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战国野心家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最后一个名

    只是原始的程度,要比墨家众人在大泽中见到的那支管状的重火门枪还要原始。

    他想卖给楚人的,就是一些粗制滥造的原始火器。

    一根不需要太精细的粗铁管,后面绑上个棍子做把手,前面能塞下火药和铅丸射出去三五十步的那种……最原始、最为简易、也注定被淘汰的类似于“胡斯手炮”这种火器。

    制作简便。

    就算用来进攻也不会对沛县这边走长管火绳枪的未来产生威胁。

    凑合着用似乎比没有要强。

    听听动静或者靠着火光可以壮胆……

    守城可以缓慢装填。

    等等这些,都可以大赚一笔。

    适说的天花烂坠,将这种武器的优点大肆放大,丝毫不提其中的各种缺点。

    而只是这些优点,已经足够让昭之埃




第二九零章 渴极贻醴酒含鸩(四)
    这世上,若是有什么听起来玄奇似难做到、但却偏偏可以实现的事,昭之埃觉得若出于墨家之嘴便可信。

    他虽惊奇于适所言的不费府库还日益充足的说法,可既然是眼前这个人所说,昭之埃也只静听并未反驳。

    听了一段,昭之埃觉得,似乎真的是一场双赢,听起来对楚国竟真的毫无损害。

    这一次请求墨家相助,适给出的帮助手段大致可分为二。

    聘墨家帮助修缮改进郢都的城防系统,这个既然是聘,那么总要给钱。

    帮助在鲁关长城防线增强守城的防御力量,增加守住鲁关方城方向的几率,提供规模足够的远程投射投掷兵器。

    初始看来不多,但是这一场楚国的继承权危机,也必然不是一两年之内可以解决的,之后还需要源源不断地外部支持。

    金钱,粮食,物资,武器……

    这一切,都是一笔现在的楚王难以支付的数目,因为还需要应对今后的战事。

    适给出的贷款购买武器的偿还方式,在昭之埃看来略微有些奇怪。

    利息便以货税来抵押,从此之后十五年,墨家希望楚王能够给予墨家免税铜节。

    战国初年,同行税和货物税的征收早已经在各国普及。

    虽然楚王集权能力不足,真正能够管辖的范围不大,这种征收同行税的能力不够强,但是仍旧在一些紧要位置有官吏收税。

    几十年后,楚之鄂君就曾得到过楚怀王的免税通行证。

    车节与舟节。

    上面规定了免税的规模,除了黄金,羽箭,兵器等禁运品之外,其余的货物都有免税权。

    适提出的利息补偿办法,就是这东西,这是对沛彭发展起来后大肆把楚作为倾销地的必须,也是团结和培养一部分和墨家有着无法割舍利益关系的商人的必须品。

    再者数年前墨家已经提前派人前往巴蜀活动,带动那里的煮盐业发展。

    而后续计划中的抵达淮水入海口一带晒盐和焚烧海草灰做璆琳等计划,也都是将大宗物资把楚国作为一个广阔市场。

    如今看不出墨家的货物有什么威力,昭之埃也觉得没有什么,而且适说这样一来对楚大为有利。

    且不说墨家的机械铁器,便是往来的一些楚国急需的货物兵器,墨家似乎只要经营的产业就是这些,而这些都是对楚国有利的。

    长久一算,这本来墨家就少在楚地活动,这税原本也征不到,等于是用一个没有的东西来偿还利息,还能获得墨家源源不断地稀奇货物。

    昭之埃思考之后,便自作主张,认为这件事自己完全可以答允墨家。

    至于舟节车节,那也是可以给予个十个八个的,数量上也不做限制,而且墨家的意思也是主要走大宗货物,小规模的货物不会动用税节。

    昭之埃自认为,只需要和墨家商讨一下那些货物不能出关就可以,比如楚国的一些战略物资如羽毛、胶等,墨家不要向外运输即可。

    这一点适所代表的墨家倒是答应的极为痛快,当即表示:牛、马、胶、羽毛、兵器等,不会从楚国往外运,但是往楚国内部运送却可以。

    昭之埃只觉得墨家简直是太过善良,商人交通有无,楚地的一些战略物资也正是各国需求的,墨家既不往外运,那么答允了也没什么。

    商量完了利息的赔付,昭之埃又听适说了一番关于本金赔付的手段。

    这本金赔付的手段,在昭之埃听来更是墨家人的脑子真的就是理想到想着利天下的耿直。

    适给出的本金赔付手段不但不用花楚国府库一分钱,而且真的可以增加楚王府库的充盈。

    因为适表示,如今墨家已经可以冶铁。

    他又搬出来那两位“曾步量九州”的子虚乌有的夫子,说南洋宛城一带,也是有可以开采冶炼的铁矿的。

    南阳的汉代冶铁遗址多于彭城,那里又是楚国腹地,正是墨家想要一步步渗入楚国腹地的最佳落脚点。

    所以适给出的楚国支付本金的办法就是:允许墨家在宛城开矿,承包期二十年,每年所得了利润,墨家会仔细做账,分给楚王十分之一。

    期间其余人也可以开矿,但是如果楚王能够将宛城南阳一带的开矿权全部承包给墨家,对其余人征税而对墨家免税,墨家也可以再多给楚王二十分之一的利润。

    高炉生铁退火铸铁是时代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墨家想要让天下商业交换和手工业发展的农业基础,这一点必须要尽快在各国普及铁器。

    只有这样,农业才能发展,农业的发展才是商业和手工业的基础,这一点适弄得很清楚。

    对昭之埃而言,铁器也是楚国一直想要的东西。

    楚国不是没有铁器,但是真的少有铁制农具,那些海绵铁锻打手段制造的铁器成本依旧太高,而且制作周期太长,用来做农具过于昂贵。

    墨家的铁器是沛县现在的主打产品,而沛县距离楚国的精华地、距离昭氏的封地又的确有些太远。

    适考虑到运输成本,考虑到将来中原大战大致同往南阳的路路交通可能被切断,也更考虑到对楚国的渗透和扶植一批手工业者和大商人的必要性,提出了这么一个办法。

    实际上,这是极



第二九一章 渴极贻醴酒含鸩(五)
    看似楚国在渴到极点的时候,墨家给了一杯甜酒。

    实则这甜酒有毒,而且是一旦饮下去就无药可医的剧毒。

    只是此时天下,下毒者和为数不多都识破其中剧毒的“医生”,都在墨家这边,昭之埃作为旧时代的贵族,哪里能够明白其中的危险。

    墨子又对昭之埃说道:“如今已是七月,魏韩之兵今年必不能出。鲁关一带尚算安稳。”

    “君既不能答允这些事,墨家自会派人前往楚地亲自见楚王商谈这件事。期间墨家答允的守城兵器也会抓紧生产,争取明年有足够的数量运送到鲁关。”

    “只有一样……墨家守商丘,阵杀楚之司马、执痈之爵,楚地贵族恐怕会对我墨家不满。”

    昭之埃知道这件事他不能做主,也知道楚国一部分贵族对墨家的态度,只好说道:“公事公战,私仇私怨,并非一回事。墨翟先生年岁已大,这一次入楚路途劳顿,不知道墨家这一次会派谁入楚”

    昭之埃希望这件事做成,但是墨家也必须派出足够分量的人物跟随他去见楚王,否则面子上总归说不过去。

    墨家现在的地位有些特殊,不是诸侯,但却参与各国弭兵会盟,算是一个没有“正式封地和周天子”认可的诸侯。

    这时候若派出寻常人物前往,在礼仪上说不过去。

    墨子便道:“具体派人前往,要等月末墨家大聚之后,再行商量。期间您可以在沛县休息,到时候可以一同返回。”

    “亦或者,您现在就可以派人前往郢都,告知楚王此事,让他提前安排思考是否答允。”

    …………

    八月中,北方的天气逐渐凉爽起来,而在大江附近的楚都郢城,却依旧闷热。

    这座后世可称之为荆州的城市,兴建起来并没有太久,楚国数迁其都,郢只是都城的代名词,可略看作是楚语中首都之意。

    从熊耳山的丹阳,到南阳下的襄阳,再到长江边的荆州纪南,这一路迁徙既是楚人开拓的路,也是楚人被战败的路。

    柏举之战后,原本的楚都被焚毁,楚王只能兴建长江边的郢都。

    出城北十里,有山名纪。

    按照周礼招魂的祭祀学问,北方是鬼魂所住居的方位,正如宋国去年政变死掉的那些士人安葬之前,儒生祭司需要爬到房顶冲着北边大声叫喊三声死者的名字。

    郢都北方的纪山,正是楚国贵族平民的墓葬之地。

    从这里可以远远地望到楚国的都城,即便“楚不服周”,可城邑的规划依旧是符合周礼的。

    一如宋国的都城建设打了不僭越的擦边球一样,楚国都城的建设也是打了僭越的擦边球,东西九里而南北七里。

    为了防止长江的洪涝,郢都距离长江上游十余里的距离,但是附近湖泊水系丰富,楚国又善乘舟船,因而交通便利。

    鲁国作为周公后代的封国,在礼制上有种种特权,所以曲阜城四边有三边三门,一边两门,一共十一个城门。

    郢都则打了歪脑筋,正常的城门只有八个,东西南北各二,但是在三面都开了水门,也是十一个城门。

    说他僭越,水门不算。说他不僭越,却又为了防止被人指责少修了一处水门正好少于十二门。

    柏举之战后迁都于此,大量的民众和贵族跟随一同迁都,几十年来这座新兴的城邑就发展起来。

    北面是富庶的南阳盆地,有鲁关防线守卫,有襄阳作为最后的依托,附近又土地肥美,有水运之利。

    巴蜀的盐,南阳和江汉的粮食,云梦泽的水鸟羽毛,源源不断地汇聚到这里。

    依靠着江水和西高东低的地势,楚国控制着原本不可能控制的广阔东部领土。

    只是城墙修建的水平太差,比起久经战火的中原,尤其是商丘城,在城防上差的太远。

    楚人清楚,真要是被攻入了郢都,哪怕是突破了南洋盆地的鲁关长城防线,以楚国的封君制度可以直接等待复国而不需要打首都保卫战了。

    夯土城墙不算高大,城门却依照礼制可以并行三辆马车,将近两丈半的宽度,来来往往的商人不断进出。

    楚王的宫殿在都城的东北角,这是与周礼不合的,算是小小的任性,但是内城的建设却依旧合乎礼制。

    天子内城五门:皋门、库门、弟门、应门、路门。

    除了特殊的鲁国之外,其余诸侯只能有库门、弟门和路门。楚国遵守着这种礼仪,又在礼仪之外颁布了许多法令。

    短暂的庄王雄起王权集中的时候,对于上朝的重臣规定了许多原本没有的法令,连同储君都不得乘车过弟门,违者斩首。

    只是这是庄王时代的法令,只是因为惯性还维持着,之后的楚王无论威望还是掌控力,连颁布一条这样的法令都难做到。

    当年伍子胥为了践踏这条律令,甚至还亲自引弓怒射库门。

    如今这律令的存在,只能证明楚王曾经有过强大的权力,但对比现在,刚刚即位一年的熊疑只能长叹。

    父亲横死,死前还在商丘大败,贵族刺杀之后连幕后指使都找不出来。

    弟弟逃亡,郑国暂时放弃了与韩国的血仇,郑魏韩三国联合声明支持王子定即位。

    跟随先王出征的陈蔡等地县公,因为墨家那些讲清楚的王权和贵族矛盾,对于有变法可能的自己极为不支持,只能依靠强大的惯



第二九二章 渴极贻醴酒含鸩(完)
    一樽醴酒被宫人端到了熊疑的面前。

    轻啜一口,微生物分解过淀粉后的糖分让这樽不一样的水有了微微甘甜。

    墨家提出的交易内容都在放置酒樽旁的几张纸上,上面的内容经过楚人的摘抄已经写作了楚篆,实际上即便是墨家的贱体字熊疑也能看懂一些,在墨家到处宣扬的时候这些文字也就随之传播四方。

    他想到父亲给出的鱼肉和鱼刺的比喻,面露疑惑。

    一如昭之埃不能够理解适的这些提议隐藏了怎样危险的钩锐一般,楚王也看不出这些内容有什么不妥。

    他不是笨,只是不能够理解远超时代的思潮,正如后世一国人杰只能面对先发国家的小小使节一般。

    熊疑揉了揉有些胀痛的额头,将酒樽放下,不再去看墨家给出的这些条件,而是想到了下午自己和重臣之间的一些对话。

    下午时候,他试探着说了说墨家多才之类的话语。

    这一点,他不能够明说,只能大致说说墨家的贤能,这一点楚国重臣倒也没有反对。

    毕竟商丘一战,楚师战败。而墨家在楚国的名声也颇高,与鲁阳公、阳城君之流都有交往。

    甚至于司马执痈两爵战死于商丘城下,依旧不能让楚臣认为墨家没有才能,只能借此生事反对墨家。

    他们反对的,熊疑心中很清楚。

    商丘之战他没有参加,但是适在楚王面前军帐之内的话,他还是听过的。

    一针见血。

    这就是熊疑对于那番话的评价,而那番话也只是站在了楚王和贵族两方的角度去考虑,所以熊疑很喜欢适提出的楚国衰弱根由的说法。

    知道病痛,方能医治。

    当他提及墨家的才能,并且看似无意中提起墨家众人的才能集结一心堪比昔日仲尼的时候,众臣没有反对。

    然而当他提及墨家众人一如魏之吴起,德行有亏而能力充足,可以强兵富国的时候,众臣却立刻提出了反对的声音。
1...118119120121122...34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