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庶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一洗万古

    宋士谔落下一子,道,“小臣为男子,既无法效法南梁徐妃‘着妆半面’,自然只能用‘嘴上功夫’在圣上面前酸上一酸了,”他抬起了眼,眉头一挑,显得眼中的光芒更加明亮了起来,嘴角却掩着深深的谦卑,“还望圣上莫要复昔年梁元帝之绝情举。”

    安懋听了,只是轻描淡写地笑道,“朕若要作梁元帝,此刻便应与宋卿细讲《老子》经义才是,”他又落下一子,“哪里还有时间,同宋卿议论什么‘嘴上功夫’”

    宋士谔笑了笑,道,“圣上听过姊姊讲《老子》,哪里还听得进小臣的一点儿浅薄识见,小臣心知肚明,自然只能卖弄一下‘嘴上功夫’了。”

    安懋淡笑道,“朕是听过皇后讲《老子》,可《老子》经义万千,皇后寥寥数语,一时怎能讲得尽呢”他顿了顿,又道,“且梁元帝读书万卷,尚不免兵败身死之祸,何况皇后久居宫中,更是不知民间疾苦了。”

    宋士谔置下一子,轻笑道,“圣上哪里是在说姊姊,分明是在说小臣。”

    安懋笑道,“朕是抬举你呢,做个‘读书人’有甚不好非要自比南梁徐妃,若叫不知道的人听去了,还以为你是在讥讽朕同梁元帝一般,自小便盲了一只眼呢。”

    安懋这两句话说得已然有些露骨,宋士谔却不怵他,仍轻笑着悠悠道,“‘读书人’有甚好梁元帝、陈后主、隋炀帝、宋徽宗皆是‘读书人’,宋末之小儒亦‘读书者’也,圣上虽抬举奴才为‘读书人’,奴才却懒怠去当这个‘读书人’呢。”

    安懋撷起一子,眯了眼笑道,“那宋卿就不怕,”他似是试探似是玩笑地问道,“旁人说宋卿‘雌伏人下’,为董圣卿之‘以色事人’一流”

    宋士谔坦然笑道,“杜子美尝有诗云:‘黠吏因封己,公才或守雌’,小臣虽无‘三公之才’,却时时谨记‘安弱守雌’,不敢有违《老子》真义。”

    安懋眉头一扬,道,“哦”他将手中的棋子置下,“朕只知此诗中的‘守雌’为‘知雄守雌’,乃出自《老子》中云:‘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却不知宋卿所说的‘安弱守雌’该做何解”

    宋士谔淡笑道,“雄以喻尊,雌以喻卑,人虽知自尊显,当复守之以卑微,然后去之强梁,就雌之柔和,是为‘安弱守雌’也,是故……”

    安懋接口道,“倘或宋卿即为‘守雌’之才,安知何人是为厚己之‘黠吏’乎”

    宋士谔不咸不淡地笑道,“是乃‘读书者’,却非善读者有得于心而正之以书者矣。”

    安懋浅笑了一下,一边看着宋士谔下了一子,一边追问道,“何为‘读书人却非善读者’”

    宋士谔的视线仍集中在棋盘上,随口即道,“有如汉儒之以《公羊》废大伦,王莽之以讥二名待匈奴,王安石以国服赋青苗者……”

    安懋的眼神闪烁了一下,继而打断道,“你僭越了。”

    宋士谔微微一怔,尔后立即站起了身,退至离榻三步远的地方,躬身作揖道,“奴才一时失言,圣上恕罪。”

    安懋手中执着一枚白子,他面色无波地看着棋盘上宋士谔方才落子的地方,“王安石乃一国宰执,逝后配享神宗庙廷,你如何能直呼其名”

    宋士谔低着头,道,“夫为‘读书者’读‘三礼’,不规其大,不研其精,不审其时,不辨其义,不察其言,妄用经义,犹如蠹蛀蚀经,虽得配享,何以为臣”

    安懋置下一子,道,“读圣儒之书,非雕虫之比,宋卿此言,未免有失偏颇。”

    宋士谔道,“小臣愚昧,只知读书以自省,却不知修己治人、精义入神,有负圣上之抬举,小臣惭愧。”

    安懋道,“宋卿颇通南史,何须惭愧”

    宋士谔道,“经史一体,小臣以经受斥,枉论读史”

    安懋道,“前史难读,宋卿引经据典,可谓颇费苦心,朕何尝能不体谅”

    宋士谔低眉道,“难读也罢,却不遑以前史论今朝,而过犹不及者。”

    安懋顿了一顿,忽而偏过了头来,“何谓‘以史论今,过犹不及’”

    宋士谔道,“譬如,读汉高之诛韩、彭而乱萌消,则杀亲贤者益其忮毒;读光武之易太子而国本定,则丧元良者启其偏私;读张留侯之辟谷以全身,则炉火彼家之术进;读丙定侯之杀人而不问,则怠荒废事之陋成,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

    ——————

    1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

    唐刘禹锡

    衙前有乐馔常精,宅内连池酒任倾。

    自是官高无狎客,不论年长少欢情。

    骊龙颔被探珠去,老蚌胚还应月生。

    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2奉和裴晋公凉风亭睡觉

    唐刘禹锡

    骊龙睡后珠元在,仙鹤行时步又轻。

    方寸莹然无一事,水声来似玉琴声。

    3这两首诗中的“骊龙”对应的是前文中用过的《庄子》典故;后一句“老蚌胚生”的典故出自《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德也者,万民之宰也。月也者,群阴之本也。月望则蚌蛤实,群阴盈;月晦则蚌蛤虚,群阴亏。

    夫月形乎天,而群阴化乎渊;圣人形德乎己,而四方咸饬乎仁。

    君王的德行,是百姓命运的主宰。月亮,是蚌蛤肉生长的根本。月亮圆亮那么蚌蛤就充实,蚌蛤肉就肥满;月亮晦暗那么蚌蛤就空瘪,蚌蛤肉就瘦缺。

    所以,月亮在天空中改变形状,蚌蛤肉就在深水中变化生长;圣人自身的德行显露出来。四面八方的人都会照着这样用仁义修身。

    4“灵和蜀柳”出自《南史》中的“张绪风流”典故,这里宋士谔引用此典,是在暗指文一沾。

    张绪谈吐风流,听的人都忘记了饥饿和疲劳,见到的人态度肃然如同置身于宗庙。

    即使终日和他住在一起




第三百五十一章 齿亡舌存
    屋内静默了片刻,少顷,安懋开口道,“该你了。”

    宋士谔直起身,束着手,小走两步,又坐回了榻上。

    安懋又道,“宋卿方才言中所举,皆为汉时故事,朕私忖度之,”他微笑道,“大约是因为四皇子最通汉史,作文应答多引二汉典故,宋卿定是近来教四皇子教得累了,才有口无心,句句不离汉史的罢”

    宋士谔落下一子,默然片刻,方道,“四皇子早慧,平日里虽说由小臣教导,但素来省心,甚而小臣自己,于为师之时,亦是获益良多。”

    安懋淡笑道,“是啊,四皇子一点即透,自然无须宋卿过多劳心了。”

    宋士谔倾身应道,“是。”

    安懋瞥了他一眼,执起一子,道,“另则,梁元帝所谓‘读书无用’,不过是其兵败身死时的绝望之语,宋卿怎地就以为是‘过犹不及’了且元帝之兵临城下而讲《老子》,”他落下一子,抬起眼来笑道,“而《老子》何辜哉”

    宋士谔没笑,他垂眼看着棋盘,像是在认真思索着眼前的困局,“倘或《老子》无辜,圣上今朝,又何须贬佛扬道呢”

    安懋道,“佞佛祸国,”他微笑道,“宋卿以佛论道,实于理不合。”

    宋士谔道,“小臣只是忽而想起,昔黄潜善于金骑渡江而参圆禅之事,其时宋高宗危在旦夕,而黄潜善则率同列听浮屠克勤说法,倘或以此论道,”他亦微笑道,“而浮屠氏何辜哉”

    安懋一怔,随后不禁立时笑了起来,“宋卿好识辨呐。”

    宋士谔置下一子,抬眼笑道,“老子有云:‘舌之存,以其柔;齿之亡,以其刚’,圣上既让小臣多练‘嘴上功夫’,小臣自然一如韩退之诗中所愿,‘始慕舌为柔’了。”

    安懋浅笑道,“老子此言,似乎并非出自《道德经》文中罢”

    宋士谔低眉道,“是出自刘中垒所撰之《说苑》。”

    安懋道,“原来如此,”他说着,伸过手落了一子,“闲闻轶事,不得为证。”

    宋士谔笑了一下,“圣上终究是最爱道家文章。”

    安懋道,“这是自然。”

    宋士谔又笑了笑,执起一枚黑子,道,“那圣上必定尤其钟爱《老子》中的那一句‘治大国若烹小鲜’。”

    安懋看了他一眼,挑眉笑道,“昔朱虚侯歌《耕田》而铲诸吕,可见歌以咏志、文以载道,非今朝独有,《老子》言中真义,亦非细辨不得明也,不知,”他微笑道,“宋卿如何诠释这一句老生常谈之论呢”

    宋士谔下了一子,继而轻笑道,“鲜者,鱼也,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是恐其糜也。”

    安懋立时跟着落了一子,道,“非也,”他笑着认真道,“鱼烹之不去肠则膻,煮之不去鳞则腥,若烹煮之时再不敢挠其腹侧,恐怕来日端盛而出的,便是一碗腥膻的糊汤了。”

    宋士谔一愣,继而又听安懋笑道,“昔樊姬断三载肥鲜以谏楚庄王罢猎,如今,朕却舍不得宋卿吃一口糟鱼汤啊。”

    宋士谔又是一怔,一抬头便迎上来了安懋炽热的目光。

    他心中一动,刚要站起来作揖告罪,就被安懋从几下绕过来的手一把扣住了腕子。

    宋士谔张了张口,“圣上是……”

    安懋笑道,“‘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宋卿羞态,就是昔年盛宠之下的杨贵妃见了,也要自惭形秽呢。”

    宋士谔忙道,“牡丹雍容,乃一国君后所用,小臣如何能以此自比”

    安懋笑着看了他一会儿,渐渐松了力道,“琼林宴上赐花,诸一甲进士皆簪牡丹,朕方才言中所指,是为此意尔尔。”

    宋士谔抽回了手,恭敬应道,“是,圣上体恤臣民之心,天下共知。”

    安懋道,“是啊,朕一向体恤。”他浅笑道,“如此,宋卿方才语出‘烹小鲜’云云,定非是在与朕议论‘治大国’罢”

    宋士谔一滞,随即道,“自然。”他顿了一顿,随手又落了一子,“小臣不过是与圣上偶然闲话两句。”

    安懋笑道,“朕方才便说了,闲闻轶事,不足为证,听来解闷也就罢了。”他微笑着置下一子,“譬如宋卿刚才所引的《说苑》故事,倘或朕就此认了真,听之则信之,当真给宋卿来一个‘齿亡舌存’,宋卿日后,如何还能在朕跟前施展‘嘴上功夫’呢”

    宋士谔浑身一凛,抬眼便见安懋正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于是忙道,“说笑而已,即使圣上认了真,小臣也是不认的。”

    安懋笑了起来,“宋卿认不认,也由不得宋卿做主,”他玩笑般地道,“朕今日,幸的可是中宫呢。”

    宋士谔一边跟着在棋盘上落了一子,一边低头道,“是,圣上不愿重蹈梁元帝之覆辙,想来宫中,也无人再会与圣上讲《老子》经义了罢。”

    安懋淡笑道,“其实除了你,朕是不愿与宫中他人多讲《老子》的。”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上回皇后说了一句,朕都没接皇后的话呢。”

    宋士谔一怔,脱口便道,“圣上该多关心姊姊才是。”

    安懋笑了一下,道,“是啊,”他说着,又将视线移到了棋盘上,“只是朕私心里想,望月之期,如何就不能是十五团圆之日呢”

    宋士谔低眉道,“‘月有阴晴圆缺’,自古中秋佳期一年一度,圣上不必过于伤怀。”

    安懋道,“从来如此,便对么”

    宋士谔又是一怔,他抬起头,刚要答话,就见安懋挥了挥手,似是要挥去方才的一时失言,“……宋卿说得对,”他抬手落下一子,“朕年纪渐长,一时感怀伤神,宋卿莫往心里去。”

    宋士谔应了一声,又听安懋说道,“不过话说回来了,”他抿了下唇,“四皇子虽不用宋卿过多劳心,但稚子天真,宋卿教导功课时,也要注意寓理于情。经史文章本就晦涩难读,宋卿若不好生教导,往后四皇子辩义不清,朕可是要怪罪的啊。”

    宋士谔立了起来,这回他没被安懋扣下,十分顺利地就退到了方才作揖的位置,恭敬答道,“是。”

    ——————

    ——————

    1“梁元帝所谓‘读书无用’”

    十二月丙辰,徐世谱、任约退守巴陵。

    于谨逼迫元帝写信召降王僧辩,元帝拒绝了。

    使者说:“你现在还能由得自己吗”

    元帝回答说:“我既然由不得自己,王僧辩也不会听我的了。”

    元帝又向长孙俭要宫人王氏、荀氏和幼子萧犀首,长孙俭都还给了他。

    有人问元帝:“为什么把书都烧毁”

    元帝回答:“我读书万卷,却落得今天这个下场,所以干脆烧了它!”

    《资治通鉴》:十二月,丙辰,徐世谱、任约退戍巴陵。

    于谨逼帝使为书召王僧辩,帝不可。

    使者曰:“王今岂得自由”

    帝曰:“我既不自由,僧辩亦不由我。”

    又从长孙俭求宫人王氏、荀氏及幼子犀首,俭并还之。

    或问:“何意焚书”

    帝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

    2“昔黄潜善于金骑渡江而参圆禅之事”

    宋高宗时,黄潜善任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郓、濮二州相继陷没,宿、泗二州屡来警报,右丞许景衡认为宋高宗的扈卫单弱,请宋高宗躲避敌人,黄潜善认为不值得忧虑,率领同僚听僧人克勤说法。

    不久泗州奏报金人将到,宋高宗大惊,决定南下。

    宋高宗的御舟已备好,黄潜善、汪伯彦正在一起吃饭,堂吏大声喊:“皇上出发了。”

    他俩互相看着仓皇策马南奔。

    京城人争着出城门,死者相连,没有不怨愤的。

    正好司农卿黄锷来到江上,军士听说姓黄就以为是黄潜善,争相列举他的罪状,挥刀向前,黄锷正在申辩,但已人头落地。
1...115116117118119...14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