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祸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俗人喝茶
“原来是达伽马让陛下的钱袋子缩水。有我们送去的大将军炮,古里最后能赢吧”杨玉对此人也起了兴趣。
惠安伯摇摇头:“难说。远航队配备比西班牙船支更好火器,在交战中还是落了下风,不得不把西班牙人引到虾夷岛。古里国发动的将士人数是葡萄牙的数倍,结果惨败于葡萄牙人。陛下把大将军炮送到古里,想瞧瞧能够改变战局。如果不能……我们的战术需要变革。”
武将对战争的关心远胜其它。杨玉和惠安伯讨论起大明与海外诸国的武力差别,把送美女一事忘却脑后。
他们没发现,新皇又抢了许泰的酒坛。
“尊敬的皇帝陛下知道达伽马”神父震惊莫名。
大明对葡萄牙的了解超出他的预料。他原以为大明闭关锁国百年,对外部世界知之不详。他曾试探过汪洋,得知大明水师追着海盗们才找到满剌加国的。
朱寿说话一直都是肆无忌惮的,在酒精的作用下,更不会收敛。
“朕知道很多事,还知道西班牙对付完意大利各城邦国,下一个就是对付你们葡萄牙。神父,干脆别回国,跟着朕混得了。”
“陛下真醉了”汪鋐小声问王守仁。陛下脸色通红,眼神迷离。貌似真醉了。醉了还不忘挑拨离间只能说,陛下一心为国。
王守仁用过来人的语气淡淡地说:“有些非正式场合,不要过多考虑陛下言语背后的含义。陛下心血来潮的时候,会故意说些似是而非的话,看别人猜疑的表情私下里偷着乐呵。”
新皇的‘祸害’之名,绝对名副其实。
神父睁大眼睛,拿酒杯的手微微颤抖,他凝视眼前过于年轻的帝王,思量大明皇帝这番话的含义。
朱寿估计长得像生母,眼眉间很是秀气。尤其是喝醉酒脸庞发红的他,露出的笑容纯粹、无邪,像孩子一样真诚。
顾佐、王鉴之、杨珠等三法司的官员在修订《大明律》时被新皇坑惨了。看到新皇‘天真无邪’的模样,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相互对视,一致认为新皇想搞事。他们借酒装醉,先后让人搀扶着离开。他们是真怕了新皇。
朱寿眯起眼,手下的官员们越发精明了。
神父深深一鞠躬:“谢皇帝陛下厚爱,可我是主的仆人,我效忠的对象是教皇,而不是葡萄牙国王。”
“哈哈哈”朱寿仰天长笑,一只手大拍桌子,另一只手翘起了大拇指,“神父说的对。你是神父,效忠的当然是教皇。天师们学道法,效忠的当然是张天师,而不是朕这位皇帝。朕一叶障目,一叶障目。来,过年不谈国事,我们喝酒!”
正在和张玉等武官讨论火器运用战术的惠安伯,听到‘天师们效忠的不是朕’这句话,一个踉跄。
划拳喝酒的府军前卫等人像被按下暂停键,谁都不说话了。
汪鋐后悔不迭,早知道就和顾大人他们一起撤了。
王守仁不得其解,天师们哪招惹
第478章 闹心的正德元年
正德元年大年初一的正旦节,原本应该是喜庆的。
大明熬过了天灾和战火,难得过上没有内忧外患的新年。新《大明律》整肃朝廷、民间的风气,物流贸易带动生活水平的提高,让所有人看到盛世的曙光。这一切新皇居功至伟。
可是……
新皇把与官员们的过招,形容成征服女人。被新皇整过的官员们,身心遭受巨大的打击。
“年三十晚上刘阁老突发疾病、谢阁老染了风寒、屠阁老不慎摔倒、周阁老和梁阁老醉倒至今未醒,杨阁老高烧未退,诸公的家人来宫里请假。军机处的马大人家也来了人,说是……说是突发心悸。”陈宽越说声音越小。
每逢大朝,奉天门必定会站满京官。今日正旦节的大朝,一千多名京官只来了300多位,大都是武官。好在礼部把使臣们都召来充场面,不至于奉天门朝拜的人太少。
即便如此,参加大朝的宗室、皇亲、勋贵们表情异样,现场气氛沉闷,丝毫没有过年的喜悦。他们从新皇的口气中,察觉出新皇对他们插手后宫的不满。
新皇眦睚必报,谁知道会在这事上出什么幺蛾子。
弘治帝揉揉青筋跳动的太阳穴:“武英殿发情况如何”
武英殿是命妇朝拜太皇太后、皇太后的宫殿。每逢正旦节,命妇们会排着长队等待接见。
陈宽神色古怪:“命妇们都到了。不少人都带上家中适龄的女子进宫。可是,命妇们拜年时哭哭啼啼的,哭诉当家的不易。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脸色不佳。”
来诉苦的,也不忘带上未出阁的女子。看来大家这次不会妥协了。
“还以为臭小子当了皇帝脾气会收敛。”弘治帝无奈地长叹一口气,“养儿方知父母恩。让钦天监重新选一吉日,礼部加快速度准备皇帝大婚,越早越好。大婚后选秀女充实后宫吧。”
“皇爷,选秀女的规矩是否变动”陈宽耷拉着眉头一脸纠结。
小爷身旁至今无宫人伺候,有各种缘由。
早先娘娘想生育亲子,在皇爷耳边念叨成化帝和万贵妃的往事,绝了小爷接触宫女的机会。
后来是张天师同皇爷论道,提及固精的重要性,皇爷有意不让小爷过早接触女色。
小爷登基后,礼部曾提及选秀女一事。各家都想把女儿、孙女塞入宫中,胶着很久后此事不了了之。原本后宫甄选小官之女入宫,朝臣们都熄了心思。可未来的皇后是李东阳大人的女儿。除了宗室,大长公主府、朝臣、勋贵哪家不想送女儿入宫
弘治帝挥挥手:“让臭小子自己头疼去。”
虽然现在是一地鸡毛,可弘治帝从未后悔定下李东阳之女。事实证明,他们父子的策略成功了。利用李东阳、刘健、谢迁、杨廷和等人分化文官集团,皇帝夺回朝堂上的话语权,这比什么都重要。至于后遗症,让臭小子收拾。
“正旦节从简吧,朕早早回宫陪福泰去。”弘治帝起身走入人群,同官员们寒暄几句,把一切事宜交给礼部后回宫。
礼部尚书石瑶作为六部唯一出现的堂官,认命地操办起来。
正旦节,驸马们需要出城祭拜皇陵。可齐驸马还被关着,他需要去找宗人令晋王,商议派哪位宗亲替代齐驸马。
年三十晚,陛下得知安南使臣出现在宫门前,带着浓浓的醉意从辽东打电话到宫里,把齐驸马骂得狗血淋头。安南使臣在宫门口,当着众人的面,被锦衣卫关入北镇抚司。包庇他们的仁和大长公主和齐驸马,被宗人府按宗律处罚,夫妇两在宗人府的大牢内过年。
这还是小事!
礼部明明应该是六部中最轻松的地方,如今却成了龙潭虎穴。
有门路的官员都在四处活动,想要在官员考核时调离礼部。就算让礼部官员去下等府当七品芝麻官,他们都愿意。其他官员,死活不愿意调入礼部。外放的官员宁愿在外继续当官,也不愿在这个节骨眼入礼部。
&nbs
第479章 宗教司
张原庆因为新皇的酒后言论,发动了天师道所有的人脉。
天师道最大的后台当属太上皇。太上皇下了令,南京水师出动一艘铁甲船等候在宁波港。张原庆年三十晚赶赴宁波,从宁波出海到达旅顺口,终于在年初五迎财神的档口赶到了辽东都司。这速度不可谓不快。
然而当他风尘仆仆赶到的时候,除了在新皇身边见到了国外到来的天主教神父,也遇到了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罗教教主罗清。
张原庆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新皇想做什么
正在同黑发碧眼的瓦剌王子交谈的神父,感觉到身后打量的目光,转身颔首致意。
“这位是龙虎山的张天师。相当于天主教教皇的地位。”随同神父学西班牙语的刘鈗马上介绍道。
神父和瓦剌王子打了声招呼,立刻迎上前招呼道,“道祖慈悲。非常荣幸见到天师。我是科林米尔纳,您可以称呼我科林,奉罗马天主教教皇之命前来明朝传教。今后很多地方需要仰仗张天师。”
张原庆嘴角一抽。很流利的官话,很接地气的言语。对方对大明习俗了解颇深,来者不善啊。
张原庆作辑行礼:“福生无量天尊。”打过招呼,他含笑站立原地,没有继续说话的意图。维持天师道一惯的高冷和神秘。
科林神父和善地笑了笑,继续与瓦剌王子对话。张原庆竖起耳朵倾听,两人正在用官话聊草原丝绸之路,偶尔夹杂着几句蒙古语。对方竟然连蒙古语都会!张原庆全身戒备。
半柱香内,除了打招呼的神父,无论是瓦剌王子还是罗清,或是汪鋐、刘鈗等新皇身边的近臣,无人上前与他行礼。这是张天师下山以来从未遭遇过的冷遇。他就算进宫,连太监都会小心巴结。
张原庆心中忐忑。
“陛下到!”
随着内侍的一嗓子,朱寿大步流星走入正堂。
众人躬身行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寿挥挥手:“不是正式场合无需多礼。过年就该以娱乐为主,政事速战速决。朕已和京师沟通,二月初二官衙重开之时,内阁会着手调整礼部。将僧录司、道录司合二为一组成宗教司,统管天下大小教宗。只要登记的信徒满一万人,即可到宗教司报备。和尚、喇叭、天师、神父等教宗人员都需要办理度牒。无度牒者以诈骗犯入刑。”
“罗教主,朕已交代礼部石尚书,把罗教纳入宗教司管辖。今后罗教可在各省光明正大招收信徒。切记罗教教义,教导信徒互帮互助,千万别把手伸入朝廷。”
朱寿说最后一句话的时候,深深看向张原庆。张原庆浑身一颤。到底是哪个王八羔子污蔑天师道不敬新皇!
粗布粗衣打扮的罗清眼眶含泪,激动地下跪叩谢皇恩。从今起,罗教信徒可正大光明行走。这是新皇对他的肯定。
“科林神父,等您凑满一万信徒,也可到宗教司登记。大明别的没有,就是人多。人口已经超过一万万,相信您很快会有一万信徒。”朱寿笑眯眯地说。
科林神父也很激动。他做梦也想不到来明朝传教竟然如此容易。想想十字军东征,和异教徒的殊死搏斗,明朝真是个开放的国度。
相比连人,张原庆是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太祖对依靠明教起家一事讳莫如深,大肆打击民间各类教派。新皇就这样轻飘飘更改了祖制朝臣们就没意见
朝臣们当然意见。
如果皇位上的是先帝,此时已经被御史骂得半死。如果是太上皇,谢迁有把握说服太上皇打消成立宗教司的想法。
可是斗转星移,此时皇位上的人是新皇。
大家的意见,有用吗
“陛下各路神仙谁都信。吾等就不必在此事上多计较了。”屠滽清了清嗓子说,“朝廷追剿白莲教徒一百多年,白莲教的人还在外头兴风作浪。既然屡禁不止,不如放开。白莲教还敢上宗教司登记在册不成”
朝廷取消了过年封笔的规矩。新皇不在京,太上皇不管事,众位大佬只能认命地加班。五府六部都有官员值班,随时应对突发
第480章 赐婚
如果说放宽科举入考条件是朱寿有意为之,那么打破选秀的祖制则是勋贵、官员、巨贾等势力联手的结果。
朱寿对明朝的选秀还是挺满意的。因为只从小家女中挑选,后妃的容貌出众,比最后一个朝代好上很多倍。
同时,祖制没有好或者不好一说,只有适应不适应时代的区别。纵观青史,有明一朝几乎没有出过后妃干政,全赖太祖当初定下的规矩。
《皇祖明训》有明文规定‘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拂受!’。明朝皇后除了开国初年为了巩固政权来自勋贵之家,国朝稳定后全来自良家。出身最高者也不过是六品小官之女。
朱寿只想要更改‘良家女’的定义。
所谓的良家子,是指‘非医、巫、商贾、百工之子女’。他想要鼓励工匠创新、促进医学进步、引导商业有序发展,首先必须提高他们的受歧视的社会地位。
他删去《大明律》对良家子的约束,促使不同户籍百姓享受平等待遇。通过报纸不间断地宣传,科举取士到日常招工不对户籍做限定,军户和医户的地位首先有了改善。其余的盐户等也正在往好的地方发展。
官员们故意曲解他的意思,把官宦家的女子和勋贵之女塞入选秀名单,朱寿也只是憋着。毕竟率先打破规矩的是他。
但是官员们太过得寸进尺。原本负责选秀的是太监,内阁硬生生把选秀的权利从太监手上剥夺,移交给了礼部。
老奸巨猾的内阁轻轻松松地说服便宜老爹。
因为兴王的母妃邵贵太妃,本是浙江镇守太监的养女。她和宫里的太监勾结,遮蔽便宜老爹的视线,先后给他和便宜老爹下毒。刘建只是提及了此事,便宜老爹便同意了。内阁火速拟旨一锤定音,让朱寿连反对的机会都没有。
通过电话,刘鈗记录下礼部率先在京畿附近初选的秀女名单。
明朝的选秀程序和科举一样严格。第一步初选,需要从天下挑选5000名女子。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点时间。礼部负责甄选秀女后,朱寿还是第一次看到初选的花名册。
可这就已经把朱寿气吐血了。
“连马文升那老家伙都把曾孙女送选了”朱寿猛翻白眼。
要不是刘健等寥寥几位官员家中无适龄女子,怕是这份名单比吏部的官员名册还要全。
男人不努力提高门庭,难道想靠家中女子
朱寿摸摸下巴,在大明好像的确如此。皇后的娘家都会封爵。这种爵位来的容易,只要不参与谋反,不用担心被皇帝除爵。若是入选的女子有当朝张太后的受宠程度,会给娘家人带去极大的好处。
皇后娘家待遇太好。要不要改改
刘鈗僵着身子躬身问:“陛下若无其它事,微臣先告退。”他反复告诫自己,陛下刚才说的话一句也没听见。他宁愿跟随神父学拗口的西班牙语,也不愿听到选秀的只言片语。
“拟旨。”朱寿斜着眼瞧他。胆子真小。
刘鈗瞬间汗毛直立,直觉告诉他一定没好事。
果然……
新皇突兀地要走了秀女名单,吓得满朝文武心惊胆战。
“先得从天下挑选五千女子,经过层层挑选才会把最终入选的三百秀女送入宫。陛下为何要初选的名单”马文升急得差点把刘健从床榻上扯起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