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战国野心家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最后一个名

    “宋国若是真正中立,墨家退兵,这还不足以显出墨家的非攻之义。”

    “墨家有诛不义之号,非攻同盟是否包含诛不义之事”

    墨家使者郑重道:“郑君、宋君,皆非墨者。可以劝说他们行义,但却不能以墨者的要求使得他们遵守纪律一定要行义。”

    楚王点头,心中明了。

    这番对话的意思,也就是说:假如有一天,你们墨家攻打别国……当然,你们墨家攻打别国的理由多了去了,什么诛不义啊之类的借口有的是。那么,当你们那诛不义的时候,宋国的中立算怎么回事

    出兵是一方面。

    墨家主动进攻的时候借路于宋,算不算是违背了非攻弭兵中立

    这一点必须要问清楚。

    春秋乱世以降,撕毁盟约的事到处都有,众人习以为常。

    但有一点,墨家的法理不来自天子,而来自他们的道义,所以墨家如果公开表示墨家主动进攻也不会从宋国借路,那么按照现今为止的经验,墨家就真的不会借路。

    这是道义问题,对诸侯已经不重要,反正脸皮都已经撕破,周天子的葬礼上诸侯都可以对天子使者破口大骂“你妈婢也”,可道义对墨家很重要。

    既然墨家使者说宋君郑君都不是墨者,非攻同盟不是诛不义同盟,所以墨家的意思就等同于告诉楚王:就算咱们开战,我们也不会走宋。

    楚王得到了想要的答案,便称赞道:“都言,宋地多有君子之风,昔年齐墨之战,泗上军义不入鲁以鲁人无辜,世间多有哂嘲墨家有宋襄遗风,我却以为禽子为真君子。”

    那一次诱使齐国经鲁入费就是个诱敌深入的计策,但终究墨家算是守住了“非攻同盟”之义,也的确没有选择入鲁交战,在信誉方面实在是积攒了足够的基础。

    如果不借路




第一百零八章 厌战(上)
    鉴于这种战略判断,熊疑希望搞的,是一个地区性的防御条约,而不是和魏韩结盟。

    魏韩楚之间难以结盟,仇恨深重,而且一旦结盟又容易让楚国陷入楚国不希望参加的战争。

    魏秦矛盾围绕着西河,这个结解不开。

    秦楚一直联姻,关系向来密切,楚国面对三晋需要秦国这个盟友。

    如果魏楚结盟,一旦魏秦开战,楚国依照盟约要支援魏国,这很不符合楚国的利益。

    相反,如果只是个关于大梁阳夏地区的反墨防御同盟,如果魏秦开战,楚国可以不参加,因为战争发生在西河而不是中原,所以无需履行义务,从而继续保持和秦国的友好关系。

    再者,秦国作为魏国的不稳定因素,如果墨家北上,秦魏开战、魏墨开战,楚国因为没有和魏韩结盟,所以可以继续保持中立而看热闹,以便渔翁得利。

    墨家使者送来的只是一个方略提纲,具体的很多东西楚王不可能接受,但基于一些可以接受的仍旧可以谈判。

    至此,墨家使者在陈地逗留,继续和楚王扯皮谈判。

    好消息或者说在展示墨家诚意的消息不断传来,在宋国的泗上义师除了留了一小部分帮助维持秩序外开始撤退;泗上已经下达了取消动员的建议,虽然还未正式实施,但人心已经浮动。

    这一切都让楚王紧绷着的神经得到了缓解,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这一日,楚王正准备继续和墨家使者邀谈,近侍神色慌张地走过来,带来了一个让楚王震惊不已的消息。

    “王上,魏韩誓师入郑,扣押了前去会盟的驷氏,公布郑国三罪。”

    “其一,贰于泗上。”

    “其二,郑人三世杀其父,天加诛焉,将助天诛也。”

    “其三,郑韩之仇,韩侯曰杀父之仇九世尤可报。”

    “韩人出兵五万于阳城、魏人出兵五万于中阳,东西对攻,新郑已然被围。”

    “大司马于盟中勃然作色,魏相公叔痤以可以答允共同防御墨家为名,并表示绝对不会在中原与楚交战,且说墨家为中原大敌,不可鹬蚌相争而渔翁得利。”

    熊疑大怒,拍案而起,骂道:“魏击无耻、韩猷无义!此番作为,竟不知会我!”

    他怒然接过从前面送来的消息,略略扫过后,大约明白了。

    早在几天前墨家就已经派人前往郑国,大张旗鼓地说要保证郑国独立,但是又斥责郑国的法律过于严苛、民众不能得利,所以郑国想要得到墨家的保独,必须要进行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使得谈判陷入了焦灼。

    虽然焦灼,但是墨家已经露出了退步之意,大有可能很快就签订非攻盟约,这个盟约一旦签订,郑国如果被魏韩攻击墨家就要出兵了。

    而且之前墨家一直在郑国活动,还运送武器、修缮城墙,这已经使得魏韩惊惧不安。

    可熊疑明白,魏韩攻郑怕不是事起突然,而是早有所谋,若不然怎么可能这么快就集结了这么多兵力,做好了各项准备

    只怕是和楚国会谈是假,借着墨家入宋楚国紧张的机会攻占郑国是真。

    而且这一次楚王巡幸于陈,使得周边的封君都来朝见,楚国北部边疆处在一种暂时不能出兵的局面。

    韩郑相距极近,若是急行军,三五日就能抵达郑国都城。

    一旦都城被破,楚国再干涉就来不及了。

    …………

    二十年前隶属于郑国、如今归属于魏国的酸枣城中。

    忍受了一整天楚国大司马愤怒指责的魏相公叔痤笑吟吟地正与一众魏臣饮宴。

    “我记得,当年鲁阳大夫欲攻郑,鲁阳大夫说,郑人有罪,所以他替天而伐。墨翟说,这就像是一个人的儿子不肖,你冲进去把那个儿子打一顿,说这是我替你爹打的,因为你不肖你爹肯定要打你。”

    说起这个事,在场的魏人都笑,二十年前的墨家秉持的是建立新的国际法、大国不干涉小国内政的想法。

    然而二十年后,墨家已然成为穷则不干涉内政;达则诛不义而利天下的一个组织。

    公叔痤不称鲁阳公,而称之为鲁阳大夫,这也是一种政治正确。

    楚国自从号称蛮夷之后,一直在搞小西周,以县为国、以君为公,魏击尚且只是侯,而鲁阳君则为公,这在中原诸夏中算是僭越,故而公叔痤称之为鲁阳大夫。

    现如今魏国的军队已经越过了郑国边城,直抵郑都,郑国太小,并无什么战略纵深。

    在公叔痤看来,魏韩其实还没有完全准备完毕。

    最佳时机,其实应该是魏楚韩签订了中原共同防墨条约之后再出兵攻郑。

    然而墨家这一次要保郑国独立,已经开始和郑国接触谈判,第二批物资和一部分援助品已经经过鲁国进入了郑国,这使得魏韩不可能再等下去了。

    郑国一日没有正式进入非攻同盟,墨家就只能以诛不义的名义出兵。

    换而言之,墨家不能借路宋国。

    因为如果郑国加入了非攻同盟,那么郑国遭到了入侵,同在非攻同盟的宋国和泗上都有义务出兵,所以墨家可以借助宋国的土地和后勤直接攻打魏国最脆弱的中原腰线。

    因为郑国还没有加入非攻同盟,所以郑国受到了入侵,宋国没有诛不义的理由,而墨家也只能用诛不义的理由出兵。

    这样一来,出兵的规模就不可能太大。

     



第一百零九章 厌战(下)
    今日公叔痤笑着饮酒,说着当年墨翟劝阻鲁阳公的旧事,心情舒畅,因为魏韩联军已经围困了郑国的都城,郑国国都内的民众据那些隐藏其中的斥候说普遍厌战,破城只怕就在数日间。

    郑国曾经是个两千乘之国,拥有六万都城城邑圈的国人卒主力,还有五万各地乡野之兵。

    和韩国打了快五十年,再加上国土一分为三如今只剩三分之一,郑国都城现在恐怕也只能集结不到三万的征召兵。

    军心涣散、细作遍布、七穆余党隐藏城中、郑人心思不欲再战,种种这些都使得公叔痤确信,最多十日,郑都即可攻破。

    十日,能干什么

    墨家什么也干不了,楚国什么也干不了,毕竟泗上义师刚刚从宋国开始撤军,再加上这是墨家话语权体系下的诛不义之战,不能从宋国借路,更使得公叔痤信心满满。

    在公叔痤看来,分郑是一步妙棋。

    如果魏国不瓜分,那么郑国早晚要被韩国单独吞并,因为郑国是魏韩联盟的筹码:比如魏墨开战,那么魏国想要得到韩国的兵力支持,必须默许韩国吞并郑国。

    与其让韩国自己吞了,不如和韩国一起分了,这样便可以壮大魏国在河东的力量,同时可以将韩国的飞地继续隔开,并且直接威胁到韩国的都城。

    魏韩分郑,也会使赵国紧张,误以为魏韩的联盟牢不可破,从而试图缓和三晋的内部关系。

    同时在郑国获得实利后,将中山国的法理让给赵国,作为三晋同盟、共同反楚反墨、各管一摊的真诚表现。

    中山国复国了,但如今有两个中山君,一个是复国的中山君,另一个是魏公子挚。中山不再属于魏,但法理的魏国中山君还是中山君。

    魏赵关系缓和的关键,就在于中山国的法理,由公子挚将中山君的宣称送给赵侯,同时给予赵国以中山国的山川地理图。

    这将重组三晋同盟,赵向东北、魏韩西南,使得彼此间利益暂时没有太大的冲突。

    瓜分郑国之后,更可以把韩国拉入到对楚、对墨的第一线。只要楚国一日金玉其外、只要泗上一日咄咄逼人,那么魏韩同盟的关系就会一日稳固。

    公叔痤不想和泗上开战,尤其是适抵达了商丘、发表了墨家会信守盟约、墨者会为盟约信誉流尽最后一个墨者的血的宣言后,更是如此。

    公叔痤确信一旦因为宋国和墨家开战,那就是不死不休,到时候魏国将会虚弱到无以复加的地步,魏国经历了魏击的大败家之后已经经不起这样的国战了。

    一旦魏国虚弱,本可以作为盟友的赵国会立刻咬上一口,而有着西河之恨的秦国也绝不会放弃这个绝佳的机会。

    公叔痤怕的不是墨家,怕的是和墨家火并后的“友军渔翁得利”。

    …………

    新郑。

    建在洧水和溱水交汇处的郑国都城,其实仍旧叫郑,只不过郑国原来的封地在陕西。

    昔年烽火戏诸侯后,郑国举国迁徙到了河南,在洧水溱水交汇的地方后来建设了新城,故而郑人仍旧称呼为郑,而外部可以称之为新郑。

    新某,这是典型的殖民地或者迁徙地命名法。

    新郑的城防,用火药出现之前的标准是极为坚固的。

    十二米高的城墙,二十米宽的城墙基座,即便上部城墙仍旧还有三米宽。

    在墨子守城术的影响下,新郑的城墙开始修筑“马面”、“行墙”,但是因为财政和人力问题,只是在北面重点修筑了一下,因为那里没有水面阻隔,是最容易被攻击的方向。

    只是伴随着火药的出现,新郑的夯土城墙已经不够看,只要稍微大一点的铜炮就可以轰开。

    曾经少男少女们欢唱着情歌的、大胆的女孩子唱着歌主动引诱男孩子去游水的洧水溱水岸边,已经布满了魏韩两国的军队。

    铜炮在轰鸣,一发发铁弹撞击着夯土的城墙,那些欢乐不再,那些对唱过情歌的地方只余下士卒的军鼓。

    总攻还未开始,魏韩联军正在修筑营垒。

    好在五年前的菏泽会盟规定了如果用灌水的方法攻城视为战争犯的战争法,魏韩联军并没有考虑堆积筑坝以水淹新政的想法。

    几枚铁弹飞来,在夯土城墙上打出了一个深坑,看来魏韩要集中火炮猛攻一处,以求破开城墙。

    铜炮不是什么先进到高不可攀的技术,能够在一千米外仍旧可以命中一间房屋的铜炮才是。

    只要是能够利用火药推动弹丸飞出的、大口径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炮,这是青铜时代就可以做到的技术,所差的只是出世二十年的火药。

    魏韩的铜炮野战能力远不如泗上,但是攻城却也足以应付郑国的城墙。

    摇摇欲坠,不可坚守,这就是新政现在面临的情况。

    城墙上,原本历史上这两年内应该死在阳城、并且历史上为墨家首先殉道的墨者徐弱、如今参加过费国起义、现在是援郑军事使节团的墨者徐弱,看着城下不断翻腾起来的白色硝烟,长叹一声。

    “没有行墙、没有土垒、没有凹角、没有足够的火炮……郑都守不住。”

    他喃喃自语,因为他已经看出来魏韩联军的用意,简单无比,却又极为有效:集中所有的火炮,猛攻城墙的一点,使之坍塌。

    城墙一破,新郑便可宣告陷落。

    旁边的另一名拿着望远镜的墨者擦了擦镜片上的尘土,摇头道:“除非组织夜袭反击,搞掉魏韩的炮兵。”

    徐弱苦笑道:“民众皆无战心,谁人肯效死而战况且炮兵阵地魏韩联军防护森严,贸然夜袭也只能是自寻死路。”

    说话间,又是几枚铁弹飞来,很快在夯土的城墙上留下了几个深坑。

    徐弱并不是这一次来和郑国



第一百一十章 背叛(上)
    这样的事若是发生在泗上,徐弱定是要愤怒的。

    可发生在这里,再听着这样的说辞,徐弱竟是气不起来,心想这些人说的好像有些道理。

    城头上的庶民们,到底在保卫什么呢

    他不知道,那些在炮声中唱着情歌的郑人也不知道。

    不多久,有人来到城头,将在城墙上的徐弱叫到一边。

    “上面有命令了吗”

    来叫他的那个人点头道:“所以叫你回去,开个会。”

    徐弱急忙赶回到墨家在新郑的据点,在郑城活动的墨家的主要人物都已经聚齐。
1...314315316317318...34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