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一洗万古
安懋登基也有九年了,如今也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但是登基后的这九年就生了自己和安维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
古代医疗技术差,婴儿夭折率和产妇死亡率很高,皇帝为了后代继位和平衡各方势力的原因,肯定会尽量多纳妃嫔生育子嗣,以确保帝位一直在自己这一支。
据王杰所知,历史上儿子少的皇帝不外乎这几种,年纪太小、年纪太大、不举、不育、皇帝势弱被其他人控制、后宫被势力大的后妃或外戚把持、战争原因儿子被敌人掳走了、皇帝不好女色。
据目前的情况来看,第六种情况的可能性最大。
如果是第六种情况,那应该就是生了五皇子和大公主的徐妃了。
可安懋自己就是外戚篡位,怎么可能任由一族后妃势大呢
再有,就是皇后宋氏所出的大皇子和二皇子。按照现代医学的推测,正常人生双胞胎比例是八十九分之一,也就是说,应该九十个人里面就有一个双胞胎。但是在王杰原来所在的时空,z国历史上,从秦始皇到宣统帝,一共四百七十六个皇帝,双生子的记载却寥寥无几。
就王杰的记忆里,只有明末楚恭王朱英佥的遗腹双生子朱华奎和朱华壁是历史里正式记载过的、两子都平安成人的孪生子,而且这一对双生子还陷入了“伪楚王案”,最后被张献忠扔进竹笼活活淹死。
古代民间还有“双龙生于帝王家,一子去而一子还”的说法。
双生为煞是迷信说法,骗不了王杰这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好青年。
那么,真实的情况是,那些历史上“消失的双生子”在出生之后,肯定其中有一个“被消失”了。
比如杀死、宗谱上更改出生日期、藏起来不记入史书或者干脆过继给另一个妃子。
封建社会下的皇位斗争如此惨烈,嫡庶长幼的儒教思想残害了不知多少人。而安懋的皇后宋氏,不但能一力保下自己的嫡出双生子,而且两个孩子都平平安安地长到了12岁,且其中一个毫无争议地按照嫡长子的名分立为太子……王杰越想越心惊,徐妃可能只是看起来势大,但皇后宋氏的手段似乎更高一筹。
令王杰头疼的最后一件事,就是他现在还是不知道自己的生母王氏到底去了哪里。徐宁也有意避开这个话题,王杰不知道徐宁的这个态度,到底是闭口不言还是讳莫如深。
&nb
第五章 齿胄之礼
“仲秋之月”,就是指农历八月,用公历来算,等同于现在的九月中旬。“齿胄”语出《文选》,“出龙楼而问竖,入虎闈而齿胄”,《六臣注文选》中李周翰注:“公卿之子曰胄子。言太子入学,以年大小为次,不以天子之子为上,故云齿胄。齿,年也。”
用白话文解释,就是作为四皇子的王杰在九月中旬的时候该去上学了。
历朝历代的王朝早期对皇子的教育都是十分重视的。比如“齿胄之礼”,就意味着皇子已经长大成人,是有一个非常隆重的礼节仪式的。
上学的地点是在秘书省下隶属的小学,这个小学倒和现代意义上的小学意思差不多,负责皇子的启蒙教育。
王杰以一个现代人的思维,自然不了解为什么皇子读书要提早一个多月下旨。直到第二天,礼部专门派了官员下来教导礼仪,王杰才知道齿胄之礼是怎么一回事。
按照天地君亲师的规矩,王杰首先要去两仪殿拜见皇上安懋,接着去清宁宫拜见嫡母皇后宋氏,再然后是去孔子庙拜见孔圣人,最后才是去弘文馆拜见老师,且这四套礼仪还完全不一样。
王杰听完这一套礼仪流程就知道第一天是学不了什么东西的。
启蒙教材也由礼部所发,王杰一翻书本,惊讶地发现这个朝代已经有了活字印刷术。纸张用的竟然是开花纸,质地细腻洁白且无纹路,纸虽薄而韧性强,在王杰本来的时空,这种开花纸到清代顺治以后才用得上。
启蒙教材分别是《急就章》《文选》《开蒙要训》《太公家教》《兔园册府》《文场秀》《蒙求》和《初学记》,书中不但有句读还有注疏标点。虽然都是繁体字,但是用的是端正的颜体。
甚至这些读本的字体都特别大,字体大小和现代课本和儿童绘本差不多。以现代医学的观念来看,字体大是因为小孩子视力发育不完全,但是古代能照顾到这一点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王杰本来对上学还有些疑虑,但看完这些读本,就觉得可能也就是一个繁重的按部就班的仪式而已。他甚至想,很多穿越小说的主角都没有这样好条件可以从头学起古代的礼仪规矩和学问。
毕竟现代大学文学系的学生也不太可能一下子脱口就背四书五经啊。
与王杰的轻松闲适相比,徐宁就焦虑多了。
“今上究竟是何意”徐宁在内侍省里面来回踱步,借着齿胄之礼的名目,徐宁来往内侍省并不怎么引人注意,毕竟四皇子不受宠,徐宁为自己主子多打算也是合情合理。
“此原非上意也。”徐安比他镇定得多,“是御史台的陶靖节上书,说内宫宦官权势过重,贪污纳贿苛待宫人,趋炎附势者不计其数,并劝圣上整治内宦,以避李唐之祸。”徐安正在泡茶,这时釜中水将开未沸,他往水中加入茶沫,“他以四皇子竟在内宫太阳中暍为例,说如今宦官之势已祸及六宫。”
“李唐之祸”徐宁冷笑一声,“神策军如今何在耶”
唐朝宦官的政治权力太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唐德宗把禁军交给了宦官掌管,导致宦官集团长期控制皇权,甚至主导了唐末的皇帝废立,导致唐朝崩溃。
而唐德宗刚刚登基时,明明是疏斥宦官的,他甚至刚继位就赐死了父亲唐代宗宠信的宦官刘忠翼。
但是他试图削藩时,随即引发“奉天之难”,在叛军进城时,唐德宗才发现,他所信赖的禁军将领不能召集兵卒保卫宫室,他所信赖的朝廷文官竟然立刻叛变。
流亡时,始终忠心耿耿的竟然是他在东宫时宦官窦文场、霍仙鸣所率领的百余名宦官。
也因此,平定奉天之难后,刚返回京城,唐德宗就把神策军军权交给了身边的宦官。这直接导致唐穆宗之后的皇帝竟然全部由宦官集团把控。
徐宁说神策军现在在哪里呢,意思是唐德
第六章 夏至黍糕
不过徐安没有很快进行下一步的计划,因为在安懋下旨的日子后,紧接着就是夏至日。
《周礼》有云“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鬼,以禬国之凶荒、民之札丧”。夏至日的时候,有重大的祭地仪式。
东郡是农耕社会,祭地仪式和祭天仪式一样隆重,天子祭地,以祈求丰年。
典礼包括“择吉日”、“题请”、“涤牲”、“省牲”、“演礼”、“斋戒”、“上香”、“视笾豆”、“视牲”、“行礼”、“庆成”等多项仪程,正式祭祀时,皇帝需完成迎帝神、奠玉帛、进俎、行初献礼、行亚献礼、行终献礼、撤馔、送帝神、望燎等九个步骤。
这都是安懋一个人需要完成的仪式,古人对祭祀天地极为看重,认为其为天子礼,连皇太子都无权陪祀。
王杰这个现代人对祭祀的好奇心不大,他小时候去北京看过地坛祭祀的表演,作为皇帝的演员站在大太阳底下足足两个多小时,磕了七十多个头,而这还是简化的版本。
虽然说祭祀时应该有相应的歌舞,但实际上,古代的音乐歌舞并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明朝时期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作为大臣就参加过明朝时期的祭祀,他在日记中对中国的祭祀乐舞评价不高,认为曲调单调且没有和声。
这两个因素相加,让王杰对这个祭地仪式没什么兴趣。还好这个祭祀仪式实际上并不需要他这个小皇子做什么事,只是按照规矩,需要沐浴更衣、斋戒三日而已。
王杰起初对斋戒还有点不满,直到夏至这一日,才知道原来斋戒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吃素食、忌肉食,而是指不吃葱蒜韭姜等有刺激气味的菜。古人认为口里发出难闻的气味是对神灵和祖先的不尊敬。
夏至尚膳局按照古时食俗“夏至尝黍,端午食粽”送来了黍米做的糕饼,作为饭后的点心。
自从安懋下旨让王杰上学以后,王杰连吃饭的胃口都好了许多。
虽然穿越过来十几天都是躺在床上当病患的,但是王杰看得出来,这里的内侍地位不低。
比如徐宁,在这十几天的相处中,王杰发现徐宁不但识字,还能看药方,还能帮他一起预习礼部送来的课本。
在古代,能识字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别看z国古代文献一堆又一堆,好像古人个个都满腹经纶。事实情况是,在王杰原来的时空,在义务教育普及之前的旧社会,文盲率高达90%。
古代社会没有义务教育,上学的人不事生产,而且又要拜师交钱交米,古代能上学的人最起码是地主阶级出身。一个人能考上秀才可以免税免徭役,见了官员能免跪,在农村已经属于能说得上话的乡绅了。
而一个农耕社会的王朝,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现代这样文化教育大规模普及的情况。
所以,徐宁能识字,对于王杰这个处于统治阶级位置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王杰的历史知识告诉他,一旦太监识字了,就会参政,就会仗着皇权为所欲为,甚至能凌驾于皇权之上。
崇祯皇帝刚登基的时候,魏忠贤权势滔天,崇祯帝在宫里连太监端来的东西都不敢吃。
王杰不敢说自己面对的情况比崇祯帝好到哪里去,他目前面对的情况是两眼一抹黑,所以安懋的旨意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如果徐宁没文化、不识字,变成忠仆的可能性还大一些,王杰还可以拿身份来先把他吓住,再拿学识来压住他,让徐宁彻底为自己所控。
愚忠,愚忠,要先愚而后忠。
而现在,王杰不得不采取另外一种方法。
王杰吃饭的时候是个不错的时机,一向只有徐宁一个人在身边伺候,等到吃完了饭,别的奴仆才会端着盆盂进来伺候。
此时徐宁恭敬地递来了银
第七章 巫蛊之祸
按照王杰这个受过高等教育、和二十多年男女平等思想教育的现代人的思维来看,古代后宫斗争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封建皇权压迫的问题。封建社会的女性,先被原生家庭剥夺了继承权和教育权,然后再被社会剥夺了受教育权和就业权,让她们孑然一身地进入男人的后宫,不得不依靠子宫和美貌来和其他女人从男人手里竞争生存资源。
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其恶毒和反人类的事情。
至于什么为了爱情、为了家族、为了孩子,这不过都是斗争的表面问题而已。
那些女人争的不过就是女性最基本的权利而已。
就好像王杰这个庶出皇子,争来争去,也不过就是争一份本应该得的生存权和继承权。
一个皇宫里全是可怜人,还非要争出哪个可怜人更可怜。
所以,王杰在听徐宁的讲述之前,就给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建设。
徐宁一开口,就是一个惊天雷,“主子可听闻过巫蛊之术”
王杰心里顿时倒吸一口冷气,巫蛊之术的传说从秦朝开始就有了,许多古代宫廷斗争事件都由它而起。
“禅帝驾崩之时,太皇太后以盛朝太后之名上了笺表,谏言道禅帝已通金桥入神道,理应顺其梦神,修性守道,勿以殡御殉葬,唯行丧祭之礼即可。”
徐宁的讲述,让王杰对太皇太后安氏的感受复杂了起来。原来只知道她帮着自己哥哥谋篡皇位,亲生儿子尸骨未寒就下诏把皇位禅让给了安懋。
可细品安氏的笺表,却又好像不是那么一回事。
她说禅帝是通金桥入神道,这其实是道教五道轮回的说法,认为积有大量功德的人可以通过金桥得道成仙。成了仙的皇帝自然不能再统治凡人,当然要禅位给下一位皇帝。
这其实就是为后面的禅位诏书铺垫了。
尤其当时顾明宽顾明诚抓住安懋鸠杀禅帝的事情不放,安氏这封笺表就等于是官方说辞:我是前朝太后、禅帝生母。我认为禅帝是因为功德圆满所以成仙了,至于什么周惇鼓动安懋弑君那是没有的事情,我不承认这回事。
王杰可以想象,安氏这封笺表在当时肯定是起了一点作用的,所以安懋肯定会同意,不但同意,而且一登基就先封安氏和追封禅帝。
可是,“勿以殡御殉葬”这句话就大有深意了。
古代人殉制度从母系社会就有了,历史悠久,在王杰原来的时空,直到民国时期,还大力提倡和表彰“妻妾殉夫”的行为。秦始皇的兵马俑成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可不单单是因为它的历史价值,而是这种以陶俑代替人殉的情况,出现在一个帝王身上可太少见了。
就连明英宗这个政事上毫无作为、引起土木堡之变的皇帝,都因为废除明朝人殉制度,被后世称赞不已。
所以,王杰可不认为安氏一个古代封建王朝的统治阶级出身的妇女,能有这么高的思想觉悟。因为再怎么殉葬,也殉不到安氏头上,她拥有前朝太后和禅帝生母两重护身符,礼法上占着道德高地呢。
那么,安氏请求禅帝丧葬时不要人殉,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安氏想留下宫中原来的人手,保证自己在宫中的势力。
尤其这封笺表一上,虽然最终决定权在安懋,但是宫中人人只会感激安氏仁慈。
果然,徐宁接着道,“可前朝宫人不但不感激圣上与太皇太后天恩,反而结党逆行,在宫内大行巫蛊之术,企图魇咒太子。”
“魇咒太子”王杰不可思议地反问道。
徐宁被王杰的反问逗得不自觉地一笑,“前朝逆贼居心叵测,非常人可理解。”
王杰确实不理解,他打心眼儿里就不认为有人会愚昧到认为巫蛊之术会
第八章 主仆互疑
室内静默了片刻,王杰不知道说些什么好,徐宁打破沉默道,“主子不必过于伤怀,巫蛊之祸后,圣上已下令厚葬被无辜牵连的妃嫔宫人。”徐宁顿了顿,似乎觉得说下面的话有些大逆不道,“再者,后宫妃嫔凋零,圣上子嗣不繁,对主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
王杰知道徐宁的意思,有道是千顷地一棵苗,竞争资源的人当然越少越好,但是王杰仍觉得有些奇怪,“皇上子嗣稀少,难道无人劝谏吗”
“禅帝登极后,按国丧应守孝三年,实服二十七个月,皇室‘以日代月’,应服二十七日。禅帝虽非圣上生父,圣上却极重骨肉之情,因此下旨免去当年选秀。”徐宁的语气中带有一丝嘲讽。
王杰这才恍然大悟。
安懋自己是外戚篡位,自然知道外戚的威力有多大,他又怕太皇太后在宫中的势力对他子嗣的控制,所以先借礼法上的名义,对外说禅帝刚死不宜选秀,然后再借巫蛊事件把前朝留下来的宫人全部清理掉。
甚至连可疑的小妃嫔也一并处理掉。
朝臣也不傻,一看这情况心里就全部明白了,自然不会有人那么不识相地再劝皇帝多纳妃嫔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