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祸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俗人喝茶
五位指挥使看到朱寿的眼神,吓得差点打摆子。没最上头的暗示,他们敢让人阻拦太子吗
朱寿向正阳门大街两侧的店铺望去,茶楼、酒楼、超市的临街窗口站满了人。起码有一半的客人手持望远镜。望远镜是军需品,能拿到的人群有限。
朱寿眼珠子一转,低头用日语向努依交代几句。
努依大步流星地走到日本使臣面前:“使臣想找本国国王有何事”
“没有天皇的认可,虾夷岂能自作主张推举国王。不开化的蛮夷就是没规矩。”使臣的个比依努高了不少,抱着双臂四十五度角俯视依努,眉眼和嘴角充斥着满满的鄙夷。虾夷人在和族心里绝对是野蛮人的代称。
依努跳起来和使臣大骂。王说了,有他在不必怕和族。这里是王的地盘,和族人不敢动手。
朱寿骑在马上,嘴角止不住的上扬。见两人骂得不可开交,他慢条斯理地开口询问,“虾夷国是日本的分国”
熟悉他笑容的官员心里一咯噔,太子在给日本使臣挖坑。
使臣想也不想,理所当然地回道,“虾夷国自古以来都是我们的分国。只是虾夷人自由散漫,没有把他们的分国建好。”
“本宫是虾夷人推选的王,”朱寿伸出手制止使臣的反驳,“即便本宫不是虾夷人的王,本宫买下了虾夷宗谷,也是虾夷的部落首领之一。所以……”
朱寿双目闪耀强烈的喜悦,声音高亢不少,“所以本宫也有资格成为幕府将军!就你们的那些一砍就断的武器,本宫不用火器就能征服整座本州岛。正好可以把日本百姓,从战国纷争的恶劣环境中解救出来!”
“耶耶耶!”努依用急促的语气给同伴们翻译,虾夷人听懂后,围困住使团。
使团的武士们想要拔武士刀,五城兵马司的衙役们立刻抽出白晃晃的钢刀。武士们憋屈地把手从武士刀上挪开,怒视从来不被他们放在眼里的虾夷人。
武士们的退缩让虾夷人手舞足蹈地欢庆。有王撑腰,他们再也不怕和族人欺负了。谁敢说寿不是他们的王!
京师百姓又被太子殿下的豪言壮语惊到了。细细想了想,太子说得有点道理,好似真的可以这么操作。
十二月的京师很冷,再冷也没有日本使臣的心冷。寒气像针尖,不停往衣服里刺。不值得为了一个小小的虾夷岛招惹大明太子,大明太子也真的有实力成为幕府将军。
“虾夷不是日本的。”使臣在脑海迅速做
第294章 通讯中断
朱寿神情恍惚地到坤宁宫给张皇后请安,抱了抱妹妹,心事重重地离开。走回东宫的路上,脑海里反复回荡便宜老爹的忠告,“把权利给出去的时候,一定要确保能随时收回。”
这应该是历代大明皇帝倚重太监的原因。从汪直到刘瑾,收回他们的权利时,真的只是皇帝一句话的事。若宣宗多活几年,肯定后悔给予内阁票拟的权柄。
认真思索一番,把瓦剌王子派到奴儿干、朱俊杭总督温良改,确实比他原先的计划要好。
“能坐稳皇位的人,总有几把刷子。”朱寿再一次,深刻地,体会到独生子的好处。不用担心背后家人插来的刀。
还没跨入东宫大门,便瞧见刘瑾和张永跪在宫墙边。
“本宫累了想歇歇,你们该干嘛干嘛去。”朱寿的脸蹦的紧紧,迈着凝重的步伐,毫不停顿地从两人身旁走过。
除了紧跟身后的谷大用,东宫内侍和禁军们忍不住多瞧了刘健和张永几眼。太子殿下很倚重两人,这是首次对俩人不假以辞色。
刘瑾和张永相互对视,同时起身离开。
出了大明门,刘瑾对张永冷笑,“张厂公,小爷这次可是真生气了。西厂的事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可除了咱家,小爷手头没人适合负责此事。内行厂则不然,厂公不过是照顾好各方的老妈子。黄伟、刘孝、王岳、马永成、邱聚等人都挺适合的。”
“咱家谢过刘厂公的关心。同时也提醒刘厂公,西厂修路需要水泥,航运需要船,运送货物需要蒸汽发动机、马车、保温箱。”张永态度亲热地说,“西厂永远离不开内行厂的支持。”
两人目光在空中交汇。
酒足饭饱的刘大夏,在大明门和两人碰了个正着。
刘大夏拱手问:“两位公公可曾见到太子殿下”
“小爷舟车劳顿,并未召见我等。刘大人的事若不着急,还请明日求见。”刘瑾回礼。
张永含笑立于一侧,并未抢着搭话。内行厂和西厂不能在外人面前内斗。
刘大夏谢过两人,向文华殿走去。刘瑾和张永,一个向左、一个向右,分道扬镳。
“不知道太子会如何处理内斗。”刘大夏背着手徐徐踱步。不止他一人,朝中无数官员等着太子的反应。管中窥豹,大家都想知道太子玩平衡的政治水平。
从物质条件来讲,出门在外比不得宫里舒服。可论心情,绝对是在宫外舒服。
这不,朱寿才小歇片刻,谷大用就叫醒了他。
“小爷,出事了。”
朱寿翻了个身,连眼睛都没睁,“何事”
“京师对外的通信线路中断。内行厂正在排查断掉的地点。由于线路很长,一时半会查不出来。”谷大用语气发急。
朱寿猛然睁开眼:“没了通信线路,电话、电报都不能用。一定有地方出事了!马上让通信院启动无线电台,紧急联系九边和河套,让他们注意周边情况。”
朱寿快速套上衣服,匆匆往保大坊内行厂赶去。
无线电台弄出来没多久,少量布置在河套、陕西、山西、辽东都司和行都司。平时都是关闭状态,希望几处发现对外通讯中断能想到开启电台。
朱寿走进内行厂通信院,里面传来‘哼唷,哼唷’的喊声。只见主厅里摆满形似自行车的脚踏式发电机,身强力壮的护卫正在汗流浃背地踩踏。
‘滴滴答答’无线电台一刻不停地对外发送信号,通信院内一派忙碌。
朱寿边查看内行厂名下作坊的库存情况,边等着电台的反馈。
夜幕降临,京师大小街坊旁的路灯亮起。棋盘街、正阳门大街等热闹的街市人声鼎沸。地面的亮
第295章 海鲜大回馈
半夜召开的廷议结束,五府六部官衙内亮起大片沼气灯灯光。
礼部商议如何彬彬有礼地软禁留京外国使臣,措辞严厉地责骂达延汗发动战事;工部盘点兵器铠甲,加班加点锻打武器;刑部协助锦衣卫调查通信线路中断一事;户部调集军粮准备后勤。
在弘治帝和太子的双重压力下,马文升让吏部官员瞪大眼睛盯着同僚,汇同都察院、六科言道一起监察官员越权、渎职。
“尚书大人,看情形今年我等又无法回乡过新年了。”临时加班的吏部官员吐槽。
太子变相增加官员月例年俸的同时,他们肩上的责任更加明晰。想要浑水摸鱼混日子没有李阁老左右逢源的本事,休想!你这环节卡着不处理,会耽误下一环节的推进,同僚马上把责任推给你。
带来的好处是,朝廷的效率越来越高,官场的风气越发清朗。无能之辈显露无遗,没点强大的后台,真不敢占着茅坑不拉屎。
比方说负责绘制舆图的国舅爷张家兄弟。军机处参谋部专门费时间帮他们罗列工作计划表,张家兄弟只要照着计划表一步步做事。换成其余人,会被御史的唾沫星子淹死。
年轻官员们喜闻乐见风气的改变。但马文升等老臣一时间难以转变。
马文升望着本仁殿军机处的方向发呆,完全没有听到吐槽声。军事上的事,真的不需要文官们插手了。军机处成立前,他还能领兵夺回哈密。
如今,除了兵部,其余堂官多询问几句兵事就属于越权。
“哎”马文升长叹一声,怅然若失。
吐槽的官员缩了缩身子,不敢打扰自愿留下加班的尚书大人。
和马文升一样感怀的,还有内阁唯一在岗的谢迁、并没有被通知参加廷议的首辅刘健、被同僚排斥的李东阳。
失去大权的内阁三阁老,连成化朝的‘纸糊三阁老’都比不上。
本仁殿军机处内一片喧哗,同对面漆黑一片的集义殿内阁形成鲜明的对比。
“鞑靼缺粮食,每年冬天都会来抢夺。他们的意图肯定是抢劫。”
“我不这么认为。河套让达延汗损失了右翼鄂尔多斯、土默特部两个三万户,永谢布部离心离德。如果这次再失利,他绝对会失去漠南的控制权。我们和达延汗交手多年,都知道他不是不顾一切的赌徒。这次他肯定有很大的把握能全身而退。弄不清这点,我们不可贸然反攻。”
“河套一战的辉煌战果,离不开情报信息的通畅。我们对各军的动向了若指掌,指挥的时候如臂使指。鞑靼铁骑被打懵,丧失了他们的快速机动性。”
“可这一次,未开战通信线路先被弄断。国内一定有鞑靼的奸细。”
现场的气氛徒然凝重。
弘治帝缓缓开口:“河套曾发现白莲教信徒的踪迹,抓捕时被他们逃入草原。不排除白莲教和鞑靼勾结的可能。”
白莲教和明朝立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是历代大明皇帝的心腹大患。
弘治帝可以放手让儿子与文官们博弈,因为这无法触动老朱家的统治。但对于白莲教,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都会挑动弘治帝的神经。
白莲教在明廷的大肆镇压之下分散活动。自从小明王韩林儿被太祖沉船弄死后,白莲教再也没能出现号令全国的总教主。
山西崞县的李教主,也仅仅是崞县地区的白莲教主。和随同山东移民迁徙到河套的白莲教徒不属同一支。锦衣卫无法从抓捕的山西白莲教徒身上,得到其余地区信徒的消息。
保国公和刘大夏紧皱眉头。
打仗最恨带路党。五十多年前,太监喜宁撺掇瓦剌
第296章 背后布局
云中城内的建筑全部换上坚固的水泥砖瓦房。为了保温,水泥墙内外又罩了层羊毛毡帐篷。每户人家都有土炕,又通了沼气,准格尔煤场定期会送免费的蜂窝煤。所以,不管住户的祖籍为何处,都能轻松地熬过寒冷的冬季。
阴沉沉的天空、呼啸的狂风、夹着雨水的雪花,让不得不坚守城墙的士兵十分难受。杨廷和披着雨衣,亲自把能活血驱寒的白酒交到士兵的手中。
“大家辛苦了!”杨廷和笑僵了脸,“城中兵力不足,我们像乌龟一样龟缩在坚固的城墙内防守。”
半空中传来惊心动魄的呜呜声。凌冽的寒风夹杂雨雪吹进脖颈,杨廷和打了几个哆嗦。夹层的皮裘内穿了三件羊绒衣,皮裤内加了两条棉裤。即便这样,他在外还是冷得发抖。
同情地望向远方,希望物资匮乏的鞑靼人不要出师未捷身先死。
老天爷依旧偏爱他们的太子殿下。
鞑靼人好不容易偷摸靠近云中城,仗还没开打,老天爷突然变了脸。在狂风大雪中,他们看着鞑靼人慌慌张张的支起帐篷。慌忙中,不少的帐篷吹向天际,在空中划出一条条优美的弧线。
杨廷和心定了。
鞑靼人打仗时,身后会跟着负责后勤的奴隶兵和赶牛羊的族人。可是这次他们的军队只有战士。否则对方早就不慌不忙地安营扎寨。从侧面说明,对方的后勤坚持不了多久。
只要坚守住不让鞑靼人跨过城墙,云中城内的百姓安全无虞。
士兵们抿了口酒活动冻僵的手脚,看上去精神状态都不错。
“我们再怎么样也没有鞑靼人辛苦。他们吃饱了撑着吧,出门打仗也不看看黄道吉日。”
“哈哈哈,我们的乌龟壳硬,他们选吉日也没用。”
杨廷和朝下一座敌楼前进,完成慰军任务后,杨廷和疲惫地回到云中城承宣布政使司兼总督府。
周经递上热腾腾的奶茶:“杨大人辛苦。”
“辛苦倒不怕。就怕辜负太子重托。草原上的游商部落成员一定反叛了。”杨廷和深锁的愁眉毫无遮掩内心的不安。
屠滽咳嗽了几声,用沙哑的声音宽慰,“搬到河套的游商部落成员安分地待在家中,没有一人成为鞑靼军队的细作。杨大人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
“本官没那么本事,这全是内行厂的功劳。云中城的生活和草原有天壤之别,国家观念淡漠的草原人留在河套,是离不了这里的好日子。”杨廷和非常有自知之明。
“杨大人谦……谦虚了。”屠滽咳得好似要把肺咳出来。
杨廷和关心地说:“还是让人把徐大人送回关内吧。云中城太冷了。”
“别,老夫若回去,除了商人会来走门路说情,侣钟也会找上老夫。”屠滽神情黯淡。侣钟表面和他们站在同一条船上,背地里早就踏上商人的船。身为昔日的好友,屠滽竟然没有瞧出半分。
“立场不同而已。”杨廷和内心深处是不同意太子过早处置商人。
大明商人的能量十分巨大。河套的白莲教徒就和商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大人,宁夏盐池附近发现鞑靼军队,人数未知。”驻守西套平原的蒋博通过内部电话线传来消息。
周经担忧地说:“我们给宁夏卫提个醒,他们别还被蒙在鼓里。”
“不,让蒋博去说。”杨廷和笑道,“今时不同往日,诸位谨记文武各司其职。”
朱寿有一段时间没收到河套的消息。
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为了早日恢复通信,朱寿四处派发虾夷岛的海鲜。百姓们
第297章 那不是入侵
朱寿眯起眼睛,用不善的目光瞅向众人。
吐鲁番,光这个熟悉的地名就注定属于华夏,怎么可能让给他国。别说吐鲁番,叶尔羌汗国的大部分土地都是华夏的!
玉自古以来受到华夏人的追捧。从祭天礼器到身份的象征,发展到后来出现了‘君子必佩玉’、‘无故,玉不去身’的传统。叶尔羌汗国的于阗盛产和田美玉,朱寿眼馋了很久。
保国公被充满恶意的眼光看得浑身不自在。估计是太子类太祖的话听多了,他打心里把太子视作太祖来对待。三位阁老的遭遇证明了他的眼光正确。他十分庆幸没听项忠的忽悠暗中搞事,坚定不移地站在陛下和太子一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