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明第一祸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俗人喝茶

    士兵用尽力气吼道:“没有!”

    “那大家是想战死还是饿死”蒋骥三问。

    “战死!战死!战死!”

    于是乎,定西侯蒋骥让军中文书提笔,大肆夸奖河套养活整个辽东。士兵们宁愿战死抢土地种粮食,也不愿意活活饿死。

    ‘啪’刘健甩掉报纸,他背着手来回踱步,“非军功不可授爵。那群武夫巴不得天天有仗打。”

    和刘健想象的完全不同,宗室藩王、勋贵武将、大部分百姓,宁愿大明强盛而亡。

    对百姓来说,首辅提出的问题太幼稚。他们宁愿做强盛帝国的子民,也不愿低头做异族人的奴隶。元朝统治虽短,带给华夏的耻辱尤为深刻。何况五十年前京师守卫战历历在目。

    而士大夫无论在哪个朝代,都能混的不错。在元廷出仕的官员不在少数,江南跟着蒙古人日子过得极为滋润。

    勋贵武官们猴急地表态,文臣们还在谨慎的思考。这不是简单的一个站队的问题,这是决定大明未来的国策!谁也不敢冒然的在报纸上刊登意见。

    “老爷,瓦剌王子来访。”下人匆匆来报。

    这是刘健的文章上报后,刘府首次有人拜访。就连在集义殿,都没有找他商量事情。谢迁除了公事,不与他多说一句话




第289章 买卖
    刘府两位孙少爷吓得直哭,下人们出门寻大夫,老半天没找来一位。最后是高凤请示弘治帝,特命太医院王院判给首辅看病。

    杨慎作为太子的专职行人,替代在外浪的太子看望刘首辅。瓦剌王子鸠占鹊巢,拽着刘健的大孙子,代替主家迎接杨慎。

    看到瓦剌王子像模像样地站在刘府大门口迎接,杨慎呆愣在原地。后退几步确认是刘府,僵着笑容和瓦剌王子寒暄。

    应付完瓦剌王子,杨慎揉揉发僵的脸进屋探望刘大人。

    “昨个儿张公公来找咱家吃辣锅。说起您去北镇抚司找了李阁老,晚间又去了趟瓦剌王子暂住的会同馆。”高凤一脸笑容,正在和西厂厂公刘瑾交谈。

    刘瑾神态自若,拱手淡淡地回应,“小爷有意让李阁老总督安南占城。小爷交代下的事遇到难题,我去找李阁老商议。事前我询问过小爷意见,小爷也是同意的。”

    杨慎揉揉手臂,被两人的谈话惊出一身鸡皮疙瘩。刘瑾和张永的明争暗斗越来越白热化,太子殿下就不担心吗

    “两位公公好。”杨慎不冷不热的给两位权柄极重的太监问安。

    他爹交代过,在宫里行走绝不可忽视任何一位内侍,尤其是掌权的公公。可又不能和他们走的太近。

    太子让他留心身边每位人的话。因为他的特殊身份,别人会把不方便对太子说的话说给他听。

    和人打交道真累!他只想捧着书本用心读书。在太子殿下藐视的眼神下,詹事府的讲官们把一腔热血用在他身上。讲官们卯足劲想把他培养成才证明实力。

    高凤和刘瑾对杨慎都很客气,热情地嘘寒问暖。

    杨慎从热情的太监手里脱身,入室探望醒来的刘大人。

    “刘大人安心养病,陛下和太子都不会忘了您老的功绩。”这话是陛下让他说的。陛下在他面前念叨了登基之初的诸多困难,感慨刘首辅助其良多。他明了,这是陛下特意给刘大人的定心丸。

    刘健颤抖地抬起手,把哭泣的小孙子塞给杨慎。“小杨大人,老夫这两位孙儿希望您能多照看一二。”

    杨慎望着首辅大人恳切的眼神,看着他苍老的面容、哀戚的神情,慎重其事地点点头。“我一定会照顾好两位弟弟。”

    刘健欣慰地笑了笑。马上让人把瓦剌王子喊了过来,当着他的面问询温良改的人口、草地、河流湖泊等方方面面。

    杨慎看不懂,怀疑自己越来越笨了,回宫复命时用文华殿的电话打给爹请教。

    “你只要一五一十回禀太子殿下即可。”他爹的回答很简单。

    杨慎托着脑袋,详细地把今日所见所闻写在信中。

    他每天都会给太子写信,不管是朝中宫里、大街小巷,只要发生在他身边的事,事无巨细报告给太子知晓。

    拍了拍脑袋,“我怎么忘记录兴王殿下说的话呢!”。杨慎又添上在文华殿遇到兴王的情景。

    “太子真不好当。”杨慎嘟囔了句。

    正在虾夷岛宗谷朱寿觉得日子过的很舒坦。

    西厂的人送来江南商人抵债的丝绸和酒。虾夷岛再现几十年未见的虾夷锦的消息,把分散在各处的虾夷人吸引到此。

    他跟着虾夷人说会当地话,很快融入他们之中。一起滑雪、喝啤酒、泡温泉,一起骂骂几十年前攻打过他们的和族,在友好的氛围下谈谈生意。

    “和族欺压你们,你们为什么不还手”朱寿躺在用临时板房搭出的温泉房中。他可不是虾夷人,不敢在室外挨冻泡温泉。

    和他泡在一个温泉里的努依会说日本、女真话,算是虾夷人中的高级知识分子。努依是位典型的虾夷人,身材矮小,皮肤黝黑,身上的体毛浓密。他让人在温泉房撒下无数香料,才冲散努依浓郁的体味。

    努依打开朱寿免费提供的黄桃罐头,用手抓住果肉咀嚼,舒服的呻吟了一下。“寿,好羡慕你们大明。



第290章 隐患
    虾夷岛南端的函馆与本州岛隔海相望,船只往来只需一时辰。幕府势弱,本州岛烽烟四起,守护大名之间混战不已。虾夷岛是被众人遗忘的存在,连安东家也没拿它当一回事。

    安东家被幕府封为关东管领。经过百年的发展,安东家成为日本东北地区的实际统治者。刚开始安东家想向东北发展,除了虾夷岛,还想占有苦兀岛,可惜被元朝打回了原型。自此之后,安东家对虾夷岛失去兴趣,留给附属家臣蛎崎氏掌控虾夷岛。

    蛎崎氏不敢离主家太远,一直留在虾夷岛南端函馆等地发展。

    在朱寿眼里,函馆就是大明的一个偏远小村庄,除了海鲜管够,什么都缺。蛎崎氏一半的武士跟随主家在本州岛,函馆留下的武士不满三百人。

    “速战速决,本宫答应父皇过年前赶回京。”朱寿怀念起保暖的鸭绒服,催促腾骧四卫快点行动。

    六百卫士每人灌了几口高仿‘玉露春’,活动活动筋骨热身,十人一小队消失在朱寿的视野里。

    函馆只有几里大的地方,最热闹的街道不足两百米。武士们集中住在一起,方便一锅端。

    手起刀落,外围的巡逻队轻易地被解决。谷大用把折叠椅搁在大街上,垫上皮裘,恭敬地请朱寿坐下。朱寿随手从地上挑起一个酒坛闻了闻,冲鼻的酒味顿时提神醒脑。谷大用紧张地盯着酒坛,生怕他偷喝。

    “蒸馏白酒大受寒冷地区的欢迎,反正配方已经泄露,或许可以再卖给虾夷人。”朱寿有一整套完整的计划,想要在不引起外交矛盾的情况下拿下虾夷岛。

    大明守旧的观念不是轻易能改变的。东北、河套、大宁本是大明土地,虾夷岛可不是。他不确定国内的反应。

    四周传来陆陆续续的闷哼声,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

    突然,约摸二十多人的队伍接近函馆,他们很惊讶木栅栏门口没有守卫人。

    “你们是什么人!”这队人抽出后腰的武士刀,把刀口对向朱寿。

    朱寿眯起眼睛,武士刀上花纹精美,比函馆武士手中的武器高了一筹。

    明显他们中个头最高的那人是头目。虽然那人的个头在武士中最高,可也才到谷大用肩膀,但在矮小的和族人里,算得上出类拔萃。尤其是他身上的头盔覆盖住了眼睛以下整个脸部,身上的盔甲重要部位用上了铁片。这在大部分都是竹子做盔甲的日本,已经是顶配了。

    “安东家的”朱寿用日语问道。

    对方看到朱寿细皮嫩肉的,头盔面具下的眼中露出猪哥的神色。对方咽了下口水:“不管你是谁,我都要定了。”

    眨眼间,心脑速算能力推测出对方的想法。战国时期的日本好男风,大名死时宁愿和关系要好的男子合葬。比如织田信长。

    朱寿的脸彻底黑了,原定的阴谋诡计统统扔进了海里。

    “一个不留!”朱寿磨着牙道。

    谷大用揭开包裹在绣春刀上皮毛,那人孔缩一缩,“明人”

    谷大用持刀冲向他们,对方用武士刀抵挡,稍一碰撞,武士刀被一刀两断。

    “我是安东奈绪,家督的二子。”对方扔掉断刀,驴打滚躲开谷大用的杀招。其他的武士上前围住谷大用,解救下主人。

    朱寿翻翻白眼,他宁愿选择和努依继续合作,忍受他身上令人反胃的体味;也不愿多看安东奈绪一眼。和族和他三观的不合。不过大明的贵族也好不到哪去,后世揣测过原主和一百多养子之间的关系。

    谷大用听到太子不满的冷哼声,踮脚跳跃,扔出绣春刀解决掉一人,快速拔刀捅向另一人。



第291章 虾夷王
    大明太子在虾夷的消息偷偷流传出去。

    虾夷在哪几乎没人有知道。好不容易从翰林院海量的文稿里查到虾夷岛的位置,引起了众人的议论。

    “虾夷是海外的岛国。太子想要发动侵略战”

    “如果太子打下虾夷,将来会不会对其他地方动手”

    “太子收回女真人手里的东北土地,干脆把朝鲜一起拿下。隋朝三征高丽,唐朝历经二十五年的征伐,拿下高丽。”

    “占城都是大明的,安南、老挝还远吗”

    “殿下利刃所向,即是大明边疆!”茶馆、大街小巷时不时传来的口号声,让居住在会同馆的外国使臣人心惶惶。

    对《论强汉的灭亡》还未表态的文官们,抓住了非常好的借口,纷纷针对近期出现的民间好战口号表达了忧心。宋朝给文官们树立了榜样。打心眼里,文官不希望武官和他们平起平坐。

    华夏是农耕民族,骨子里喜欢安定。儒家的‘仁爱’、墨家的‘非攻’、老子直言反对、兵家主张慎战。

    ‘国虽大,好战必亡’;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先王之道,以和为贵;贵和重人,不尚战也’;

    ‘入其国家边境,芟刈其禾稼,斩其树木,堕其城郭,以湮其沟池,劲杀其万民,覆其老弱,迁其重器,卒进而柱乎斗’;

    ‘五胡乱华’把北方高门驱赶到了南方,元朝统治短暂。华夏族在中原繁华之地繁衍数千年,长时间占据世界第一强国。没经历过后世亡国灭种的危机,没体会过弱国无外交的屈辱。

    相隔时间实在太久。大家忘了华夏文明起源北方,为何子孙占有天南地北广阔土地。子孙为何能理直气壮地大吼‘自古以来那里就是我们的土地’。

    任何人都可以随意瞎叨叨,因为他们无须对天下万民负责。可皇帝不行。

    弘治帝脑中浮现了儿子的话:“合格的头狼必须具备侵略性,否则无法带领种族在丛林中生存下去。”他深以为然。

    “查清楚了吗”弘治帝淡淡地问。

    戴义恭敬地回禀:“安南使者挑起民间的好战情绪,然后找上朝鲜、澜沧王国、暹罗、日本、鞑靼暗中达成协议。一旦太子出兵虾夷,就联名上书。他们要求皇爷下明旨担保大明不会对属国发兵。”

    “安南从来没老实过,也能算大明的属国还有呢”弘治帝嘴角微勾,冷冷笑了下。

    从占城大王子提出划入大明版图开始,安南已经开始蠢蠢欲动。要不是大明接连打败鞑靼,安南有所顾忌,早就对占城下手了。

    卧榻之侧,又岂容他人鼾睡。弘治帝再蠢,也不会容许安南做大。

    戴义垂下头:“项忠出资开了家思贤书院,专门聚集了一批酸儒之辈。他们打算再次揭起首辅大人关于‘穷兵黩武’的舆论。”

    弘治帝揉揉太阳穴:“刘爱卿最近在忙什么”

    “首辅大人在家养病,有精神时教导两位孙儿。”戴义嘴唇抖了抖,“刘府关门谢客,除了瓦剌王子不放任何人进门。”

    听到瓦剌王子,弘治帝一个脑袋两个大。

    太皇太后、周太淑妃听英宗说起过瓦剌的事。当时王贵妃同英宗一起被关在瓦剌。皇家玉牒记载,王贵妃有位在瓦剌出生、但早夭的儿子。其实是……

    英宗在瓦剌和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成为莫逆之交。在伯颜帖木儿的照顾下,英宗的日子过得很滋润。英宗回国重新登基,伯颜帖木儿死在瓦剌内斗中。英宗妥善安置了伯颜帖木儿的妻儿。弘治帝偷偷派人询问他们。他们的说法印证此事。

    也先怕英宗事后报复关闭马市,扣押了英宗出生在瓦剌的孩子,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孙子抚养。后来瓦剌内乱,孩子不知所踪。

    戴义用余光偷瞄弘治帝,又提到了另一件事。

    “也不知道内行厂和西厂最近在搞什么,拼命从江南收购松江布。江南的布商们心思又活络了。秦尚书和他们商谈租借织布机时,他们推翻原来的条件,狮子大开口想要买下织机。内行厂的张公公一口回绝。好好的谈判终止。同时,西厂暂停了从占城国运粮,原本答应给户部的粮食没了踪影。秦尚书快急疯了。”

    弘治帝着实怔了一下,脸色瞬间变得非常不悦。他改变了帮儿子一把的主意,冷冷地道,“这些事让照儿



第292章 虾夷是日本的?
    安南使者瞪大眼睛不甘愿的让开路,眼中藏不住担忧。太子回京肯定马上着手准备并吞安南。不行,他必须想办法阻止,给国内更多的准备时间。

    使者快速消失在四通八达的巷子中。锦衣卫内最熟悉京师地形的老张紧随其后。

    数万人跟在朱寿身后喝彩,庆贺太子成了虾夷的王。还有不少人叫嚣着要太子灭掉日本出气。

    “每个人都会犯错,我们要有宽容的胸襟。安东家只不过是日本二流的大名,没必要因为一个小家族惩罚整个日本。显得本宫心眼比针尖大。”朱寿咧开嘴角豪爽地大笑。

    他在百姓面前总是表现的十分宽容和得体。在没有网络的古代,百姓一生难得见一次大人物。而每一次见面,会让百姓念叨很久。装,也要装出最好的面貌。

    友邦人士也很了解华夏人爱面子的特点。

    朱寿正打算通过正阳门进入内城时,日本使团诸人堵住他的去路。

    “五城兵马司失职了啊。”朱寿瞟了眼大使身后的五位指挥使。
1...7576777879...1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