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嫡女重生之不争不羡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砚池洗笔

    他只在意她。

    可这么多年,她不仅没能给他生个孩子,在闺房之事上头,由着他的也不过短短几年而已

    若他们能有个孩子

    容钰强行止住了这样的念头,面色如常地继续对邵老太太道:“那翡翠灯台可说是件有价无市的稀罕物事,孙媳担心献上此礼后,会惹得言官们参王爷”

    邵老太太打断了容钰的话:“那起子言官素来是无事也要奏三本的,若是事事都要顾忌他们,那么满朝文武人人都不必吃饭、也不必走路了”

    又道:“既然那灯台是件宝物,且合三皇子的心意,献上去自是极好的”

    邵老太太沉吟着道:“只是,若是向三皇子献了这样一件宝物,向二皇子和长公主献的礼便需格外用心”

    “献给二皇子的,要面上不显、实质相当,择一帖前朝大家的孤品墨宝或字画即可”

    “至于长公主”

    邵老太太目含深意地看向容钰:“你久居西北,或许不知道皇后娘娘有多么看重长公主”

    “可你大概听闻过皇后娘娘有意兴办女学一事”

    女学

    容钰闻言点了点头,心中如明镜一般。

    本朝成例,皇子三岁开蒙,故而去年皇帝就开始和阁老们商议给三皇子择师一事。

    三皇子虽不是太子,却是唯一的中宫嫡子,阁老们便按着历朝太子进学的规制为三皇子择选文武师傅、伴读少年等。

    彼时,内阁特意送函至西北,商请邵北城为三皇子推选习武师傅,故而容钰对此事也知晓一二

    此事后来却搁置了。

    皇后娘娘亲去御书房面圣,道是三皇子不宜长在深宫,建议不必为三皇子特聘夫子,三皇子在国子监进学即可。

    三皇子在国子监进学

    皇后娘娘此言引起了轩然大波。

    虽然,她的话并非毫无道理

    可历朝历代的太子都是阁老、将军们在宫里倾力教导而成。

    皇子长在深宫固然有其弊端,可在国子监里和满室普通士子一起进学的皇子,他长成后是否担得起治国理政之责

    皇帝要学的,远不止国子监里授的那些课

    本朝开国至今,只有注定无缘帝位的皇子才会被送入国子监进学,例如先帝朝的六皇子也即当今皇帝之弟宁王。

    在太子之位未定的情况下,皇后竟主动提出送唯一的嫡子去国子监进学,她是真心打算如此,还是借此试探群臣对三皇子的忠心

    皇帝又是什么意思

    群臣自是不敢贸然表态。

    直到身为皇帝亲信重臣的内阁次辅夏斯年和素来拥护皇后的后党文臣俱都上疏反对后,群臣才纷纷附议。

    可最后,皇帝却同意了皇后的提议

    三皇子进学的波折,至此仍未结束

    第二道波折,便是女学。

    女学一事至今悬而未决,是以尽管国子监在元宵节后便已复课,三皇子却至今尚未进学




第一百四十二章 女学
    说起三皇子进学的波折

    对普通的士子而言,开蒙晚一、两年的影响其实并不大。

    毕竟,年少中举或是进士及第之才自古寥寥,大多数士子寒窗数载,熬白了双鬓也难以熬出功名

    可是,三皇子开蒙不能晚

    今日他耽搁了开蒙,他日入朝观政、议亲大婚都会随之后延。

    在二皇子居长且渐得帝心、帝后失和的情况下,三皇子开蒙晚的这一、两年,将会影响他一生的运势,也即影响大周的国运

    容钰轻轻蹙起眉头。

    她尚且能想到的道理,容滢绝无可能想不到。

    两次给三皇子进学设障的人,都是容滢

    皇长子去得蹊跷,很多人都认为,皇长子是在皇帝身边长大的,皇后偏私幼子,不惜对长子下手

    如今的一切都是容钰上辈子所不曾经历过的,故而她也不知道皇长子夭折的实情,以及容滢真正的心思。

    她虽和容滢做了两辈子姐妹,对容滢却仍知之甚少。

    尽管她看不懂容滢的心思

    可也有她看得懂的

    在不熟悉容滢的人看来,容滢生性清冷,无论对着谁都是一般无二的冷若冰霜。

    上辈子,容钰嫉恨容滢,但凡容滢在场,她的一双眼睛定会从头至尾盯着容滢

    虽然她的初衷是想揪到容滢不经意的小错

    最后,错处没有揪到,她倒是意外地发现,容滢面上一贯的清冷自持,其实是不一样的

    从眼神到语气,细微之处大不相同。

    所以,容钰才会察觉出容滢对杜氏、容温的不喜。

    至于容滢对三皇子和长公主的态度

    容钰回忆着今日入宫的见闻。

    容滢是三皇子的母亲,虽然容滢对三皇子有些冷漠,可也不能据此就断定容滢不喜欢三皇子。

    毕竟,有很多人信奉“爱之深、责之切”的教子之道

    至于容滢对长公主

    容滢看向长公主时眼神和煦,和长公主说话时温和耐心,都清楚地昭示着她对长公主的喜爱。

    她那样清冷的人,却毫不掩饰对女儿的喜爱,所以,天下人才会俱都知晓皇后看重长公主。

    看重到

    为了长公主进学而提议兴办女学,又因为兴办女学进展不顺而不惜耽搁三皇子开蒙。

    去年,在皇帝同意三皇子入国子监进学后,皇后又提出,三皇子和长公主是龙凤双胎,应一般无二地进学。

    三皇子可入国子监,大周却没有官办的女学,皇后便提议在京都开办女学,一应规制比照国子监,待女学成立后,招生亦比照国子监,举凡天下女子,不论出身、贫富,只看才学、品德,出类拔萃者便可入女学就读

    此议一出,立时在朝廷、民间引发热议,至今未休。

    一来,自然是因为兴办女学乃是一件亘古未有的稀罕事,二来,则是因为女学若成,对大周万民乃至后世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尽管大周如今时兴女子进学,可所求的不过是女子识得几个字,闲暇时能陪着夫君赌书泼茶,应酬时能雅致地品诗论文,教导儿女时能有理有据地引经用典。

    至于像已逝敬贤太后,以及当今皇后、萧贵妃这般,饱读诗书、才学不输男子的女子,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说得直白些

    周人以礼治国,以女子高洁娴雅、知书达礼为美,于是有了女子进学的风尚

    前朝是四海来朝的盛世气象,以女子丰腴妩媚、能歌善舞为美,彼时,高门贵女也不矜身份,坦然于人前歌舞,甚至还有天子奏琴、贵妃起舞的风流佳话

    无论是前朝的歌舞,还是当下的进学,或是太祖姜皇后所提倡的女子无才,看似迥异,其实并没有什么差别,都是女子为了迎合男子的喜好所为。

    至于女子为何须得迎合男子的喜好

    则是因为,女子是依附着男子过活的

    若是开官办女学之先河

    那么,自然更有利于发扬女子进学之风,甚至,若是这先河绵延不绝,那么,千百年后的世人都会记得,女子进学之风兴于大周

    可世事从来都是有利便有弊的

    官办女学既要比照国子监而设,那么,所授课程是否也不再拘于私学里女夫子们教授的女训、诗词歌赋等粗浅学问,而是也要开设四书五经、算筹理学等深奥课程

    若是课程开得深奥,而女学生们又天资出众

    那么,这些学成后才学不输士子的女子,她们是否能安心在后宅相夫教子她们又是否会生出牝鸡司晨的僭越之心

    随着这样的女子越来越多

    最后的结果,是否是礼崩乐坏、纲常不存

    是以,对于皇后兴办女学的提议,朝野多是反对之声。

    甚至,在素来支持皇后的后党文臣中亦是如此。

    后党文臣中有很多仰慕皇后之人,在皇后提出兴办女学后,他们大感失望愤慨,怒而挂冠辞退或是转投新党、旧党

    他们可以虔诚地仰望着皇后世间无二的风华,却无法接受皇后有改天换日之心,无法接受她要扭转仰男子鼻息过活的女子卑微的命运

    反倒是那些图谋从北沈的亿万家财中分一杯羹的后党文臣们,少有改弦易张之人,仍一如既往地坚定拥护皇后

    可见有些时候,金银比信仰更牢靠

    更古怪的是,兴办女学一事虽有利有弊,但初衷乃是畅女子进学之道,从长远来看,对天下女子自是大有裨益,可大多数女子对兴办女学一事亦持反对态度,且比男子的反对更激烈

    据说,在议论兴办女学最热烈的那段时间,有些泼辣妇人聚集到泰宁侯府门外齐齐破口大骂,骂到气急了还踹门踹墙,咒骂宠妾灭妻的容衡和狐媚子杜氏生出的离经叛道、祸国殃民的皇后

    反对之声甚嚣尘上,皇帝对于兴办女学一事却至今没有定夺。

    但,不论此事最终结果如何

    皇后从少女时期起就为人称道的好名声,已然所剩无几

    容钰的眉头蹙得愈发地深。

    上辈子,她想象过很多次容滢做皇后的样子,却万没有想到会是今日这般光景

    帝心、名声、儿子,她舍弃了一切,把所有的关爱都倾注在女儿身上

    她究竟想做什么



第一百四十三章 心病
    容滢究竟想做什么

    容钰舒展眉头,暂且把这疑惑按下心头。

    从前她和容滢同居一府的时候,她尚且看不透容滢的心思,又何况是现在……

    一别十余年,昔日泰宁侯府惊才绝艳的二小姐,已是大周的皇后!

    世上有几人能懂皇后的心思

    所以,一时看不清皇后的心思也无妨……

    这时,邵老太太看了看沙漏,吩咐众人散了。

    容钰看向邵北城,准备与他一并起身告退,邵北城却没有回应她的视线……

    他单手撑额,斜靠在黄花梨木圈椅里,神情肃然。

    不了解邵北城的人,定会以为他正想着什么极重要的事。

    容钰却知道,邵北城这是走神了……

    似邵家这般,家族命运与天家国运紧密相连,适才她和邵老太太说起的献礼、女学等事,皆非普通的后宅琐事,邵北城委实不该走神……

    是什么把邵北城的心绪扰乱得纷乱如斯

    她蓦地想到“子嗣”二字……

    容钰再次蹙眉,她不着痕迹地拉了拉邵北城的衣袖,笑着对他道:“王爷,咱们服侍祖母回屋吧”

    邵北城的眼神这才从虚空里落在容钰身上。

    他点了点头,起身走到邵老太太身边,打算扶邵老太太起身。

    邵老太太笑着推开了邵北城:“我走得动,不要你们扶!你们自去回屋歇下便是!”

    邵北城和容钰便都笑着应了。

    宣宁郡主走到邵老太太身边,虚扶着邵老太太,语气不善地对邵北城道:“你既有心做孝子,就当知祖母和我的心病……”

    邵老夫人和宣宁郡主的心病……

    花厅里立时静得落针可闻。

    邵北城十八岁就挂帅夺回了燕云城,其后镇守西北,劳苦功高,获封异姓王……

    不世军功,千秋英名。

    有儿孙若此,邵老太太和宣宁郡主的“心病”……

    无非是……

    子嗣!

    卫氏和关氏担忧地面面相觑,虽有心相劝,可到底是三房家事,宣宁郡主训子天经地义,她们不好贸然开口。

    最后还是邵老太太打破了沉默。

    她甩开了宣宁郡主的手,语气里带着隐忍的怒意:“老身以为,邵府家风中正、儿孙奋发、内宅和睦,老身未负老国公爷之托,没有心病!”

    她冷厉地看着宣宁郡主:“郡主娘娘金枝玉叶、贵人体娇,却是老身疏忽了,以至于郡主娘娘生出了心病!”

    婆母自责疏忽了儿媳……

    这是宣宁郡主,便是公主也受不起!

    宣宁郡主心下暗恨邵老太太糊涂,却不敢顶撞,忙不迭地跪在邵老太太身边告罪:“母亲息怒!这些年,北城远在西北,承志又年幼,是您老人家一力撑起国公府门楣,媳妇不胜钦佩感激,绝无半分不满!”

    是啊,她对邵老太太当然没有不满……

    她不满的是……
1...6768697071...95
猜你喜欢