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月出祁连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准噶尔刀王

    现在皇帝修他的假山没有钱了,于是官家想出了一个很能省钱的办法:反正现在整个大宋国也不打仗了,各地厢军一律裁撤一半!

    问题是他根本没有想给这些退役的军卒以妥善的安置。

    对于这么一份上谕,即使是刘法、刘仲武、种师道和姚古这样的老帅,都在跳着脚的骂娘:你们还能再无耻一点么,这特么的可是到了冬天!

    李岘接到种师道的通知就赶紧回到了秦州。

    无数须发花白,面容苍老的老军,正安静地盘坐在经略府衙的大门前,等待着录事军曹主持下发朝廷给予的安置费,没有人吵闹,只不过场面显得过于沉寂。朝廷给予的安置费只够这些人勉强维持三个月的人活,对于许多人来说就只是回家的路费。

    他们为大宋朝卖了一辈子的命,脸上刻着青字,但朝廷说不要就不要了,不于管他们今后的一切。

    李岘从这些人的眼里看到了悲伤、绝望和怨恨。

    等走进经略公府的大堂,他看到一脸颓丧的种师道,这才一个来月没见,原来还精神抖擞的老家伙现在看起来似乎突然苍老了十岁。

    “大帅也是为这些军卒的安置发愁么”李岘开口问道。

    “朝廷要求就




73、入川
    有时候李岘觉得自己挺没用的,来到这个世界上都七、八年了,实际上并没有改变这个世界历史的轨迹。自己倾尽全力建成了七、八座规模不小的庄园,五处牧场,也只是为大宋国增加了两万顷耕地和几万只牛羊而已,这些庄园的产出对于整个大宋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而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李家的呢布工坊每年能出产十几万匹呢布和棉布,但是大宋国的穷人们照样是没有衣服穿,自己的铁工坊差不多每年能出产一千五百吨钢铁,可是许多农民依旧买不起犁铧和锄头。

    香水、香皀和玻璃的市场很小,那只是富人们才能使用的东西,官僚们几乎把百姓们所有的消费能力压榨得干干净净,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甚至是十几年或是两代人都在穿着补了又补的缁衣,冬天里甚至没有足够的棉花,只能穿着冬衣御寒。

    不过,他的影响还是有一些的,至少陇右的官员和西军的将领们都知道李家的庄园出产颇丰,生活富足,许多人开始到李家的庄园里学习取经,按照李家的模式在自家的田地开推广这种农畜一体化的生产模式。

    另外有就水坝和工坊,李家工坊对于水力的应用和生产方式令许多人都羡慕和眼红,李岘倒是很愿意向他们传授经验,另外顺便卖一些机械和水泥之类的产品。整个陇右喜欢修筑水坝的富户越来越多,即使一家的资财不够,也开始学着几家联合起来修筑一座水坝,即能蓄水引水灌溉,又能利用水能建成一座小型的机器工坊。

    在李岘的影响下,至少陇右地方的生活已经变得越来越富足起来,差不多所有的穷人已经能够吃饱饭了。最直观的反应就是城里几乎看不到有多少乞丐,即使在冬天,还有工坊能让穷人们继续劳作养家糊口。

    现在这种生产方式正沿着渭河流域和嘉陵江流域分别向东和向南两个方向慢慢向外传播着,只要这种生产方式传播到的地方,李岘的名声立刻变得响亮起来。现在至少在陇右、汉中、陕西路和利州路,李岘的名声很大,当然这名声主要是来自他拥有高深的“道术”。

    他现在已经被传说成了一位“世外高人”,道法高强,能呼风唤雨,千里之外取人首级。

    为了表示自己“世外高人”的态度,李岘决定辞官!

    当然,这只是表明自己的一种态度。

    主要是他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需要开拓西北的商路和亲自去督建恭州、南平军一带的产业,已经不能让这官职把自己拴死在陇右这一块地方了。

    实际上平顶山和舞阳是个发展钢铁工业的好地方,可惜的是李岘自认为没有本事能够在南阳一线抵挡住女真人的铁骑。

    除非他现在是皇帝,还有一些扭转局面的可能,可惜的是,他并不是。

    现在的官家赵佶,不仅文艺,而且还很自负,一般搞艺术的人都挺狂妄自大,也很固执,听不得别人的规劝,这是通病。

    章惇当年反对立端王为帝时说他轻佻,绝对是一针见血。

    可惜的是向太后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终于还是立了个花花公子的端王做皇帝,要说起来大宋之亡,实亡于司马光一党和在背后为他们撑腰的向太后身上。李岘有时都会怀疑,年青有为的哲宗皇帝突然死亡,是不是被向太后一党给害死的。【…! !免费阅读】

    在后世慈禧为了权力都能把自己的亲儿子给弄死,况且哲宗皇帝还不是向太后亲生的。

    在大宋朝,辞官还有一重好处,就是表明了自己没有什么权欲,能让皇帝打消对某人的戒心。当然这种事只能在发生在重臣的身上,至于李岘这种虾米,还根本入不得天家的法眼。另一重好处是名声会暴涨,这也是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在大宋辞官或是被贬官的文臣都是一副洋洋得意的架势,只要一重新起用,确实是身价倍增。

    这点在李岘身上用不到,因为他是武夫,注定不会有什么朝臣为他说好话的。

    但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虚名还是会有一些



74、庞恭孙
    由于李家一直在蜀地有丝茶和布匹方面的生意往来,李岘对于这位在蜀中做了十几年官,曾两次出任成都知府的蜀中大员庞恭孙的身世背景还是很清楚的。

    庞恭孙的祖父是当过宰相的庞籍,这货按理来说应当算是京中的勋贵。可是不知什么原因,他一直在蜀地做官,起起伏伏,这蜀地的官儿几乎给他当了上遍,反正就是调不回京城,也有可能是这货太能折腾了。

    庞恭孙每隔几年,准会干一回开疆拓土的事,把黔地一个土人治理的羁縻州并入大宋的治理范围内,这也是李岘比较佩服他的地方。这些年来黔州、播州、南平军、夜郎、珍州和遵义军几乎都是被这货连哄带骗地把治理地方权力从土人手里收回到了大宋。很有意思的是每次庞恭孙开拓边州,都会有朝中大臣纷纷上书弹劾其在边地纳土生事,所得州县,皆不毛之地,还得浪费钱粮养着,不如弃之。

    李岘很难理解这些大宋文人们的思维,难以管理的国土不如一弃了之,所以他们就把交州和趾州给弃了,后来就成了遗祸华夏千年的越南。黔地这些多山的穷地方也是不能要的,万一被朝廷派去那地方当官,是件很可怕的事。

    至于北边,就更是如此,比如哲宗年间,好不容易打赢了西夏,占领了银州、夏州、石州和龙州、宥州等地一些地盘,就连宰相司马光等人都上书皇帝替西夏人求情:陛下您看看西夏人现在生活多么可怜,咱们为了和平,把占人家的地盘还给他们吧!

    于是无数西军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地盘就被这些无耻的文人们动动嘴,以和平的名义,又交还给了西夏。

    庞恭孙这个另类在大宋官场中是绝对要受打压的,所以一直也无法回到中枢,李岘怀疑后来庞籍在南宋文人们笔记中的名声不好,是不是因为受到这货的牵连。

    “庞公对晚生办铁厂是什么态度”李岘问道。

    庞恭孙坐直了身体:“支持,绝对支持,想那兴州和兴元府因为你那铁厂每岁多入近十万贯,老夫可是眼红的很呐。”这货捋着花白的胡子笑呵呵地说道,敢情是看上了铁厂每年上缴的税赋。这也难怪,这货弄了七、八个贵州穷得叮当响的边州在手里,现在见到了银钱,眼珠子都能变绿了。

    于是两人第一次见面就相处的很融洽,庞恭孙在求财,李岘在为他指明这片穷山恶水之间的生财之道:丝绸、茶叶还有矿产。种地这里哪能与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府相比,只能在这方面多想办法。

    酒足饭饱,庞恭孙心满意足地打着酒嗝走了,李岘在等待他的好消息。因为开矿、筑坝和修路需要很多的人手,他需要得到这位地方官的支持。

    恭州(重庆)这个地方在冬天让人呆着很不舒服,李岘还得不时派出自己的学生分作了十多个小队,带着人在周边的山沟里进行探矿活动。这些探矿队差不多三十多人一组,当然会配有毛驴和骡马等来驮运食物和工具。蜀马个头很矮,看起来比毛驴大不了多少,但性格温顺,翻山越岭的能力却比北地的草原马强了许多。【…# ¥!最快更新】

    勘探队所使用的工具十分原始,主要是盗墓贼们常用的一些工具:铁锹、铁镐、铁锤、钢钎和洛阳铲。洛阳铲这种东西能够旋转着在地下土层中取样,能够钻入地下将近两丈,在这个时代,确实是最为实用的探测工具。

    李岘现在已经找到了七、八处矿点,只等着庞恭孙再次上门好与他商量着买下这些矿山的手续,结果一直等到过了新年也没再见那老匹夫上门。这让李岘感到很失望,他觉得可能是庞恭孙那货听自己说铁厂需要好几年才能见到效益后,就放弃支持自己的想法。

    南平军这地方,刚从夷人手里收回来治



75、背锅
    四川这个地名实际上是从宋代开始叫开的。川峡四路其包含的范围比后世要大一些,因为利州路包含了后世的汉中地区,而夔州路和梓州路辖地也几乎包含后世整个贵州和部分云南省的地盘。蜀地川峡四路总人口在崇宁年间已经达到了将近二百六十万户,也就是说超过了一千万人,其中有近四成的人口生活在成都府路,也就是成都四围的四川盆地一带。

    益州之地,沃野千里,自古就物产丰饶,人口众多。自唐末五代时期,又很少受到战乱波及,也只是宋初伐蜀时期有些损失。以成都府为中心的地区经济发达,粮食产量占整个大宋的八分之一左右,茶叶的出产更是占到了国内将近一半的产量,其他的比如蜀布和蜀锦等纺织品在国内也很有名。

    自西夏崛起之后,蜀地的粮食也基本上一直在支撑着大宋国西北地区的战争需要,嘉陵江航道也是西军最重要的一条粮道。如果没有峡川四路的支撑,大宋国很难在陇右维持这么一支超过二十万人的大军长期驻扎。

    不过川军的作战能力却不怎么样,前几年罗氏和熊氏羁縻州叛乱,都是依靠西军的支援才给镇压了下去。所以李岘也是不怎么瞧得上川军,现在倒好,庞恭孙这老货一上来就塞给了自己手上将近七千人。

    这是李岘忍不住跳脚骂娘的一个主要原因。

    他现在并不想接手军队,因为这些厢军根本没什么用,都已经给用废了,上了战场,基本上见了敌人就会逃跑。

    他今后所指望的是自己教出来的一帮少年。

    庞恭孙也是无奈,这南平军和遵义军两个大包袱背在他身上,这夔州路出产又少,他已经是实在养不起了。当听说李岘开矿需要人手之后,他就打定了主义要甩锅给李岘,所以才不辞辛劳,在过年时亲自回了一趟东京,直接把李岘的手续从吏部给转到了自己的部下。

    想辞职,大宋国这条破船你当是你想走就走的么

    这宋国这军制也是很让人无语,一直都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军队带着一家老小全都住在军营里,简直就是军队办社会。本来养着这些大头兵就费劲,再加上老婆孩子,所以大宋国的军营差不多都和难民营差不多。

    朝廷虽然给禁军和厢军都划给了口粮田,但大都是些旱地和荒地,收上来的粮食基本上不够用啊。再加上军官们克扣和私占这些粮田,普通军卒的生活简直连那些失去田地的佃户都有所不如。

    庞恭孙知道李岘能养兵,还且听说在会川城养着近万人还都让那些军卒能吃得满面红光,这份本事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你当庞恭孙这么一位一方大员专门到李家的矿山来巡视一番只是为了看看李家开矿办工坊的情况,实际上当他听说李岘到了恭州,就立刻动起了这方面的心思。

    即然来了,那就别走啦,先帮老夫分担一半的烦恼。

    南平军七千来人,如果加上家属的话,那可是将近四万人,如此多张嘴冲你张着,足够让李岘头疼上一阵子的了。

    想到这里,庞恭孙脸上露出了笑意,自己这一手玩得,绝对漂亮!

    深得大宋国勋贵们和官场中的厚黑真谛。

    庞恭孙接待了一脸恼怒的李岘,不过并不是在官衙,而是在自家的书房。

    这老货穿了一身很随意的文士长衫,老夫在家里接待你,这里只论长幼,和公事无关,你总不能冲着长辈发什么脾气罢!

    当然,顺便私下谈谈公务也是必要的。

    “我替你向官家求了份宫里道官的告身,另外还有一面金牌,凭这块金牌,你可以自由出入禁宫。”庞恭孙精神很好,解决了一份大麻烦。他当然感到一身轻松。既然让人家背锅,自然这好处也是要给一些的。他说着话,就把一个玉匣在桌子上推到了李岘的面前。

    &nbs



76、传承
    安顿好几万人的生活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好在南平军有自己的农田,还有些茶园和桑田。厢军本来就是干活的,这些军卒居然连挖矿烧窑的手艺居然也会。而那些妇孺们也能干些揉茶捻叶的活计,李家销往西北的茶叶本来就是要经过发酵的,这些活计妇人、少年和老人都能做。有了这些外快,至少这些军卒的家里生活就会过得宽松一些。

    为了节约运输成本,李岘还决定把这些红茶都压成方块状的砖茶,这又是一项很费工的活计。从南平军回到通川寨自家的庄园后,李岘便开始招集工匠,研究起了水力压茶机来。

    白天在巡视和督促自家在南平军的开矿和铁工坊的建设,晚上李岘则在书房里奋笔疾书,编写新的《格物》和《丹经》教材。由于已经试制出了玻璃和硫酸、火碱,他觉得有必要再向自己的学生们传授一些光学和化学中的酸碱知识。

    知识的传承是个大问题,华夏民族本身是一个充满了创造力的民族,但许多古人的发明和创造都又重新湮没在了历史的尘埃里。自从秦始皇时代开始,历代的皇帝就开始喜欢上了使用焚书和**的方式来禁锢国人的思想。

    汉民族的传承断绝是从工匠被禁锢开始的,在春秋战国时代创造了十分灿烂文明的公输家和墨家地位一落千丈,因为皇家担心他们发明的武器会危及到自己的统治甚至是生命。出身公输家和墨家的工匠们被皇家禁锢成了私奴,地位低下,不允许他们读书习字。于是原本一些发明创造只能靠心口相传,而且思想越来越狭隘,手艺成了自家活命的保障。

    于是开始出现传承断绝,加之异族入侵对于汉民族传承的破坏,反而是后代的技术反而不如前代,比如说唐朝的天文测量仪器甚至还不如汉代精密。

    这导致了文明的衰退。

    秦始皇统一了整个华夏帝国,但也断送了华夏文明不断进取的精神。

    许多文明的进步都是以军事装备的革命开始的,但是统一的中原帝国皇帝却需要的是安定,他们永远也不希望看到军事方面的革新,因为新的军事技术出现,则意味着他手上那庞大的帝国在军事装备上的落后。

    盛极而衰,最后死于安乐就成了中原帝国永远的旋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于整个华夏文明最没有价值的一种腐朽的哲学体系却在不断传承,腐蚀着这个民族的创造力,而对于这个民族最有价值的工匠却被视作最下等的奴隶。就是这种价值观,彻底坑害了这个原本很伟大的民族。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亚欧交界的半岛上,神教出现了,于是一切的发明和创造都被视作了异端,最终摧毁了这个世界上两个很优秀的文明传承。阿拉伯的炼金师们在五代时期就发现了硫酸、硝酸和强碱,他们的炼钢工艺也站在了这个世界的顶峰。然后,一切最终都被神教的光芒化作成灰尘。

    李岘觉得有必要改变一下华夏文明的传播方式,就好象是儒教一样,给他披上一层道教的外衣。如果这样的话,即使他出了什么意外,他所传播出来的文明还能继续传播和发扬下去。道家本身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宗教,只是华夏人的一种信仰寄托,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什么教廷、神使之类东西,但却一直有着十分顽强的生命力。

    人是需要信仰的,因为生活总是充满了各种的苦难,而信仰则会给了人们带来一种继续生存下去的勇气。
1...2021222324...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