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祸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俗人喝茶
这样一来,此地成了方圆千里内最安全的地方。出门行商,商人最在意的也是安全。
为了给兰州添点筹码,朱寿命人在赤岭马市和兰州之间架设通信线路,建起了大明第一家商用的有线电报台。身在赤岭马市的商人缺货,可以发电给仓库发货,缩短交易的日子。
每有新的商队经过兰州,一定会租一间仓库放物资,留下1、2名伙计看守。伙计收到赤岭要货的电报,寻一镖队往赤岭送货即可。
两地之间有几十家镖队。所有的镖师都由军户组成,虽有不少缺胳膊断腿的,但在兰州通往到赤岭的道路上,没有不长眼的土匪敢劫道。
宁夏战役结束后,关外又有一大片草原成为大明的土地。西北防线往北移,西宁卫所升为千户所,新增的兵卒来自榆林军。那可是能和鞑靼铁骑正面杠上的精兵。
商队带来了人流。镇远铁桥两旁陆陆续续出现了食肆。牛肉面、烤羊肉、手抓羊肉、黄焖羊肉、甜醅子、酿皮子、浆水面、麻辣烫、牛奶鸡蛋醪糟……
离铁桥不远的地方,有一家用临时板房搭起的牛肉面摊。摊主的手艺极好,来兰州的外地人总是慕名前来。摊主吆喝着招呼过往的行人,食客走了一批来了一批,好不热闹。
突然来了位个高体壮的大汉。汉子替在场的食客付了面钱,让他们尽快吃完离开。又给了摊主十个银币包了场。
摊主以为汉子想独自一人吃面,兰州吸引五湖四海的商人,什么样的人都会碰到。可没成想。汉子拿起抹布仔细打扫店铺。摊主揉揉眼睛,确认汉子身上看似普通的褐色长袍,是大商队的管事才穿的起的的确良。难道汉子是贵人家的管事可汉子膀大腰粗的,怎么也不像是管事,说是护卫还差不多。
汉子对油腻的桌子板凳皱了皱眉。走出摊子,一盏茶后来了七八个人捧了两匹京布,覆盖住桌椅。
摊主一阵心疼,把店里所有的东西加起来,都没这些布贵。这还不算,他们还带来锅碗瓢盆和水桶,盯着他洗干净双手揉面。
“这位爷,牛肉面的精髓在于汤。这汤要熬大半天,不可能重新熬!”摊主哭丧着脸阻挡汉子搬走汤锅。
汉子想了想,拿起碗舀了一勺尝了口。等了半晌没发现不适,才同意留下汤锅。
半柱香后,在一群人的簇拥下,来了。领头的是看似十四五岁的白净少年。在一群锦衣中,衬衫、牛仔裤打扮的少年极其抢眼。让摊主瞧了他许多,才注意到身后陪同的肃王爷。
摊主瞪大眼睛,老天爷,竟然是大明的太子殿下!兰州城就那么点大,众所周知太子在肃王府住了一个月有余没出过门,今天竟然来了他的店里。
震惊的摊主还没下跪请安,太子嚷嚷着饿了,汉子马把他架到火炉前。很快面下好了,端到每个人面前。除了太子呼噜呼噜的吃面,其余人浅尝辄止。
坐在遮阳棚下吃面,对着川流不息的黄河,徐徐江风拂面而来,别有一番滋味。
“可惜啊,京师的水做不出地地道道的兰州清汤牛肉面。”朱寿捧着比脸大的面碗,满足地打着饱嗝。
肃王眉头一挑,住了一个多月,太子殿下终于打算回京了。这一个月来,他每天至少要收到京师二十通电话。催促太子回京的、关心太子安全的、探听消息的,不胜其扰。明里暗里递话,太子就是不想回
第342章 暴雨倾盆
在全家性命和牛肉汤面秘方中二选一,摊主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性命。
朱寿打了几下酒嗝,拍拍识时务的摊主,“回头转告你的上级王传头。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加入白莲教的信徒会逐渐减少,让他专心致志埋头传教。和鞑靼和一起贩盐赚了2000多两银子,全给了外面养的女人,让妻子和儿女喝西北风。你家的教主不行,把人教成畜生。”
傻愣的摊主嘴巴一张一合,吓得连话都不会说。太子竟然连这种事都知道!
谷大用和江彬扶着朱寿离开,府军前卫从围观的行人中押走了3位面摊的常客。
听到‘白莲教’三个字,热闹的街市立刻作鸟兽散。面摊左右两旁的食肆马上收拾东西搬走。日子越过越好,谁敢和白莲教扯上关系。
“白莲教是邪教,大家不要加入。本宫给大家推荐罗教。罗教提倡相互扶持,谁家有困难,教中的兄弟姐妹都会相帮。”朱寿爬到了谷大用的背上,高举双手喊道,“罗教是我家,爱心靠大家!”
在场不知道罗教的,现在也都知道了。
江彬抓狂:“谷公公,殿下说的是醉话吧!”
太子殿下完全不按剧本演,让陪演的他们心很累。摊主是西北地区白莲教负责走私的香主,怎么能说放人就放人呢
“本宫没醉!京师有人想要毒害父皇,本宫正等着他们动手,抓现形。关键时刻怎么可能喝醉误事。”朱寿低下头,双颊红彤彤,好似涂抹了胭脂。
江彬长叹一声:“连这种话都说出来了,还说没醉呢!”
肃王内心翻江倒海。太子故意演这出戏的目的是什么
兰州是西北通往草原的中转站,混杂着各路人马的眼线。今日太子说的每一句话,会一字不落地传出去。传到京师,想谋害陛下的人还敢下手吗对方不敢下手,太子如何抓现形
四周的人跑了个精光,门口排着长龙的电报站格外突兀。太子能放过面摊摊主,想必不会大肆搜捕白莲教徒。租借仓库的商人,不会耽搁赚银子的生意。
看到电报站,肃王想到了电话。电报站只能在兰州和赤岭两地发电报,卫所的电话直接连到京师的军机处。
肃王顾不得醉酒的太子,策马狂奔到兰州中卫,把今日的事通知提督军机处的五位藩王。
“有人利用皇家商行,想在水果中下毒毒害陛下”接到电话的晋王被弄蒙了。
年轻的伊王不解地问:“太子想抓现形,难道没通知陛下知晓”
刘大夏沉吟片刻,狐疑地打量眼前的五位藩王。
蜀王接触到刘大夏怀疑的目光,马上反应过来,“本王怎会做谋逆之事!”
“我等只有提督监察的权利,无法调动兵马。为何要毒害陛下”德望最高的晋王立刻附和。
鲁王摸着漂亮的胡子说:“皇家商行和水果相关的,只有罐头作坊。可是可陛下能吃到各地的新鲜水果,不喜欢吃罐头。”
“本王的孙子有幸被罐头作坊招募。罐头作坊除了水果罐头,最近又推出了八宝粥。八宝粥离不开莲子,江西石城的白莲有名,夏天又是莲蓬盛开的时候。王府从江西送了一批新鲜的莲蓬。”就藩江西的淮王都快哭出来,“本王挑了最好的莲蓬送入宫。莲蓬不算水果吧”
晋王爆呵一声:“还愣在这干嘛,马上把莲蓬追回来!”不管是不是,当务之急是撇清干系。
晋王在宗室德高望重,今年被陛下任命为宗人府宗正。他比其他人知道的内情更多。本来陛下反对藩王入京参政,在太子强烈要求下,陛下才同意试试的。藩王提督军机处只是开始。
可一旦提督军机处的藩王和谋逆扯上干系,陛下还会允许藩王参政吗
淮王步伐利索地冲
第343章 人未走,茶已凉
弘治帝登基以来,习惯了时不时出现的反常天气。前几年朝廷会因为缺粮、缺银延误救灾造成大量百姓死亡。这两年没了这层顾忌。就算暴雨连续下了五天,北直隶、河南不少地方遭了水灾,弘治帝放心推却朝政照顾病重的太皇太后。
“陛下,”太医院王院判神情肃穆地回禀,“太皇太后大限将至,正用朝鲜进贡的百年人参吊命。”
弘治帝揉了揉鼻梁,陪了一宿的他精神有些不济。“陈伴伴,崇王何时进京”
“皇爷,雨势很急,很多道路被暴雨冲毁,崇王困在开封府。西厂调派蒸汽船,只等雨停了接崇王进京。”陈宽弯着腰回道。
弘治帝语气疲惫:“王爱卿,务必让崇王见到太皇太后最后一面。千万别让太皇太后抱憾而去。”
“臣定当竭尽所能。”王院判面色发苦,勉强答道。
大家都知道,太皇太后屏着一口气,可不是为了见孙子崇王。只怕陛下的那道圣旨一下,太皇太后就去了。
弘治帝微微点头:“朕先到偏厅休息片刻,太皇太后交给爱卿照料了。”不管心里怎么想,大明以孝治天下,面子上的事必须做足。
“皇爷,三位阁老正在底楼大厅等着。”陈宽小声提醒。
离去的弘治帝脚步顿了顿:“让他们回集义殿准备赈灾的事。那事还是等崇王来了再说。”
“是。”陈宽差遣内侍回话去,陪同弘治帝到偏厅休息。
清宁宫仿造后世的中式别墅建造,偏厅也配备了独立的卫生设施。弘治帝洗漱一番后道:“清宁宫随便一间屋子都比乾清宫舒服。皇祖母……看不透啊。”
为了建立情报网,翻修乾清宫的计划搁置。太皇太后居住的清宁宫,是宫里最好的建筑,表达皇帝的一片孝心。太皇太后显然不满足于此。
“皇爷,您一夜未眠,先歇歇。”陈宽只能这般劝解。
点上助眠的龙涎香,弘治帝躺下没多久睡着了。替弘治帝盖好被子,陈宽让几名内侍进屋守着。他需要去趟司礼监布置。
他不禁庆幸当初及早给小爷赔罪。小爷眦睚必报,太皇太后牵扯入毒害皇爷,小爷马上开展报复。顺心顺意大半辈子的太皇太后,临终前的心里怕是要不好受了。
陈宽换上雨衣、雨鞋,花了小半个时辰才赶到司礼监。高凤、宁瑾、王岳、戴义等人已经等候他多时。
“这雨可真大,什么时候才会停啊。”换了干净蟒袍的陈宽抱怨道。
高凤望着窗外忧心忡忡:“这场雨来的可真不是时候。线索证据肯定都被销毁。”
“小爷若真想要证据,天塌了东厂都能弄得来。可小爷不需要。”王岳摊摊手,“哎,小爷的心思咱家真猜不到。”
御马监太监宁瑾神情轻松:“三年前咱家追出草原找小爷时,时刻担心鞑靼大军。仅仅过了三年,鞑靼成了小爷砧板上的肉。你我半残之人是猜不出小爷的心思,还是讨论如何防止宫变发生。必要时,腾骧四卫将接管宫禁。”
几双眼睛看向高凤。高凤看着太子长大,和太子的感情最深厚。
“别看咱家,小爷什么都没交代过。”高凤很沮丧,他一无所知。
老成持重的戴义敲敲桌子:“没什么好讨论的,各自做好手头的差事。炮弹灌沙一事对小爷的刺激很大,小爷及其讨别人的手生的太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管的多了没好处。”他卸任东厂厂督,处理完白莲教,今后不打算管宫里的事。
戴义的话提醒了大家,管太多的太皇太后正遭受小爷的报复。
“那就这样吧。王公公,看住寿安宫里头的人。邵贵太妃是过杭州镇守太监王钿的养女。王钿曾经可是汪公公的人,邵贵太妃在宫里头
第344章 秦王
朱寿在西北滞留四个月,算算敌人的神经已经被折磨到了临界点,终于恋恋不舍地返程回京。
京师突如其来下了几日的暴雨,让他更改了行程,拐道西安府。西安古称长安、镐京,洪武初年改名西安,曾是十三个王朝的都城。大明第一藩王秦王,就藩于此。
以防后患,朱寿想用‘嫡长子继承制’巩固地位,绝对绕不开秦王的支持。永乐帝一脉的子孙提‘嫡长子继承制’,有自打巴掌之嫌。
秦朝以后,历朝的王爵以‘秦’最为尊贵。初代秦王朱樉是太祖和马皇后的第二子,太子之下最尊贵的王爷,被太祖任命为宗人府宗人令。
当年太祖为了笼络天下第一奇男子、元朝名将王保保,让秦王娶了王保保的妹妹。秦王死后,太祖命秦王妃殉葬,秦王王爵给了庶长子,王妃的嫡子封了永兴郡王。
嫡长子继承制,不过是巩固皇权的借口罢了。但借口,也要说的冠冕堂皇。
据明史记载,马皇后生太子、秦王、晋王、燕王、周王。燕王和周王是一母同胞,但未必真是马皇后所生,这事在皇家是不可提的‘隐秘’。
子宫孕育生命,或许会不知父,但绝对不可能不知生母。但在皇家,生母不详的事情屡见不鲜。比如原主。皇家认玉牒,而不是生母。
玉牒上永乐帝是马皇后嫡子,世事境迁,知情者全已过世,这件事就是板上钉钉的事。玉牒上写明朱寿是张皇后嫡子,可万一太皇太后临死前捅出真相,就不好说了。
朱寿很有自知之明,他得罪了太多的人,阻了许多人发财的路。蚍蜉撼树、蚂蚁多咬死大象、‘没有撬不动的墙角,只有不努力的小三’……
便宜老爹不想让他知道生母的事。他不能查此事,一旦被发现容易造成父子间不信任。
他的出生,是不可弥补的弱点。
这次的敌人吸取老崇王的教训,绕过他对便宜老爹动手。一旦老爹毒发身亡,很快就会查出是天师研究院下的毒。在他被冠上弑父罪名的时候,太皇太后抛出他不是嫡子的真相,名师大儒撕心裂肺地喊上几嗓子,他的太子之位悬了。
就算他手中握有军权,发动内战镇压敌人,会让鞑靼、安南、商人、官员等敌对势力得到喘息。让他几年的努力付之东流。
估计这辈子他都不能解开身世之谜。
如今的刑部主事陈宏谟,留下了本《治世馀闻》。记载了便宜老爹临终前不久,针对‘郑旺妖言案’下达的一份语意不详的圣旨。
‘刘山便决了,黄女儿送浣衣局,郑氏已发落了,郑旺且监着。’
郑旺自称是他的外公,刘山是给郑旺传信的太监。杀了刘山,关押妖言案的主犯郑旺。黄女儿是谁郑氏又是谁哪个才是原主的生母
身世解不开,只能在嫡长子继承制上做文章。
皇后生福泰公主时难产,几乎不可能再有身孕。他给便宜老爹续了命,说不准将来会多出几位弟弟。就算他不是嫡子,也是长子。太子之位必须名正言顺。
提嫡长子继承制,需要契机。太皇太后作妖,就别怪他心狠。
秦王在宗室的地位独特,尤为引人瞩目。多位秦王英年早逝,如今的这位按照历史的进程,今年就将病逝。
二十岁正值人生最好的年华,可惜年轻的秦王似乎感受不到。俊逸的脸庞苍白得几乎透明,消瘦的身体藏在宽大的衣袍下,大风一起就能被吹上天。
“鞑靼能打仗的人没剩多少,和谈不是他们相谈就谈的。如今父皇最烦心的是裕陵帝后甬道封堵一事。”朱寿不紧不慢地说。
秦王嘴角挂着淡淡的微笑,右手拨动青玉佛珠,静静听着朱寿讲话,看不出脸上的表情。
朱寿继续道:“在东厂门口自尽的老太监,是侍奉钱皇后的老人,看守裕陵近四十年。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