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祸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俗人喝茶
“殿……殿下,”保国公定了定心神,“锦衣卫发现安南使者与白莲教暗中联络。我等唯恐安南会在南方制造事端。南北两线作战已是兵法大忌,如果西线同时开战,其中一方的失利会影响整个战局。”
“其中一方指的是吐鲁番”朱寿抱臂冷笑,“保国公有什么证据指出远征军打不过吐鲁番和叶尔羌!”
保国公很可耻的怂了。他宁愿面对数倍于己方的敌军死战,也不愿意和太子打口水仗。文官们难有一胜,何况是他们武官。
老将们也是这么认为,一致把刘大夏推出来。
太子把兵部划入文武双职的范畴,兵部成为文武官员沟通的桥头堡。进士出身的兵部官员,没少代表武将和文官交涉。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秀才和秀才交谈就没多大阻碍。尤其是扯皮的事,武将们再也不会吃亏了!
刘大夏搜肠刮肚组织语言:“打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远征军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作战,无法长期间保证武器和粮食的充足。又临近年关,士兵们思乡心切。吐鲁番当地百姓一定敌视入侵家园的远征军。”
话音刚落,朱寿像遭受了晴天霹雳一样,睁圆眼睛,张大嘴巴倒抽一口冷气。
“刘大人,您可是军机处大臣、兵部尚书啊!这就是您的军事素养吗您让本宫如何放心把指挥军队的大事交给你!”朱寿抓狂地质问。
刘大夏呆呆地问:“臣说错什么了吗”
“错,全错,从头到尾都是错的!什么叫做远征军入侵吐鲁番,远征军是去解救出使土默特部被抓的使者。”朱寿大义凛然。
众老将鄙夷地瞅着他,这话说出来连小孩子都不信。
朱寿让人端来从哈密送来的水果:“远征军解救使者时,正巧遇到在那里传播佛法的大同宝宁寺喇嘛。世代居住吐鲁番的百姓原本信仰喇嘛教,奈何在东察合台汗国的屠刀下改信了伊教。”
“宝宁寺的喇嘛以身饲鹰,让部分当地人又相信了喇嘛教。叶尔羌汗国抛弃了蒙古人原本的信仰,全员信奉了伊教。吐鲁番当地百姓分为两派,一派要恢复信仰喇嘛教,一派坚持信仰伊教。”朱寿目光深远、语气意味深长,“这不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这是宗教与宗教之间的战斗。所以天时、地利、人和远征军占了一半。”
“恶念值+1……”
刘大夏半晌说不出话来。大同宝宁寺喇嘛,不就是太子殿下您派出去的吗
“哎,相比起在哈密种棉花,叶尔羌的土地更适合种。可惜了。”朱寿摸着下巴小声嘀咕。
刘大夏心头一颤,立刻给远征军攻打吐鲁番找好了借口:吐鲁番出尔反尔,刚在陛下万寿节时派使者讲和,没出几个月又出兵霸占哈密。
相信这个借口的人肯定多,毕竟从成化朝到如今几十年来,吐鲁番几次三番对哈密动手。朝廷册封的哈密忠顺王都躲到甘州。
一众老将们吓白了脸。太
第298章 自信心
不知不觉中,朝臣和百姓的心态发生了改变。
犹记得十几年前陛下初登基,鞑靼人多次袭扰九边,甚至攻破宣府独石口,差点打到京师。每次九边狼烟吹起,京师百姓立刻收拾包袱,就怕鞑靼人打进京师的时候来不及跑路。
可如今,半夜看到离京师最近的居庸关升起狼烟,全京师几十万人没几个害怕的。大家嘀咕几声守将脑子又抽抽了,关闭沼气灯、搂着老婆孩子钻进热炕头睡觉。
第二日,热闹的茶楼添了新话题,大家猜测居庸关发生了何事,让胆小的守将吓得点狼烟。自从居庸关守将在太子闯关后点狼烟示警,‘胆小’这词将跟他一辈子。
突然,一位来喝茶的外地客商神色焦急地吼道,“你们怎么就不相信是鞑靼人打来的!鞑靼人大举出动围困独石口,说不定此时早就破关!”
茶楼一时安静下来。
有了锦衣卫暗卫的月俸贴补,老张每日雷打不动地来此喝茶侃大山,顺带收集情报。外地客商反常言语引起他的警觉。
“这位小哥,您怎么知道鞑靼围困了独石口报纸没刊登,广播也没说。您哪来的消息”老张悠然不迫地端着大盖碗和他拼桌。
外地客商咽了咽口水,京师百姓的粗神经完成出乎坛主的预料。没能让京师乱起来,他们的计划就将打折扣。此人把心一横,睁着眼睛胡说八道,“我从宣府来收购京布,一路上感觉气氛不对。看到昨晚的狼烟才恍然大悟。”
“要买京布去密云。密云有白河和潮河,有足够的水力提供纺织机织布。你连着都不知道”老张心中感慨,现在的细作做事越来越粗心。从报纸收集消息都不愿意,还想混入固若金汤的京师搞事!
客商结结巴巴地解释:“我,我是第一次从宣府来京师,不知道门道。”
一喝茶的老者怪叫道:“姑且详细你是第一次行商。可我家几位孙子都在西厂任职。我咋没听他们提起宣府那有鞑靼围困”
“鞑靼围在独石口也没用。我家小子没入工程团前参加过独石口城墙的修葺。那时还没有钢筋混凝土,用水泥和石块修起来的。城墙不够坚固,他们修了里外三层墙。以鞑靼人的本事,极难破关。”来茶楼买早点的老妇人笑道。
茶楼小二带着两位五城兵马司衙役进来,衙役走到客商跟前索要身份证和路引。
开国初期,严令百姓不得随意离家,出门在外需要户籍所在官府出具的路引。成化朝时期流民和军户逃兵泛滥,地方烦不胜烦,也就很少查问路引。
商税拖了很久不见实施,朱寿早就按耐不住对商人下手。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严令各地检查路引。即便商人买通地方官弄到路引,附近卫所的盘查也能让他们出不了门。
论无耻和下作,朱寿表示,他绝对不可能输给明朝人。
“哎呦,我忘在客栈了。能麻烦官爷和小的跑一趟吗”客商无辜地瞅着衙役。
听闻京师的衙役对百姓态度极好,一定会陪他去取。坛主和兄弟们都在附近,把衙役带到无人的地方解决掉,一哄而上抢了他们的身份腰牌便于行事。
两位衙役一左一右按住客商的肩膀:“你已经是第五位说这话的人。你们能不能有点新意就算抢了我们的腰牌,你们也无法冒充我们。这里的父老乡亲谁认识你们。”
“哈哈哈。”茶楼里发出爆笑声。
“小王,知道居庸关为什么点狼烟吗”老张让出位置方便两位衙役抓人。
其中一位矮个子衙役吐槽:“张大爷,说出来会笑掉你大牙。不知道哪个脑子不好使出的主意,把几百面旗帜插在居庸关外。千把人摇旗呐喊,把居庸关守将吓坏了。阳武侯领五军营出关协防,一股脑把这群人就地正法,气呼呼的跑回来向军机处告状。”
第299章 围攻
叶淇大人尸骨未寒,太子殿下急着向盐法动手。人走茶凉,不过如此。
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本讨论军事的廷议变成菜市场。
“盐税涉及到国库税银,殿下岂可一拍脑袋就决定”
“殿下想要改动盐法,想过几十万盐户吗”
“怎可单单从鞑靼人围困盐池做出此事与盐商有关的论调!”
朱寿掏掏耳朵,试图把嗡嗡作响的声音隔绝在外。但是他似乎忘了一件事,廷议取消了对失礼官员的廷杖惩罚。
工部郎中马祥,身兼山东都转运盐使司副使。听闻太子要改盐法,从座位上手脚灵活地蹿到朱寿身前。“殿下想如何更改盐法恢复开中制还是像超市一样低价卖盐”
廷议时谷大用守在文华殿殿外,廷议的秩序由锦衣卫负责。守在殿内墙角的锦衣卫一时没反应过来。
朱寿用袖子刚擦去脸上的口水,河间长芦都转运盐使司运使兼户部郎中宗钺冲了上来,“殿下,低价卖盐只可偶尔为之,长久以往会令盐户丧失积极性。盐户不愿意晒盐,没有足量的食盐供应,天下必乱。”
等锦衣卫卫士反应过来,朱寿已经被官员们团团围住。官员们情绪比较激动,等锦衣卫把朱寿救出时,他披头散发,好不狼狈。
鞋子丢了一只,脸上挨了一拳,衣带不知去了哪,丝绸外衣被扯坏,露出里面的鸭绒服。
“阿嚏!”朱寿狠狠打了个喷嚏。只见文华殿内飘起团团飞絮,定睛一看,原来是鸭绒服被扯开一个大洞,鸭绒漂了起来。
狼狈的朱寿自嘲:景泰朝时文官们能活活打死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对他算是手下留情了。
“他大爷的,本宫竟然在文华殿被尔等衣冠禽兽非礼了!”朱寿气得哇哇大叫,“所有参与的官员围绕皇宫跑五圈!要不然本宫要你们好看!”
他很后悔把廷杖取消。他可不想让文华殿成为第二个左顺门。
左顺门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在左顺门官员打死‘奸臣’不会被追责。直到后世嘉靖帝在左顺门用廷杖打死17位大臣,这个潜规则才消失。
话说当年土木堡之战英宗被俘,景泰帝在左顺门召开午朝。文官们情绪激动,在那活生生打死了王振的三位党羽。景泰帝为了平息官员的愤怒,并没有追究此事。
自那以后,每当朝廷里出现奸臣,皇帝不听官员的弹劾,大臣们就跑到左顺门叩拜先贤、咒骂奸臣。传国玉玺摆放在左顺门供人参观后,大臣们又多了一个叩拜的对象。
寿宁侯张家兄弟曾被骂过,所以他们两个绝不会出现在左顺门。宫里的太监没事不会经过那。
廷议以大部分官员绕皇宫跑步结束。
“殿下,您想学霸王陷入四面楚歌的局面吗”一把年纪的秦纮都快哭了。他亲历景泰朝打死人那次午朝,没成想老的时候还能再见一次。【## !&最快更新】
朱寿眯起眼呵呵一笑:“出身六国贵族的项羽玩不过地痞流氓刘邦。秦大人认为本宫玩不过饱读圣贤书的诸位大人”
“……”秦纮气得说不出话来。
脱掉身上被扯坏的衣服,朱寿勾起嘴角朝作壁上观的武将们冷笑了几声。原本他变更盐法只是想试探一下官员们的反应,那么现在,即便是便宜老爹反对,他也要逆天而为!
阳武侯薛伦凑到新宁伯谭祐的耳边小声道:“殿下的眼神瘆得慌,我们要不要先把手里的盐引低价卖了”
“鞑靼人别的地方不去,专门围攻宁夏卫的盐池。一旦攻破那里,可一路直奔河套吉兰泰盐场。这时候你把盐引卖给大盐商,不怕接手的商人和鞑靼人有关吗”老奸巨猾的谭祐瞪了他一眼。
薛伦为难地拍拍脑袋:“家里还有上万盐引,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难道等殿下动手收缴吗”
盐法的核心是盐引的取得方式,从开国初期用粮食买,改到用银子买。但对勋贵和皇亲们来说,凭他们的身份就能弄到盐引。太子想要动盐法,一定不会放过他们手里数量巨大的盐引。
“银子虽好,也要有命花。”谭祐翻翻白眼
第300章 利益高于一切
文华殿的事惊动了弘治帝。可是法不责众,尤其是知道儿子想改革盐法时,弘治帝只能大肚一笑,让儿子和官员私了。
“小爷,这是上林苑监和针工局一起做的鸭绒服。”陈宽特意带上新衣前来,“皇爷知道小爷喜欢穿鸭绒服,还让上林苑监养了上万头鸭。”
文华殿文武百官提到盐法时的嘴脸,让朱寿心情差到了极点。陈宽一见他狼狈的身形立马奔上前伺候换衣,关切的目光,暖心的话语,让脸色臭臭的朱寿缓了脸色。
还是太监贴心啊!难怪皇帝信任太监。
“马大人,您当时怎么也不管管大家伙。小爷脾气不好,万一伤到了诸位大人可怎么办。”陈宽一脸悲愤地怒视马文升。
这话说到了朱寿心坎里。当时他想还手,面对一群满脸皱纹的老头子,秉着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他忍了!
马文升苦笑连连:“老臣叩谢殿下大肚。”
“臣等叩谢殿下大肚。”秦纮、刘大夏、保国公等没参与、没出手阻止的官员一同下跪谢恩。
朱寿面部肌肉抖动。
“恶念值+1。”朱寿对自己唾弃道。当时为何不动手揍他们!
朱寿换上新衣,整理好仪容,随着陈宽往乾清宫而去。
“要说官商勾结,盐业绝对是最严重的一个行业。但从盐业获利最多的却不是官商,而是权豪势要。”在弘治帝的示意下,戴义试图讲解盐业背后利益分配。
朱寿猛翻白眼,原来便宜老爹心里门清。伸手制止戴义继续说下去:“不必说了,本宫明了。”
当初叶淇找上门时,他已经查的很清楚。不提朝臣们,皇亲勋贵哪个没染指盐引!从太皇太后娘家人,到公主驸马府,藩王们更是一个不缺。今日勋贵们没和朝臣们一起围攻他,还是看在河套吉兰泰盐场的利益分配。
弘治帝敲敲儿子脑门:“这天下可不是皇帝一个人的。独享利益必定不能成事。”
盐铁官营,国家的就是皇家的,弘治帝不觉得有什么错。盐价也没有高到百姓吃不起盐的地步。
“父皇,凡事都要有度。盐法一旦处理不好,马上会从民怨沸腾转变为民不聊生。能管的时候不管,等到想管了就再也管不了了。”
朱寿皱起鼻子抿紧嘴,语气格外沉重,“孩儿知道提高商税会引起商人的反弹,可是孩儿压根想不到他们会和鞑靼人勾结。父皇,是孩儿太过自负,还是商人的胆子超出我们的预料”
达延汗未能统一漠南,此刻还有哪方能抵挡得住大明刀锋!如果把目光放的更远一些,放眼世界,除了奥斯曼帝国,没有能和明帝国一较高下的国家。
身为强大帝国的商人竟然勾结外。明显没有胜算的事情为何要做这脑回路一般人还真没有。
儿子忧国忧民的模样让弘治帝倍感欣慰。自豪地想:论教育后代的本领,他比太祖更胜一筹。皇子多反而是麻烦,就应该贵精不贵多!
弘治帝慈爱地摸着儿子的头问:“照儿以为官员和商人哪方的势力大”
“官员。”朱寿很肯定地回答。他利用手里的势力给商人经商制造困难,在没有扰乱百姓正常的生活大的情况下,商人任他鱼肉。
“呵呵,”弘治帝轻轻一笑,“应该是会经商的官员。”
朱寿脑子懵了下,一时没反应过来。
“趁着父皇还有能力照看你,随你的想法来解决此事。只要能让百官接受新盐法,父皇一定会同意。白莲教的事你就别管了,父皇会让东厂处理。”弘治帝继续他认为卓有成效的散养教育。
朱寿喜笑颜开,亲爹就是给力。
“照儿一定要记住,威胁不到皇权的事,永远都是小事。”弘治帝语重心长,“别听那群酸儒的一套,皇帝身边除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