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战国野心家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最后一个名

    渗透楚国,远比渗透三晋机会更大,三晋变法之下,已经很难有均衡局面暗中发展的机会。

    正在众人还琢磨适这番话的时候,远处传来一声哨响,不多时跑来一名墨者,与众人相见后道:“楚右尹昭之埃,求见巨子,已至沛。”

    众人一怔,适刚刚说完楚国的事,不想昭之埃便来,不由都笑。

    墨子挥手让那名墨者离开,示意自己知晓了,便对适道:“你说的,具体如何,尚需详细,约部首与悟害齐聚商讨。”

    一番话,实际上就是在大略上认可的适的构想,只要能够拿出足够完善的计划,总是可以尝试的。

    未必同意,但现在至少不反对。

    适松了口气,点头道:“我会尽快。今日昭之埃前来,必是求我墨家援楚,或是支援守城兵器。”

    “楚王已经慌张,他必须征集所有可以依靠的力量,来守住他的王位。商丘一战,想来如今的楚王也知晓我墨家的名声。”

    “只是……”

    他看了一眼墨子,缓缓说道:“只是,若要行我所说之事,就必须弱楚。但弱楚的同时,如今又需要借机渗入楚国。所以,这件事关乎将来,并非只是现在。”

    墨子笑道:“你的谋划,未必会被同意,也未必会被反对。但是既然有同意的可能,那就不能妨碍你的谋划。”

    “我看今日事,就先按照你的谋划来决定。”

    众人见墨子如此说,也都纷纷同意,众人便在此地,就昭之埃来沛求助这件事,商量起对策和底线。

    大方向上,算是认同了适的谋划。

    …………

    右尹昭之埃不是第一次见墨者,商丘一战他有参与,这一次楚国内乱,他们家族站在了王子疑这边,支持即位的楚王。

    这一次王子定出逃,导致晋郑合力入王子定,楚国的局面实在难看。

    在来沛的途中,武阳已经失守,阳城君守不住榆关,两位楚贵族战死被割头。

    魏国已经宣布要支持王子定,秦人战西河只怕也是无功而返,齐国就算亲楚却也实在没有力气,几年前刚刚被三晋暴打,现在还在喘息。

    商丘一战,墨家展示了足够的守城技巧,又与上任楚王定下来利天下之约,怎么看墨家都是一支可以借助的力量。

    楚国鲁关长城一带不容有失,一旦这里被攻破,楚王可以直接逃亡了,这些支持王子疑的家族也会受到牵连。

    正如适所推断的那样,楚王也明白,楚国不能败,一旦失败,国内那些暂时看似平稳的暗流都会喷涌而出,那些支持王子定的贵族也必然会趁着国难之际为王子定摇旗呐喊,背楚独立。

    昭之埃这一次来沛县,清楚墨家不可能出动精锐帮着楚人守城,这是再明显不过的。

    但是,若能得到墨家的火药支持,若能让墨家出面尽快改善郢都城防,加固鲁关方城,却未必不能同意。

    如果能够让墨家出面,帮助在楚王的直辖土地内进行一些变革,只是技术上的变革,那就最好。

    火药雷是守城利器,这一点经历过商丘一战的楚人都知晓,而且墨家的“报”上也大肆宣扬。

    并且本身火药武器就是促成中原弭兵的一项重要因素。

    守城武器的提升,导致强攻不太可能,只能围困。

    围困就会疲惫,就会给援兵城下决战胜利的机会,也会给援兵更多的集结时间。

    围困必然导致国内的生产受到影响,征召农兵围城几个月就是极限,否则回去就要闹粮荒。

    火药攻城的技术一直隐藏,这种盾加强而矛不变的宣扬,更为之前的弭兵会增加了砝码。

    只是三晋与郑钻了个空子,让墨家无话可说:入王子定,这不是不义之战,就算不是义战,但墨家似乎也没有理由站在楚国那边。

    终究,三晋还是放出信号的,三年之约还未到,若是墨家守信,三年后未必就不参与弭兵。

    昭之埃也希望能够钻这个空子,哪怕不是直接从墨家手中得到武器,也可以让墨家出售给宋国,再从宋国购买。

    火药的出现,商丘的那一夜,都给昭之埃留下了太深的印象,对于那种宛若惊雷紫电生辉的武器,昭之埃




第二八八章 渴极贻醴酒含鸩(二)
    师出有名,这个名便是道理。

    和不同的人,要讲不同的道理。若是春秋,或可说说周礼尊卑;若是战国,或可直接谈及利益。

    唯独在春秋末世,战国之初,天下间的道理还未明确,而墨家的道理又是利天下,于是昭之埃用了这样的理由,请求墨家的援助。

    四十辆精锐战车可能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数百名守城的精锐也可决定城邑的攻防,于守城一事,墨家有足够让楚人请求的资格。

    昭之埃知道鲁阳公信上的内容,也听鲁阳公说过当初墨子阻他攻郑的理由,他也以为墨家依旧是巨子一人便可决断。

    墨子却清楚,如今巨子的话只能说服众人同意,即便他的威望说出来众人依旧会同意,但规矩与程序还是要走。

    如今楚王可算是危在旦夕之间,楚国千里,倒是无虞,可楚王是楚王,楚国是楚国,非是一回事。

    墨子想到下午与众人在大泽之间所谈之事,便道:“此事你说的也有道理。鲁阳公的信札也有道理。这一次终究是郑人与魏韩挑起的事端,让中原陷入战火。”

    “楚人若能守住而不攻,答允此事,墨家倒也可以提供一些守城的器械。”

    昭之埃明白楚人此时的危局,然而若要说只守不攻,那是不可能的。只要抓住机会,还是要反击的,不反击的话,郑人那边永远不得安宁。

    在来之前,楚王已经议定的办法。

    鲁关一线死守,而阳城君负责中原一带的战局,一旦机会出现,立刻反击郑国,让郑国退出与魏韩的同盟,迫使郑人不得不让王子定离开,从而先与郑人达成和平。

    这算不算攻

    很难说。

    昭之埃不是不想撒谎,而是对墨家撒谎并无意义,且会招致反感,他沉默许久,只道:“此次王上遣我来,只求墨家能够出售一些守城的器械。这些守城的器械,并不能用以攻击。守御的事,并不违背墨家的道义,而之后的事也与墨家无关。”

    “先王三年之约,我们定会遵守,三年之内攻伐,又非是楚人先兴兵,实在是不能够答允不做惩罚反击之事。”

    “若论起来,诸位墨家在商丘穿阵而击,盟先王于营寨,这难道不也是进攻吗”

    “郑人虽弱,可弱并不是郑人可以攻打楚国、而楚国不能报复的理由。墨家的道理,也不是这样的吧”

    墨子佯装沉思,实际上墨家已经定下趁着楚国危机时刻,想办法渗入楚国。

    他似乎已经被昭之埃的道理说服,便挥手道:“适,你与楚使说说如今这些守城器械的形式,其中有些不便……”

    这些年,适也算是学了不少语言,尤其商丘一战后他这一年跟随公造冶学了不少楚地方言与雅音,出面与昭之埃行礼。

    昭之埃心中一动,知晓适这人在墨家的特殊,又与楚人这次想要的守城器械息息相关,也急回礼。

    适便道:“墨家守城的器械,以非是墨家自己在用。为弭兵之约,中原小国俱有需求,所以只靠墨家弟子不能够制造那么多。”

    “如今商人出资、墨家出技、工匠出力、小国受益,这是对许多人有利的办法。”

    “若是以往,利于天下,墨家可以死不旋踵,更别提金玉等物……可现在这些守城的兵器,非是墨家自己的,那些商人工匠也非是墨者……”

    他说的云山雾罩,昭之埃却立刻听明白了适的意思。

    钱!

    交易!

    原来墨家守城都是无偿的,郑宋鲁都曾得利,根本不曾索要金玉。

    这一次,却是要做交易,而且说的很有道理:这些东西,不是墨家的,不能要求那些商人和工匠都有墨者的利天下之心。

    昭之埃原本悬着的心,瞬间放下。

    他从不怕墨家要钱和交易,怕的就是墨家认死理觉得这是不义之战狗咬狗,两不相帮。

    如今看似自己说服了墨子,鲁阳公的信札也触动了旧情,只是交易,那也好说。

    只是昭之埃也有些不便。

    楚国经过上次商丘围城战,府库消耗甚多,粮食不必说,回来之后的赏赐安抚、新君即位的礼仪、新君为了稳固人心的赏赐,都让楚国的府库空虚。

    即便尚且有余财,还要考虑之后长久的战争,还要预备万一的情况。

    这时候最大的赏赐是封地,然而墨家又不太可能接受,再说先王被墨者所俘是大辱,若是再封地给墨翟必然会导致一些贵族借机发难。

    适不知道楚国内部到底谁是支持楚王的,谁是支持出逃的王子定的,但印象中楚国这次动乱导致的“楚城多亡”。

    之后战国策中,也有陈蔡等国朝觐魏王的记载,吴起列传中也有吴起入楚北伐陈蔡的记载。

    而陈蔡两国早就亡国,陈田一族在齐国风生水起,很显然这一次陈蔡支持王子定,楚国分裂。

    最终的结局,只怕也是吴起让陈蔡两国重新名义上附属楚国,但由原本的县变为了类似于附庸国的地位,甚至这附庸国的地位还很特殊,否则之后也不会朝觐魏惠王。

    昭之埃历史上是死于数年之后的武阳决战,这一战应该也是吴起在魏的最后辉煌,一场大战弄死了楚国三个县公两位封君,一个重卿,由此楚王在痛定思痛之后才会如此



第二八九章 渴极贻醴酒含鸩(三)
    墨子依旧不语,更不接话,拒谈义与不义的问题,因为这还牵扯到楚国这一次挺过去之后,是否真的不兴不义之战了

    中原弭兵会的夭折,让墨子彻底对王公贵族失掉了幻想,他们靠不住,天帝的惩罚他们根本就不信。

    政策已改,再争论下去也没有意义。

    适见墨子不回答,便再次对昭之埃行礼道:“墨家不参与此次征伐,只是因为魏侯韩侯等,皆告知禽子,三年后他们将会参与弭兵。这是天下大利,而参与助楚人守城是为小利,所以这是墨家所顾虑的。”

    “只是墨者虽不参与,售卖只能守城却不能攻击的兵器,却是可以的。若天下之盾皆不可摧,那么好战之君也就不敢轻战。”

    昭之埃松了口气,心说你只要不提什么在德不在险之类的话就好。

    适略微迟钝片刻,说道:“既要修天下之盾,这一次倒是可以帮助楚国。”

    “郢都年久失修,还是百年前的筑城法,难以支撑,当年吴人破楚,楚都空有数万国人却不能守,这也助长了各国想要攻伐的心思。”

    “墨家可以帮助指导,修缮楚都,真要是支撑不住,楚王尚且可以在楚都固守,等待天下封君回援。”

    昭之埃点头道:“是这样的。郢都的确应该修缮。”

    适又道:“武阳大梁一带,墨家本就受聘帮助修缮城防,这一次也可以出售一些职能在城头防备使用的武器,如果晋人久攻不下,或许能够弭兵休战,这也是利天下的。”

    昭之埃大喜,心道晋人弭兵休战只怕难,可真要是大梁城能够守住,楚人就可以撑住中原的支撑点。

    既说要售卖武器,那就再好不过。

    墨家的守城兵器,别人不知,参加过商丘之战的昭之埃也太明白其威力的。

    籍车、转射机,还有那些火药雷,都是守城利器。

    随后,适又说道:“鲁关方城一带,乃是楚之精华。此地不失,楚地不乱,楚民不凄,这也是需要防御的。”

    “盘算一下,这些武器要有先后。我若为魏侯,必纠集魏韩郑联军,先破鲁关方城。若不能入王子定,再转而围大梁一线。”

    “魏韩兵力,不能两线作战,事有轻重缓急。”

    昭之埃也懂军略,这种事原本是该贵族掌握的知识技巧,适这人知晓的却多,只是并非第一次知道,也不必震惊,只道:“正是这样的。王上亦是如此考虑!”

    赞叹之余,心中也暗暗担忧。

    墨家这些人的作为,很明显可以对得起“人物贵贱,尚贤而任”的说辞,这些人便是做令尹,只怕也未必不如当年唯一的外姓令尹彭仲爽。

    若真的按照墨家的道理变革,楚国贵族必要哀嚎遍野,因为这些人真的有能力,而不只是嘴上说说。

    只此魏韩入王子定的军略分析,便足以证明这一点。

    肯定要先打方城鲁关,若攻不下来才会转而去围困东线突出部的大梁中牟等城。

    楚国内部如今对于鲁关防线的防御还有不同的看法。

    有认为已经纠集重兵,与魏平原决战,因为楚人守城能力不强。

    楚王则将希望寄托在昭之埃的这次出使上,若能得到墨家守城器械的援助,就打防守反击,鲁阳公引楚军精锐等到魏韩围城疲惫的时候再发动反击。

    这两者意义大为不同,楚王知晓楚军的实力,也因为商丘一战被墨家穿阵留下了诸多阴影。

    三军决战,成功了固然好,可一旦失败,精华的南阳地区就算是彻底易手,楚王就要学学先祖逃到云梦泽去了。

    昭之埃见适分析的明确,赶忙又夸赞几句,适道:“我们巨子曾言,守城以弓弩为上。”

    墨家弩颇有名声,墨翟也是制弩大师,昭之埃心动,心说难道墨家要售卖楚人弩

    不想适却道:“然而,弓弩不仅可以守城,还能攻城,这是墨家所不能允许的。也不希望将来楚师拿着墨家的弓弩去兴不义之战……”

    昭之埃默然,之前的兴奋全部浇熄之后,适又道:“然而墨家还有一物,犹如弓弩,却只能用来守城,难以用来攻城野战……”

    昭之埃不知道这是什么,但知道墨家并不说谎,又相信墨家的技术,连声说好。

    适要给楚人的,自然是原始的火器。
1...117118119120121...34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