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战国野心家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最后一个名

    再说一个讲究“权衡利弊、求大舍小”的功利性很强的学派,和道德法真是天然的不相容。

    道德只有对错,没有大错小错。叫唤的最响的人最道德,嫂子落水救不救这个问题都得先问问先生这合不合礼,这问题放在墨家问得挨两个大嘴巴,两边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

    因而这一次对于百家的接待,道家的规格是很高的,儒家的接待规格是很低的。

    这一次百家争辩主要也就是为了解决“墨道同盟”的问题,在世界观和宇宙观上确定天道、天志、永恒的运动、永恒的矛盾、永恒的力学准则的宇宙观,从而彻底压到其余派系,使之成为天下的主流之道。

    虽说道家有些派系是我管好我自己就行别人爱咋咋地,但是在世界观和宇宙观上,修正之后的墨家和道家距离融合只差一步之遥了。不求你们一起利天下,但是大家可以合力确定咱们两家都认可的宇宙观和世界观嘛。

    道生一,一就是规则,宇宙形成那一刻形成的规则,不可撼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一生二,二就是矛盾,




第三百一十三章 分化融合结盟对抗(四)
    正是因为“方法”本身的法理性大于“结论”,才有了墨子光学八法中是焦点不是球心的修正、才有了后续推翻一系列前人结论的墨家内部的法理基础……也是适可以修正墨家的根源。

    修正之后的墨家和百家的关系微妙,除了儒家之外,哪怕是原本一直针锋相对的杨朱,墨家和对方也开始进行了一系列地良好接触。

    道家的正统是琢磨道和人的返璞归真的。

    杨朱作为道家学派分出去的一支,受到道家的影响,和墨家之间的主要分歧就在于“兼爱”和“利天下”这两点。

    后世孟子曾说: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其实还有一句,叛儒必归于墨。这其中的道理其实也很好理解。

    原本的墨家是要短褐草鞋,利天下不止的。很多人承受不住,跑到了杨朱学派中;杨朱那边整天讲自利、为我,于是叛逃的人又跑去做君子复归礼法以平天下的儒家;儒家整天讲仁义仁义,仁义了半天不如墨家拿着剑干点正事,于是叛儒又都跑去了墨家。

    杨朱学派有自己的一套政治理念。

    即“为我”,即每个人都做到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取别人的财物,那么如果天下人都做到这样,天下自然就大利了。

    这也是一种脱胎于“自化”的学说,换句话讲叫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人的自由不可强迫、人的性命需要珍惜,人人做到这样,那么天下就会大利。

    王公贵族,那是侵犯个人的财产,掠夺私人的财富。

    墨家利天下,那是用组织和暴力对抗,没有做到“贵生”、也没有做到“自由”,所以杨朱也反对。

    兼爱之说也是如此,墨家认为人人相爱,杨朱认为人人自利,本身就是两个极端,但这两个极端任何一点做到,那也就是天下大治。

    但适对于兼爱的解释,是“人是自利的,人也是求利的,而求私利的最高程度,就是兼爱,从而获得了数倍于自己爱自己的爱”。

    这种“调和”,也被杨朱所接受,因为墨家承认人求利、全性之类的东西。

    但这种调和的本质,是和泗上和天下的局势密切相关的。

    天下现在分为泗上和泗上之外。

    泗上内部的教育,是在培养一个想象共同体的“天下”这个类似于公民宗教的前提下,使得泗上的年青一代对于天下这个公民宗教的构成体充满了献身精神和荣誉感,其实也就是一个还没形成的国家,只是把一种爱国主义虚构为一种名字为利天下的公民宗教。

    纪律、荣誉感、弥赛亚情结、献身精神、天下这个想象共同体的自小灌输、自利与天下利的辩证统一、兼体权界的区别等等这些,这使得墨家不需要再和外面的人争取他们投身到利天下的组织当中。

    原本墨家和杨朱的辩论,那是墨家为了吸引杨朱的弟子,毕竟这时候文化人就那么多,互相之间抢人,所以墨家之前总是咄咄逼人。

    今天和儒家辩,带走一批弟子叛儒归墨,禽滑厘就是例子;明日和杨朱辩,带走一些弟子叛杨归墨;后日大街上看到个游侠好勇斗狠但有文化有侠义精神,要么说服要么打服比如县子硕。

    墨子一个人开宗立派,连辩带打,终于有了数百的成组织的弟子。

    等到泗上这边建设起来之后,自己开始培养新一代在墨家体系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后,辩论的目的也就剩下了争夺道理解释权这个问题了。

    随着泗上的崛起,墨家的斗争策略也就从“先成为天下最有道理的门派,吸引更多的人一起利天下”;变为了“有没有道理可以慢慢辩,我有五万军队、十余万预备役兵员、天下最多的识字人口、冠绝天下的税收,我自己干,你们别碍事就行”。

    杨朱学派能不能解决封建贵族能不能让诸夏走向一条“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人人利己、自由”的资本萌芽时代

    适考察过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是:道理没错,现实不行。

     



第三百一十四章 告子辩性(一)
    那一天,是告子的大日子。

    早晨天没亮,告子就醒了。

    在沛邑烈属小学堂当教师先生的年轻妻子对于被子被他抢走的事实很不满,睡梦中嘟囔了一声,翻了个身。

    告子穿好衣裳,从旁边的桌台抽屉中摸出自己的“墨者证”,看着上面编号为九零四的数字,感慨莫名。

    当年造纸术发明出来后不久,墨家就开始为正式的墨者置办证件,按照加入的时间编号。

    最早的一批没有年份,只有编号,那一批人在内部被称作老墨者,再之后的就需要加上年份编号,以此免得数字太大。

    九零四是说告子是从墨子开始创立墨家开始、包括那些在制证之前已经死在利天下大业中的牺牲者、总共第九百零四个加入墨家的。

    单就数字来看,告子的排名比适要靠前,适当初制证的时候是第一千一百三十七个。

    其实当时制证的时候,前一千个人里面已经去世或是牺牲了半数了,告子实在算是老资历。

    到如今,所谓的“老墨者”已经没剩多少了,告子这才终于爬进了墨家的中央的委员一职,而和他并列的,还有很多墨者证上面的编号带着年份的年轻人。

    人都是会变的。

    最一开始,告子很清楚自己加入墨家的缘故。

    因为墨子的名声,墨家在各处出仕,和各国君主之间的关系,都使得这成为告子最容易出仕的路。

    那时候出仕,没有人的举荐是不可能的。墨家当时可以利用各方面的关系,举荐人出仕,甚至可以成为小国如卫国的上卿。

    只不过当时就算出仕,获取的俸禄也需要缴纳大多数给组织,耕柱子在楚国为官的时候,除了留下基本的开销,将黄金都捎回了组织,这是商丘改组之前就有的组织纪律,也是墨家这个学术团体得以维持的重要资金来源——要不然墨子就得带着弟子们干活,修车、做轱辘来卖钱为生。

    事情过去了二十多年,告子想起来那段日子,不由叹息。

    他自己清楚,自己根本不在乎那些俸禄,自己是想施展自己的抱负,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出来,那是一种超脱了为了俸禄的更高层次的追求,令人心醉的权力。

    那时候他风华正茂,言语间也常说自己想要出仕,自己的同学、现在叫同志们,整天嘲讽他,给墨子打小报告,说告子没有利天下之心,这人整个一投机分子,加入墨家就是为了出仕,哪有什么利天下之心,开除他得了。

    当时告子还是个刺头,动不动就说子墨子的话有些就没有道理,有些根本就不仁义。同学们又去打小报告,墨子说告子这人吧,能够说我的话不仁义,那么本性不坏,只是认识上有些错误,还是可以教育的嘛。

    教育了一番后,告子当时觉得,想出仕,那就得做一个看起来像是有志于天下芬的人……然而当时年轻,这种做法的改变仍旧有些过于形式主义。

    告子倒是觉得自己可以了,于是又主动跑去见墨子,说先生你看我有才能,现在也有志于天下芬,你赶紧举荐我出仕呗你看咱们在楚国、卫国、越国、齐国、宋国那都有关系,我能不能出仕还不是你一句话的事

    墨子就说你这人吧,自身的矛盾还没有解决,怎么能够解决天下的矛盾呢你继续学习吧,等我认为你可以出仕的时候,会让你去的。

    这件事之后不久,适从商丘加入了墨家,随后



第三百一十五章 告子辩性(二)
    太阳高高升起的时候,辩论已经开始。

    告子曰:“生之谓性。”

    儒生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

    曰:“然。”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欤”

    曰:“然。”

    “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欤”

    告子大笑道:“没有错啊,狗的天生的性,决定了它是狗;牛的天生的性,决定了它是牛;人的天生的性,决定了他是人,你的话很有道理,这不正是证明了我的说法,生谓之性吗”

    儒生亦大笑道:“可笑啊,可笑。墨家无父禽兽,便以为天下人都是禽兽。狗和牛一样牛和人一样这难道不是可笑的吗”

    苦读了十年书的告子一下子愣住了。

    他不是被对方问的哑口无言,而是被对方的诡异逻辑给弄的不知所措了。

    狗之性的性,和牛之性的性,是一样的意思,怎么就能得出狗和人是一样的意思这个结论的

    性是一个意思,可狗和牛不是一个意思啊,刚才不是在辩论“性”是不是生而谓之的吗

    不只是告子,台下看热闹的民众也都愣住了,均想,这特么是怎么得出的结论

    看到告子微微发怔,儒生心中大喜,暗道我曾闻墨家善辩,竟不想如此不堪一击。

    再看四周看热闹的民众一个个似乎是茫然无措,儒生心想,墨家之道,被我一人破之!泗上民众,今日始知教化!

    告子怔了瞬间,心想这一次辩论,万万不可用自己之前所设想的那么艰难晦涩来应对,这不是和名家邓析之徒争辩。

    于是立刻道:“白色的色,和黑色的色,就色这个词而言,是一样的意思吗”

    儒生道:“是。”

    “那么白色的色和黑色的色,是一个意思的色,按照你的说法,白色就是黑色白就是黑性的意思在人性、狗性中的意思是一样的,就能得出结论人就是狗”

    儒生骂道:“人是人,怎么能够和畜生放在一起,用一个词墨家无父,是为禽兽,不是没有缘故的。人和畜生怎么能用一个性”

    告子道:“性,天生而赋有的,就是性。不只是人有人性、狗有狗性,甚至于圆有圆性、矩有矩性,这有什么问题吗”

    “譬如圆,圆一定符合圆性。那么圆又是什么呢你知道什么是圆吗”

    儒生不屑道:“用圆规画出来的,就是圆。”

    告子笑道:“用圆规画出来的就是圆现在我用圆规先画了个半圆,又挪了一下位置,再画一个半圆,于是这就是圆”

    儒生嗫嚅道:“圆……圆……圆就是圆,是圆就可以知道,不是圆就知道不是,圆就是圆。”

    下面的民众顿时发出一阵嘘声,最外圈挤不进去的民众已经有退场的了,心说这辩个屁啊没什么意思,不如去茶馆听人说伍子胥鞭尸的故事,昨儿说的哪里了来着

    告子大笑道:“圆性,就是无厚之面一中同长。任何圆都符合这个圆性,被总结出来,这就是圆性。子墨子当年就不愿意和你们辩论,问你们为什么要学习乐,你们说为了乐;现在我问你们什么是圆,你们是圆就是圆。那人性就是人性,也不用去辩论了,你们还站在这里干什么”

    那儒生脸上羞涩,不得不再民众的嘘声中下台,立刻又有一儒生补上,嘲笑道:“圆都是一中同长那我画个半圆,确定一个点,认以为中,也是同长,所以半圆就是圆”

    告子冷笑道:“无厚之面一中同长,那是圆性。所有的圆都符合,但符合的不一定是圆。圆是无厚之面一中同长所有的点。就像是狗吃屎,屎壳郎也吃屎,你可以认为所有吃屎的都是屎壳郎吗”

    “人也要交合、狗也要交合,交合是人性的一种表现,也是狗性的一种表现,但不能说这就是全部的狗性和人性。”

    “所以我说,食色、性也。而不说,人性的全部即食色。”

    儒生大怒道:“你这是把人和畜生放在一起,你认为人也是畜生这就是墨家无父的根源,你们墨家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人!你们把人看成畜生……人和畜生怎么能一样”

    告子等对方骂完之后,问道:“长方形和菱形是不一样的。两者的区别就是长方形和菱形的全部吗那么、都是四条边、四条边都是直线、内角和是一个圆度这一切相同的,就不属于他们的性了吗”

    “人和畜生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人有眼睛,畜生也有眼睛;人要吃东西,出生也要吃东西。所以按你这么说,人和畜生一定要不一样畜生要吃东西,人就不能吃畜生要交合,人就不能交合否则人就是畜生”

    那儒生无言。

    告子立刻又问道:“你说人和畜生不一样”

    “当然。”

    “你是爹妈生的吗”

    “当然是!”

    “那按你这么说,人和畜生不能一样,你爹妈交合、畜生也交合,所以你爹妈是畜生而你不是人,也是畜生”

    四周的哄笑不断,那儒生受此大辱,又被辱及父母,大怒道:“如此大仇,我必报!”

    不等告子回答,底下的民众就喊道:“得了吧,你们儒家整日骂我们是禽兽,照你这么说,我们还得为了这句话,就屠遍天下儒生因为你们也骂了我的父母,而且还骂了伏羲女娲呢,我们都是他们的后裔……”

    告子瞥了一眼对方,心道我剑术是不怎么太好,但打你这样的应该还能一个打三五个,于是笑道:“辱骂你的是你自己,怎么能说是我呢按你的说法,人和畜生不能一样,畜生交合,你妈也交合,到底是我在辱骂你的父母还是你自己在辱骂呢”

    “你们儒生讲孝,可你却辱骂你的父母是畜生,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第三百一十六章 告子辩性(三)
    死的人多了,潜规则自然也就形成了,经验自然也就多了。
1...275276277278279...34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