神交流,揣测这位爷又打算搞什么事。

    朱寿索然无味地喝了几壶茶。

    为了防止他喝酒,宫里清空了酒坛,只有御膳房保留少量的炒菜酒。

    原本还能在军机处所在的本仁殿解解馋。自从他喝醉了,勾着马文升的肩,大聊在龙骨和传国玉玺前修亭子收门票后,本仁殿也没了酒。

    让人把躺椅搬到太阳下,朱寿美美地睡了个午觉。太阳开始西落,他还没有醒。

    “介夫,陛下今天是怎么了”刘健敲着僵硬的背,在朱寿身边转了三圈,都没见他醒来。

    &nb




第440章 烽火戏诸侯?
    白莲教本身就是明朝非常敏感的话题。自从白莲教信徒潜伏在京师刺杀还是太子的新皇,五城兵马司便联合锦衣卫暗探,摸排京师可疑人员。五城兵马指挥司的官员,敢用项上人头担保内城绝对没有一个白莲教。

    当锦衣卫押解李福达走出武定侯胡同,中城兵马指挥使脸色青一阵白一阵。“武定侯这回害死我了!从今天开始,盯着武定侯全家。其他的郭家人也给老子盯紧了。”

    手下提醒:“指挥使大人,武定侯是开国勋贵,几乎和所有的权贵之家都有姻亲关系。我们还是等陛下的旨意行动。”

    为了争夺爵位,武定侯府近些年略显颓势。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武定侯的下人在云南搞事,武定侯找了些亲朋故旧,最后不了了之。以武定侯府中人的张扬跋扈,若是得罪他们,事后他们一定会闹事。到时兵马司的日子就难过了。

    指挥使“呸”的一声:“陛下素来看重官员们的能力。等陛下下旨我们再行动,信不信下一次武官考核,我们都不合格。你再看看这次锦衣卫搜武定侯府彬彬有礼的模样,假不假锦衣卫,又不是做生意的西厂。”

    锦衣卫全体面带笑容的搜查,指挥使还是第一次见到。

    “别看陛下不着调,真想做事的时候,根本不会让朝臣抓到错处。刘阁老想要处理无旨杀俘的武靖伯。陛下宁愿自打板子认错,也不让刘阁老动东北。你瞧瞧现在,朝中那么多位大臣,谁敢多问东北一句!”指挥使讲事实摆道理,消除手下人的担忧。

    武定侯府出过得宠的皇妃、驸马,横行霸道一百多年。向来只有他们欺负别人的份。没有外人对他们不敬过。也难怪兵马司的衙役会害怕。

    勋贵们可不怕,他们是最会看风向的。和中城兵马指挥使的看法一样,他们同样从锦衣卫的异常态度推断事态严重。他们不但拒绝见郭家父子,并且快速和郭家切割关系。

    南京私垦湖田一案,犯人牵连了三族。辽东走私案一出,新皇看大家的眼神都变了。现在新皇正在推行钱币,随时可以让坐拥金山银山的他们成为穷光蛋。他们家大业大,可不敢赌新皇再次牵连三族的可能。

    诛三族是大事,皇帝也需考虑再三。非重罪,不会判。可禁止三族子弟科举、禁止三族兑换钱币,听上去就没那么严重。虽然实际上这两条比诛三族更可怕。

    而且他们相信,以新皇的恶趣味,还会想出很多看似不严重、实则会让他们心绞痛的惩罚。

    一时间,郭家女纷纷被婆家休回门。郭府的夫人们不是被娘家单方面断绝关系,就是和夫君和离。

    原本武定侯府的几位爷身上还有锦衣卫的官职,因为无一人通过考核,现在都赋闲在家啃老底。姻亲抛弃了他们,连能探听消息的帮手都找不到。

    短短几日,呼风唤雨的武定侯府成了孤家寡人。

    郭家十几年来为了争夺爵位关系闹得很僵。发生这件事后,几家人彻底决裂,迅速分了家。

    原本占据整条武定侯胡同的武定侯府,被拆成了十几家。郭家请来泥瓦匠,在各自院子周围堆砌围墙,表示和主家武定侯府脱离关系。

    中城兵马司的衙役们,绘声绘色的把武定侯府发生的事说出去,整个京师都在看武定侯府的笑话。

    然而……

    “既然查明是诬告,那就把人放了。高伴伴,你代表朕去趟武定侯府安抚一二。带些朝鲜进贡的高丽参,藏区进贡的冬虫夏草。”朱寿佯装遗憾地说。

    司礼监掌印太监高凤应诺。

    文华殿廷臣表情诡异。

    武定侯府窝藏白莲教教主一事闹得那么大,好好的一座侯府被肢解的七零八碎,郭家甚至还有退了亲的女儿上吊自杀的。结果却是诬告!

    朱寿叹了口气:“朕根本就不相信开国功勋武定侯府会勾结白莲教。从一开始就让锦衣卫温和行事。哪料到……害,世态炎凉,人心不古啊!”

    &n



第441章 陛下是何意见
    就像刘健马文升等人预想中的一样,这出诬告武定侯引出的闹剧,就是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当高凤带着朱寿安抚的旨意,走进挂满白布的武定侯府。武定侯全家老少抱头痛哭。短短几日,他们的生活翻天覆地。

    武定侯朝夫人努了努嘴。武定侯夫人一头冲向灵堂,趴在因为退亲自缢身亡的女儿棺材上嚎啕大哭,“我的女儿啊,你的命怎么那么苦。你就不能多等一日。你这一死让爹娘怎么办!爹娘无能,无法找背后诬告的人报仇!”

    高凤冷笑。武定侯夫人话中有话。跋扈惯了,忘了自己是什么身份。

    “一家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令嫒因为投到府上,享受了多年的荣华富贵。自然也会因为爹娘,连累没好日子过。这不是挺正常”高凤阴森森地望向武定侯夫人,和刚才好生安抚的架势完全不同。

    武定侯夫人的嚎哭噶然而止。

    神情呆愣的武定侯好似刚醒过神,殷勤的让下人奉茶招待。

    前来安抚的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态度温和,让武定侯起了心思。如果能利用女儿的死让新皇心怀内疚,武定侯府也不亏。可惜他判断失误,新皇压根就没打算善了此事。

    “贵府在办丧事,咱家也不多留。诬告侯爷的,是辽东前门卫的张洪,也就是张天祥的叔叔。说是想要替大哥一家出口恶气。好似认定了侄子的死和侯爷有关。”高凤冷冷地说。

    “不可能!”武定侯一口断言,“张斌、张洪兄弟关系不睦。张洪怎么可能想要替张斌出气!”

    高凤呵呵一笑:“侯爷人脉真广。对辽东一个小小的千户所指挥全家了若指掌。陛下说了,看在武定侯是唯一的开国勋贵,给你一次当污点证人的机会。”

    一边说,高凤一边打开高丽参的木盒。除了一株百年野山参,还有厚厚的一本名册。

    高凤把名册丢在武定侯身上。“侯府无罪,侯爷尚可给女儿一个像样的葬礼。倘若侯府被陛下治罪,何人会替侯爷治罪辽东走私案牵扯到太子在草原遇刺、山东段鋹造反、辽东女真暴动。按照《大明律》,侯爷以为该当何罪”

    武定侯捡起名册翻看,越往下看脸色越白。“怎么会这样”他们做事很隐秘,新皇怎么查到他们的。

    “侯爷夫人是聪明人,为了活着的孩子们,好好劝劝你夫君。陛下是不会亏待尽忠的臣子。”高凤撂下话走人。

    走出侯府,高凤吐了口唾沫,“给脸不要脸。”

    回到宫里,高凤把武定侯府众人的表现绘声绘色地告诉了朱寿。

    “武定侯的儿子是什么反应”朱寿好奇地问。被嘉靖帝进封翊国公的郭勋应该是有点能耐的,他老爹看不清形势,他也看不清吗

    高凤想了半天,才想起全程低着头的武定侯大公子。“那位大少爷一脸若有所思,没什么反应。既没有帮腔,也没有上前安抚父母。老奴现在想想,他的神情太过镇定。”

    “呵呵,估计是看出朕找不到比武定侯更好使的枪,有恃无恐吧。”朱寿摸着下巴轻笑。勋贵读书多了,比文官更难对付。

    “派人私下里找郭勋好好聊聊。”爹不愿听话,找儿子也是一样的。

    高凤很快着手去办。

    第二日,郭勋带上下人,敲锣打鼓走向大理寺。边走边把带着墨香的宣传单抛洒空中,引得两旁看热闹的百姓争抢。宣传单上刊印了辽东走私案涉案官员。

    郭勋进了大理寺没多久,大理寺卿王轼捧着走私案名册上集义殿商量对策。

    王轼的身子在抖。名册几乎包罗辽东所有的武官。如果新皇执意追究,整个辽东都会大换血。山海关距离京师很近,一旦造成兵变,后果不堪设想。

    听说新皇调查辽东时损失了不少人手,以新皇的脾气岂会善罢甘休。新皇登基前就敢砍下了南京高门大族千颗人头,登基后手段更为强硬。



第442章 正经不过半柱香
    朱寿扫视殿内众官员的表情,慢条斯理地说:“各司其职,照章办事,依法治国。退朝。”

    就这么散朝了

    廷臣们大吃一惊。

    “陛下这是什么意思”惠安伯想不明白了。

    许进看向阁老们,深深地吐了口气,摇摇头离开了。

    彭清轻声道:“各司其职,照章办事。”

    顿了顿又道:“依法治国。”

    惠安伯两眼转圈。这等于没解释啊!

    眉头紧皱的谢迁给了惠安伯答案:“按照《大明律兵律》:卫所将士犯错,布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无权处理,必须交由军机处提刑部处罚。名册上的将士归你们查,文官和商人等平民交由刑部量刑定罪。”

    惠安伯懂了:“以此类推,内阁管政务,军机处管兵事。停发粮食和兵饷是内阁的职权范围,军机处无权干涉。那今日的廷议岂不是……”

    “许大人要管着兵部,老夫年迈脑子转的慢。提刑部人手不足,麻烦伯爷管上一管了。”彭清拽着惠安伯离开,没让他把话说完。

    谢迁怅然若失地回到集义殿。站在玻璃窗前,凝视北面的文渊阁。文渊阁曾是内阁的办公地。那时刘健还是首辅,内阁只有三人。

    “谢公是在揣测陛下的想法建议您还是别猜了,浪费精力。”梁储笑呵呵地站在身后。

    梁储小谢迁两岁,两人分别是成化十一年和十三年的状元。谢迁是太上皇的老师,又帮太后阻止过选妃,背后有江南商人的支持,曾经的官路比梁储顺畅很多。

    如今,只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

    谢迁笑笑:“我在想温良改。草原已经要入冬。不知道建好取暖设施的城镇,会被瓦剌人糟蹋成什么样。”

    “谢公宽心,瓦剌人不敢擅动温良改的一草一木。”梁储倍感骄傲地说,“陛下推行草原丝绸之路,瓦剌各部求着要加入。陛下趁机与他们商议温良改的事。”

    “陛下想让瓦剌归还温良改”谢迁大喜。

    梁储一愣:“我朝何曾丢失过温良改对瓦剌一战,我朝可是战胜方。战胜方的土地怎么可能让战败方占领”

    带着几万牧民逃到吐鲁番、至今仍身兼温良改总督的谢迁羞得满脸通红。

    谢迁清咳了几下:“陛下让我不用急着回温良改。”

    梁储笑了笑:“温良改毕竟与大明隔开一大片土地。一旦温良改发生什么事,国内也不方便救援。陛下就想着,把吐鲁番以南的别失八里等地都拿下来。连通温良改到吐鲁番。”

    温良改与吐鲁番之间,隔着不比吐鲁番面积小的土地。其中包括别失八里等诸多小国、部落。

    新皇从没有放弃对外扩张的野心。

    谢迁猛然醒悟。对外扩张需要军队,新皇不会对辽东军下死手的。

    他们是杞人忧天。

    “哎,是我无能,让陛下费心了。”谢迁自嘲。

    文华殿散朝后,屠滽、周经和杨廷和三人坐在一起喝茶。谈起了经营河套的往事。

    “时至今日,越来越赞同陛下‘屁股决定脑袋’的论断。”屠滽讪笑,“成了阁老徒然给自己身上加了沉重的担子。亏得陛下念旧,没生气。”

    ‘各司其职’四个字明晃晃地打了内阁的脸。是否派兵驻守山海关,应该由军机处做决定。内阁可以提,但只能在私下与军机处大臣商议,不该拿到文华殿谈。

    杨廷和淡淡一笑:“话是陛下说的,陛下肯定是明白屠公的难处。陛下对刘公一直保持该有的尊重。”

    屠滽是除刘健以外在阁老中资历最高的。屠滽一直充当首辅的职责,就算刘健回归了内阁,屠滽时不时拿些小事一锤定音确认地位。就算陛下一登基便让各部拿出章程,内阁七人分配好了职能,屠滽还会插手职



第443章 宽宏大量
    朱寿说话向来不正经,但他做事一直很靠谱。尤其是对真心投靠他的人,从来没有亏待过。

    “你知道你已经得罪很多人吗”朱寿翘着二郎腿斜靠在沙发椅上,打量着跪在地上的郭勋。

    郭勋低着头恭恭敬敬的跪着,丝毫看不出武定侯府中人身上的跋扈之气。反而像上一科的进士一样,身上散发着书卷气。“但学生得到了陛下的赏识。”

    朱寿轻笑,郭勋就连不急不缓的说话声,也和文官们一个样。真不像勋贵家的子弟。就算是饱读兵书的蒋博,言行之间还是带着武将的洒脱。出生于显贵的武定侯府,能下狠心苦读,的确是个人物。难怪后世郭勋被官员故意弄死,嘉靖帝非常生气地处置了弄死他的官员。

    “起吧,别跪着了。你自称学生,难道是有功名在身”朱寿明知故问。

    郭勋起身,大幅度弯下腰,方便坐着的朱寿能够直视他。“学生不才,至今仍是秀才。康海大人与学生同龄,却已经是状元,入朝为官。”

    “勋贵子弟像你一样爱读书的极少。非常不错!”朱寿转头对身边的中书舍人说,“去告诉内阁,朕要册封郭勋为武定侯世子,让内阁拟旨。”
1...116117118119120...1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